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摩擦力的方法》复习学案

摩擦力教案高中

发表时间:2020-11-25

《摩擦力的方法》复习学案。

《摩擦力的方法》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学习指导
1.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
请看课本图5-26的实验步骤。其中,(a)、(b)、(c)是保持_________不变,研究___________对摩擦力的影响。其中(c)、(d)是保持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__研究____________对摩擦力的影响。你知道这种研究方法吗?想想看,在前面学过的什么实验中用过?
2.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请看课本图5-27,你能否找到增大摩擦的方法?看图5-28,它们是减小摩擦的实例,用的什么方法?
你认为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滑动代替滚动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在互相接触的摩擦面之间加润滑油形成一层油膜,或加压缩气体形成一层气垫(5)使相互接触物体彼此离开(磁悬浮列车)
三、释疑解难
1.问: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
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无法直接测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问:在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的速度大小对测定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有影响?
答:在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只有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只要是匀速即可。
3.问:滑动摩擦力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摩擦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当物体接触面比较粗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跟接触面的大小(从宏观看的接触面的大小)等因素无关。但当接触面光滑到一定程度后,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会发生变化。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4.问:摩擦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用力推地面上的物体,用的力小了,推不动它,就是由于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阻碍它发生相对运动的缘故。像这种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做静摩擦力。
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前轮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会受到地面的摩擦,这种摩擦叫滚动摩擦,它比滑动摩擦小的多,因此,人们为了减小摩擦时,常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5.问:自行车刹车是怎样工作的?
答:自行车要刹车时,用手紧握刹车把手,固定在车架上的橡皮就会压紧车轮,对车轮产生摩擦力的作用,使车轮逐渐停止转动。
四、自我检测
1.在泥泞的道路上空手行走往往比挑适量的担子行走滑得厉害些,这是由于挑担后对地面____________增大,从而___________也增大的缘故。
2.关于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常常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减小摩擦。
B.减小摩擦的方法之一是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假如没有摩擦,人将无法行走
3.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A.木块B.长木块C.砝码ⅠD.砝码ⅡE.砝码ⅢF.棉布G.砂纸H.长玻璃板I.弹簧测力计
(1)为了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列出选用的器材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列出选用的器材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空间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绕几圈之后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呢?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例如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个平放的圆棍上(如铁床的横梁、自行车的梁等)。像图中那样,通过弹簧秤来拉棉线的另一端,如图5-22(a)所示。这时,要使物体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的要少,但省的力却不算多。
再如图5-22(b)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
再如图5-22(c)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更小了。
再如图5-22(d)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几乎等于零。
对上述现象,小明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了结论。
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请列举两例。
(3)小明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思维程序?

