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172020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020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老师熬夜整理|八年级生物上册必考知识点(1-3章)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wWW.JAB88.COM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扩展阅读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汇总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汇总苏科版
物质的三态: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物质的三种状态有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等,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没有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流动性。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汽化和液化: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1、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熔化和凝固: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根据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熔化吸热:解暑,冰块熔化。最常见的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应用有制冷剂的使用,如液氮,干冰(co2)等;
凝固放热:在没有电冰箱的菜窖里,农民放上几桶水,让其凝固成冰,从而达到致冷的效果,让菜不易冻坏。水泥凝固会使水泥变形。
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时要吸热,具有制冷作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质升华吸热来获得较低的温度。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
(一)水循环概念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
(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难点分析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重点复习提纲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重点复习提纲》,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重点复习提纲
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遗传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3.“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现象。
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5.克隆生物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几乎相同。
6、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用显微注射器把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到小鼠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将受精卵(包括注入基因和未注入基因的)注入雌鼠的输卵管内,生出转基因鼠和普通小鼠,其中普通小鼠是对照组。本实验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7、把甲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转基因技术转入到乙种生物的受精卵中,培育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该生物主要表现为乙种动物的特征,也表现出转入基因控制的性状。
8.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药品。
9.生物的性状主要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
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受环境影响)。
2.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3.在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4.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
5.基因是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6.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7.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8.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9.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
第二章第三节
1.现代遗传学之父是孟德尔。
2.选豌豆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的原因:①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使实验结果容易分析且可靠;
②相对性状多且明显。
3.生物的某个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4.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5.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如果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bb,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BB或Bb两种。基因组成为Bb的,b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可以遗传。
6.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第二章第四节
1、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
2、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
3、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果蝇、哺乳动物均属XY型性别决定,其中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
4、人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X,精子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两种精子数量相等,且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均为。
5、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性,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女性。
6、父亲的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
7、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24条染色体,即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二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二
11.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给予人类的关系:
鱼类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多被鳞片,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
鸟类的主要特征: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翼;骨中空,其内充满空气;消化系统发达,直肠较短;胸肌发达;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能力强,心脏为两心房两心室;双重呼吸,有独特的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
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心脏为两心房两心室,体温恒定。
1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__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__。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基因的多样性_____。
1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_生物的栖息环境_,保护_生态系统的多样性__。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14.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在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类的行为导致生物的多样性面临威胁,主要表现在:_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大气污染、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法律法规不健全、全球气候变暖、过度捕捞、过度利用、农林渔畜牧业的品种结构单一等。
15.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有的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可以把淀粉分解成________,如曲霉。有的真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并产生______,如酵母菌。有的细菌能把葡萄糖转化为______,如乳酸菌。制作馒头时,酵母菌产生的_________含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而面团中的_________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人们制作酸奶时,用的是______菌,制醋时要用_________,制酱时要用_______,只泡菜时用的是______,制酒时用____________。沼气池中有_________。
16.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