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7.5 镜子改变了什么(七下)

高中英语选修七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9

7.5 镜子改变了什么(七下)。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7.5 镜子改变了什么(七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7.5镜子改变了什么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的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学习并欣赏镜面对称;2、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的学习
准备活动:字母卡、数字卡、镜子
教学过程:
一、探索活动:
观察镜子中的物体,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客厅中的餐桌在小明的什么方向?
(2)小明举起的是哪只手?
(3)哪些数字在镜子中的像与原来的数字完全一样?说说你的理由.
(4)将纸条在桌面上旋转90度,哪些数字在镜子中的像与原来的数字完全一样?如果小明举起纸条正对镜面呢?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总结出结论:
实际上,在物体和镜子中的像之间有一条对称轴,要找物体的象,就是要画出物体的轴对称图形.
练习:
1、哪个在镜子中的像跟原来的一样?(直线表示进镜子,垂直放置在纸条前)

2、猜一猜:(一些写有字的卡片平放在镜子前面,其镜子中的像如下,你能猜出镜子前面卡片上写的什么吗?其中直线表示镜子垂直放置在纸条前)

可以先让学生实践照一照,再观察得到的结果,跟着下来就先让学生猜想结果,动手画出猜想的结果,再用镜子照一照,看自己的想法跟答案对不对得上,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活动二:(猜一猜)
课本的做一做中的图形,问:
(1)小冬上衣上的数字是什么?小亮上衣上的字母又是什么?
(2)一个汽车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的牌照号码吗?
让学生防会想象力,再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结论;镜子再与物体平行的时候,镜子只改变物体的左右而不改变上下或大小.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写有字的纸上的字与纸的底面的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巩固练习:
1、象照镜子一样,想象英文字母在镜子里的像会是什么样的.把它们画出来.这里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小组比赛或接力赛都是比较好的.
猜时间,给出镜子中看到的时钟的像,问实际上的时间.
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镜子和我们学习的轴对称有什么关系?
作业:
课本P206习题7.6:1、2.
教学后记:
学生基本上能明白镜子中的像与实物之间的变化,并能找到镜子中的像,同时也可以从像找到原物的样子,学生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

延伸阅读

化学改变了世界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实验室常规,会选择适当仪器取用药品。
2、会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进行简单的称量。会使用酒精灯加热固体和液体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量筒使用时俯视和仰视时引起的后果。
三、基础知识梳理:
1、实验室常规?
(1)药品的使用原则?
①认清药品名称,注意防毒、防腐蚀。药品不得用拿,更不能品尝药品。也不能直接闻气体的气味,闻气味的正确方法是:。
②节约药品,若无用量说明,一般液体取mL,粉末状固体只需
即可,块状固体取。
③药品取用完毕后,将试剂瓶放,并使标签。
④用剩的药品,要即放入,不能放入。?
2、药品的取用?
固体块状:用将其放在斜的使其慢慢滑下。
固体粉末:用或直接加入,做到。
少量液体:用吸收,使其在试管口上方进行滴加。
大量液体:直接向容器内倾倒:先取下瓶塞,放,试管口试剂瓶口,向容器内倾倒,完毕后,瓶口稍,再坚起,盖上瓶塞。
3、药品的存放:
①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气体——集气瓶(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要_____放;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集气瓶要____放)。
②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用棕色瓶盛放,盛碱液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③白磷存放于水中,钠存放于煤油中。
4、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好仪器。②将导管一端插入中。③用紧握容器外壁。判断:若有产生,或松手后在导气管末端形成,则说明不漏气。
5、仪器洗涤:(1)洗涤方法:①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一半水,振荡。②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2)难溶物的洗涤:油脂用热的溶液或洗。不溶性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用洗。(3)洗净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形成一层水膜。(4)放置:洗干净的试管应放在试管架上,其它仪器放在指定地方
6、药品的定量取用:
(1)固体:使用仪器:,“边放药品,边放砝码”,放药品时两边放,对于性或性药品,应在放中称量。
①使用仪器:。
②选择规格:最大量程比所要量取值,且尽量接近。
⑵液体③操作方法:量筒放平稳,加至刻度线,再用加至刻度线。
④读数方法:视线与保持水平。。
化学是
7、科学探究包括以下环节:、、、、。
四、重点疑点讨论?
1、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为什么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

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为什么一般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什么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

4、使用烧杯、烧瓶加热液体时,为什么要垫石棉网?

5、检验带长颈漏斗装置的气密性时,为什么须先加水至液面没过长颈漏斗的颈后,再进行检查?

6、某同学错误地用“左码右物”法称量食盐8.5g,若游码0.5g,其它操作无误,他所得食盐的实际质量是g。称量物质的质量时为什么必须“左物右码”?

7、用量筒取5mL浓H2SO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H2SO4,若读数时俯视,则所得浓H2SO4体积(大于、小于或等于)5mL,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影响?

