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0高二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必修二)。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必修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必修二)
一、精耕细作(人们不断更新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提高农耕技术和水利技术,使粮食亩产量提高,是中国农业的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南稻北粟
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骨耜等石器;进入文明时代(商周),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2、农耕技术的发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唐代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等。
4、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汉明帝派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个体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产生:
1、产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
2、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进步。直接原因:私有土地的出现
3、小农经济的特点(评价):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②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与市场联系少;③落后性: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⑤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稳定了社会经济;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影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所有
2、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其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私有制存在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不能解决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
(二)租佃关系(地主与佃农)
过程:由战国,随着私有土地而产生,到明清:普及全国,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趋势: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
影响:由于,农民可以获取一部分粮食,所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
三、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粮食产量高)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经济区域的特点:多样性、不平衡。
2、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汉代时的经济中心)、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二)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中唐的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最主要)的南迁②南方相对稳定③南方蕴涵巨大经济潜力
2、过程:(1)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步开发
(2)中唐后开始超过北方
(3)南宋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商周青铜器,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于冶铁,北宋普遍流行。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
2、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制陶技术: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4、制瓷技术
(1)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3)隋唐时期,陶器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
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
(6)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7)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的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为精密,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影响: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5、官营手工业进:官府统一经营,明代中期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工艺高超)地位。产品不进入市场,采取强制工匠劳动。
6、私营手工业:为了牟利,私人创办,明中期之后占主导地位,并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7、家庭手工业:由小农经济决定了其主体(女织,人们生活用品主要来源)地位
五、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一)商业的产生、发展
1.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2.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3.隋唐: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
4.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草市兴盛。
5.元代:纸币广泛流通,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6.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②广泛使用白银,货币经济(由于朝廷要求农民把粮食换成钱,用钱交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糖、棉花、茶)的商品化(人们把农产品拿到市场去买,变成商品这个过程)。⑤形成大商帮。
(二)城市的繁荣:
1、周到唐代: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2、宋: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明清: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三)重农抑商
1、原因:根本原因:古代生产力低下,需要大量劳动力耕种。直接原因:商人不稳定的流动性
2、产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演变:
(1)汉代:汉高祖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
(2)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3)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广州十三行)
4、评价:
(1)战国秦汉时期,此政策有利于保护发展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
(2)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六、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的表现:
1、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水稻产量提高,玉米、番薯等广泛引进和种植,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重大变化)
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3、商业:广泛使用白银,江南地区发展起众多工商业市镇
评价:明清国力强盛的突出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有量无质,技术含量低)
(二)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特征:1、机户(拥有生产资料,为了致富)2、机工(没钱,只能劳动)3、自由雇佣4、分工明确,生产力强
3、概况:(1)苏州:纺织业。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2)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3)农业生产领域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资本主义萌芽受阻的原因: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相关知识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雅典的政治状况:
(1)雅典的地理环境:
①阿提卡;比雷埃夫斯;②农业;工商业;航海业
(2)城邦制国家初步形成:
①纷争不断;②大约在公元前9-8世纪;中央议事会;行政机构设立;贵族—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3)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8BC—6BC
①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实际权力;②放高利贷;土地兼并;六一汉;债务奴隶;
(4)平民暴动与雅典政局动荡:
①B632;武装暴动;被镇压;②成文法;贵族既得利益;
二、工商业发展——雅典的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远航大船;工商业奴隶主;
(2)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要求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主张实行温和改革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1)萨拉米斯岛问题:萨拉米斯岛;
(2)公民的爱国精神;
梭伦改革的内容
(一)颁布“解负令”等法令:
1、措施:
(1)——————:
含义:“负”指的就是债务,“解负令”就是废除债务的法令。
雅典债的来源:分两种,即因契约而产生的债和因损害而产生的债,亚里士多德在《尼柯马赫伦理学》中称前者为自由之债,后者为不自由之债。梭伦改革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极其艰苦,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起,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汉”,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留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措施: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和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
(2)————————:
目的: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
内容: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3)——————————:
目的: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
内容: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4)安抚贵族:
目的: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
措施: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特点:调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改革的策略性和政策的灵活性。
2结果和意义:
