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信息的传递。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
①发明: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②基本结构:
话筒:金属盒、碳粒、膜片
听筒:磁铁、螺线管、薄铁片
③工作原理: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延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即:
声音的振动电流的变化振动(声音)
④电话的种类:录音电话;投币电话;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无绳电话。
2、电话交换机
①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②占线:①对方电话机正在使用;②交换机之间的线路不够用。
③发展:手工交换机;自动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①模拟信号:声音转换为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特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②数字信号:用不同的符号的不同的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特点: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
二、电磁波的海洋
1、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
2、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波速:在真空中最快,c=3×108m/s
4、波速c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c=λf
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5、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光波也是电磁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的接收
①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声信号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发射出去
②接收:由收音机完成
各种电磁波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取出音频信号并放大声音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见课本P97
3、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也是无线电接收台
①工作方式: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化为高频电信号,并发射出去,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捉到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对方送来的信息。
②基地台:手持移动电话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③无绳电话:主机与手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工作区域大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
④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见课本P98~99科学世界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波长10m~1mm,频率30MHz—3×105MHz。它比无线电波(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折射。因此每隔50Km左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一站一站地传下去,将信息传向远方。
2、卫星通信:借助地球同步卫星来弥补微波在地面传播的不足,用通信卫星作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可以使它转发的微波天线电信号跨越大陆和海洋达到地球上的很大范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电视节目都是通过卫星传送的。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装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导纤维光不但能够沿直线传播,也可以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还可以沿着玻璃丝进行传播,激光用于实际的通信就是使激光在特殊管道—光导纤维中传播。光纤通信通信容量极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4、网络通信:把计算机联在一起,可以进行网络通信。利用因特网可以收发电子邮件、查阅资料、看新闻、购物、视频点播、聊天,还可以进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最频繁的网络通信方式:电子邮件
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
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主要靠导线、光缆、微波来传递。
相关推荐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知识点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课后习题
1、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A.筷子插到水里,看到它在水面以下的一段向上翘起
B.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的倒影
C.注满水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看到树的影子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A.在水池边看到水中的鱼B.月食的形成
C.平静的水面倒映出蓝天白云D.茫茫白雪看上去非常刺眼
3、我们常常发现,放在盛水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
A.镜面反射B.漫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初二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知识点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
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课后习题
1.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
答案:晶状体会聚底片
2、要观察月亮表面的面貌,可选用()
A、发电机B、显微镜C、望远镜D、都可以
答案:C
3、市场上出售的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一支人参,你看到浸没在瓶中的人参实际上是()
A、实物B、等大的人参实像C、放大的人参实像D、放大的人参虚像
答案:D
4、小明同学为小刚同学拍了张全身照,接着小刚还要再拍张半身照,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小明离小刚距离再近一些B、小明离小刚的距离再远一些
C、两者间的距离不要变D、以上说法都不行
答案:A
《信息的传递》考点整理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的传递》考点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信息的传递》考点整理
1.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
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电话由话筒和听筒两部分组成。
①话筒的基本构造:老式话筒中有一个装有碳粒的小盒子,上面盖有膜片;
②听筒的基本构造:听筒内有一个磁铁,磁铁上绕着线圈,磁铁前面有一个薄铁膜片。
3.电话的基本工作原理:人们对着话筒说话时,膜片随着声音高低发生振动,从而压缩碳粒一紧一松,这样就把强度不同的声波变成相应大小的电信号。对方的听筒与这边的话筒串联,当话筒一边强弱不同电信号到达听筒后,电磁铁便将电信号变成膜片的强弱振动,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
4.①模拟信号:用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
②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
5.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6.电磁波的单位也是赫兹(Hz),因为通常电磁波的频率都很高,所以常用的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7.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8.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9.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10.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等。
11.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