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V酸=C碱.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
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
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
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
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基本仪器有: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铁架台(带滴定管夹)、锥形瓶(可装待测液,也可装标准液)、烧杯(盛废液,不能装待测液)
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程序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灵活.
②.洗涤仪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每次3—5ml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③.用滴定管分别装入标准液,先排出气泡让尖嘴充满溶液,然后调整溶液到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记录读数。
(2)滴定
①.取25.00mL盐酸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酚酞试液2—3滴.
②.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锥形瓶放在下面接液体,用左手控制碱式滴定管的玻璃珠(滴液先快后慢),逐滴放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右手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眼睛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确定滴定终点,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即已达终点。
④.读数
滴定毕,稍过片刻,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滴定管保持垂直;
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持平;
读数至0.01mL,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精确值,第二位是估计值。
⑤.重复操作2—3次.
⑥.数据处理(剔除误差较大的数据)。

【知识点5】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1.根据c(待测)=c(待测)V(标准)V(标准)
因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及分析结果。
强酸滴定强碱误差分析:标准液体积偏大,实验结果就偏大,反之,实验结果偏小
2.常见误差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1、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大,滴定结果c偏高:
①滴定前未排除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②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或二者都发生;
③用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仰视读数;
④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直接盛放标准液;
⑤锥形瓶用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⑥把移液管尖端部分的残留待测液也吹入锥形瓶中;
⑦滴定时,溶液快速成线流下,而使终点确定过迟;
⑧标准液滴入锥形瓶外,或滴在靠瓶口处的内壁上而未用蒸馏水冲入瓶内:
⑨标准液配制好后,倒进未用此液清洗过的试剂瓶再取用。
2、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小,滴定结果c偏低:
①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了有气泡;
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③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俯视读数;
④滴定管或移液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就直接量取待测液;
⑤移液管尖嘴处悬挂的一滴待测液未“靠”入锥形瓶中;
⑥待测液附着在锥形瓶口处未用水冲入瓶内;
⑦锥形瓶摇动时,有待测液溅出;
⑧待测物是固体,称量时,已吸潮;
⑨近终点时,就停止振荡锥形瓶;或确定终点过早;
⑩盛装过酸液的锥形瓶未经充分洗涤又用来盛装待测液。
3、下列操作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盛装待测液;
②向锥形瓶中注入待测液后,又用蒸馏水冲稀。
1、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2、酸和碱的中和能力是指一定物质的量的酸(或碱)完全中和所消耗的碱(或酸)的能力,而不是指酸碱中和后溶液的pH=7
3、酸碱中和反应指示剂选择:强酸和强碱之间的滴定,在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于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变色范围在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选择(一般从甲基橙、甲基红、酚酞中选择而不选石蕊)。
4、注意:酸、碱液的浓度越小,突变范围越小,选择的指示剂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1000mol/LHCl溶液:酚酞、甲基红、甲基橙;用0.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01000mol/LHCl溶液(蓝线):酚酞、甲基红;用0.0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001000mol/LHCl溶液(红线):甲基红。
5、弱酸滴定强碱所选择的酸碱指示剂一般用无色酚酞;而强酸滴定弱碱则选择甲基橙。
6、酸碱滴定曲线以滴加酸液或碱液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的pH为纵坐标,描述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其中滴定终点附近pH会发生突变,因此选择适当的指示剂就能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另外,选择滴定管以精确测量放出的酸碱液体积。

