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大人们这样说》教学片断及分析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0

《大人们这样说》教学片断及分析 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人们这样说》教学片断及分析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龙有一篇主体课文《大人们这样说》。我引导学生感悟了现在人们赋予龙的新含义,同时学习了作者抓住具体事物作形象比喻的手法,然后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你还能抓住哪些具体事物来做比喻,歌颂咱们伟大祖国的飞速发展呢?让孩子们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三峡大坝、京九线、西场基地,用自己知道的其他知识,试着在第五段后面再写几句。

孩子们经过了一番思考与斟酌之后,纷纷举起了手。

生1:我从神六受到启发:神州飞船遨游太空,那是龙在探索。

生2、上学期学过一篇文章《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我写的是:深圳特区高楼幢幢,那是龙在屹立。

生3、我在《品德与社会》上了解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东方明珠高耸入云,那是龙在挺立。

生4、前几天我从电视上看到青藏铁路的消息,我想了一句:青藏铁路即将通车,那是龙在延伸。

生5、寒假里我去过东营,还参观了母亲河,我也想了一句:黄河大桥飞架两岸,那是龙在伸展。

看着孩子们各展才华,我心里可真高兴。同时我又提醒他们:大家可以把视野放得更广一些,也可以谈一谈我国经济建设以外的事情啊。

紧接着有的孩子说:团团、圆圆走向宝岛,那是龙的渴望;两岸同胞盼统一,那是龙的呼唤。看来赠台的那一对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还有的学生说:冰雪健儿扬威都灵,那是龙在欢腾;中华健儿笑傲赛场,那是龙在腾飞。

其实孩子们的心中有许许多多的精彩,作为教师来说,最为关键的是要有一把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钥匙,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给孩子一缕阳光吧,让他们释放出自己的灿烂!

编辑推荐

《大人们这样说》课文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人们这样说》课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见过赛龙舟,

看过舞龙灯。

我知道北海有九龙壁,

我知道东北有黑龙江省。

可是龙是什么,

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

连属龙的人也说不清。

奶奶告诉我,

龙是水里生出的神。

缩小如蚕蚁,伸展能遮天;

有时显露于云端,

有时隐形入深渊;

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

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爷爷说,

龙的故乡在中国。

龙从九州大地上腾空而去,

于是大地上留下了

龙口、龙门、九龙坡。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华夏民族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爸爸带我登上八达岭,

给我讲述龙和长城,

他指点老龙头的方向,

又面对着嘉峪关吹来的秋风,

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

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

它是巨龙留下的身影。

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

长江从三峡大坝上喷涌而下,

那是龙在轰鸣;

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

那是龙的身影;

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

那是龙在飞腾。

老师告诉我们,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

它正在跃出东海。

它要去搏击万里长空,

它要去迎接旭日东升。

在人类的新世纪里,

全世界将为它的腾飞震惊。

五年级下册《大人们这样说》导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大人们这样说》导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大人们这样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每节诗歌,了解整首诗歌的内容,体会现代人赋予龙的新含义,及作者对祖国腾飞的赞美和自豪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重点: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

《祖国在腾飞》多媒体课件。

自学提纲:

1.自读诗歌,读通读顺,理解词语。说说大人们都说了什么?

2.读诗歌1—3节,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3.精读4—6节:思考第4节讲了什么?龙与长城是什么关系?

第5小节中妈妈是怎么说的?作者抓住了哪些具体事物作比喻?

理解第6小节中“搏击万里长空迎接旭日东升”的含义。

4.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自学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cányǐfānjiǎoqìpò bójīxùrì

()()()() ()

2.给加点字注音。

()()()()()()

遮天深渊翻搅嘉峪关旭日

()

呼啸

3.解释词语。

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威力无边:

合作探究:

1.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

2.理解第6小节中“搏击万里长空迎接旭日东升”的含义。

拓展训练:

1.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一些具体的事物做比喻,来赞颂祖国的飞速发展。

2.你还知道祖国在经济、科技领域其它的成就吗?

