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高中

发表时间:2020-11-27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

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析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能量流动过程、特点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程检查学案
讨论与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2)过程

(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第减
(4)研究目的: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益的部分。

程〖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板书〗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1和2
营养级流入能量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出入比
生产者464.662.813.52%
植食性动物62.812.620.06%
肉食性动物12.6
分解者14.6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讲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板书〗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板书〗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思考与讨论2〗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
〖提示〗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计算公式是(12+18)/12×2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2×1011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η=1.3972×1011/8.5×1012)。

典型例题
例1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dB.a>b+dC.a<b+dD.a<c+d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下去。本题正确答案是B。

目标检测
1.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B、10kgC、125kgD、1000kg
2.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甲、乙、丙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4.某池塘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大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ab,b=cB、a=b+cC、ab+cD、ab+c
7图30—2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__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B3.A4.C
7.海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②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相关推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例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知识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等知识共同构成了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然而在“能量流动”知识中,仍存在一些易被忽视或不常见的问题,如“能量值”的表示方式、最值的计算、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稳态的关系等。本文就此结合教材谈一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望能对教与学有所帮助。
一、能量流动的几种“最值”计算
由于一般情况下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故在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中,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所以,在已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消耗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若求“最(至)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高”效率传递。反之,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传递给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高”效率传递,若求“最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这一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1.以生物的同化量(实际获取量)为标准的“最值”计算
例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A.B.
C.D.
解析:由图可知D为生产者,要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则必须保证三个条件,即:一是能量来源途径最少;二是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按10%算);三是食物链要最长。故从理论上讲,与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相关的食物链不可能是D→A,也不可能是D→A、D→E→C→A同时存在,只能是D→E→C→A。
为此,E的能量在传递给A的途径中,只有确保:①E在传递给B时用去的能量最多;②E的总能量减去传递给B的后再传给C时效率最低;③C在传递给A时效率最低,结果才能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所以据此计算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故答案选B项。
2.以生物的积累量为标准的“最值”计算
例2.已知某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为1000kJ,其中95%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则其下一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A.200kJB.40kJC.50kJD.10kJ
解析:本题具有较大的迷惑性,极易错选A项。由于该营养级的能量95%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积累的能量只有5%,因而其最多也只有5%(即5%×1000=50kJ)的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因此答案选C项。
二、能量值的几种不同表示方式及相关计算
“能量值”除了用“焦耳”等能量单位表示外,在许多生物资料中,其还可用生物量、数量、面积、体积单位等形式来表示,因而使能量流动关系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但是不管用何种单位形式表示,通常情况下能量的传递效率都遵循“10%~20%”的规律,下面结合一些例子分别加以阐述。
1.能量(单位)表示法及计算
以能量(单位)#0;#0;“焦耳”表示能量值的多少是“能量流动”知识中最常见的形式。在以“焦耳”为单位的能量传递过程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形,不可能出现倒置。
1.1以生物体同化量的总量为特征的计算
如例1
1.2以ATP为特征的计算
这种形式的能量计算是建立在物质氧化分解的基础上的,它常涉及利用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例3:在能量金字塔中,如果生产者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240mol的氧气,其全部用于初级消费者分解血糖,则其释放并贮存在ATP中的能量最多有()可被三级消费者捕获?
A.B.
C.D.
解析:依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240mol的氧气能分解40mol的葡萄糖,又由于每摩尔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有1161kJ转移到ATP中,故初级消费者产生的ATP中的能量最多有“”被三级消费者捕获。
答案选C项。
2.生物量(质量单位)表示法及计算
例4: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应画出食物网,然后依据食物网和题干信息来解答。①通过“植物→人”这条链计算出消耗植物的量为0.5÷10%=5千克;②通过“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这条链计算出消耗植物的量为0.25÷10%÷10%÷10%=250千克;③通过“植物→羊→人”这条链计算出植物的量为0.25÷10%÷10%=25千克。故要消耗植物的总量为280千克。
答案选D项。
3.数量(生物体数目)表示法及计算
例5:在一片草原上,假如一年中,至少有70000只昆虫生活才可养活一只食虫鸟,而食虫鸟若按10%的能量传递率将能量传给鹰,则理论上每年大约需要3000只食虫鸟才能维持一只鹰的生存,那么如果鹰只靠捕食食虫鸟来生活,则每年至少需要()只昆虫才能保证一只鹰的生存?
A.B.
C.D.无法统计
解析:生物体的数量通常能够反映出生物体能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其间成正相关,故常可用生物体的数量来表示能量的多少。由题意可知,昆虫与食虫鸟之间、食虫鸟与鹰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保证为20%,才能实现“至少”维持一只鹰生存所需的能量供应。故维持一只鹰生存至少需要食虫鸟1500只,由此可计算出维持一只鹰生存至少需要昆虫的量为1500×70000=1.05×108只。答案选C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生物体数目表示的能量流动关系中,有时会出现“金字塔”倒置的现象。如下例。
例6.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解析:在树林中,由于树具有较大的体积(包括其地上的树冠、茎和地下的根系),因而尽管树的量少,但其仍具有较多的能量。故一棵树上可生活着许多昆虫和食虫鸟,又由于食虫鸟以昆虫为食,故按能量流动的特点,其总能量必将小于昆虫的总能量。
答案选C项。
4.面积(单位)表示法及计算
例7.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m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A.B.C.D.
解析:本题以生物的生活范围来反映所具能量的大小。由题意可知鹰处于最高营养级,按能量最高传递效率可求出一只鹰至少所需的生活空间为:(1÷20%÷20%÷20%)×5m2=54m2。
答案选D项。
5.体积(单位)表示法及计算
例8:具有三个营养级的能量金字塔,最上层的体积是最下层的()
A.10%~20%B.1%~4%
C.0.1%~1%D.1%~10%
解析:具有三个营养级的能量金字塔,若用体积表示能量值的大小,则能量按最低传递效率传递时,最上层体积应为10%×10%=1%,按最高传递效率传递时,最上层体积应为20%×20%=4%。故答案选B项。
三、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能量流动效率能直接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在传递过程中,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容易引起种群的生长、繁殖或再生等的障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故在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必须时刻关注能量流动效率。
例9: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A.W110W2B.W15W2C.W110W2D.W15W2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小于或等于20%则不会导致其稳定性的破坏,而大于20%则有可能引起某些营养级生物量的大起大落或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被破坏。纵观本题的四个选项,A选项反映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B选项反映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20%,C选项反映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10%(但不一定大于20%),只有D选项反映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20%。
故本题答案选D项。
例10: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吨数为()
A.3000B.1650C.1500D.不超过3000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要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又要能够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则必须注意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捕捞。
故答案选D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一部分通过_________以_________形式散失;一部分被________分解;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其余的流入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