(1)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2)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
(3)但并未废除奴隶制,——————————。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2、原则:————————
3、方法:公民每年的总收入折合成农产品计算财产,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希腊文Tyrannia的意译,一作“暴君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的科林斯、阿哥斯、麦加拉、西基昂、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僭主政治。“僭主”一词起初并无贬义,在诗人(如品达)的作品中有时亦称“僭主”为“王者”。雅典的庇西特拉图(公元前6世纪)所建立的僭主政治,在打击贵族势力,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均有所建树。科林斯僭主柏利安被列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早期希腊的僭主政治一般对于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但在激荡的政治斗争潮流中却往往不能久存,迄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僭主”渐含贬意,如对西西里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父子即是。中古时期,在意大利的某些城市也曾实行过僭主政治。
僭主政治的特征:①名义上的特征:“希腊的僭主都不称王(巴西琉斯)。他们是事实上的专制君主,他们都用一些谦逊的称号,如‘终身执政官’、‘全权将军’等”。然而,僭主虽然是事实上的王,但他们却始终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王”而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因为希腊的王权“起源于宗教色彩浓厚的古代,王权周围围绕有神佑的光轮”。僭主始终被人们视为政权的篡夺者,始终都是不合法的王。
②形式上的特征:这在上面的“含义”部分已做了表述,一是具有强大的力量;二是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
③实质特征:如前所述,僭主独立于两大阶级之外,压制贵族的利益,给平民施以一定的好处,从而缩小两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和其他利益上的差距。只有这个特征才最好地体现出僭主政治的“中介”地位。
(2)出走:
梭伦年少时,曾一度外出经商,周游了希腊和小亚细亚很多地方,增长了不少见识。这次因雅典内部形势紧迫,梭伦在任期届满后,晚年再次出游他乡,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2、僭主政治的建立:
(1)背景:雅典政局动荡,三派纷争。
①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
②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改革
③海岸派:拥护梭伦政策,但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秩序。
(2)建立: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
1.改革背景
(1)内忧: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2)外患:雅典民族危机加剧。
2.改革措施
(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3)完善国家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改革特点
(1)指导思想: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和解。
(2)内容: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也对上层建筑进行了一些改革。
(3)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自身统治而进行的改革。
(4)评价: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不够彻底。
4.改革影响
(1)进步性
①使广大债务奴隶获得解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②使下层民众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③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2)局限性
①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
②氏族制度残余得以存续。
5.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
(1)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进行政权机构改革,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创建“五百人会议”掌握国家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高二语文《劝学》复习知识点
高二语文《劝学》复习知识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唿,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翻译:
君子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得它弯曲成车轮,它的弧度可以符合于圆规。即使再枯干了,也不会挺直,这是用人力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可以使它变直,金属作的刀斧放到磨石上去磨,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天天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
我曾经整天冥思默想,却不如片刻工夫学的东西多;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见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唿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却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并不比别人走得快,但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精神、智慧就会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就具备了。所以不一步步积累,就不可能远达千里之外;不汇集涓涓细流,就不可能汇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拉车走十天的路程,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前进。如果刻一下就停下,朽木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它上吃地面的泥土,下饮地底的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夹,但没有蛇或鳝鱼的洞穴,它就没有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的缘故。
作者简介: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背景:
战国时期,很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形成了“诸子百家”的状态。诸子百家纷纷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我们熟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荀子就是重要代表人物。
字词解析: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虽有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藁,枯。暴,同“曝”,晒干。藁暴,枯干。
【挺】:直。
【受绳】:用墨线量过。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须臾】:片刻,一会儿。
【跂】:提起脚后跟。
【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
【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绝】:横渡。
【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兴】:起,兴盛。
【焉】:于之,在那里。
【渊】:深水。
【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藁暴()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
(1)kuǐ (2)qì (3)lòu (4)zhòng (5)yòu 通“又”;pù (6)zhì 通“智” (7)xìng 通“性”
2.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1)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大河。
(2)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C
提示:A项中通“煣”;B项中“知”通“智”;D项中“生”通“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
B.声非加疾也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
C.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
D.而绝江河绝:断绝。
答案:D
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
(1)连词,表修饰
(2)连词,表转折
(3)连词,表递进
(4)连词,表并列
高二语文《渔父》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渔父》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翻译: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简介:
《渔父》出自《楚辞》。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
背景:
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
字词:
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淈(gǔ):搅浑。
餔: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lí):薄酒。成语:哺糟歠醨
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
沐:洗头。
浴:洗身,洗澡。
察察:皎洁的样子。
汶(mén)汶:污浊。
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莞尔:微笑的样子。
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濯:洗。
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不复与言,复:再。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虚词
之
(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
于
(1)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介词,在)
(3)何故至于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而
(1)渔父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2)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3)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二、分析下列文言句式
判断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
疑问句
(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
(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
省略句
(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被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三、把下列语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相应地改变。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却蒙上世俗的尘埃?
