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小人国被俘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30

小人国被俘。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人国被俘”,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人国被俘
斯威夫特
【学习目标】
1.感悟形象传神的细节描写。
2.体味风趣、幽默的叙述手法。
3.了解文章深刻的讽刺意义。
【课文提示】
1.斯威夫特,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
2.《格列佛游记》辛辣讽刺了英国的政治和社会。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悖bèi
【积累词语】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和好词语,并认真抄写:
听天由命前所未有饥肠辘辘有悖礼仪
【朗读课文】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海难。
第二部分(第2段):写被俘。
第三部分(第3段):写劝降。
第四部分(第4段):写进餐。
【课文分析】
本文写格列佛在海上遇险,无意中闯入了小人国的领土。文章通过形象的笔墨、丰富的想象,让我们领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在这里,身高不足六英寸的小人,与格列佛这个庞然大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十多个小人国的士兵可以同时爬到格列佛的身上,他们从格列佛身上跳下来,“竟跌伤了”。在那个有身份的人与格列佛进行谈判之前,格列佛看到“地上已竖起了一个一英尺半高的平台,平台可容纳四个人,旁边还有两三副梯子靠着用以攀登”。四个人站在格列佛的面前,不仅要用梯子,还要站在一个平台上。格列佛的胃口更是大得出奇,“一口吃两三块,步枪子弹大的面包一口就是三个”。两者一比,悬殊之大,令人咋舌。
作为世人公认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在第一卷中对宫廷生活的种种丑恶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也可以略见官员们十足的派头:“他看上去中年,比跟随他的另外三个人都要高。三人中一个是侍从,身材好像只比我的中指略长些,正替那人牵着拖在其身后的衣服;另外两人分站在他左右扶持着他。”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地位与身份,这也为后文格列佛所看到的党派纷争、国王野心勃勃、政客无事生非、官吏投机钻营埋下伏笔。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从第2段找出两句表现“我”与“小人”身材相差甚远的句子。
⑴他们中有几个因为从我腰部往下跳,竟跌伤了。
⑵其中的一个竟敢走到能看得清我整个面孔的地方,举起双手,抬起双眼,一副惊羡的样子。
2.“我”睡在草地上,感觉“前所未有的酣甜香沉”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我”疲惫已极。
3.“我觉得有个什么活的东西在我的左腿上蠕动”中“蠕动”本来指什么?这里叙述什么?
“蠕动”本来指动物爬行的动作。这里叙述“小人”的行动,突出他们的渺小。
4.“即刻就感觉有一百多枝箭射中了我的左臂像许多针刺一样的痛,他们又向空中射了一阵,仿佛我们欧洲人放炮弹一般。”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对比。突出“我”对小人们矮小身材的轻视。
5.第3段,“命运却给我另作了安排”中,“另作了安排”指什么?
来了大量的人,与我交谈,给我食物吃。
6.第3段,“一个看上去像是有身份的人,对我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说。”格列佛认为“有身份”的依据是什么?
⑴那人演说前高喊三声,立即有人将我头左边的绳子割断。
⑵有三个侍从,一个替他牵着拖在其身后的衣服,两个分站左右扶持着他。
⑶他有十足的演说家派头,用了不少威胁的语言,也许诺表示同情与友好。
7.“三人中一个是侍从,身材好像只比我的中指略长些,正替那人牵着拖在其身后的衣服;另外两人分站在他左右扶持着他。”这里作者对他们身材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通过比较,具体写出小人的身高,说明如此渺小的人也存在严格的等级差别,实在滑稽可笑。
8.试用几个词语概括课文的情节。
海难 → 被俘 → 劝降 → 进餐。
9.课文用了大量的对比,请举例作简单的分析。
10.“小人国”是虚拟的,文中的“东印度群岛”、“凡迪门兰”都是真实地名。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虚中有实、实用有虚的写法,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