五、解题方法指导?
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粗食盐提纯后所得干燥纯净食盐的质量,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接下来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砝码B、减少砝码C、添加食盐D、减少食盐
E、右移游码F、左移游码?G、调节螺丝向左旋
思考:注意用托盘天平称量某药品的质量与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的操作不同。本题是称量食盐的质量为多少?
2、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的主要原因是()?A、酒精蒸发会造成中毒B、时间久了灯芯留有水份不易引燃?C、防止酒精自燃D、酒精蒸发造成浪费?
思考:酒精易挥发,且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六、练一练你会更棒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每次取液后,滴瓶上的滴管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液体
C、检查气密性时,用手紧贴容器外壁,把导管浸入水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D、称量时,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当你在厨房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
2、在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
①盖上锅盖②向锅内倒水③呼叫家长④端下油锅⑤逃离现场⑥打119火警
A、③⑥B、④⑤C、②⑥D、①④?
3、实验完毕,仪器中的废物应倒在()
A、下水道中B、废液缸中C、实验室外D、墙角落里?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取Zn粒B、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原气味?
C、品尝NaCl味道D、用镊子夹石灰石?
5、使用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若发现指针偏右,为调节平衡,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左边螺母向左调②右边螺母向左调③左边螺母向右调④右边螺母向右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准确量取80的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A、100mL量筒B、50mL量筒C、50mL量筒和滴管D、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7、下列操作中,仪器间不应接触的是()?
A、使用胶头滴管时,尖嘴与试管内壁B、过滤时倾倒液体的烧杯与玻璃棒?
C、过滤时,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8、下列往试管中倾倒液体,正确的是()?
A、瓶塞正放于桌上B、试管与桌面垂直
?C、标签向着手心D、瓶口稍离开试管口
9、使用托盘天平的操作,正确的是()?
A、把称量物接放在托盘上。
B、称量时,先放质量小的砝码。
C、称量一定质量的NaCl时,应先将该质量的砝码(或游码)放好,再加NaCl至天平平衡。
D、称量前应先把游码放在刻度尺的中间。
10、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2.5g食盐用于实验,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接下来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砝码B、减少砝码C、添加食盐D、减少食盐
11、用托盘天平称量粒状NaOH时,应把NaOH()?
A、直接放在左盘上B、放在滤纸上C、直接放在右盘上D、放于小烧杯中?
12、用浓H2SO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H2SO4,用量筒取浓H2SO4俯视,量水时仰视,则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A、偏小B、偏大C、相等D、无法确定?
13、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时,下列操作失误,会引起溶液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5.2gNaCl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了游码。
B、用量筒取水时,面对刻度线仰视凹液面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不慎洒落。?
14、酒精灯内酒精洒到桌面上起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的原因是(?)
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C、既降温又隔绝空气D、改变了酒精的着火点
1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①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
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mL;③向酒精灯内加酒清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80%;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七、达标测试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
3、过滤倾倒液体时,要使液体沿流入过滤器内,并使滤液沿流下。
4、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5、天平的原理是
6、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存在错误的是()?
A、加热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B、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
C、让试管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D、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
7、下列各组仪器,能用来加热液体药品的是()?
A、试管、量筒、蒸发皿B、试管、蒸发皿、烧杯?
C、量筒、蒸发皿、烧杯D、试管、蒸发皿、集气瓶?
8、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
A、发热、发光B有气泡冒出C、有新物质生成D、颜色发生了变化
9、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A、假设B测量C、实验D、推理
10、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且面对刻度线,如果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7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小于6毫升B等于6毫升C、大于6毫升D、无法判断
11、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下列实验仪器中不会用到的是()
A、药匙B镊子C、纸槽D、燃烧匙
1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破裂的原因是:
13、家中食用醋、酱油瓶上的商标常常沾满污迹,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马》七下


《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臧克家的《老马》: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3、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课后练习一)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5.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拓展小结
1.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2.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3.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课后反思】

《社戏》七下21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戏》七下21”,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社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2.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4.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情感目标:
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2.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重点难点】
1.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教学设想】
1.这篇文章主要是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教学时要以此为重点。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开展语文活动。
3.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播放《童年》MTV
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
2.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作者塑造的。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本文中的“我”(迅哥儿),不同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中的“我”。小说的“我”是作者塑造的,文中的“我”≠作者。而那个“我”就是鲁迅自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社戏》——乐土,
3.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4.题解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亲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他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二、课文感知
1.读一读,写一写
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guīxǐng行辈hángbèi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shuǐ撮cuō桕jiù楫jí旺相wàngxiàng
2.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
3.理清结构,把握主要情节。
从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从事情角度来看: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赵庄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有: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
略写的有:随母归省、钓虾放牛、六一送豆。
第一部分(1—3)写随母亲归省平桥村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和关系。热情、好客、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二部分(4-30)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31-)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4.作者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部分?
这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看社戏)作好了铺垫。
5.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6.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7.如何看待偷豆的事。
①偷的是自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所当然;②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③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因此,这不算什么盗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老实厚道,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的原因是――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
8.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三、人物赏析,要结合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
1.“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人物形象
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
2.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
双喜是一个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头。
3.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
六一公公是一个老实厚道、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农民。
四、环境描写
1.景物描写不仅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夏夜行船表现出我急切的心情,而月夜归航则表现了孩子们欢畅愉快的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2.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效果。
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
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这几段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优美,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写出小朋友技术之熟练,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1.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鲁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种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这种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我们去用心体味,愿我们每位同学能像作品中的阿发、双喜、六一公公一样,有一颗善良、友爱、无私的心!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2.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你的身边也有文中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你有过类似的体验么?写下来给大家看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