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酶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20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本题主要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其分析。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点分析:
选D。①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转化因子不存在,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②直接将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③在高温加热过程中,R型细菌被杀死,虽加入了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也不能生成S型细菌。④中R型细菌的DNA不能转化R型细菌。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只有②中含有有毒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死亡。
(1)上述实验中,小鼠体内只有一种肺炎双球菌的有哪些?
(2)若将上述实验中DNA酶改为RNA酶,实验结果如何?
提示:(1)①②。(2)①②组小鼠死亡。
S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细菌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选A。只有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DNA才可以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表现出S型细菌的某些性状,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或多糖类物质,也不是DNA的完全水解产物。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
(2)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_。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3)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
(1)若要标记噬菌体,必须先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因为噬菌体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液直接培养噬菌体。
(2)若在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说明用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若在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则说明用32P标记的DNA。
(3)用32P标记噬菌体后,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若上清液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物质,可能的原因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或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
答案:(1)大肠杆菌(2)C
(3)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或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
生物学发展史上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实验还有: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径;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等。
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放射性元素的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选B。3H、15N既可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又可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其DNA进入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都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所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只能找到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带的3H、15N和32P,完全没有35S。

1.下列对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可寄生在乳酸菌体内
B.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由蛋白质构成
C.R型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D.S型细菌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死亡
选B。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S型细菌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的菌落表面粗糙,S型细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2.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选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法,两实验都没有突变和重组。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复习

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5、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10、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能自我复制

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2、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

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归纳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归纳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5、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2、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③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10、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①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能自我复制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2、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如何理解“主要”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试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非思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特点_______________,S型细菌特点____________。
(1)过程:①R型活细菌注射小鼠,结果是_________;说明________无毒;
②S型活细菌注射小鼠,结果是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
③S型活细菌加热后注射小鼠,结果是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
④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小鼠,结果是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1)过程:
(2)结论:遗传因子是_________,即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_________不是遗传物质。
(3)方法总结: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用到的方法:__________。
2、实验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分别用含_____和_____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培养__________,结果噬菌体的______和______分别带上标记。
(2)培养噬菌体(用____________来培养)
(3)搅拌
离心
(4)检测
放射性
3、结论:
在噬菌体中,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____遗传给后代的,因而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条件:在没有________的情况下,RNA才是遗传物质。
2、实例:烟草花叶病毒
3、实验过程

练习:
1、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同位素应用
A35S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15N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C14C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18O分别标记CO2和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2、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A.所有子代噬菌体DNA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D.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DNA
3、在培养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4、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DNAB.DNA和RNAC.RNAD.DNA或RNA
5、若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用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去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乙B.RNA甲和蛋白质甲
C.RNA乙和蛋白质甲D.RNA乙和蛋白质乙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新课标)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新课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模式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五、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设疑
导入

多媒体展示商品条形码。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到这些条形码,它们有什么作用?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生物体内,有没有类似商品条形码这样隐含着生命信息的“条形码”呢?它在哪里?又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

验获取的信息回答:

商品上的条形码包含着商品名称、价格、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引导探索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指导学生阅读。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四组,见教材43页)。并提出问题:

1.实验先进行第一、二组的目的是什么?可否直接进行第四组?

2.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第二、三组说明什么?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3.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4.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第一、二组起对照作用,证明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作用,同时可排除使小鼠死亡的其他原因。因此,不能直接进行第四组。

第一、二组说明了R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型细菌具有致死性;第二、三组说明了死亡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第三、四组说明了R型活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培养后产生了S型活细菌,并且这种转化的性状可以遗传。

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结论是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多糖、脂质、蛋白质、RNA分开,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课件展示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材第45页)。

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深入小组成员中参与讨论。

1.该实验用了什么方法?在什么探究中还用过此方法?

2.用35S、32P标记物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能否用14C和18O进行标记?

3.如果实验用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的结果如何?表明了什么?

4.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哪种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5.此实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此实验证明DNA具备遗传物质的哪些特性?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用同位素标记法。

用35S、32P标记是因为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而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C和O两种元素。

用带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都不带标记。用带35P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带标记。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由实验过程分析可知:噬菌体是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在细菌体内完成增殖的。DNA是自我复制形成的,蛋白质是在DNA指导下合成的。

指导思想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去感染细菌,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证明了DNA能自我复制,具有连续性;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四、烟草花叶病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教师提供给学生烟草花叶病病毒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参照前面的实验)

学生阅读思考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分组讨论、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

1.分组、学生观察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问题。

学生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然后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让学生沿着科学的发展轨迹分析问题。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归纳
总结

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思考问题:

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展
升华

1.请学生思考并回答教材课后习题。

2.结合格利菲思、艾弗里、赫尔希与格勒等人的实验,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