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历史第23课内战爆发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8

八年级历史第23课内战爆发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23课内战爆发

知识与能力
知道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及全面内战的爆发;知道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掌握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斗争,重庆谈判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相关情况,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

重点:重庆谈判及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难点: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生活就要实现了。但和平的生活真的会到来吗?出示挂图,请学生辨认是哪两个?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个对手——毛泽东和蒋介石坐到了一起。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走到一起是为什么?结果怎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二.新课讲授
一重庆谈判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蒋介石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面对着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泽东为什么会去重庆呢?
学生回答: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3.教师出示图片,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找出重庆谈判的有效信息。

时间:1945年8月
地点:重庆
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
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意义: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争取了主动。
4.教师讲述:按照《双十协定》的要求,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教师强调: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教师讲述: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教师强调:国民党凭借着强大的优势,向中共控制的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3.教师讲述: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教师出示:《全面内战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问:在敌人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
项目国民党方面共产党方面
兵力430万127万
装备美式装备(飞机加大炮)日伪步兵武装(小米加步枪)
控制地区人口731万多平方千米,3亿多228万多平方千米,1亿多
外援美国援助没有援助
学生回答: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要求。
学会回答: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2.教师强调: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自我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3.教师提问: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被迫收缩战线,改为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陕北、山东
说一说: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
学生回答: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4.教师讲述: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教师提问:为什么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其进攻就被人民解放军挫败?
学生讨论回答:一是集中兵力歼灭敌人;二是党中央、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三是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四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课堂总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是蒋介石既定的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人面对赢得了主动,争取了和平。但是,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解放军进入到战略反攻的新时期。

四、板书设计
时间:1945年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的签订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6年6月
内战爆发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自卫反击制定了正确的歼敌方针和原则
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WWW.Dg15.COm 工作总结之家】

相关知识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重庆谈判,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间的国共两党政治的较量的有关事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出的努力,培养依据基本的历史事实分析历史为的能力。

通过了解蒋介石镇压国内民主运动的情况、全面内战的爆发的情况,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的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浮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毛着巨大的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的成果。

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的展示或阅读地图,结合教科书文字的叙述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

通过学习国双方在和平与民主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重点:重庆谈判

难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阴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本课打基础: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如何?

2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是如何争取蒋介石停止内战一直抗日的?

3抗战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主要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主张?

二、导入新课

回顾国民革命时蒋介石叛变革命的过程导入本课蒋介石又一次反共阴谋。

三、讲授新课

1谈判桌上的较量

学生看书讨论:

(1)蒋介石的反攻阴谋

(2)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学生讨论思考: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原因

教师强调:为了把反和平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进一步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2)蒋介石的阴谋何在?

分两种情况:一如果毛泽东去。二如果毛泽东不去。

(3)毛泽东为什么冒着巨大的危险亲赴重庆谈判?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家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4)学生讲述重庆谈判的过程、结果

2蒋介石加快内战的步伐

读课本的114页,思考:马叙伦为什么说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共产党身上?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时间

(2)人民解放军怎样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四、小结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垄断抗战胜利的果实建立独裁统治,而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一定,但迫于国内人民的压力赢得内战的时间,他三次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家和平阴谋亲赴重庆谈判。经过45天的较量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但是蒋介石在和谈后的一周内,撕毁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都被早有准备的解放局军击退。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五、做自我测评、材料阅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2课 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1.图片展示:
战斗英雄黄继光
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正是由于这些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史料解读:
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议一议,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战争。
4.请学生说说:胜利的结局对新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资料丰富,鉴于此,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对抗美援朝战争作一定的了解。同时,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同时,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面有所突破,后面的教学需要继续努力,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能力激发出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5课 钢铁长城

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及其发展壮大的史实;新时代的强军措施。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搜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及新时代强军措施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讨论探索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新时代强军之路。