相关推荐

高二化学上册《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1.复习重点
1.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
4.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5.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难点聚焦
1.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
物质的体积,指一定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占据空间的大小。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决定因素有:(1)物质所含微粒数的多少。(2)物质微粒间距离的大小。(3)物质微粒本身的大小。在这三个因素中,我们先固定其一,比如我们取1mol物质,那么微粒数目固定为NA个,讨论其余两个因素对物质体积的影响。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由于物质微粒本身大小比微粒间的距离要大得多,所以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1)、(3)两个因素,而又由于不同的固体、液体本身的大小有较大差异,所以即使物质的微粒数相同,体积相差也较大。对于气体体积来说,由于气体的体积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的影响较大。所以讨论气体体积之前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比较。
而对于气体,由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弱,使得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而且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本身大得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气体分子本身大小的10倍。所以1mol气体的体积,内因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同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这一内因又和温度及压强这两个外因有关,所以在谈到气体的摩尔体积时必须讲到温度和压强,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说气体体积在微粒数一定的情况下,主要是由微粒间距和微粒本身大小决定的,而对气体来说微粒间距远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所以气体体积主要是由微粒距离决定的,在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间平均距离近似相等,所以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数相同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由此可见气体的体积比在同温同压下必等于分子数比。由此可以导出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间的关系: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2)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此外还在运用时要结合物理中的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在同温时,其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在同压条件下成正比。
3.气体摩尔体积的常见应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为22.4L,即可导出其质量便是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可求出未知化学式的气体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可求出1L气体的质量即气体密度。反之也可由气体密度求摩尔质量。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比叫气体的相对密度,可据以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如某气体对
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第十章知识点: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的相对密度为15,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第十章知识点: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常见的有:
(1)由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
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第十章知识点: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2)由相对密度求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若为对
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第十章知识点: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的相对密度则为:
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第十章知识点: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若为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则为:
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第十章知识点: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3)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第十章知识点: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即混合气体1mol时的质量数值。在已知各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时见①,若为质量分数见②:

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第十章知识点: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第十章知识点: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4)由同温同压下气体反应时的体积比求分子数比,进而推分子式。
(5)直接将气体摩尔体积代入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6)气体反应物的体积比即分子数比可便于找出过量气体。
4.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1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符号R
R=(8.314510

0.000070)J/(molK)它的计算式是

原理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得到。

操作(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确到1mg)。
方法二:取10cm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0.1g)。剪成长10mm的小段(一般10mm质量不超过10mg),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
(3)把系有细线的镁条浸如量筒上层的水里,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使塞子压住细绳,不让镁条下沉,量筒口的水经导管口外溢。这时量筒中和玻璃导管内不应留有气泡空隙。

(4)用手指按住溢满水的玻璃导管口,倒转量筒,使玻璃导管口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放开手指。这时酸液因密度大而下降,接触到镁带而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倒扣在量筒内,量筒内的液体通过玻璃导管慢慢被挤到烧杯中。
(5)镁条反应完后再静置3~5分钟,使量筒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扶直量筒,使量筒内水面跟烧杯的液面相平(使内、外压强相同),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由于气体的体积是倒置在量筒之中,实际体积要比读数体积小约0.2mL,所以量筒内实际的氢气体积VH2=体积读数-0.20mL(用10mL的量筒量取)
(6)记录实验时室内温度(t℃)和气压表的读数(p大气)。

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导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导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中和滴定实验有关仪器的基本操作规范。
(2)理解中和滴定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掌握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
(2)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理解化学实验中测定酸或碱的浓度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和滴定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突变等感受化学实验中的色彩美。
(2)通过中和滴定实验过程“先快后慢”、边滴边振荡等的把握,养成的实验习惯。
(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培养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和滴定实验操作过程。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H++OH-=H2O
在滴定达到终点时n(H+)=n(OH-),如果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
n(酸)=n(碱)c酸.V酸=c碱.V碱
现在我们用0.10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NaOH)=C(HCl)·V(HCl)/V(NaOH)
二、酸碱中和滴定
(一)认识仪器:
1、滴定管构造
①类型: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②刻度:A、“0”点在上端,从上向下增大。
B、每小格为0.1mL,但应估读至0.01
③标记:容积、温度、刻度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①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②洗涤:蒸馏水洗、润洗。
润洗(2-3次)的目的是什么?
③装液、固定、排气、调零:
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并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④读数:a、滴定管要垂直,
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儿,待液面稳定再读数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估读到0.01mL。
(二)中和滴定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
2、试剂:标准液0.1000mol/L的盐酸溶液、待测液0.1mol/L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3、中和滴定操作
(1)滴定前准备:查漏—洗涤—润洗—注液—调液—读数
①查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
②洗涤:用水和蒸馏水分别洗涤滴定管、锥形瓶.(2-3次)
③润洗:用盛装液分别润洗滴定管,锥形瓶不能用盛装液润洗.(2-3次)
④注液:向滴定管中注入溶液,排出尖嘴部位的气泡.
⑤调液:调节液面至零或零刻度以下.
⑥在锥形瓶待测液中滴加2-3滴酚酞。
(2)滴定
①左手握滴定管活塞,右手拿锥形瓶并不断振荡。
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④读取滴定管刻度并记录。
注意: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水平相切,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上述滴定重复2-3次。
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已知c(HCl)=0.1000mol/L,V(NaOH)=10.00mL
V(HCl)/mL