4.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A.光合作用B.高能化学键C.绿色植物D.太阳光能
5.某食物链a→b→c中,a肯定比b具有
A.更大的个体体积B.更多的能量 
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D.更多的个体数
6.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
A.光能→化学能→热能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D.光能→热能→化学能
7.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8.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A.等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B.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C.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D.无法估计
9.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应为
A.4%和0.8%B.0.8%和0.8%C.4%和4%D.20%和4%
10.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按能量传递规律,若虎鲸靠吃海豹来增加1公斤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B.10kgC.125kgD.1000kg
11.若牛的摄入量为100%,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
A.16%B.52%C.64%D.84%
12.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是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14.下列叙述中,处于能量“金字塔”塔顶的生物是
A.第一营养级、生产者B.第四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C.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第四营养级、四级消费者
15.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1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B.0.5%C.0.25%D.0.025%
16.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选项,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
17.下图是食物网简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食物网含有______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蛇是_________消费者,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_________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_关系。图中所列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再与_________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________。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的绿色植物_________千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在教材中属于人教07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生活中形成模糊混乱的前概念对本节内容的影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成为难点,尤其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难以整理清楚。
3.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认知特点鲜明,他们喜欢发现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批判式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
2.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和创建活跃课堂思维的基本理念,确定了以情境问题驱动的自主、合作式建构能量流动模型的教学策略。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事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能让你存活更长时间: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回答,不论哪种答案,都要陈述理由,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完成课程学习,最后再陈述答案及依据,学习的魅力便在这一猜测一匡正的过程中。
2.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
人为什么吃鸡?鸡为什么吃玉米?
人吃鸡得到鸡的物质,同时获得能量,理解能量流动离不开有机物这个载体。
能量是抽象的,但是能量以物质为载体,此问题的设计是必须且必要的,得出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就由环境流入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部分用于生长。