难点

“钢铁长城”的理解、科技在人民军队中的作用和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隆冬的华北大地寒意正浓,训练场上生机勃发、热情涌动。开训动员大会主会场——中部战区陆军某团靶场,7000余名官兵全副武装、威武列队,近300台装备整齐列阵、气势磅礴。校阅台上悬挂着“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横幅。“按实战要求去训练,按训练去实战,训练与实战达到一体化”“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字样格外醒目。同时,全军设4000余个分会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设野战化分会场。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从中原腹地到万里边关,三军将士威严伫立、集结待命。这是中央军委首次统一组织全军开训动员,是人民军队加强新时代练兵备战的一次崭新亮相。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钢铁长城》,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巨大发展变化。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

教师: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陆军不断发展,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学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

史料1 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要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还要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史料2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以起义的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海防第二舰队和招商局的几艘舰船组成华东军区海军,这是人民解放军最早的一支海军。

史料3 如图。

史料4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教师: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直到1949年9月成立之前,一百多年间,中国沦落为一个有国无防的国家。帝国主义侵略军任意横冲直撞,祖国的大好河山屡遭列强宰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强大的海军。说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建立的时间、名称?

学生:1949年初。华东军区海军。

教师:我国现代海军由哪几支舰队组成?有哪些主要兵种?

学生:舰队: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

教师:强大的航母编队集防空、反舰、反潜以及对岸攻击的作战能力于一体,是当今海战场上的“海上霸王”。说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名称和入列时间?

学生: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教师:我国海军装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国海军的逐渐强大有哪些重大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我国自主研制的军舰逐渐增多。说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科技对军队的更新起着决定性作用。作用:保卫祖国的海防,抵抗外敌入侵。

学生讨论: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教师归纳:纵观新、旧中国海军的发展史,旧中国基本上是有海无防。尽管洋务派建立过近代海军,但腐朽的封建王朝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对外奉行妥协政策,中国海军不具备保卫祖国海疆的能力。而新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自行研制新型武器装备的能力大大加强,从而使中国海军的国防能力大为提高。

3.空军

史料1 1949年11月才成立的新中国空军,作战飞机114架,大多数飞行员只飞行过60多小时。而当时侵朝的美国各型作战飞机1100余架。它们的飞行员飞行时间最多的达3000小时,两军实力相差悬殊。但中国空军不畏强敌,从1950年12月至1953年7月,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F-86、F-84等型飞机95架。

史料2 现在空军的新装备。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空军参加了哪场战争?结果如何?人民空军建立以后,其发展状况如何?

学生:战争:抗美援朝。

结果:取得了辉煌战绩。

发展状况:①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教师:比较人民空军和海军的发展历程,说出两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

学生:逐渐强大;现代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我国自主研制的武器不断增多。

教师:(过渡)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国一度面临两霸施压的艰难境地:美国在中国南面侵略越南,苏联集结军队于中苏边境并多次进行武装挑衅。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不断对中国施以核威胁和核讹诈,包括威胁用原子弹攻击中国。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史料1 如图。

史料2 小常识。

射程小于1000公里为近程导弹

射程在1000—3000公里为中程导弹

射程在3000—8000公里为远程导弹

射程大于8000公里为洲际导弹

史料3 导弹种类齐全。

教师:同学们知道导弹部队建立的时间、主要任务和发展的表现吗?

学生: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教师:导弹部队建立之后迅速发展,其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三、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

史料1 实现强军梦想,要做到三个牢记。一是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二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这是强军之要;三是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是强军之基。

——习近平

史料2 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这是党赋予我军政治工作的新使命,是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3 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是人民军队砥砺前行、劈波斩浪的5年,从脖子以上到脖子以下,从横向到纵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重塑重构已经使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军队能打胜仗的能力和优势进一步增强,党和国家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教师:十八大以来,人民解放军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学生:(1)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3)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队主建的新格局。

史料4 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中共十九大报告

教师:中共十九大上,党对军队建设提出了什么目标?

学生: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你能说出“钢铁长城”的含义吗?由新中国的“钢铁长城”,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学生讨论。

教师:“钢铁长城”主要指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构筑了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这就是“钢铁长城”。

认识:为祖国国防事业的迅速发展而自豪;为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为祖国更加繁荣而努力学习等。

国防建设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国家安全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正向现代化迈进,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体现了我国军队实力的上升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第15课 钢铁长城

国防建设陆、海、空军的建设新时代强军之路 导弹部队的发展钢铁长城保家卫国

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