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26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学习目标 分析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①______。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②______。
2.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③______。
3.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④____________
冬至日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⑥______
极点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⑦________分割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⑧__________;反之则⑨__________。
2.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⑩__________;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______、?______现象。
(2)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3)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与北半球?______。
(4)二分日前后:全球各地?__________,均为?______小时。
三、季节更替
1.原因:?____________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2.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
(1)低纬度地区?__________,季节更替现象?________。
(2)高纬度地区?__________。
(3)中纬度地区?______更替明显。
3.季节划分
(1)中国传统四季划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来划分。
(2)气候统计工作中(北半球)的划分
北半球春季:________月,每三个月一季。夏、秋、冬依次类推。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11月10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据此完成1~2题。

1.胡锦涛主席出访期间,地球的位置最接近上图中的()
a.a处b.b处c.c处d.d处
2.出访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正()
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c.没有变化d.先大后小
考查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回答3~4题。
3.元旦这一天,下列各地中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上海c.厦门d.海口
4.厦门市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
a.5月1日b.8月1日c.11月1日d.3月1日
考查点3 季节更替
读“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完成5~6题。
夏季(5~9月底)
冬季(10月至次年4月底)
上午
9:30~13:30
上午
10:00~14:00
午休
午休
下午
16:00~20:00
下午
15:30~19:30
5.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a.沈阳b.西安c.乌鲁木齐d.武汉
6.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日地距离的变化
方法技巧练 
方法一 地球上各地正午日影偏向的规律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据此回答1~2题。

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方法技巧 
(1)赤道上:半年正午日影偏南,半年正午日影偏北。
(2)北回归线上:除夏至日太阳直射外,一年中其余时间正午日影都偏北,南回归线上与之相反。
(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偏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与之相反(极夜除外)。
方法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______时,a、b、c三点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__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
(3)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4)c点的夜长是______小时,d点的夜长是______小时。
方法技巧 
(1)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如下所示:
3月21日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9月23日
(2)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反之。
(3)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
(4)同一纬度地区,以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教材p21 思考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我们所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若你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则太阳直射点位于你所在纬度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小时仍是冬至日。
教材p23 思考
地球的自转形成日,公转形成年。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
由于不同历法中的年和月采用不同的标准来协调年和月之间的相应关系,历法中年和月的时间长度有所不同。
历法


古埃及历法
365天
1年12个月,每月30天,多余5天不属于任何一个月
罗马历法(公历)
365天
1年12个月,其中11个月有30天或31天,还有1个月只有28天或29天(闰年)
中国农历
360天
1年12个月或13个月(闰月),每月29天或30天
教材p23 复习题
1.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即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而太阳日则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自转了360°59′,所以恒星日比太阳日少3分56秒。
2.

3.解释昼夜更替形成的过程,首先要明确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的不同含义。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发光、不透明这一特点决定的,在此基础上,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运动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应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入手,分析其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变化趋势。
4.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直接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二者共同影响地面的热量状况,因而成为季节更替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正午 ②90° ③递减 ④南半球各纬度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⑥赤道 ⑦纬线圈 ⑧昼长夜短 ⑨昼短夜长 ⑩昼夜平分 ?极昼 ?极夜 ?相反 ?昼夜平分 ?12 ?太阳直射点 ?全年皆夏 ?不明显?全年皆冬 ?四季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3、4、5 相反
基础达标练
1.a [11月份,地球正向冬至点靠近。]
2.b [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3.d [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地球上越靠南,白昼越长。四地中,海口位置最靠南,所以其白昼最长。]
4.b [厦门市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应为距离二至日最近的一天,所给的四个选项中,b项8月1日距夏至日最近。]
5.c [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可知,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大约相差两个小时,因此当地经度约为90°e,据此可知应为乌鲁木齐。]
6.a [季节不同,昼夜长短就不一样,乌鲁木齐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方法技巧练
1.c 2.d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依据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准确判断四地所在的纬度。第1题,由图中可知①地的正午太阳方向半年在北方,半年在南方,且有太阳直射,应为赤道地区;②地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北方,且有太阳直射,说明②地在南回归线上;同理③地在北回归线上;④地的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南方,故④地在北极圈上。只有③地可能反映我国的情况,故选c。第2题,由第1题可知,②地在南回归线上,当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故选d。]
3.(1)6 22 (2)15 c 12 (3)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12 0
解析 从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此图所示的范围为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图表示的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情况。此日太阳直射23°26′n,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据e点所在经线为18时,可推算a点的时间为15时,c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故夜长为12小时,d点位于北极圈上,故夜长为0小时。

