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学案分析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15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学案分析。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学案分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学案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计算》是高中生物必修II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的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和《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能力。纵观近十年来的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
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基于基础的知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传递的渠道。2、掌握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生态学意义。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积极参与讨论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我将此部分的习题分成三类题,分别予以分类讲解。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如何确定传递效率,对最多、最少的理解,着重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说教法在习题课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突出了集体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习题的作答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错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说学法我在本节习题讲解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采取思考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的学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时注重突出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能量金字塔导入能量流动的特点,建立能量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流动的感性认识;学生提前自主学习相关能量流动的习题,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采用学生合作讨论,通过类比的方式进行记忆,从而让学生掌握能量流动的习题计算,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习题的设计方面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习题课我采用小组讨论,再师生讨论的习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现在看来,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课后思考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讨论合作解题环节,时间有些长,使后面的变式训练环节没有都完成,最后总结时让更多的学生都谈收获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成熟之处还有很多,请各位评委和前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知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一部分通过_________以_________形式散失;一部分被________分解;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其余的流入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

4.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A.光合作用B.高能化学键C.绿色植物D.太阳光能
5.某食物链a→b→c中,a肯定比b具有
A.更大的个体体积B.更多的能量 
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D.更多的个体数
6.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
A.光能→化学能→热能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D.光能→热能→化学能
7.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8.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A.等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B.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C.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D.无法估计
9.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应为
A.4%和0.8%B.0.8%和0.8%C.4%和4%D.20%和4%
10.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按能量传递规律,若虎鲸靠吃海豹来增加1公斤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B.10kgC.125kgD.1000kg
11.若牛的摄入量为100%,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
A.16%B.52%C.64%D.84%
12.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是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14.下列叙述中,处于能量“金字塔”塔顶的生物是
A.第一营养级、生产者B.第四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C.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第四营养级、四级消费者
15.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1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B.0.5%C.0.25%D.0.025%
16.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选项,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
17.下图是食物网简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食物网含有______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蛇是_________消费者,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_________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_关系。图中所列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再与_________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________。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的绿色植物_________千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指导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观点。
重难点分析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圈中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传递的全过程,叫做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2)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渗透着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3)研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以巩固前面学习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于人类自身(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础。
难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①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能量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成为认知上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时,应首先提示学生“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需要能量,再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过程。
②对于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出抽象的能量流动特点,组织学生分析必须有很好的切入点,采用设计合理的问题或提示分析的角度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仔细考虑。
(2)能量金字塔的概念
能量金字塔是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一种直观表示方法,能量金字塔概念的提出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从如何直观表示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角度提出能量金字塔的概念,既有利于对能量金字塔概念的理解,又有利于对生态系统传递效率知识的理解。
教法建议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基础上的,因此进入这部分学习之前,复习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关概念是必要的,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2)在“能量流动的过程”的教学中,可给出学生某个具体的捕食食物链,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能量在食物链中的输入、传递、散失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3)在“能量流动的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些经典的生态学实验,除了教材中提供的“CedarBog湖的能流分析”,还可补充一些其他生态学家所做的实验加以分析、讨论,然后让学生把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通过能量金字塔的形式描绘出来。这样便于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过程的定量分析,是研究能量流动规律的关键;定量实验在研究生态学问题中的重要性。在学生分析、讨论这些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
(4)在“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可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最终让学生概括出: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为的是能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还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目的
1、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谈话、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回答: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复习:如果我们写一个一般的食物链,就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这么写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是后一营养级以前一营养级为食的现象,后一营养级从前一营养级获得了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就从前一营养级流动到后一营养级。我们现在就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提问:那么,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能量流动的过程”一段,并思考这些问题。
(在同学们阅读后,分别请几位同学总结这几个问题。)
讲述:生态系统流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但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须是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才能开始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怎样输入?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它沿着食物链流动。
提问: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或者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向什么方向?
讲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被呼吸作用分解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枯枝落叶和初级消费者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简单他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提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教材107页也有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能量流动的特点”一段,阅读完后,可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待同学们阅读完后)现在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为什么是这样呢?请继续回答。
讲述:对于单向流动来讲,是说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可以理解为肉食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植食动物不能以肉食动物为食。植物与植食动物的关系也是如此。
对于逐级递减来讲,也是教材的第二个问题,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流向下一营养级,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这就决定了能量越流越少。
在赛达伯格湖,第二营养级只获得第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3.5%,第三营养级只获得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那么,其余80%~90%的能量哪里去了?请一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讲述:对,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释放,还有一大部分未被利用。未被利用的,可以理解为后一营养级不能利用的(如荒地中的草根)和后一营养级能利用而未利用的(如羊不可能将草地的草吃净。这些未利用的能量除少量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外,它们或者进入别的生态系统,如被河水冲向海洋,或者沉积在湖底成为有机质沉积物,或者仍然是前一营养级的生存个体,保持了前一营养级的生产能力。
提问:在赛达伯格湖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是怎样分配的?
是未利用的呼吸的下一营养级同化的分解者释放的。
提问:能量金字塔是什么含义?如以生物个体数量表示有无例外?(请一位同学回答)
讲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在于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比如草原怎样放牧产畜量高而草原又不退化?农作物怎样才能给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教材中提到的办法就是一个好办法。假如给你一个池塘,你该怎样经营,才能最大获益?请大家讨论。
(讨论后请几个同学阐述他们的结论)
现在已经出现一种叫做“生态农业”的农业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可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收益。比如桑基渔塘就是一例。(在此稍作解释)
总结: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维持各个营养级的生命和繁殖后代,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
巩固:
1.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解释为什么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2.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可启发学生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逐级递减的规律分析,得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减少到很小的程度,以至不足以维持下一个营养级的存在。)
板书设计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来源:太阳
2.能量输入: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3.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网)
4.能量流动的过程: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5.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10~20%
7.能量金字塔。
8.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在教材中属于人教07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生活中形成模糊混乱的前概念对本节内容的影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成为难点,尤其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难以整理清楚。
3.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认知特点鲜明,他们喜欢发现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批判式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
2.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和创建活跃课堂思维的基本理念,确定了以情境问题驱动的自主、合作式建构能量流动模型的教学策略。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事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能让你存活更长时间: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回答,不论哪种答案,都要陈述理由,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完成课程学习,最后再陈述答案及依据,学习的魅力便在这一猜测一匡正的过程中。
2.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
人为什么吃鸡?鸡为什么吃玉米?
人吃鸡得到鸡的物质,同时获得能量,理解能量流动离不开有机物这个载体。
能量是抽象的,但是能量以物质为载体,此问题的设计是必须且必要的,得出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就由环境流入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部分用于生长。

