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经两首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1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基本的数感,引发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5+8=36+5=63+7=35—8=85—9=
40÷5=6×7=16÷4=7×6=18÷6=
二、探究新知
师:2012年世博会在上海市举行,上海的一所小学组织同学们去参观世博会了,我们去看看他们出发的场景吧。(课件出示)
师:在这个场景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呢?
预设——生1:有六个年级去参加,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班;
生2:一年级每个班的人数分别是:1班35人,2班34人。
生2:二年级每个班的人数分别是:1班39人,2班44人。
生3:三年级每个班的人数分别是:1班33人,2班36人。
……
师: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提出问题
预设——生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生2: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生3: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2.动手操作,分享展示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1的第(1)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①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预设——生1:我们已知一年级1班:35人,2班有34人。
生2:题目要求我们求出一年级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就是买多少张票。
生3:列式是35+34
②独立计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方法?想一想。
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③小组内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探索的成果(计算方法)。
④展示汇报: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计算: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5+4=39,再算39+30=69;
方法三: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方法二,先加一位数,再加整十数;方法三,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结果想加。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比较反思:
(1)师: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4.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和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探究:为什么要把35分成30和5两个数来分别加呢?(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5.总结课题:
师:像34+35这样的题目有这么多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6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解决问题2: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交流汇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展示汇报: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计算:
方法一,先算39+40=79,再算79+4=83;
方法二,先算39+4=43,再算43+40=83;
方法三: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
(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生:本题是有进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进位。
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全班交流。
4..减法同上:创设情境;探究算法
65-54=1165-48=17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三.知识应用:
1.做一做。
2.先说一说,再计算。
3.填一填。
4.小马过河。
5.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作业:(1)、第12页练习二,第2~4题。
(2)、第13页练习二,第6~8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能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有效地活用教材,教学设计新颖,教学目标明确,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为学生营造和谐充满活力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数学从生活中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由于这些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小编推荐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以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份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难点: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同桌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春天鸟岛的画面,并配上“春天大自然的声音”。)
师: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花儿变红了,鸟儿也在树林里快乐的歌唱。春天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华光小学将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小朋友去鸟岛春游,找找春天的脚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一环节,创设“去鸟岛春游”的情境,运用学生生活中现实、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探究心向”。)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理解图意:(课件显示课本92页主题图)
(1)瞧,小朋友们来到码头准备坐船去鸟岛。码头上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①乘船去鸟岛春游②各班人数③船限乘68人……
师:“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生1:不能超过68人。生2:可以正好是68人。生3:还能少于68人。)
(2)师:如果现在让四个班的小朋友同时乘坐这一艘船前往鸟岛,你估计一下能坐下吗?为什么?
师:那你们再估计一下,至少要准备几条船才能将四个班的小朋友和老师送到鸟岛上去?
师:如果每两个班乘坐一条船,有那些组合方式?
(第一种:二(1)和二(2)乘一艘,二(3)和二(4)乘一艘
第二种:二(1)和二(3)、二(2)和二(4);第三种:二(1)和二(4)、二(2)和二(3))
列式算一算每种组合方式每艘船上一共坐了多少人?你采用的什么方法计算?请学生到黑板演示,其他学生在下面尝试计算,并选择一道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探究算法:
交流23+31=?的计算方法。
生1:20+30=503+1=450+4=54
生2:23+30=5353+1=54
生4:列竖式方法
交流32+39=?的计算方法。
生1:30+30=602+9=1160+11=71
生2:32+9=4141+30=71
生3:把39看作4032+40-1=71
生4:列竖式的方法
师:口算方法很多,我们就不再一一举例了,你觉得哪一种口算方法比较简单,最适合你计算,你就选择哪一种。下面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告诉老师其他几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师:根据每艘船上的乘船要求,那种组合方式最合理、最可行?
其他两种乘船方案为什么不合理?你能想办法使其他两种不合理的乘船方案变得合理吗?(小组交流)引出减法算式
3、小结、揭示课题: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前面我们学过笔算列竖式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方法(板书课题)。在口算时,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今天,你们运用口算数学知识解决了那么多问题,你们真是一群聪明能干的孩子,让我们也跟着华光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到鸟岛上去参观吧!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来到了鸟岛,鸟岛的管理员准备发给每个小组游览券,但是他想考考大家,过关才发,你们有信心通过测试吗?(“做一做”第1题)。比一比,在鸟岛上我们哪一大组的小朋友表现得最出色,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2、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情感等进行全面总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同时,进一步系统、完善知识结构。)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的引入以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配以清新美妙的旋律吸引学生,接着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春游情境,观看美丽鸟岛的动态的影像,在练习设计中,改变枯燥抽象的数字计算练习,选取了一组寓有童趣的素材。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到有趣、有桃战性,激发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这节课中,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的“情境链”,并从中生成教学所需的“问题串”。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
教学重点: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电脑演示:动画故事“小猪请客”
小猪“胖胖”在家开舞会,它要为小动物们准备丰盛的仪器。它来到“大张超高”选购食品,它看见又香又甜的大苹果有35个,买了23个,请你想想,柜台上还剩几个?