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学生发现、讨论式学习,板书展示学习结果,评价展示,进行批判式学习,建构能量流动模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ppt归纳能量流经种群的共性

输入种群的能量,经自身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其余的以可见有机质的形式储存到生物体,通过多种途径被其他种群利用。
生态系统的其他种群也有类似的能量流动过程,玉米可以是生产者的代表,鸡代表初级消费者,人代表次级消费者。
用文字条(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替换板书上的玉米、鸡、人,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思考回答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几个细节,交流展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能量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要尽可能从分析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已具备的知识储备初步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这个环节设计意图是要充分暴露学生很多认识上的问题,正是有了问题的充分暴露才有有价值的辨析。这样既能降低难度又能温故知新,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后的思考回答落实了知识目标。
3.建立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模型
被初级消费者吃掉的生产者能量,称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它们都被初级消费者同化了吗?
学生认真研读教材p94图5—6,借助卡纸展示学习结果。
动物同化的能量是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吃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被呼吸作用分解释放一部分,剩余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其余的尸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
这一部分难在理解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层次上,如果讲述式教学,会听得很顺,但是不能理解。有一句话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所以生物课堂尽可能让学生参与,以提高课堂效率。
4.进一步细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分析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的生产者方框代表生产者什么的能量?含义一以贯之的观点,消费者方框代表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那么初级消费者的粪便在图中那个箭头。
理解、分析、回答,交流展示ppt问题,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
原因:
(1)呼吸作用散失
(2)被分解者利用
(3)未被利用
单向流动:不可逆向、不可循环,带领学生分析理解同化作用、生产者的同化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要能获得和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如果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自然生成概念,不仅解决生物教学的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要求,更是落实新课标的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时时处处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在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
5.能量流动的概念

借助ppt能量流动的概念水到渠成。
最后学生分析解决引入环节的问题,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学生的思维、体验和内化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所以旨在把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为学生搭设一个自主学习、发现探究的“平台”。
教师创设情景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在批判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严谨、开放的思维品质。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开放性较大,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时间不好控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后要有必要的总结分析,以明确学习结果。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

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析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程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
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
①声信息
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同步性;瞬时性;多变量。
②电信息
③磁信息
(2)化学信息
化学信息主要是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以及性外激素等,有种内信息素(外激素)和种间信息素(异种外激素)之分。种间信息素主要是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萜类、黄酮类)以及各种苷类、芳香族化合物等。
(3)行为信息
动植物的许多特殊行为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行为信息。如蜜蜂的舞蹈行为就是一种行为信息。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息。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
1.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莴苣、茄、烟草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2.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3.将烟草、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系起来。
4.是。
5.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程1.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能业生产中的应用
两方面:⑴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⑵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2、例题精析:
〖例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解析:信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答案:D


●基础题
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传播的信息、情报B.许多指令、数据
C.很多信号等D.人的想法
2.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动物蛾类具有趋光性
C.狗通过尿液找到来路D.孔雀开屏
3.动物的性外激素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D.行为信息
4.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刺激才能萌发,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6.下列哪一种是物理信息()
A.光B.乙烯
C.蜜蜂跳舞D.生物碱
7.下列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孔雀开屏B.蜜蜂跳舞
C.蝙蝠的回声定位D.鸟类发出的声音
8.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原和森林遭受病虫害、鼠害、鸟害。从环保的角度你认为最好的防治措施是()
A.生物防治 B.化学防治
C.机械防治D.人工捕杀
9.利用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D.行为信息
10.一些鸟类在求偶时的行为非常独特,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雄鸟在传递什么信息()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答案:DCBACADA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