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2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环境保护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7

第2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2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板书设计:

一、环境污染的防治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设想:

本节的教学可以从破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录像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观念。例如,“人定胜天”的观念: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智力和能力,能使高峡变平湖,天堑变通途,大山低头,河水让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粮食重要还是鸟类重要?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价值容易接受和认同。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冬虫夏草和红豆杉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弥补的。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衰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狸的灭绝可能造成田鼠成灾。教师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应当指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在无法保护自然的原貌时,至少也应当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让环境中的物种数目更多些。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往往过少,物质循环的途径单一,一旦出现环境因素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例如,有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都是白杨树,引来专门以白杨为食的天牛大举进攻。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控制天牛之害,只好忍痛将刚刚长成林的树木伐倒,使大片农田重新受到风沙之害。如果当初栽培的是多树种、多林种、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复杂的防护林,就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虫害。

本节是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教师应当结合本节内容作一小结。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进一步揭示“稳态与环境”的核心思想: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描绘出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节的教学。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根据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保护区(包括整个环境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和特殊自然保护区(为了专门保护某一种或几种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而建立的保护区,一般范围较小)。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六、教后感: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具体地说,人类不仅要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人类应当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相关阅读

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纲要求

一、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视环境、生态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重视环境、生态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重视环境、生态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

(225500)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钱五海

[背景综述]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走过的历程,认识到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分析导航]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

背景材料: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末人类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走过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给人类造成威胁的弯路中得出的正确选择。它旨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利于在不间断发展和能够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其基本要求是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重要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核心是发展,实质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良性循环,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包括生态(含资源)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含人口)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的系统。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611

3.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趋势展望

本专题是对高一地理知识的概括总结和人地关系的理论升华。时代的要求,决定了本专题在高考中的份量和地位,它将结合许多人类生存的问题,联系区域的、自然的、人文的地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占相当的份额。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对本专题的考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问题。当今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发达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使人们对此了解,有深刻的认识,从我做起,近年来,在高考中多次考查这方面的内容。如2000年、2002年高考中,以读图、分析题的形式出现。(2)上海市的人口城市化问题。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近年来,表现出的人口城市化问题更为严重:如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上海市人口问题成了高考出现的重点。如2000年、2001年、2002年,上海市在高考中考查了这方面内容,多以读图分析题出现。(3)城市化进程的考查从90年代起,注重读图分析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2000年广东卷第12题以地图形式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2000年上海卷第24题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都进行了比较考查,这也反映了高考不回避重点问题的原则。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这一问题目前反映在高考试题中,城市环境问题的考查已不再将城市工业的布局作为重点,而注重于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上。如2000年广东卷第26题、2002年全国卷第13~14题。

3.4.2 可持续发展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可持续发展

巩固夯实基础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人类文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谋求人地协调。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核心: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3.原则

公平性原则:人类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生存;开发资源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危害;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协作,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