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学生发现、讨论式学习,板书展示学习结果,评价展示,进行批判式学习,建构能量流动模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ppt归纳能量流经种群的共性

输入种群的能量,经自身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其余的以可见有机质的形式储存到生物体,通过多种途径被其他种群利用。
生态系统的其他种群也有类似的能量流动过程,玉米可以是生产者的代表,鸡代表初级消费者,人代表次级消费者。
用文字条(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替换板书上的玉米、鸡、人,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思考回答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几个细节,交流展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能量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要尽可能从分析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已具备的知识储备初步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这个环节设计意图是要充分暴露学生很多认识上的问题,正是有了问题的充分暴露才有有价值的辨析。这样既能降低难度又能温故知新,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后的思考回答落实了知识目标。
3.建立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模型
被初级消费者吃掉的生产者能量,称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它们都被初级消费者同化了吗?
学生认真研读教材p94图5—6,借助卡纸展示学习结果。
动物同化的能量是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吃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被呼吸作用分解释放一部分,剩余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其余的尸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
这一部分难在理解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层次上,如果讲述式教学,会听得很顺,但是不能理解。有一句话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所以生物课堂尽可能让学生参与,以提高课堂效率。
4.进一步细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分析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的生产者方框代表生产者什么的能量?含义一以贯之的观点,消费者方框代表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那么初级消费者的粪便在图中那个箭头。
理解、分析、回答,交流展示ppt问题,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
原因:
(1)呼吸作用散失
(2)被分解者利用
(3)未被利用
单向流动:不可逆向、不可循环,带领学生分析理解同化作用、生产者的同化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要能获得和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如果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自然生成概念,不仅解决生物教学的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要求,更是落实新课标的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时时处处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在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
5.能量流动的概念

借助ppt能量流动的概念水到渠成。
最后学生分析解决引入环节的问题,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学生的思维、体验和内化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所以旨在把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为学生搭设一个自主学习、发现探究的“平台”。
教师创设情景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在批判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严谨、开放的思维品质。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开放性较大,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时间不好控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后要有必要的总结分析,以明确学习结果。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讨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再次的思考。
〖板书〗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板书〗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1和2
营养级流入能量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出入比
生产者464.662.813.52%
植食性动物62.812.620.06%
肉食性动物12.6
分解者14.6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讲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板书〗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板书〗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思考与讨论2〗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
〖提示〗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计算公式是(12+18)/12×2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2×1011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η=1.3972×1011/8.5×1012)。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
基础题
1.A。2.D。3.B。
拓展题
⑴略(2)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熵增加)发展。硅藻能利用获取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维持其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