11.用50字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12.比较鲁滨孙和格列佛的流浪有什么差异?
鲁滨孙是自己选择流浪的;格列佛的流浪是被动的。
鲁滨孙在流浪中增强了胆识,增长了才干;格列佛亲眼目睹了小人国的社会现实。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海战》,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故事梗概】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是英国人。他年青时学医,后来在海轮上担任外科医生,多次环游世界,到过许多地方,有过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四次游历,历时十六年零七个月。
一六九九年五月四日,格列佛应“羚羊号”船长的雇请,乘船到太平洋一带航海,因遇风暴,“羚羊号”触礁沉没了。他只身被风浪刮到利立浦特岛上。上岸后,他酣睡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到了小人国。
小人国的幅员并不大。他们有着奇特的风俗。国王在选拔官吏时,让人们在绳上跳舞,谁跳得高便可以当大官。在盛大的节日里,官员们在横杆上表演特技。按技艺高低,分别赏给不同颜色的丝带。这个国家有两个政党。他们的区别是鞋跟的高低。高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低跟党。因此,政府的官员都是低跟党的人担任。皇太子则两边讨好。为此,他的鞋跟一只高,一只低。
利立浦特岛国改变吃鸡蛋的习惯,不先磕破大端,而是先磕破小端。国内有人不服,分成“大端派”和“小端派”。“大端派”遭到镇压,他们逃亡到不来夫斯古,引起两个帝国的战争。格列佛为了表示对利立浦特的忠心,跨过海面,用绳子把敌方的战舰全部拉了过来。为此,国王赐给他尊贵的爵位。
一次,皇宫失火。由于运水困难,格列佛撒一泡尿浇灭了大火。这使皇后十分反感。加上海军大臣嫉妒他的功劳,财政大臣又怀疑他的妻子和格列佛私通,于是国王召开了一次密谋会,要给格列佛定叛国罪,并把他的双眼剌瞎。格列佛得知后,慌忙逃到不来夫斯古国。再从那儿找到了一只小船,乘船离去。他在公海上遇到一只英国商船。他便搭乘这只商船,于是一七○二年回到伦敦。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游历。
格列佛第二次出游是在一七○二年六月二十日。他乘坐“冒险号”往北美航海。第二年六月到达布罗卜丁奈格岛。他和水手们到岛上找淡水,被一巨人追赶,他的朋友划船逃跑了,他却来不及逃走。格列佛躲在一块象森林一样的麦子地里。不一会儿,他看见一个巨人从田间上来,那巨人有普通教堂尖塔那么高,迈一步有十来码。巨人比格列佛要高出十二倍。
巨人俯下身来,用拇指和食指把格列佛夹起来,放在眼前仔细端详着。格列佛尽量装得老实,一动也不动。因为他已被举在六十尺的高空,万一从指头中滑落下去,便要跌成肉饼。他把格列佛带回家。交给九岁女儿照管。这里的老鼠大得吓人,有两只跑到床上。格列佛拔刀自卫,好容易才把其中一只剌死。
村里的巨人们把格列佛当小怪兽,纷纷跑来看他。有人提议利用格列佛去赚钱。于是,主人把他装在一个箱子里,带他到各城镇去展览,一时轰动了全国。后来,他被带进王宫,为王后和贵妇人演出。
格列佛在大人国住了两年。有一次,他和国王出外旅行时,装他的箱子被老鹰叼到半空中,然后又掉到海里,幸好遇见一只英国海轮搭救了他。于是他在一七○六年六月回到了伦敦。结束了他的大人国旅行。
格列佛第三次出游到了飞岛国。那是在一七○六年八月五日,他乘坐大商船“好望号”到印度支那和马来亚一带航海。因受到海盗袭击,他被海盗放逐到一条独木舟上,幸好海浪把他送上了陆地。登岸后,他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空中飞来了一座住满了人的岛屿,把太阳遮蔽了六、七分钟。然后,那飞岛降落地面,格列佛乘机爬了上去。飞岛上的人面貌和服饰都很奇特。“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
岛上的人总是惶惶不安。他们对天文很有研究,害怕太阳一天天接近地球,地球会被太阳吞食。他们早上一遇见熟人,便首先问候太阳的健康。这个飞岛只有一万英亩左右,底层由金刚石层构成,靠一块磁石操纵。国王统治着飞岛外的大片领土和属国。如果臣民们不服从或进行叛乱,他便驾着飞岛飞临肇事地点的上空;轻则剥夺他们享受阳光与雨水的权利,重则用飞岛直接落到他们的头上,压碎一切。
不久,格列佛乘船到日本。一七○九年他搭乘荷兰船回英国。这次航历时五年六个月。
格列佛第四次游历是在一七一○年九月,他担任商船“冒险家号”船长。当他航行到北美时,新招募水手劫夺船只,他被扔到一个荒岛上。格列佛上岸后,被一群类似猿猴的动物耶胡包围。危急之际,来了一匹灰色的马,耶胡们害怕它,都跑散了。接着,又来了一匹栗色的马。它们“举动很有条理,很有理性”。马们把格列佛带回家,用一捆干草和燕麦招待他。格列佛摇头表示他不吃这两样东西,马感到很奇怪。刚好,这时有一只乳牛经过,格列佛指了指乳牛的乳,于是马领会了,便用牛乳来款待他。在马的代表大会上,“慧马”们责备灰色马收养格列佛,要它把格列佛放走。于是格列佛自制小船,依依不舍地告别马主人,离开“慧马”国。
在海上,他遇见了一艘葡萄牙商船,于一七一五年十二月返回英国。