精选阅读

《摩擦力及增减方法》导学案


《摩擦力及增减方法》导学案

课标的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以及增大和减小的方法等,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不高,基本上属于知道层次。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了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都不困难。但本节教材将摩擦力安排为一次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就赋予了它新的教育意义。
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本节主要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在制定计划环节中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建议:
1.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各种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的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就发动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关于该问题的猜想和假使。课本上给出了几个主要的猜想,但不要用这几个猜想去限制学生的猜想,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甚至荒诞(比如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推力拉力有关、是否和运动方式有关等),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其猜想的结果进行假使和预测,比如说猜想与压力有关,在预测一下有什么样的关系,正比?反比?平方正比或其他关系。在各种猜想均列出之后,然后确定两个猜想让大家在课堂内进行实验探讨。对此,可以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并非看起来那样简单,其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之中。在初中阶段,我们只对课本上安排的两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索。
接着,进入科学探究的制定计划阶段。在制定探究计划时,可引导学生注意到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并结合学生提出的猜想指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接触面之间的运动快慢、运动的方向等一系列因素。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如何才能知道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
应当指出,课本上的实验[图5-30(a)、(b)、(c)]在改变粗糙程度时,实际也改变了相互摩擦的材料,会不会摩擦力的改变是因为相互摩擦的材料改变引起的呢?学生能够发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教师应当给予大力鼓励。老师也可向学生指出,这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改变(因为粗糙程度的改变更为显著)。而我们探讨的问题仅仅是看成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没有关系,所以这个实验还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在拉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这个拉力的大小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大小相等。有关此知识点要第六章才学,因此课本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加油站,说明这个事实。记录实验数据时,就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作摩擦力的大小。如果学生能自己发现这个问题,一是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二是可以告诉他第六章就可以回答他的问题,先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储存起来吧。
实验记录的数据对不同的实验条件是不同的,在实验之前教师也是不知道的,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看的出示数的变化即可(只要求探究出有关,不要求建立定量的函数关系)。对于课本图5-30(c)、(d)两次实验,不要去追求压力加倍,摩擦力也加倍这样的定量关系,只要看出压力增大后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就行。因此,所加重物可以是一个墨水瓶,一个文具盒,不必去增大一个相同的木块。
实验后,可多让一些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数据,这些不同的实验数据共同说明了摩擦力和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关于增大和减小摩擦,是从物理走向社会的重要素材。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有方法。其中,可以补充一个用滚动替代滑动减小摩擦的小实验:先让学生用手掌压紧桌面拖动,感受桌面作用在手上的摩擦力;然后在手和桌面之间垫上二三支圆珠笔,再压紧拖动,体会这时作用在手掌上的摩擦力是不是滑动时小得多。这种人人可做的小实验很有效,老师们可以开动脑筋多补充一些。
2.在做课本上拉木块的实验前,可以引导学生用他自己的手作一些小实验作为实验探究的铺垫。比如,用手压在桌面上拖动,感受一下手拖动时桌面作用在手上的阻力(摩擦力)。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越大),手拖动就越困难(受到的摩擦力越大)。如果在桌面上铺上毛巾(毛巾先要固定在桌面上)手再压在毛巾上拖动,就比手在平滑的桌面上拖动更难一些(说明手所受的摩擦力较大)。
先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做这些小试验,对摩擦力有一个真切的感受,在进行课本上安排的实验探究,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的多。
在作课本图5-30(a)时,一是要将玻璃板和小木块抹干,使其接触面保持干燥。如果接触面潮湿,实验效果不还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本节的实践活动是写调查报告,由于本章才开始学习力学,仅仅介绍了一些有关里的最简单的知识,要学生写出内容十分丰富的报告是不现实的,因为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都是许多知识的综合应用,即使说力的效果,往往也不是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因此,对学生不要苛求,特别是在涉及受力分析是更不要在科学性上苛求,只要学生能将本章所学过的知识(如力的三要素,弹簧的应用,重垂线的应用,重心的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和生活、生产实际作一些联系,有用这些知识去观察我们身边的自然、社会的意识就很不错了。对好的报告要在全班交流,并对其进行积极的过程评价。