1.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35-23。
2.让学生观察35、23分别是几位数?(两位数)导入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板书课题)。
3.学生归纳计算方法:笔算一般从个位算起。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42-28的计算
电脑情境淙:“小兔送货员”的故事。
即:小兔送货员为顾客送萝卜28个,蔬菜店有4捆零2个萝卜。想想,小兔送货员从42个中取出28个,还剩多少个?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从操作中去体会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独立试做:42-28
小组讨论并交流多种方法。
◆30-28=2
2+12=14
◆12-8=4
30-20=10
4+10=14
2.师生共同总结笔算方法
(1)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2)算十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讨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样做呢?
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么做呢?
3.比较
比一比,35-23和42-28这两道题在计算有什么不同?
像42-28这样,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师在课题上添写板书――退位减法)
4.(课件显示)
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
相同数位对齐;
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能模仿例2自己写一道这样的算式吗?
师:请你任意选择一道题,做在本子上,看看自己能不能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把自己算的题目介绍给大家?(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算式在屏幕上,指名口述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
2.做一做:练习三第7题
3.数学门诊部(电脑显示)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4.游戏:蚂蚁传递信息
38-18=()-8=()+35=()-25=
()+40=()-26=()
5.实践活动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他们相差多少岁?修改意见:
备注
两位数减两位数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看:知识与能力:注重了基础知识(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方法)的传授;基本能力(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以教者的引导(学生看、学生想、学生算、学生判断)为主线,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去观察、去发现、去概括,缺少学生在新知学习时的自主尝试和探究、合作与交流、主动发现与建构知识。情感与态度:教者试图结合书上画面有机渗透思想教育,但未击中核心,将计算置于生活实际之外,未能有效地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数学,学好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就本堂课的教学程序来看:
1、复习部分第一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为新知的学习起到了铺垫过渡作用。第二题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让学生回忆退位减法的具体过程。本环节建议:第一题练习完后再次建构知识,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第二题练习完后,应鼓励学生拓宽渠道,追求简单方法,以免借一和个位数相加再减出现差错,为后面计算的简便方法提供经验。
2、新授部分:提问引导学生看图描述场面的壮观,但要揭示核心,渗透思想教育。收集数学信息应让学生描述中国56票、巴黎18票。信息收集后应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问题提出后应给学生自主尝试性练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建构知识。
3、练习。层次性强:基本练习鈫捝罨废埃ㄅ卸希U攵孕郧俊⑻饬渴手校行Т俳硕曰局叮ㄊ剿惴ǎ┑墓獭=ㄒ榱废爸杏ψ⒅厍炕嵛剩员愀佑行У卮俳灾兜慕徊嚼斫夂驼莆铡A硗馓庑突箍煞岣灰恍H纾何淖痔狻⒂τ锰狻=扑阒糜谏钪胁呕岣行У嘏嘌难疤取⒓壑倒邸?总之,本堂课展露了教者较为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较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好,是一堂成功的数学教研课。建议今后的课堂教学能尽量体现新课改理念。能尽量体现新课改理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学生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楚。为了进一步突破进位的难点,在教学中毛老师设计了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计算这一环节,通过先动手体验后讲解的过程,让学生先自己找出好的计算方法,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有了这一满十进一的发现和理解,这时学生再进行笔算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注意进位。特别是为了学生更好掌握进位加,毛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加深学生的进位加的理解。从老师在下面巡视情况来看,孩子们计算基本上都对了。个别孩子没加上进位的1,毛老师请孩子说说算理是怎样的,强调进位的小1不要忘了写和加进去。
这节课毛老师还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在练习中展现学生的一些漏进位、忘记加进位1或个位不满十就进位的种种情况,让学生自己发现来改正。另外老师还注重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注重孩子倾听,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上课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从不知认真听,到认真倾听,注重从这一方面来对孩子的培养,再有及时对孩子的评价。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43+5=47+2=6+51=4+22=43+50=47+20=60+51=40+22=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出示第44页的情景图。
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2人。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为什么要加法计算?