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
高二英语会考单词复习
单词词组小检测
1Noamountofmoneycan____thedeathofachild.A.makeupB.makeoutCmakeuptoDmakeupfor
2Tomorrowsparadewill___thefiftiethanniversaryofthebattle.A.congratulateB.markC.respect
3Hestudies__lawandisnowin__law.A./;theB./;/C.the;theD.the;/
4XuSiWeiranwellbutwasnomatch__LiuXiang.A.withB.forC.toD.by
5Ifyou__anydifficulties,pleaseletmeknow.A.stuckinB.caughtinC.meetwithD.mark
6Threeofourplayerswereill,andtomake___worse,ourmainscorerhadbrokenhisankle.
A.matterB.mattersC.thematterD.thematters
7Thebookswithlargeprint(大号字)aremeant__ourweak-sightedreaders.A.toB.withC.byD.for
8Whatdoyoumean____?A.withsayingthatB.bysayingthatC.throughsayingD.fromsayingthat
9Shortskirtsdontreally__me-Ihaventgotthelegsforthem.A.matchB.gowithC.fitD.suit
10Hey,youve___yourkeysonthetable.A.forgottenB.leftC.lostD.missed
11Takeiteasy!Therearestill5minutes____.A.remainedB.leavingC.tospareD.rested
12‘mendyourfences(篱笆)’means____.A.亡羊补牢B.修补好个人关系C.修剪篱笆D.做好门面
13---I’msorryforhurtingyourfeelings.---___!I’mokaywithit.
A.Don’tmentionitB.NevermindC.MypleasureD.It’sapleasure
14WhenIwassenttoprison,IreallyfeltIhadletmyparents___.A.upB.outC.inD.down
15Hehassufferedamildheartattack-nothingtooserious.下划线单词的意思是_____
A.温柔的B.暖和的C.不刺激的D.轻微的
16Mindthegap!中文解释为___.A.请介意这个地上的裂口!B.请在乎这个地上的裂口!C.小心别踩空!
17Shelovesdancingto__music,especiallyto__rockmusic.A./;/B./;theC.the;theD.the;/
18WhichofthefollowingisNOTsimilarto‘inaflash’?__A.inaminuteB.inawhileC.innotimeD.inatime
19Heisapatient,braveandkindman,whowill__agoodhusband.A.promiseB.makeCturnDbecome
20Heisat__losswhattodo.A.aB.theC./D.his
请翻译下列的句子
21Manshouldn’tgoagainstnature.
22Thisisnotapop-corn(爆米花)movie,butamoviewithamessage.
23Dreamisthemirrorofyourrealthoughts.
24Hedidn’tliveuptohisreputation.
25Thebabycan’tevenwalk,letalonerun.
答题卡
1._____2._____3._____4._______5.______6.______7.______8._______9.______10.______
11._____12.____13.____14._____15._____16.______17._____18.______19.______20.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