堂清检测:

一、按要求做题

1.看拼音,写词语。

cányǐfānjiǎoqìpò bójīxùrì

()()()() ()

2.解释词语。

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威力无边:

二、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

三、仿照课文写句子。

堂清结果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大人们这样说》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大人们这样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想与目标:

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通过爷爷、奶奶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龙文化;又借爸爸、妈妈之言,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层层递进,让人既感到古代龙的神奇,又让人体味到现代龙的腾飞与发展,读了给人以自豪与振奋之感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龙不仅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我们现代化中国的象征。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凝聚在无数的神话、建筑、诗歌、地名中,更把中国视为龙的化身。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大人们是怎样评价龙的吧!

2、老师感情朗读,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老师看到你们刚才听的非常的投入,你们能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诉我们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关于龙的神话、建筑、民俗,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3、感悟语言的美。

这是一篇诗歌,听……(放课文的范读录音)

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如“搅”(jiao)的读音。

4、深入学习课文

出示课件,指读:“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它是巨龙留下的身影?”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长城蜿蜒于崇山之中,形似聚拢;而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建筑,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龙的传人的无穷的智慧和汗水。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歌颂。)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画出喜欢的句子,在读中悟。找找其中的比喻句。

五、小组交流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一)、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1、爷爷、奶奶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龙文化的?

2、爸爸、妈妈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的?

3、背诵诗歌。

(二)综合练习:

1、多音字:

露:lu(露水)将jiang(将来)

lou(露面)jiang(大将)

2、近义词:

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显露————(显现)

伸展————(扩大)

3、反义词:

真真切切————(模模糊糊)显露————(隐形)

伸展————(缩小)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龙舟龙灯九龙壁

神龙口龙门九龙坡

长城长江京九线火箭民族腾飞

龙————中国的象征

作业设计

1、回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与《春潮》进行对比,感受两篇文章的不同风格。

2、试着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老师怎样说的?

教学反思:

《白杨》教学片断及评析


【教学片断】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

师:高大挺拔怎样理解?我们先来看看高大,高大什么意思?

(教师挺了挺身体,做高大状。)

生:像李老师一样就是高大。

师:谢谢,跟同学们比我算是高大了。什么是挺拔,谁上台站站,站出挺拔的姿势。

(有意识地地叫了班上个子最高的一位学生,他平时走路微驼。)

师:站得多有精神,多挺拔啊。以后走路时也要注意姿态。同学们想一想,高大挺拔在课文中形容什么?

生:高大挺拔在课文中是形容白杨树的。茫茫的戈壁滩,一眼望不到尽头,高大的白杨树笔直地挺立在那里,真了不起。

生:茫茫的大漠中,只有几株白杨树挺立着,直入云端,所以在作者的心目中白杨树显得格外高大挺拔。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赞美的口气读一读这句话。

【评析】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的,往往需要教师在细微处做大文章,在不动声色中给人以启发。让学生上台站站挺拔的姿势,既让大家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又给了这个孩子润物细无声的点拨和教育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与感染。在品读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使情感升华,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如《花瓣飘香》教学片断:

师:出示填空:这是一片的花瓣。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花瓣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谁填的答案多。(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生(1):这是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从“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看出。

生(2):这是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从“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看出。

生(3):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从“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看出。

生(4):这是一片飘着淡淡花香的花瓣。从“闻起来有淡淡的花香。”以及课题看出。

师: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刚才的填空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生答略)

生练说基础上师小结: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服。把鼻子凑上去,深深吸一口,那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晨,花瓣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那小女孩捧着花瓣跑到哪去了呢?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

师: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1):从“小心”、“捧”、“飞快”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2):“小心”说明小女孩怕摘坏花瓣,妈妈就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3):“捧”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妈妈也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4):“飞快”说明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看到红艳艳的花瓣,摸到像绒布一样的花瓣,闻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让妈妈高兴。

