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的美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14

八年级上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上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初中生物难学,其实是他们没学好生物知识点,只要弄懂了相关知识点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为此下面xx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有帮助。
名词:
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3、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4、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③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6、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①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能自我复制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7、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8、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以上就是xx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希望我们能够好好掌握这些内容,从而在生物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相关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听力部分)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

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

o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

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

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

”,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

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五、实数的运算

(1)六种运算:

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

一、平移

1、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性质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旋转

1、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某一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

三、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四.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五、矩形

1、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矩形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

S矩形=长×宽=ab

六、菱形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

(2)菱形的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菱形四条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3、菱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菱形的面积

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七.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轴有四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和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

3、正方形的判定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它是菱形。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它是矩形。

4、正方形的面积

设正方形边长为a,对角线长为b

S正方形=

八、梯形

(一)1、梯形的相关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

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

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2、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二)直角梯形的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一般地,梯形的分类如下:

一般梯形

梯形直角梯形

特殊梯形

等腰梯形

(三)等腰梯形

1、等腰梯形的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两底平行。

(2)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同一腰上的两个角互补。

(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即两底的垂直平分线。

3、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选择题和填空题可直接用)

(四)梯形的面积

(1)如图,

(2)梯形中有关图形的面积:

①;

②;

八、中心对称图形

1、定义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

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

点P(x,y)在第二象限

点P(x,y)在第三象限

点P(x,y)在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

,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

,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

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

x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

’关于x轴对称

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

’(x,-y)

点P与点p

’关于y轴对称

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

’(-x,y)

点P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y)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三、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

坐标(x,y)的变化

图形的变化

x×a或y×a

被横向或纵向拉长(压缩)为原来的a倍

x×a,y×a

放大(缩小)为原来的a倍

x×(-1)或y×(-1)

关于y轴或x轴对称

x×(-1),y×(-1)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x+a或y+a

沿x轴或y轴平移a个单位

x+a,y+a

沿x轴平移a个单位,再沿y轴平移a个单

第五章一次函数

一、函数: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二、自变量取值范围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整式(取全体实数),分式(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实际意义几方面考虑。

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关系式(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由函数关系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b为常数,k

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0时(即

)(k为常数,k

0),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k的符号

b的符号

函数图像

图像特征

k0

b0

y

0x

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b0

y

0x

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b0

y

0x

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0

y

0x

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注: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

0)中的常数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

(k

0)中的常数k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7、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而一次函数解析式形式正是y=kx+b(k、b为常数,k≠0).当函数值为0时,即kx+b=0就与一元一次方程完全相同.

结论: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

第六章数据的集中度

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

(1)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

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2)加权平均数:

3、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中位数

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知识点苏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知识点苏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知识点苏教版

字音
臆(yì)断迥(jiǒng)然啁啾(zhōujiū)喈喈(jiējiē)
翌(yì)日毋宁(wúnìng)门枢(shū)铰链(jiǎoliàn)
嗣后(sì)阐(chǎn)释臆度(duó)宽宥(yòu)
笃(dǔ)信窒(zhì)息幢(zhuàng)
形近字
乏(fá):贫乏疲乏泛(fàn):空泛泛滥
词语解释
颖慧:聪明(多指少年)
生性:从小养成的性格、习惯
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寻乐趣
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驱使:指推动
见识:指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门枢:门上的转轴
茫昧:模糊不清
阅历: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嗣后:以后
知悉:知道
徒然:白白地,不起作用。
阐释:阐述并解释
故此:因此,所以
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臆度:臆测,主观地推测
文学常识: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早年入修道院学哲学和宗教。1581年入比萨大学学医。历任比萨大学、帕多瓦大学教授。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通过实验,推翻了向来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因而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也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1632年发表《关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反对特勒密的地心体系,支持和发展了地动说,次年遭到罗马教廷异端裁判所判罪管制。此后他完成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他主张:自然之书以数学特征写成。强调只有可归结为数量特征的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重量、速度等的客观存在,却否认色、香、味等物质属性的客观性。1980年罗马教廷宣布消除对伽利略的审判。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作为杰出的科学家的伽利略坦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本身就显得新颖精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
(二)结构分析
第一段:作者首先指出自己的一个重要发现的根据是“长期的经验”,可见有大量事实可作佐证。
第二段:详细叙说了“从前有一个人”知识愈益增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
第三段:开头一句承前启后。交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第二段,全段文字,一次次写他知识的增加,一次次转折开去写他愈感自己的无知,紧紧扣住开头一段所写的“发现”,具有强烈的论证效果。
2、重点语句点拨
(1)“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该受到宽宥的”,这句话涉及到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恰恰是他天文知识丰富的反映,他一定是运用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从多方面对彗星的成因进行探讨,但发现一切解释都不能尽如人意,从而感慨自己的无知。作者认为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形成之因“应当受到宽宥”,显示了他的坦然,不以无知为耻。
(2)“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作者充分估计到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不能揭开一切的奥秘。

3、主题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4、写作特点
1、本文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文章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而又愈感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用例颇为典型。叙说这个事实时,文章把千百年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故事,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于趣味。故事出于说明的需要,始终突出知识愈多愈感无知的一面,但在许多细微之处也有精心的考虑:如开头交代他“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他的无知,比如不知笛、琴,提供了恰当的环境依据;尽力写出琴、笛的形象特征;充分表现了故事主人公的孤陋寡闻和强烈的好奇之心;细腻地写出他的探索行动,如对蝉的全方位研究,显示了他急于摆脱无知状态的心理状态,等等。构思寓言式故事,借用典型事例说明问题,是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阅读全文,读者能始终保持着浓烈的阅读兴趣。
(2)文章新颖迭出,安排巧妙。
文章突出故事中人物自我感受与客观实际的矛盾,大量使用“然而”“但”“可”“(却)又”等关联词语,写这个人自认为懂得了声音或乐音的发音方法,而实际上又有新的问题在前面令他困惑。从根本上说,作为文章主体的第二段,层次之间的过渡都体现了一种转折关系。5、体验拓展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对某市一所中学初三(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浏览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1%;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答案:示例:(1)当今社会有些青少年非常迷信;(2)某些网络媒体里充斥着大量的迷信邪说;(3)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为之创设良好的环境,多读好书,从而抵制迷信思想的侵蚀。
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题:个人知识越多,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
第二题:1、以为,认为,主观认识。三个句子都使用“以为”,表明“以为”后的认识都是个人主观认识,一次次都不符合实际。
2、三个句子并非都是顺着“以为”的意思一直说下去,句子的后部或下一句与前面有着转折关系,“但”“可”“但是”等词突出表明了这一种关系。
3、三个句子突出地表明个人的知识极为有限,越觉得自己无所不晓就越显得无知,失望之情也就越强。
4、类似的句子还有:“嗣后,当他以为除了上述发音方式以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
第三题:(1)这个长句承接上文,指出昆虫与鸟雀相比,发声的方法截然不同,“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从而进一步说明知识愈增多愈感到自己无知。
(2)不是……而是……(并列关系)
与其……毋宁……(选择关系)
尽管……但却……(转折关系)
造句略

八年级上册《说“屏”》知识点总结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上册《说“屏”》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说“屏”》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忒tè闺guī房伧cāng俗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2)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3)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说“屏”》的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着有《说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