延伸阅读

三国鼎立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三国鼎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渗透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思想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逐渐认识、理解,由于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分裂割据局面出现,历时370多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通过学生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和教师分析曹操三次颁布“唯才是举”的命令,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重点指出三国时,吴国大臣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使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的领土。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七擒孟获”治理西南,使学生了解:诸葛亮是如何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和诸葛亮的民族政策,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对曹操、诸葛亮的评价
三、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一下东汉的兴衰中,所学的有关黄巾起义的内容。谁能够回答出: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人?作用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于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从此,我国历史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结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共约370年的历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导言部分,看一看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出现大分裂;二是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时期的开始──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地盘、人口等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等内容。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此外,在这里可以提前把后面有关“屯田”的内容进行处理。在学生讨论完,教师可以出示下列表格,加以总结。
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出示《三顾茅庐》图,让学生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然后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在图示的帮助下,讲解赤壁之战前的形势。208年,曹操率20多万人马南下。曹军未到,刘表病死。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承刘表的职位,背着刘备降曹,刘备被迫从荆州退到夏口,后又退到樊口,于是江北的军事要塞都被曹军占领。曹军居高临下,刘备兵力只有1万多人,形势十分紧急。在此情况下,他派诸葛亮东下柴桑,面见孙权,提议联和抗曹。孙权在曹兵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决定抵抗,派周瑜为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率军3万,沿江西进,联合刘备抗曹。联军不到5万人,同曹军初战赤壁被打败了曹军的先头部队,曹军从赤壁(长江南岸)退到北岸乌林。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
2、赤壁之战
①过程
② 结果
③ 历史作用
④ 曹操失败的原因
指导学生利用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课文中的内容,展开“军事家评论赤壁之战”的活动,让学生以军事家评论的方式学习战争的过程、结果并探讨曹操失败的原因。
写出曹操诗《龟虽寿》(摘抄)中的句子,并提问:“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什么情感?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抒发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表现了曹操为统一国家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提出思考题:“《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国鼎立》的内容后,你对这种说法持什么态度?”借此对曹操进行评价。(教师可指导学生从曹操的举措、统一北方的历史作用、在为统一大业奋斗的精神以及评述者的阶级立场等方面进行讨论,证明历史中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指导学生填充下列表格
国 家时间都城建立者

重点强调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2、三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① 曹魏重视农耕
结合曹操的举措,指出曹魏建立后继续采取重视大兴屯田。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现象。
② 诸葛亮治蜀
总结诸葛亮治蜀的几个方面,让学生讲“七擒孟获”的故事,着重指出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 吴国开发江南
讲述吴国发展经济的情况,教师强调230年吴国的卫温曾到过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三国演义》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国演义》》,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文学名著导读