师:看来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这代表着小女孩的一颗孝心。那现在再来看填空:这是一片的花瓣。

生(1):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心的花瓣。

生(2):这是一片表达小女孩对妈妈关心爱护的花瓣。

师:这是一片与众不同的花瓣,包含着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分层练习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教师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以达到深入探究,加深理解的目的。笔者将这种训练方式巧妙地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分层阅读”,就是教师在深入研究文本,开发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挖掘文本中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并加以“提炼”。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之后,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教师用“这是一片的花瓣。”这一填空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从语言文字训练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理解了花瓣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上。引导学生通过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花瓣的“形、神”特点,就将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小心”、“捧着”、“飞快”等关键词,品悟小女孩一颗了不起的孝心,在此基础上,再次从理性的高度完成“这是一片的花瓣。”填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上了新的台阶,情感得到了升华。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识字读文,是孩童接触知识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孩子首次碰到的难题-----事物由形象忽而转变成了符号概念。而读正是这种“转变”所必不可少的第一程序。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诵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花瓣的香美,接着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第二自然段,深刻体会了小女孩的“孝心”,品悟到了生命真谛!

山行教学片断及反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面一个教学片断,我们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把古诗读正确)

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组来帮助他们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缭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所以是“白云生处”。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同学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

生:“霜叶”指枫树的叶子。老师,我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

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老师,我不知道“寒山”是什么意思?

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师反问:真的吗?

生:我认为不是。

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启发:同学们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

生:秋天。

师补充:而且是深秋时节,这里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因此作者在这儿用了“寒山”。

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呢?

师:谁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呢?

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所以说是“霜叶”。

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同学们,杜牧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工作,给学生以美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2)要求自主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灰雀》教学片断及反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灰雀》教学片断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灰雀》教学片断及反思湖南省长沙市浏阳河小学刘爱华我教第五册《灰雀》这一课时,采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由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轻松、活泼、有效。

课文小结后我启发式提问:孩子们,如果你也来到了公园,你想对列宁,或者是小男孩,甚至是对小灰雀说点什么或者是问点什么?

〖反思〗

此问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且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孩子对此问兴致很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说开了,自主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

生1:列宁同志,你看出小男孩把那只灰雀带走了,而你为什么又不直接批评小男孩呢?

生2: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啊?灰雀,我真高兴再次见到你!

生3:小男孩,是你带走灰雀了吗?可又为什么放了它了啊?

生4:小男孩,你喜欢列宁吗?为什么?

〖反思〗

学生的回答,能够检测出对课文中心内容的理解、感悟,而由此问引发出的新的问题,又将引领全班同学进入更深一层的思维。孩子们兴趣盎然,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冒出来了,此时老师及时启发,鼓励大胆想象。

教师启发提问:假如你就是文中的灰雀(列宁、小男孩、树),你会怎么回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反思〗

此问有意识让学生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角色表演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儿童的想象欲望、表达欲望。

生1(代表列宁):是啊,我没有直接批评小男孩,因为他还小啊,我相信他。我喜欢灰雀,可我更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

生2(代表灰雀):太好了,太好了,我又回到伙伴身边了,小男孩放回了我,我还是愿意和他交朋友的!

生3(代表小男孩):我原以为,给灰雀一个漂亮的笼子,再给它好吃的,灰雀就会快乐,原来我错了。小朋友了可别学我哦!

生4:(代表树):小男孩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列宁是伟人,他爱灰雀,更爱护小男孩,希望同学们也和他们一样爱护。

生5:(代表小男孩):我喜欢列宁,因为他和蔼可亲

〖反思〗

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学生依托文本创造想象。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角色表演、情境模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燕子》教学片断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子》教学片断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燕子》教学片断设计

教师:我们知道了第一自然段写出了燕子的俊俏外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师: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那燕子的头呢?肚子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完整吗?(教师故意设下圈套,以疑促思)

(学生一楞,但立即有几只小手举起)

学生1:我觉得这样写不完整。

学生2:我认为应该改成一个轻巧的头,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雪白的肚子,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式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样才完整。

学生3:那还有爪子呢?