怎样计算23+22呢?
学生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你们觉得在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时强调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这个计算方法在这里适吗?
让学生感受到是适的。
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鈥溝嗤簧系氖云搿b€?教师板书鈥溝嗤簧系氖云脞€潯?/p>
除了在计数器上算,我们还可以口算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口算23+22应该怎样算?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2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2=5,最后把40和5加起来得45,所以23+22=45。
教师
请同学们竖式计算37+21。 43+42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
然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展出,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是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
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第45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2、46页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1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第46--47页练习九第1,2,3题。 我的教学思路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会用竖式正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抽象概括笔算减法的法则,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动物操作,理解为什么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的算理,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笔算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9=17-8=32-5=
15-7=14-6=40-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想一想,42-28该怎样列竖式呢?指名板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2)理解算理:出示4捆小棒和2根小棒,表示42。把一捆小棒打开,成为10根并排的小棒,数一数,1捆有多少根?再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并讨论怎样从42根小棒中减去28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42根小棒中只有2根单根的,减去8不够减,可以把4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有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4根单根,在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②打开一个整捆的,成为10根单根的,把原有的2根和10根合在一起,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个整捆的,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③先把42分成4捆和2根,2减8不够减,再把4捆小棒分成3捆加1捆,把其中的1捆打开,成为10根单根的,10加原有的2是12,从12中去掉8根,还剩4根,然后从剩下的3捆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借过来的10个一要和个位上原有的数加在一起算,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竖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98页例3,填上得数。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98页的做一做。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一后,个位要算15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让学生列出竖式。
(2)想一想:从十位退一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要算10减3得7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99页例4,填空。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的题。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从十位退一后,个位要算几减几?然后计算。
5.总结法则。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1)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6.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
让学生边做边说从十位退一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
2.判断是不是退位减法。
3.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然后再把错的改正过来。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
(1)从十位上退一后,个位上是十几减几,要细心算对。
(2)从十位上退一后,不要忘记在十位上减去1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6题。第6题提醒学生先写出横式再列竖式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基础扎实,我总觉得这部分内容没有问题,但是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问题。如在讲43-31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做在本上。结果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我想象中的要差。由于刚学完两位数加两位数,所以学生在做减法时,也加起来了,我分析:一方面是受加法的影响,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学生对减法的意义理解的不透彻,不能分析得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加起来的话,得数肯定超过了总数,显然不对,所以关键还是从意义上加以理解,教给学生简单的检验方法,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学生不认真、马虎,为什么总把减法算成加法,反复强调,学生还出现同样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应该深思,琢磨问题到底在哪里,找出解决的办法。
学生出现问题后,我就认真反思,怎么样学生的错误就能降到最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法的意义,在学生尝试练习后,让学生拨算珠,通过拨的过程,让学生明白鈥?1鈥澥谴幼苁€?3鈥澙锩嫒サ舻模允O碌氖隙ū肉€?3鈥澬A硪环矫胬斫馑憷恚趺醇酢?梢匀醚党鲎约旱姆椒ǎ岢惴ǘ嘌页霰冉霞虮愕乃惴āK惴ǘ嘌俏侍饨饩霾呗远嘌囊恢种匾枷耄桥嘌葱乱馐兜幕>图扑憬萄Ф裕岢⒐睦惴ǘ嘌唤鼍勒蒜€溂扑惴椒ǖヒ唬谧⒅丶扑慵寄茆€澋慕萄Х椒ǎ饕枪睦搜懈鲂曰难啊2⒊浞值鞫延械募扑憔椋盟羌绦ヌ骄俊⒎⑾帧⒋丛觳煌乃惴ā?/p>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鈥湸丛旆⒚鞒晒€澔姑挥新砩献谡夤讨醒嘉姆⒄梗餐俳胺瘴У男纬伞6匝窈蟮姆⒄梗蓟嵊幸庀氩坏降氖栈癜伞?/p>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鈥湺嘀盅∮牛裼哦免€澋目蒲а芯刻取M钡毖约捍丛斓乃惴ū豢隙ㄊ保怯仔〉男牧樗确⒊龅淖晕壹壑怠⒀靶判摹⒅鞫粽揭馐兜炔灰彩强翁媒萄У某晒λ诼穑课胰衔庑┎攀翘岢惴ǘ嘌酥两萄Ц母锏恼孚小?/p>
虽然不退位减法可以从十位减起,也可以从个位开始计算,但是我上课主要渗透一般从个位计算要方便,是为了和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相统一,为后面教学退位减法做铺垫。
在教学两位数与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时,我要求学生多说算理,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练习,提高做题效率,关键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计算的道理。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数学,才不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才会学的轻松,学的牢固。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笔算: 74×336×6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7个56的和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20个56的和 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21×4356×27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中的练习。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6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介绍: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
教学步骤
(-)铺垫孕伏
1.指名回答
13-9=17-8=32-5=
15一7=14-6=40一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l)出示例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想一想,42-28该怎样列竖式呢?指名板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42根小棒中减去28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42根小棒中只有2根单根的,减去8不够减,可以把4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有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4根单根,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②打开一个整捆的,成为10根单根的,把原有的2根和10根合在一起,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个整捆的,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③先把42分成4捆和2根,2减8不够减,再把4捆小棒分成3捆加1捆,把其中的1捆打开,成为10根单根的,10加原有的2是12从12中去掉8根,还剩4根,然后从剩下的3捆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借过来的10个一要和个位上原有的数加在一起算,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3页例3,填上得数.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5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教学例4.