晋江市罗山中学蔡碧梅

本节内容选自: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导读说明:

“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在导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只要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将众多的人物及事件理出头绪即可,教师无须将前人的评价及自己的主观看法灌输给学生,而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他们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导读设想及目标:

1、“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2、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了解其主要人物及事件,并能形成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导读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用多媒体放映《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导读名著

(一)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

(1)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2)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3)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4)明初罗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5)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3、名著的影响

(1)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

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

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

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1、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故事情节疏理:帝王创业

其一:刘备建蜀

问题:说说刘备在每个阶段的主要事迹。

如:1、因时而起,结义弟得臂助(黄巾起义、桃园结义)

2、诚心得贤相,宏图大展:(三顾茅庐、取荆州、收益州、占汉中,进位称帝)

3、为义而不独生:兵败彝陵、白帝城托孤

其二:曹操兴魏

问题:说说曹操在每个阶段的主要事迹

如:因时而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孟德献刀——矫诏讨贼——广罗豪杰——抢得时机,挟天子以令诸侯——白门楼擒吕布——徐州驱刘备——官渡败袁绍——取襄阳下荆州——赤壁败归——渭水败马超——平张鲁收汉中——传遗嘱奸雄数终。

其三:孙权继业

问题:叙述赤壁之战、白衣渡江、彝陵之战的故事情节。

(三)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1、英雄建功

其一:刘蜀集团——诸葛亮、关羽、张飞

要求:历数这些人的主要战例或功绩。

其二:魏晋集团——贾诩、荀彧、曹植、曹丕、司马昭

要求:举出以上各人事迹一二例。

其三:孙吴集团——周瑜、鲁肃、吕蒙

要求:举出以上各人事迹一二例。

其四:其他人物——吕布、华佗

要求:简述二人事迹。

2、人物分类

其一:忠义类

列举其代表人物及主要事例。

如:义绝——关羽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因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其后千里走单骑,骑赤兔马,提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回到蜀为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关羽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其二:智慧类

列举其代表人物及主要事例。如:智绝——诸葛亮

其三:奸诈类

列举其代表人物及主要事例。如:奸绝——曹操

3、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课件出示对联。(一幅对联就可以概括他一生的事迹,写出他机智多谋,鞠躬尽瘁: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欣赏《三国演义》中《空城计》

讨论:谁设的空城计?在什么情况下设了空城计,对手是谁?

明确要求: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各抒已见,这样学生对小说情节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讨论:分析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分析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明确与要求:同学小组讨论,找出写诸葛亮摆空城计原因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词概括这些原因。(摆空城计的原因:兵力少无大将力量悬殊时间紧魏兵杀来难以撤退。这样看来,诸葛亮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摆的空城计。空城计取得成功的原因:知己知彼)

讨论、在我们的课文里,写到了诸葛亮的几次笑呢?诸葛亮的这几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特点?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学会讨论。诸葛亮的三次笑: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诸葛亮: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四)小结: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五)作业: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产生阅读兴趣

(1)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2)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生动的情节。

