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文明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7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讲故事和短评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思想目标:
通过学生讲述的历史传说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炎帝与黄帝的贡献,尧舜禹和禅让制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教学设计:
本课可通过在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基础上,由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和教师讲解深化知识形式,使学生形成某些正确的历史观点。
板书: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会
几个主要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远古时代的历史,除了考古发掘材料是可靠的以外,古书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与传说也是值得注意的。它虽不完全真实可信,但和可靠的材料相对照,却也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我们中国人,无论在祖国还是在海外,每当提到炎黄子孙这个充满感情的词的时候,总是心情激动。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尧舜禅让又是怎么一回事?远古时代的一个个传说将帮助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远古时代的一些传说故事。
学生讲故事之后,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运用问答法。
注意讲解:
1、“炎帝与黄帝”一目,叙述了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这部分内容属于古史传说。由于这些传说见之于古代历史记载,并且经常为人们所引用,教师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将这部分材料与大汶口文化后期的考古材料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历史感。炎帝、黄帝、蚩尤是约四千多年前分别居住在我国西方、北方和南方的三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向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发生了冲突,也产生了联系。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以及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适应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日后华夏族形成的基础,因此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在这里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和材料阅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2、尧舜禹的禅让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讲清它的关键在于: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第二,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第三,禹治水成功,说明为群众办事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3、大禹治水的传说可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可贵的工作精神。还要指出禹身分转变直接关系到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建立。
补充资料:
1、炎帝与黄帝
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方(今陕西南部岐山一带)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蚩尤为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九黎原住在我国东南部(今山东、安徽一带)。三个部落联盟逐步向我国中部地区推进。结果是九黎最先进入。当炎帝也推进到我国中部地区时,与九黎遭遇,双方发生冲突,经过长期斗争,九黎得胜。炎帝被迫逃往涿鹿(今河北怀来县或涿鹿县),与早已移居在那里的黄帝联合,共同对抗九黎,这就是“涿鹿之战”。九黎战败,蚩尤在战斗中被杀。九黎的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另一部分南下与苗蛮部落联盟居住在一起。炎帝和黄帝在共同打败九黎后不久,他们之间又在阪泉(今河北怀来县)地方发生了大冲突,这就是“阪泉之战”。最后炎帝被打败,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结成了新的联盟。炎帝、黄帝和部分九黎结成一体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尧、舜、禹的禅让
部落联盟设联盟会议,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该会议的成员。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兜(Huāndōu)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举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做书上的自我测评题。
小结: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黄帝算起的。尧舜的禅让、大禹治水等传说让我们得以窥视我们祖先逐渐走向文明的一幕幕,好象那个时候是一个很理想的社会了,被选举为首领的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我们祖先当中的这些英雄都具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那么,是不是现在世风日下,反而不如远古时代了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这一问题,但不要忙于回答,通过我们以后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会得到正确的答案的。

相关知识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

教者

王玉梅

学校

127中学

学科

历史

时间

2005.9

课题

第9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年级

七年级

1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2推断史料的真伪,分析传说和史实的关系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重点

炎帝和黄帝的贡献

难点

如何区分史实与传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早期人类是如何生活的,原始人为了抵御自然界的侵害往往过着群居生活

边思考边回答,畅所欲言,

激活情趣,

动心入境

一、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形成

二黄帝和炎帝

三尧舜

“禅让”

四传说

五大禹治水

组织引导学生回顾氏族聚落的概念

当氏族遭受侵略时人们会怎么办

部落的形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看黄帝和炎帝的贡献

了解我们为什么自称是炎黄子孙

引导学生思考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可能采用的方法引出禅让制及在这种制度下产生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讲精卫填海、湘妃竹的传说,引导学生区别传说和史实,

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禹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因

学生边阅读教材,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先思考再阅读材料得出准确答案

听故事,讲出自己了解的传说

听故事,看材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从文字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增加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有效地区分传说和史实

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总结

作业

通过本课学习,你都获得哪些新知识?

将本课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和皇帝━━━尧、舜、禹━━━禹建夏

(战争)(禅让)(父传子)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课程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识记)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知道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对古史传说和史实进行区别,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些神话和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的成分,哪些是虚构的,反映了神话和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尊奉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从“尧舜禅让”的学习中要礼贤让能;通过“大禹治水”的学习,要坚强、奉献,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注重方式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尧舜禅让的传说:尧和舜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禅让制的具体内容。
2、难点:既然炎帝、黄帝和尧、舜、禹及他们的活动,都是神话传说而不是史实,但为什么他们能赢得后人的尊敬,乃至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四.〖知识结构〗
㈠炎帝和黄帝
1.在上古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贡献:⑴相传改进了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是中华原始和的创始人。号称。⑵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以为首的部落。
4.炎帝和黄帝在“阪泉之野”大战后,炎、黄两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㈡尧舜“禅让”
1.禅让:通过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2、禅让情况:尧传位给,又传位给禹,禹是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首领。
㈢大禹治水
1、背景:相传、当政的时候,洪水泛滥,人民身受其害。
2、治水:禹采用和相结合的方法。把洪水引入大海。
3、称号:由于治水有功,后代称禹为“”。

五.〖综合应用〗
㈠选择题
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3.他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他是……………()
A.炎帝B.黄帝C.尧D.舜.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5.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证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4000年前
㈡辨析题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的故事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错误:。
理由:(1)。
(2)。
六.〖知识拓展〗
1、议一议:这些发明创造,有人认为是炎帝、黄帝个人的功劳,有人认为是炎帝和黄帝所在部落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全体劳动人民辛劳的成果,你的意见呢?

2、想一想:通过“禅让”的方法来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人选,有什么可取之处?

3.鲧和大禹父子都受命治水,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这说明做事情什么很重要?鲧和大禹分别是如何做的?他们的做法及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说说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4、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5、了解佛教的兴起。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贵族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2、利用地图,找出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的地理位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认识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人了的历史见证。金字塔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分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到它们都是奴录主奴役和统治人了的工具。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述法、探究法、归纳法
学习指导方法: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粗略情况,并了解佛教的兴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那么你知道它们分布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吗?
通过学生回答,进而引入本课: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二、新课: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
利用地图,让学生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尼罗河的流向。进行老师讲述古代埃及劳动人了充分利用尼罗河的有利条件,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古代埃及文明。
注意: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的国家之一。
2、神奇的金字塔
引导学生归纳: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法老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它那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二)、《汉谟拉比法典》
1、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由学生看书讲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2、《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体现了奴隶的残酷性。
注:这部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对西亚的成文法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法典作用的理解。
(三)、“种姓”的国度
1、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奴隶制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在雅利安人由原始社会过渡过程中形成的。
指出:种姓制度是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
2、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提问:1、种姓制度人为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会带来什么后果?
2、佛教教义有哪些进步意义,有哪些局限性?
小结:略
作业:课后练习、《伴你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