(1)出示例4,让学生列出竖式.
(2)想一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要算10减3得7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例4,填空.
4.反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4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见减几?然后计算.
5.总结法则.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随堂练习
1.判断是不是退位减法.
2.练习十九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然后再把错的改正过来.
师: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
(l)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是十几减几,要细心算对.
(2)从十位上退1后,不要忘记在十位上减去1.
布置作业
1.54-27=66-49=35-18=
43-37=72-9=87-38=
2.被减数是53,减数是37,差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例342-28=14例470-63=7
笔算两位数减去,要记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4、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前小研究
课前小研究------进位加
姓名:班别:
一.学校组织二年级同学参观博物馆,每辆汽车准乘70人。二(1)班有36人,二(3)班有35人,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列式:
我的计算方法有种:
1.
2.
3.
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四、随堂练习
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科书、班班通、口算卡。。
教学方法:
引导教授、自主探究交流。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过程:
口算
1410=2021=1330=4010=8030=4090=活动一:谈话引入。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城市街心花坛,漂亮吗?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2、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3、一共用了多少个喷头?
活动二:自主探索。
1、师:这节课先来解决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怎样来列式?
2、生:2312或者12233、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可能有以下答案
(1)2310=230232=4623046=276(2)1220=240123=3624036=276(3)232=46466=276(4)233=69694=276(5)12102310=2302、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的问题有什么异同?然后再在组内共同研究解决。
活动三:探究新知。
1、师:刚才大家利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但所用的方法都是口算的方法。能否利用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2、师:比较同学们所列竖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先自己进行整理,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
活动四:小结。
总结升华计算方法,同时板书课题。
学生整理不同的计算方法。
活动五。
1、师: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这个问题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你能试着验算吗?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同学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理由。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活动六: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哪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放到问题口袋中。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在课上的表现和收获。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退位)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特别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础.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这样的思考问题,提示学生灵活地思考其他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时以旧引新,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口算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说明口算步骤,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数目大了,算得又对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以后逐步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48+2049-2056+328-9
2.连加、连减.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学习新知.
(一)教师谈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学习例1.
1.出示例164+25
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2.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
方法一.
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是89.
方法二.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继续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
A.72-49=23B.72-49=23
想:72-40=32想:72-50=22
32-9=2322+1=23
C.72-49=23D.72-49=23
想:72-9=63想:12-9=3
63-40=2320+3=23
2.观察对比58-26和72-49两题有什么不同?(订正:58-26是不退位减法,72-49是退位减法.)
3.练一练.
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口算.(全班学生动笔做,订正后,说一说每组两题有什么关系?)
15+30+425+40+839-20-6
15+3425+4839-26
(2)卡片练习
24+1537+2683+17
24+4244+3972+36
24-1247-2950-37
86-4485-37100-33
54+2831-1856-37
74-1676+2335+24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5.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
35+2462+1872-25
75-2835+4028+54
64+3072+1581-37
72-1872-1527+15
四、全课小结.
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布置课外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4+1527-2071-4564-15
26+1781-6083-1975-25
38-1939-2024-1731-15
2.上面或下的纸条每移动一格,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差各是多少.
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
()+34=70400-()=320
()+53=8687-()=50
()+72=9063-()=17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例164+25=89例272-49=23
A想:60+20=80A想:72-40=32
4+5=932-9=23
80+9=89
B想:64+20=84B想:72-9=63
84+5=8963-40=23
28+37=6558-26=32
想:28+7=35想:58-20=38
35+30=6538-6=32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