慧骃国游记教案


慧骃国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格列佛游记》及作者斯威夫特,把握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课文中对慧驷和耶胡的描写部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精读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的句、段,探究我不愿与耶胡为伍的真正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写作背景,走进斯威夫特所生活的时代,体会作品深刻的主题,做一个有理性的人。
课前预习
1.字词注音(略)见课件
2.本课生字词典(略)见课件
走近作者
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作家。他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靠叔父抚养长大。1686年、1692年和1701年分别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学士学位、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和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论和讽刺诗等抨击地主豪绅和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他的讽刺小说影响更为深广,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在世界几个边远国家的旅行》,即《格列佛游记》。这部书完成于1726年。他的一生写的大量作品几乎都是不署名出版的,只有《格列佛游记》例外,他出版此书得到的稿酬是200英镑。
文题阐释
文章题目“慧骃国游记”交代了文章的内容,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写的是“我”在慧骃国的经历。而课文所选部分是《慧骃国游记》的第二章。第一章记叙了格列佛乘“冒险号”航船出海,途中水手叛乱,将格列佛放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就是慧骃国。第二章记叙了格列佛被一匹慧骃领到家里后的经历。
创作背景
《慧骃国游记》节选自《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游记》创作于1721年至1726年间。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加腐败,各政党之间明争暗斗,英国统治者推行了对外疯狂掠夺、对内残酷剥削的政策。斯威夫特的政治生涯使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虽然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但是斯威夫特超越了当时许多作家的眼光,敏锐地看到了资产阶级的所有罪恶本性——贪婪、虚伪、欺骗、残酷、嫉妒、淫荡、仇恨和野心。在《格列佛游记》中,他用虚幻的情节,抨击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文章主旨
《慧骃国游记》一文,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叙述格列佛在马国的经历,赞誉马国居民善良、崇尚伦理、充满理性的美德,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种种丑恶现象。
整体感知
重难点探究
1.作者把理想中的国家写成慧骃统治的国家,这样的幻想有什么意义?
理解这个问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这部作品写于1721年至1726年问,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加腐败黑暗,资产阶级的所有罪恶本性———贪婪、虚伪、欺骗、残酷、嫉妒、淫荡、仇恨和野心——暴露无遗。而小说中的慧骃国,基本上是一个处于原始状态的国家。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残暴,安宁、朴拙。这里的主人是马,它们内心善良,富有理性,公正坦诚,爱憎分明。它们的生活具有原始的质朴、宁静与和谐。作者正是借慧骃国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度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对宗法制度、原始社会的眷恋,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2.作者塑造耶胡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本文作者叙述格列佛在慧骃国的经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马。供马驱使的耶胡——指人——却是一群丑陋龌龊、贪婪淫荡、残酷好斗的畜类。有人常常认为耶胡是丑化人类,企图证明斯威夫特仇恨人类。但从斯威夫特晚年的言行来看,他是热爱人民的,而《慧骃国游记》(原书第四卷)正是他最接近人民的时期写成的,仇恨人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耶胡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为了争夺石头,它们就会搏斗起来,甚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它们喜欢吮吸一种草根,吃多了以后就互相搂抱厮打,丑态百出。它们也有自己的头目,头目还有宠臣,这些宠臣被主子抛弃以后就会受到全族类的侮辱。从耶胡的种种特性来看,当时社会的罪恶都集中在耶胡的身上。斯威夫特所创造的耶胡无非是对当时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恶劣风尚的集中讽刺。当格列佛向马主人批判介绍了英国统治集团的种种腐化堕落情况以后,马主人也肯定格列佛所说的“人”(即英国的统治集团和当时社会上的坏人)就是耶胡,虽然“人”具有几分理性,却助长“耶胡”的腐化堕落。
斯威夫特只是通过耶胡和慧骃的对比来批判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慧骃国虽不能说是斯威夫特的理想国家,但在这慧骃国里的确也反映出他的思想中的保守成分。由于时代和阶级限制,他看不到贵族和资产阶级终会灭亡,他认为现有社会是不合理的,但找不到彻底改变社会制度的方法,所以他对人生的态度渐渐趋向于阴暗和失望。他在《格列佛游记》里表达的正面思想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他向往的慧骃国的社会制度都表现了他的复古主义的倾向。在第三卷中他赞扬过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也是他这种思想的反映。
写作鉴赏
语言风格
本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朴素自然不加雕饰。即便是描写慧骃所住的房子和“耶胡”的外貌也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
写作技法
运用对比、影射的手法表现生活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文中的耶胡具有人的外形,它们的身上,集中着人性中丑恶的东西,如贪婪、野蛮等;慧骃虽没有人的外形,却善良、公正、智慧。这两种不同生物的对比,使其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鲜明。这是对“具有人的外形”的“动物们”的辛辣讽刺。作品虚构的生活,虚构的各种形象,无不含沙射影,有所指代。如对“耶胡”的描绘,影射了当时生活中的某一类人,他们徒有人的外形,却丝毫没有人性,他们的存在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伤害,令人厌恶与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