相关阅读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轴始终指向
2、基本特点:从侧面看:
⑴方向:,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⑵自转周期:时分秒,即一个
⑶自转速度:
概念:
①角速度:
特点:
概念:
②线速度:
特点:
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线速度的。
二、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⑴昼夜的原因:
昼夜交替的原因
⑵晨昏线:
①定义:
②组成:
首先确定:
③判断:顺着自转方向:
④与太阳光线的的关系:
⑤移动方向:

⑶昼夜交替:
①成因:
②周期及意义:约小时,即一个
2、产生时差:
⑴成因:
⑵地方时:
①定义:
同一条经线:
②规律:不同经线:
⑶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从00经线开始,向东向西各为中时区,从中时区开始,向东向西每为一时区,全球共分为个时区,东西12区各度,合并为一个时区。

定义:
②区时:同一时区
规律:不同时区
⑷北京时间:=区时=地方时
关于地方时的计算:例1:东经116°E是9月5日6:25,计算75°W的地方时。
⑸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西侧180°日界线东侧
经度
时区
钟点
日期
日期变更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
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
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⑴原因:
在北半球:
⑵规律:在南半球:
在赤道上:
⑶影响:

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就是平时所说的一天
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两倍
C.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
D.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周期不长,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下列有关地球昼和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与经线不可能重合
B.如果没有地球自转就不会有昼和夜的产生
C.地球上昼夜更替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利于人类的休养生息
D.地球上任何地点一天中昼和夜的时间之和都是12小时
3.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A.船的最前端B.船的最末端C.船的底部D.桅杆的顶端
4.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5.北京和香港两地的地球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香港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香港
6.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八区的区时②120。E的地方时③北京的地方时④116。E的地方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什么时间,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
A.8点B.12点C.20点D.24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回答
(江苏06高考)8.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B.当日9时C.前一日22时D.当日8时
(上海08高考)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9.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B.向右偏转C.先偏左后偏右D.向左偏转
10.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1.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正当美国宇航局为“勇气”号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仍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北京时间25日下午1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线索。完成12—13题。
12.材料中的“太平洋标准时间”指的是()
A.太平洋中部的地方时B.西五区的区时
C.120°W的地方时D.美国东部共同使用的时间
13.下列四幅图中与太平洋标准时间6月8日15时的情况相吻合的是()
14.读右图,回答(1)~(4)题。
(1)比较A、B、D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
(2)C点的地理坐标是;A点的地方时是点钟,北京时间为点钟。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再到C点做水平运动,那么该物体先向偏,后向偏。
(4)在A点随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时间长大致为,叫日。
(5)A、B、C、D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的是点,线速度最大的是点。
(6)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线。
15.图上的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NA的经度为;经线NB的经度为。
(2)此时,北京时间为月日时。
(3)右图中,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4时,全球为7月7日的日期是()
A.多一半B.少一半
C.恰好相等D.恰好是三分之一

1.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思考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呢?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公转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

附件下载

1.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1.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的成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2.能运用地球仪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和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通过认识地球运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

为什么2004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

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

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自评:用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求知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

(自评: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①地球围绕着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这里有一个大地球仪,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

……

附件下载

高一地理导学案教学设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一地理导学案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时间总学时课程目标:1.说明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的规律。

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学习重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昼夜长短的分布。

学习流程:

★前置补偿: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情景导入:

人们常说“东升西落”而且习惯以日出地平线的一点代表东方,日落地平线的一点代表西方,在人们心中,太阳的出没点是判断地面东西方向的标志,那么人们以这种标准来判断东西方向正确吗?你仔细观察了吗?我们这儿夏季和冬季太阳东升西落的方向一样吗?

★预习交流:

1.看课本说出晨昏线、昼弧、夜弧的含义,并说明昼弧、夜弧的长短与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课本说出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研度及探究:

探究一:1.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长短一览表

时间

太阳直射的范围

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

北极附近极昼极夜状况

北半球昼夜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夏半年冬半年二分时2.二分的时候,晨昏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几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什么时间,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几点?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为几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1.产生四季更替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填以下内容

四季的变化

3.中、低、高纬各地区的季节变化状况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及我国的四季和西方国家的四季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1.当黄赤交角为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时,五带的范围会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结构: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堂练习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B D

C D

(2)图中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

(3)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

长短如何变化?AC

 

(4)由B点到C点太阳

直射点如何移动?

。B

(5)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区域为:。

(6)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

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课后反思

我的疑问

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