起始读数
终止读数
V(HCl)/mL
数据处理:
V(HCl)平均=
c(NaOH)=

高二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①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②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③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④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⑤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⑥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离子的焰色等。

⑦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耽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⑧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⑨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①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

②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ⅠA,ⅡA,ⅣA,Ⅴ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4)其他金属单质的颜色

铜呈紫红色(或红),金为黄色,其他金属多为银白色,少数为灰白色(如锗)。

(5)非金属单质的颜色

卤素均有色;氧族除氧外,均有色;氮族除氮外,均有色;碳族除某些同素异形体(金钢石)外,均有色。

2.物质气味的规律(常见气体、挥发物气味)

①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②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HNO3(浓液)、乙醛(液)。

③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④稀有气味:C2H2。

⑤臭鸡蛋味:H2S。

⑥特殊气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煤焦油(液)、白磷。

⑦特殊气味:乙醇(液)、低级酯。

⑧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

⑨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3、气体的溶解性

(1)气体的溶解性

①常温极易溶解的

NH3[1(水):700(气)]HCl(1:500)

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

②常温溶于水的

CO2(1:1)Cl2(1:2)

H2S(1:2.6)SO2(1:40)

③微溶于水的

O2,O3,C2H2等

④难溶于水的

H2,N2,CH4,C2H2,NO,CO等。

酸碱中和滴定


高二化学学案第22课时
---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三实验四)
[实验目的]
1.练习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
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3.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
[实验用品]
(1).中和滴定用到的仪器有:
(2).药品
标准的0.2000molL-1HCl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酚酞试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1.从滴定管夹上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的0.2000molL-1HCl溶液润洗2~3次,每次用酸溶液3ml~5ml。把0.2000molL-1HCl溶液注入到酸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以上
处,再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下放一个,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酸液,使滴定管内部没有,并使液面处在
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填入表中。
2.用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把碱式滴定管润洗2~3次,然后装满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把它固定在滴定管夹上。轻轻挤压
,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注意把滴定管下端的
赶走),然后调整滴定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
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填入表中。
3.用向锥形瓶里注入25.00ml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再向锥形瓶里滴入2滴酚酞试液,这时溶液呈色。
4.把锥形瓶放在的下面,瓶下垫
小心地滴入酸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因加入一滴酸后,溶液颜色从色刚好变为色为止。这表示已到
,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读数,填入表中。
5.把锥形瓶里的溶液倒掉,用把锥形瓶洗涤干净。按上述操作,并把滴定前后液面刻度的读数分别填入表中。
6.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实验用表]
滴定
次数待测碱溶液的体积标准酸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
刻度体积
(ml)滴定前刻度滴定前刻度体积
(ml)
第一次
第二次
[问题与练习]
1.在进行中和滴定时,为什么要用标准酸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用酸溶液润洗后的滴定管,如果再用蒸馏水润洗一次,这种操作是否正确?
2.滴定用的锥形瓶是否也要用待测的碱溶液润洗?锥形瓶装待测液前是否必须保持干燥?为什么?
3.下列仪器中没有零刻度的是[]
A.温度计B.量筒C.滴定管D.托盘天平游码标尺
4.准确量取25.00mL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量筒B.10mL量筒
C.50mL的酸式滴定管D.50mL的碱式滴定管
5.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即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f)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酚酞试液2滴;(i)滴定时,边滴边摇动;(j)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k)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分红色时,即停止滴定;(l)记录液面刻度读数;
(m)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的体积为22ml。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原因
6.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Ba(OH)2、NaOH、氨水三种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分别是V1、V2、V3,则三者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