学生2:那再加上细小的爪子。(有学生笑)

学生4:我觉得这样写太罗嗦。

教师:那你们认为怎样写才好呢?

(学生哑然)

教师: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以读释疑)

学生5:还是课文里的好,因为作者抓住了燕子的特点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最能体现燕子的特点的。(打破了问题的思维定势)

学生6:对,燕子小巧的头,细小的爪子和麻雀等许多鸟类都一样,不能体现燕子特点,可以略去不写。

(学生通过探讨,自己钻出圈套,真正理解了写作方法)。

学生7:是呀,我们写人也不是每个部位都要写的。

(联系平时作文理解很好)

教师:你们说的真好,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燕子特点的部位写,并没有面面俱到。你能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立刻小手如林)

学生8:一顶红红的鸡冠,一个高高昂起的头,一身光彩夺目的羽毛,凑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学生9: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一身雪白的毛,加上短短的尾巴,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学士10:一对灵敏的耳朵,一身光亮的毛,加上四条腿,这就是我家的大花猫。

学生11:我觉得他没说出猫的特点,这样说也像在说狗,应该在四条腿前加上走路轻无声。

(学生不仅利用写作方法会说,还会评,这真是一大进步。)

学生12:还可在耳朵前加上三角形的,因为猫的耳朵是三角形。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课例评析:

这堂课可谓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一开始故意质疑,设下圈套,让学生自己探索,最终钻出圈套,教师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然后教师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落花生》教学片断及评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落花生》教学片断及评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落花生》教学片断及评析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阅读,已经知道文章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生:我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生:我也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它默默无闻,不求名利。

生:我也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对人们有好处。

(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定势)

师:你们都不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吗?未来的社会需要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啊!

(教室里出现了冷场,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生:我说做像花生那样的人也不算好。它躲躲藏藏,不让人发觉。

师:发觉这样的人,真需要伯乐来识千里马呢!(生哄然一笑)

生:我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

师:为什么?

生:它们成熟了,高高地站在枝头上,召唤着人们,既漂亮、神气,同时又对人们有好处。

师:对啊,外表美,心灵又美,何乐而不为呢?(生又哄然一笑)

师:那么父亲议花生,是不是有意识地说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呢?

生:不是。

师:对!父亲的话使我们领悟到: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的关键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贡献。有位作家说过:我们这个地球好比一个旅店,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好比这个旅店里的旅客。如果每个人都从这旅店里带走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就会越来越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给这旅店里留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里就会越来越富有。

[评析]语文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断与分析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断与分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断与分析

《剪枝的学问》最后一个自然段精读时:

师:来年暑假,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看到桃园里的景象,我有什么感受。

生:“我”又惊又喜。

师:这时,“我”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生:喜的是桃子丰收,惊的是没想到剪去枝条还真能结出又多又大的桃子。

生:惊的是去年王大伯说的话真的很有道理。

师:那么剪的学问到底指的是什么?

生齐答:“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了“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呢?

生:上次我和爷爷去菜地干活,我看到爷爷拔掉小青菜地里的一些长得弱小的青菜,我感到奇怪,爷爷告诉我这样做才能使剩下的青菜长的更好。

师:是啊,实践出真知,真棒!还有其他例子吗?

…………

生:我知道我国现在实行的计划生育就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师:你能联系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来说明“减少”是为了“增加”,你真是太了不起了!给他鼓半分钟的掌。

[简评]:此部分的精读感悟,我从“惊”“喜”入手,逐渐过渡到课文所揭示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联系到生活实践说说类似的现象,没想到班上一位女生竟然以此想到了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真是佩服!