重力摩擦力复习


重力摩擦力
一、复习导航
1.主要概念和公式
(1)重力
重力和其他力一样,也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有关系式G=mg.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和物体所在处水平面垂直.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2)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所受的力.它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大小可用f=μN来计算.一般情况下,μ1.
静摩擦力:两个相对静止的互相接触并有挤压的物体之间若有相对运动趋势,就会产生静摩擦力,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变化有着一定的范围.
2.基本物理方法
(1)比较法:用此法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2)归纳法:通过分析重力、摩擦力等具体的力的作用,归纳出要产生力必须至少有两个物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此法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3.易错易混的问题
(1)物体重力的大小随地理位置而改变.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与物体距地心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越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也越小.因此,同一物体放在赤道上比放在南北极受到的重力小,物体在地面比在高山上受到的重力大.如果我们乘飞船逐渐远离地球,受到的重力就会越来越小,一旦脱离地球的吸引,也就不再受重力的作用.
(2)摩擦力的方向是否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不是的.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利于运动.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必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如人走路时,地面给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指向人的运动方向的.
(3)摩擦是否总有害?
摩擦有时有害,有时有益.如机器齿轮的摩擦是有害的,汽车刹车时,轮子和地面的摩擦却是有益的.
二、考点聚焦
1.命题趋势
对重力的考查的重点是重力概念及其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通常以填空、选择、作图等题型为主;对摩擦力命题的考查,则偏向于有关摩擦力与其平衡力的综合题和有关摩擦的实验探究题,命题形式以填空、选择、实验为主.
2.典题解析
题1抛出去的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关于球的重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受重力和手的推力B.只受重力
C.只受推力D.不能确定
解析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因球已脱离了手,手对球的推力已经不存在了,故本题选B.
点评造成此题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题2物体放在斜面上,则图1中表示物A受重力的示意图是().
解析A图,重力方向正确,但作用点错了;B图,重力作用点正确,但重力方向错了;C图,重力的作用点正确,但方向错了.本题选D.
点评画物体受重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两个方面.
题3关于重力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是一种力,等于物体的质量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空中飞行的飞机由于距地面有一定高度,因此不受重力作用
D.流动的河水受重力的作用
解析重力是一种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不等于物体质量.重力随地理位置而改变;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故A、B、C选项错误,本题选D.
题4在生物课上,所用显微镜的底座又厚又大,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这是为了.
解析重心越低,物体支承面的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由此可见,这是为了增加显微镜的稳定性.
点评物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希望同学们能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题5下列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A.汽车刹车时在滑行过程中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B.用卷笔刀削铅笔时,铅笔与转孔间的摩擦
C.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
D.滚动轴承滚珠与轴承间的摩擦
解析A、B、C选项中,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中,其中一个物体的接触面始终不变,属于滑动过程,都是滑动摩擦.滚珠与轴承间的接触面都是变化的,属于滚动过程,是滚动摩擦.
点评区别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关键是注意物体间的接触面是否变化.
题6用10N的水平拉力拉一小车以1m/s的速度在一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后小车又以2m/s的速度在同一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摩擦力的大小为().
A.5NB.10NC.20ND.可以为零
解析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的作用:拉力和摩擦力.又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所以摩擦力为10N.当以2m/s的速度运动时,由于仍在同一平面上,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没变,又因为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本题选B.
点评(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确定在初中阶段只能利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等于拉力,间接地通过拉力确定;(2)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其它任何条件都无关,本题要区别上述两点,正确理解.
题7小明在家里淘气,把手插入玻璃瓶内拿不出来,当他正想把玻璃瓶打碎时,忽然想起物理老师讲的有关现象,于是他试试看,果然方法很灵,请你对小明的做法做出解释.
解析手放入瓶内拿不出来一般都是因为摩擦力太大,所以从减小摩擦入手,可以冲一些肥皂水,从瓶口倒入瓶中,或抹在手腕上,使接触面光滑,从而减小摩擦,便可以顺利把手取出.
点评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能善于观察,能把摩擦知识应用于生活.
题8如图2所示,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探究木块和铁块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解析本题是探究实验题,其特点是利用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通过比较摩擦力来确定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因此必须满足在压力一定时进行比较.这种探究方式,在物理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为了满足压力一定,则必须将木块与铁块叠放,用弹簧测力计拉其中的木块或者铁块,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3所示.
实验步骤:(1)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铁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若F1F2,木块下表面更粗糙;若F1
点评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我们经常用到的还有:归纳法、观察法、推理法、演绎法等.
三创新试题
1.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写出一种即可)
2.若用5N的拉力拉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摩擦力为.若使木块在同一水平面加速运动,则摩擦力应(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如图4所示,虚线是抛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请画出此时铅球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4.关于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方法,正确的是().
A.给摩擦面加润滑油
B.减小摩擦面间的压力
C.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D.变滑动为滚动
5.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5甲所示的实验.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时,小明先后用大小木块按图5甲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小明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在研究此问题时,小红设计的实验如图5乙所示实验,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扳,实验时拖动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
(a)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b)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参考答案]
1.(1)抛出去的石块不会落回地面
(2)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2.5N,不变
3.如图所示:
4.C
5.(1)不正确.因为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积的关系时,应保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它因素不变,即应该保证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2)(a)选择乙方案理由:甲方案中,木块运动要匀速,实际很难控制;乙方案中,木板滑动时可以是变速的,实验操作容易.(b)选择乙方案选择的理由:甲方案中由于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不易读准示数;乙方案中,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容易读准示数.

《摩擦力及增减方法》教学案


《摩擦力及增减方法》教学案

一.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摩擦力及增减方法
难点:具体问题的分析
三.基本内容讲解:
1.什么是摩擦力
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原来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时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必须继续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这种运动,如果不用力,桌子会停下来,这时的推力用来平衡摩擦力。
当我们推桌子时,桌子没有动,这时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触,当桌子要运动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导致桌子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是没有动起来。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来。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可见,桌子和地面接触,桌子在地面上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
综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摩擦力的作用点,(3)摩擦力的方向,(4)摩擦力的实质。摩擦力可以分为三种,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滑动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就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接下来我们进行猜想与假设,我们由日常生活的经验可以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等等。在这些可能的因素中,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要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应该会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我们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在木块上放一个铅笔盒,这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再测摩擦力的大小。将毛巾铺在木板上,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测量木块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增大有益摩擦
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所以我们要把鞋底子做的粗糙一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由此我们发现人的手表面上也是粗糙的,也就是有手纹和指纹。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在冰面上有两辆汽车,一辆是空载,另一辆是满载,哪一辆车更容易起动,当然是重车更容易起动,因为它加在接触面上的压力较大,所以摩擦力也较大,因此更容易起动。为了让空载的汽车也能顺利起动,我们在车胎的下面放一些砂子,从而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有益的摩擦。
4.减小有害摩擦
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但是,利用这两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
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我国现在正在研究的磁悬浮列车,也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减小摩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