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上册《世界是运动的》学案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5

八年级物理上册《世界是运动的》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世界是运动的》学案

第四节世界是运动的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运动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研究运动。
[教学重点]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就成了本节课乃至本章的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很多运动的物体,请你们举例。好的,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看一些视频,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课题
-------世界是运动的。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请你判断:自行车上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二、教授新课
1.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2)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活动一:请你判断小动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5-38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运动的相对性
活动二:判断动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P122:“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晋朝葛洪《抱朴子》
学生活动:齐声朗诵,并对之作出分析和解释。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这类佳句与运动的相对性相关。再结合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出“运动的相对性”的含义。
由一段图片说明:运动的相对性以及方向。
接下来,学生结合本节的STS观看播放的课件等视频资料,加深对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小结
1.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判别。
2.运动的相对性。
四.课堂巩固
《评价手册》P54

扩展阅读

八年级物理世界是运动的15


宜兴市太华中学初二物理“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法”学案
课题:世界时运动的主备:蒋科审核:钱卓云时间:
1.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2.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的,小船是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的,树是的.
3.“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的物理知识所致.
4.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中,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5.坐在逆水行驶轮船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种物体是静止的
A.流动的江水B.船舱
C.迎面驶来的游船D.岸边的树木
6.如图所示,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宜兴市太华中学初二年级物理当堂训练
课题:世界时运动的主备:蒋科审核:钱卓云时间:2009-12-11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2.观察如图所示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3.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的感觉顺风,乙的感觉逆风,丙的感觉无风,由此可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三者一样大
4.一个木箱漂浮在河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上游和木箱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距离相同.两船同时划向木箱,若两船在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同.那么()
A.上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B。下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
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动的河水具有动能
B.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总是运动的
C.“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说明了运动具有相对性
D.高空中飞行的飞机即使碰上小鸟也会被撞出一个大洞,这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较大的能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5.4世界是运动的学案新版苏科版


世界是运动的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5.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2: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学习内容】
一、运动与静止
问题一:如何判定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辩题:火车到底动还是不动?
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

(展示演练)火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教师精讲):
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
1.小明选取站牌,
2.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问题二:什么机械运动与参照物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机械运动:
参照物:
问题三:怎样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1.“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晋朝葛洪《抱朴子》
2.“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唐无名氏《浪淘沙》
3.“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唐李白《秋浦歌》
学生活动:齐声朗诵,并对之作出分析和解释。
(展示演练)
1、云西行是以参照物,月东驰是以参照物。
2、山云动是以参照物船行是以参照物。
3、水流是以参照物舟行是以参照物。
(教师精讲):首先确定参照物,再判定物体运动情况。发现这类佳句与运动的相对性相关。再结合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出“运动的相对性”的含义。
请思考:当你站在商场中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你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参照物:墙壁柜台—运动;参照物:扶梯上的台阶--静止)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课后作业】
课外实践活动
请课后收集有关描述物体运动的有关文学、诗歌、音乐、绘画等等资料,并自编成一份“运动VS静止”的小报告。活动课时,我们分组交流研究。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学案

【学习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②了解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③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导学】

1、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4、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学习过程】

世界是运动的,大到宇宙,小到分子,世界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

【要点1】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活动1】看课件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图片1中:您认为那救护车动了没有呢?为什么?

图片2中:那飞机动了没有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图片3中:到底是飞机在动还是汽车在动呢?为什么?

图片4中:飞机上的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没动?地面上的人为什么觉得他在动?

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总结】

【活动2】: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参照物,笔盒和课本是

(2)选取课本作参照物,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课桌是

(3)选取笔盒作参照物,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课本是

【类型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

【例1】“去岁一大风,把我院中一口井吹到篱笆外”这句摘自镜花缘中语句,蕴含着,运动相对性的道理,说明了井运动了,它是以作为参照物的。

【例2】如图,是用摄像机记录运动员赛跑的情景,以地板为参照物,

运动员是,墙是;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地板是,墙是。同时也说明了。

【要点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思考:飞机、火车、轮船里的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在古代史书上就有记载,看课件图片并回答:游云西行而为月之东驰,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为参照物。

【活动3】看课件并思考:人乘电梯时,相对于电梯来说,人是,相对于那盆花来说,人是。

描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总结〗

【例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的游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青山在走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活动4】思考并讨论:

1、在空中加油时能让加油顺利进行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2、4*100接力赛中除了要求选手跑的速度要快,还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获胜?

3、神八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需要什么条件?

【类型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例4】跳伞表演时,甲、乙两个跳伞员手拉手从飞机上一起跳下,在下降时,如果以飞机为参照物,他们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运动员是的;以乙运动员为参照物,甲运动员是的。

【例5】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旁白:“冰山迎面压了过来”、“泰坦尼克号终于撞上了冰山”,前一句描写是以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后一句是以为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

【类型三】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1.体育比赛中的例子接力赛中接棒运动

马拉松赛跑,给运动员递饮料,要边跑边递。

2.科学技术上的例子同步卫星

飞机空中加油

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对接

总结:

【例6】下列各类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的是()

(1)跑着给长跑运动员递饮料(2)彩云追月(3)太阳从西边落下

(4)如影随形(5)空中加油

A.(1)(2)(3)B.(2)(3)(4)C.(1)(4)(5)D.(2)(3)

思考:二战期间,有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小昆虫”,他顺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请你想一想发现这件怪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相对于坐在向南行驶的汽车中的人来说,路边的树木向运动;以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3.人站在上升的电梯里,如果选择_____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如果选择_________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4.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5.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树来说,人是________的,小船是_____的。相对船来说,人是______的,

6.乘客坐在南北向的火车里,他从左边窗口看到车站的建筑物在向南运动,从右边窗口看到另一列火车却没有运动。如果以为参照物,乘客的火车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乘客的火车是运动的,且运动的方向是向。(填东、南、西、北)

7.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8.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A.飞船的座舱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9.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10.一人骑自行车由东向西行驶,这里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驶而过,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不运动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课后练习】

图5.4-4

1.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5.4-4所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B.不论选什么作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2.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做参照物的.

3.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摩托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长途汽车是__________的,摩托车是_________的。

4.有位诗人做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5.李白在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和“孤帆”运动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帆船和河岸B.河岸和帆船C.青山和太阳D.青山和划船的人

6.小明同学坐在公园的过山车上,过山车高速运动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人B.建筑物C.过山车D.过山车轨道

7.平常我们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8.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云本来就不动D.云向西运动

9.“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的物理知识所致.

10.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人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