五年级下册语文《大人们这样说》多音字汇总北师大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下册语文《大人们这样说》多音字汇总北师大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大人们这样说》多音字汇总北师大版

喷的多音字(pēn、pèn)

一、(pēn)喷发

1.火山可能猛烈地喷发。

2.最令人难忘的火山现象是爆炸喷发。

3.大量水气会喷发出来,然后冷凝成雨。

4.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多数火山喷发是向天空喷发的。

5.我们观察到爆炸式的喷发频繁到每天有多次。

二、(pèn)喷香

1.妈妈做的饭菜喷香的。

2.怎么样,我可以回去吃那只喷香的烤野鸡了吧?

3.附近飘来一阵喷香的红烧肉味。

4.她的厨艺不错,饭菜喷香的。

5.我闻到了在烤箱里蘑菇和蕃木瓜烘烤时发出的喷香的味道。

2露的多音字(lù、lòu)

一、(lù)露水

1.她耽搁了一会,因为露水打湿了草地。

2.草被露水沾湿了。

3.清晨,晶莹透明的露水在荷叶上晃动,一阵风吹来,荷叶上的露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流。

4.我希望的是长久恩爱,而不是一夜露水之欢。

5.这里露水很大,我不想让你着凉。

二、(lòu)露面

1.我们请她吃饭她都不露面。

2.他已经很久没露面了。

3.迷雾已消散,星星露面了。

4.我的朋友让我抛头露面。

5.他又神鬼莫测地在伦敦露面。

3将的多音字(jiāng、jiàng)

一、(jiāng)将来

1.我们将来的计划尚难预料。

2.将来的事我们谁也不知道。

3.不能只顾现在,不管将来。

4.将来我们会拥有一套大房子。

5.将来华侨大厦会重新修建吗?

二、(jiàng)将领

1.他死后,部下将领彼此争权。

2.总的说来,你还是一个忠诚的将领。

3.西线大多数德军将领认为大势已去。

4.他心目中的英雄是过去伟大的将领们。

5.盛行的西风助了英国海军将领们的一臂之力。

《螳螂捕蝉》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生:我们要学习少年的聪明机智。

生:我们要学习少年的遇事冷静,善于思考。

生:从吴王身上得到的教训是:遇事不能固执已见,不能不听别人的劝告。

生:我从吴王身上得到的教训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有什么事情的话,还能亡羊补牢,不至于造成更大的危险。

生:从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我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浅,不然的话就会吃大亏。

生:一门心思去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记身后隐伏着的危险,是很愚蠢的!

师:看来,大家是真正读懂了这则寓言故事。老师还有个问题?

你们说,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他会对大臣们怎样解释这一新决定呢?来,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待会儿每组推荐一位吴王上早朝,看哪位吴王得到的掌声最热烈。

师:(待学生讨论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吧?哪位吴王愿意先声夺人,第一个早朝?

生:各位爱卿,几天前,本王决定攻打楚国。可后来,我到后花园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给我讲了个螳螂捕蝉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准备捉它。那么螳螂拱着身子,举起爪子,要去捕蝉,却没想到有只黄雀在它的背后正要啄食它。听了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我若攻打楚国,其它诸侯国必然乘虚而入,那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今天,我决定不再攻打楚国了!

师:大王英明!

师:这位吴王把改变决定的过程说得很具体。还用上了书上的许多词语,还是一位很有文采的大王啊!

教学反思:语文课堂中的思想教育其实就蕴含在对课文的理解中,对课文的朗读中,蕴含在学生的答题中。不难看出,学生在语文训练的同时已受到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统一。在课堂结束前,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小组内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小组间互相取长补短,良性竞争,从而培养了彼此的合作意识。整堂课,学生没有接受别人的现成的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扎扎实实地探究文本,积累知识,丰富情感,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意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及反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片断】

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板书: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画大榕树?

(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

(生修改画,添上了根和丫枝。)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

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

(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

【教学反思】

让学生上来画榕树,并让学生评画、改画,这一环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能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大人们这样说》教学片断及分析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