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

简单的教案小学

发表时间:2020-11-06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培养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分析

重点

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

难点

滑轮组

教学准备

铁架台9个,滑轮18个、细线9条、钩码9盒、弹簧测力计9个、刻度尺9把、小黑板8块,PPT。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利用有关滑轮的视频导入新课

(二)初读教材,提出问题。(5分钟内)

(自读教材,小组内统一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补充完整并板书)

教师预设的问题:

1.什么是滑轮?滑轮分为哪几类?

2.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滑轮?

3.什么定滑轮?

4.什么动滑轮?

5.什么是滑轮组?

6.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它们的特点?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再读教材自探。(6分钟)

自探提示:

1.再读教材,自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1——5。

2.在书上把问题的答案标记出来。小组内统一答案。

3.重点关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3分钟)

1.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2.口头展示与评价1——5个问题。

(二)再读教材实验《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15分钟)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实验记录表格。(表格及实验数据写在小黑板上)合作探究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教师预设表格:

测量项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钩码重/N弹簧秤读数/N拉力方向钩码移动距离/cm弹簧秤动移动的距离/cm

2.学生结合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3.交流展示数据,总结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4.对应小组学生评价。

5.教师点拨或精讲: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利用课件解析滑轮组的使用及特点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学生质疑: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谁还有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教师预设质疑:

1.动滑轮一定省力吗?JAB88.COm

2.怎样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四、运用拓展(5分)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PPT展示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五、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六、课后布置

巩固定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收集轮轴和斜面的应用。

板书设计

§12.1滑轮

1.什么是滑轮?滑轮分为哪几类?

2.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滑轮?

3.什么定滑轮?

4.什么动滑轮?

5.什么是滑轮组?

6.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它们的特点?

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力(用一半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课后反思


扩展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1.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②图示杠杆的力臂:力臂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②两个力与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3、杠杆分类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例:开瓶起子、羊角锤起钉子、剪铁皮的剪子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离,但费力。

例:钓鱼杆、镊子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

例:天平

4.定滑轮

定滑轮杠杆示意图;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5.动滑轮

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

A

F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6.滑轮组

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重,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拉力与重物移动距离的关系:s=n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n倍。

7.机械效率的概念

①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③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8、.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直接测量量为G、F、h、s,

用公式计算中间量W有=Fs,W总=Gh。

计算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轴摩擦、动滑轮重、物重有关。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9、质量是6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下图装置使物体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为2N,不计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则(g取10N/kg)

(1)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___N

(2)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是___N

(3)在10s内拉力作用点移动___m

八年级下册《简单机械》教案


八年级下册《简单机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杠杆的基础上,学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探究这些滑轮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探究,已经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其作用,已基本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并且明确了观察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观察探究的兴趣比较高。本节探究的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研究过。本节的探究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
学生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学生两人一组。
教师器材: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另一套同学生使用的器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课本漫画的全过程。提出问题:这有什么科学道理?
这样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习习相关。
二、进行新课
(1)学生实验探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
①教师出示滑轮,介绍:这就是滑轮,你们能否用手边的一个滑轮将桌上的钩码用不同的方法吊起来?
②学生活动。学生探索着完成任务,并且出现两种方案。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出其中不同的两种方案,让该组同学演示。使全体学生明确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钩码吊起。
③教师提问:这里两种提起钩码的滑轮,一个叫定滑轮,一个叫动滑轮,大家分析一下,哪一个是定滑轮,哪一个是动滑轮?你是怎样分析得出的?
④学生实验、比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大家是如何判断定和动的?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
这样由学生自己探索完成教师的要求,并自己确定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成就感。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动手实验能力。
⑤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两种滑轮?学生举例、讨论。
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2)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①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两种方案中,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了相同重力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好处?
②学生讨论、猜想。学生有杠杆的基础,能很快地进行猜想。
③教师:我们已经会安装定滑轮、动滑轮,要弄清上面的问题,就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那在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要记录哪些数据?请大家讨论,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学生完成后,请不同学生叙述所需器材,展示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让全体同学讨论,明确实验的器材,并且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一个简单明了的记录表格,如下。
这样进行降低了难度,逐步引导学生,避免了盲目实验。
定(动)滑轮
实验次数物体重力(N)物体升高的高度(cm)弹簧秤示数(N)弹簧秤升高的高度(cm)用力的方向
1
2
3
⑤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⑥学生交流结论,教师引导,得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好处。
⑦学生讨论:大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这样进一步明确生活、生产中为什么要使用定滑轮、动滑轮。
(3)滑轮组:
①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提升物体的时候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
②学生讨论得出方案:把定滑轮、动滑轮组合起来。
③教师:请同学们按你们的设想,用刚才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看看,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做实验来验证是不是又省力又改变了力的方向?
④学生组装,完成实验,学生交流实验结论。
⑤教师:象这样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组。用几个定滑轮和几个动滑轮也可以组成滑轮组,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请大家动手实验,找出其关系。
⑥学生实验,交流结论,共同评估。
前面的整个探究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提供足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究性实验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刺激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其中奥秘,进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归纳总结
(1)大家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感受?有哪些收获?
由几个同学分别回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2)深化讨论:使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提起重物,有的省力,有的不省力;使用它们时,有的力可以移动较短的距离,有的力却要移动较长的距离。通过这几种简单机械的学习,你认为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费距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其他简单机械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其他简单机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法点拨】
学好本节应注重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前,最好先画出简单机械的草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如果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老师参与。例如,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先画草图、再分析: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计不能省力,但明显能改变力的方向,然后实际做做看。做后我们发现实际情况与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达标自查】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2、如图12.5-1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b、用改锥拧下螺钉:;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d、挑东西的扁担:。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A、省力B、省距离C、改变力的方向D、工作的方便
6、如图12.5-2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12.5-3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其目的在于。
8、如图12.5-4,图中的滑轮是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能力提高
9、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合理的辘轳,直到现在,也还有些地方在使用它,去查找资料,看它是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用?是属于哪一种简单机械?
10、如图12.5-5,观察这幅漫画,并回答:
①这幅科学漫画有什么科学道理?
②如果你是图中的瘦子,为了防止图中出现的尴尬场面,你会如何改进装置?(画图说明)
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费一倍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12.5-6来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实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该记录的数据除砝码和滑轮的总重外,还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12、在研究斜面特点的探究活动中,小红找来一块木板做了一个斜面,测得斜面高为10cm,长为30cm.此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木块重2N,小红想,要把木块直接提到10cm高的斜面上,需要用力为2N,如果沿斜面拉上去,根据前面议论过的“力”与“距离”的关系,这个拉力大约是直接提上去所用力的1/3。通过实验:小红发现这两个力相差不大,根本不是1/3的关系。
①帮小红画出这个实验的草图。
②帮小红评估一下,实验结果与分析不一致,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错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最好能提出改进实验的合理化建议。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