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2课时)学案

给幼儿园上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2课时)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2课时)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2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延长材料使用时间,减少资源消耗的措施,特别是铁资源的保护;
3、了解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重点】1、了解延长材料使用时间,减少资源消耗的措施,特别是铁资源的保护;
2、了解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难点】1.铁生锈实验总结出铁生锈的条件
2.铁资源的保护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①碳酸氢铵是色固体,将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足量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是
,说明碳酸氢铵溶于水。
②取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碳酸氢铵易分解。
③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可以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

(提示: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物有哪些?

思考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
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小结:加热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为
【新知导学】:
化学帮助我们物质;
化学指导人类资源;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空气中的氮气资源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4页理解氮气的性质与用途
空气中的氮气很,在常温下很(难或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氮气用途有、、、
2.延长材料使用时间,减少资源消耗。
活动二、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
阅读教材P5,观察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据估计,世界上每年都有将近总产量钢铁锈蚀,造成巨大
经济损失。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叙述图中实验现象

解释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结论:铁在作用下易生锈,铁与_________溶液接触后更易生锈。
拓展:(1)上述实验为什么用红墨水?你还能设计出其他原理相同的实验吗?

(2)应该如何防止铁生锈?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活动三、阅读教材P第6~7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历史学家有时以一种新材料出现划分时代:
如时代、时代、时代、时代。
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就已有相当的成就例如,的制造;冶炼与应用发明,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我国在代会制青铜器
2.化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化学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使用哪些措施可以防止钢铁生锈?

2、食品包装袋中充有氮气,其原理是什么?有的充的是二氧化碳,你有办法鉴别
出到底充的是哪种气体吗?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
A.青铜器的制造B.火药发明
C.瓷器的烧制D.蒸气机的发明
2.中国的居民有使用铁锅的习惯,认为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世界大力推广。
其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
B、生铁中含其它物质
C、后的食物留有人体需要的铁
D、保温性特别好,不容易变
3.熟记下列符号:
铁锰钾硫钛
硅石英葡萄糖铜锡氦气
【课后训练】
1.下列关于氮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B、豆科植物能直接把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含氮物质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与许多物质都不反应
D、氮气很重要,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C.研制疫苗的过程中,化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应用以及回收处理时,对环境没有或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A.某冶炼厂将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B.执法部门将收缴的假冒伪劣商品焚烧
C.使用含磷洗衣粉D.开发新型燃氢汽车
4.生态旅游是指: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对于如何将传统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化,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增长点,下列建议或认识不合理的是()
A.要求旅客将垃圾分类放置
B.重点古建筑和自然景观要适当控制日接待游客量
C.提供使用以电力或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D.将收集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倒入河流,以减轻当地的污染
5.吸烟有害健康,请举例说明吸烟有哪些危害?

扩展阅读

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学案及练习题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学案及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1)编号:1
班级:姓名:
【基础知识】
1、在古代我国在化学工艺上就已有相当的成就,例如:商代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唐宋的烧制都是世界闻名的。
2、碳酸氢铵俗称、它是一种色,溶于水的体。
加热碳酸氢铵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1)
(2)
(3)
(4)

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及对应符号:。
【知识巩固】
1、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金缕玉衣B.“莫邪”剑的制造(铁器)C.马踏飞燕(青铜器)D.黑火药的发明
2、结合课本实验,认真观察右边两幅化肥标签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课本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由此可得出碳酸氢铵的性质是。
(2)课本实验中的蒸发皿用试管替代,实验后发现试管已破裂,破裂的原因可能有:(至少写2点)

★(3)你能否解释为什么碳酸氢铵要照标签注明进行保存和施用?

★(4)根据生活经验和两张标签的信息能否区分出两种化肥?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2)编号:2
出题:谢志宇审核:周青山班级:姓名:
【基础知识】
1、水污染的原因:。
防治水污染措施:。
解决水资源紧缺方法:。
2、观察与思考:图1—9铁丝生锈
现象:。
解释:。
启示:延长钢铁制品的使用寿命方法。
3、“白色污染”指的是:。
4、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现象:。
若用木条代替火柴进行上述实验,此时高锰酸钾溶液
结论;含硫火柴中的燃烧产生的能使变色。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请简要说明验证火柴中是否含硫的基本思路:

5、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知识巩固】
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
A.不锈钢B.青霉素C.农药和化肥D.电话和电视机
2、“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温室效应C.白色污染D.臭氧层衰竭
3、“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大型超市提倡顾客使用塑料袋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家用轿车代替公交车D.含磷洗衣粉去污效果好,应提倡广泛使用
4、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项措施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B.塑料购物袋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来源之一
C.塑料购物袋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D.为防止污染,可以将塑料购物袋直接烧掉
5、农村里有一种现象:长期使用煤球炉的厨房门上的对联比客厅上贴的春联更快地褪色,猜测产生该作用的物质是()
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
C、烧开水时从水壶中冒出的水蒸气D、炒菜时产生的油烟
★6、已知红磷(固体)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
水的气体,结合课本P5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等右图红磷熄灭后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你能
否简要解释?

(2)将课本实验中锥形瓶内物质换成氨气且充满整个锥形瓶,要想出现红墨
水倒吸的现象,你可采取何种措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古代化学制造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A.生产石油、天然气、沼气B.制井盐、烧碱、盐酸
C.造纸、制黑火药、烧瓷器、青铜器D.制塑料、玻璃、黑火药、指南针
2.下列化学工艺最早不是从我国产生的是()
A.制青铜器B.烧瓷器C.冶铁炼钢D.制作玻璃器皿
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A.点石成金B.变废为宝C.塑料回收D.资源再生
4.为了建设“生态扬州、绿色家园”,我市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关于植树造林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止沙尘暴B.防止水士流失
C.净化空气D.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5.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化学物质可以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
B.用化学手段检测和监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
C.用化学方法可以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清洁化处理
D.用化学反应使海水变成石油,从而解决能源紧张的矛盾
7.禁放烟花爆竹,是防治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由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污染是()
①水源污染②大气污染③噪声污染④以上三项污染都存在
A.①②B.②③C.③D.④
8.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
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9.与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和水B.太阳光C.盐酸D.二氧化碳
10.农村里有一种现象:在长期使用煤球炉的厨房门上贴的春联比客厅门上贴的春联更快地褪色。结合课本知识,猜测产生该作用的物质是()
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炒菜时产生的油烟
C.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D.烧开水时从水壶中冒出的蒸汽
11.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回收集中处理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冰箱”是指颜色为绿色的冰箱D.“沙尘暴”是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
12.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保温性能好D.生铁锅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提高]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
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
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
14.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菜油B.面粉C.海带D.食醋
15.下列措施同环境保护有关的是()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B.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脑、手机等
C.大范围推行“酱油加铁工程”D.用加碘盐替代一般食盐
16.“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今年的“315”前夕,我市有关部门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B.倾倒入长江中
C.碾压粉碎后深埋于土中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17.专家提醒: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牙齿比较坚固,蛀牙少。你认为含氟牙膏比普通牙膏中多出的有利于儿童牙齿健康的化学元素是;但从保护臭氧层角度出发,环保专家大力提倡使用无空调、无冰箱等。可见,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请再举两例:(1);(2)。
18.为研究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中间有红墨水的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12CDADCDDBACAB
拓展提高

二、选择题
13-16CDABD

三、填空题
17.氟氟氟(1)煤气是一种污染小的燃料,但一旦泄漏会引起中毒(2)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18.向左移动二氧化碳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学案


第1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
【学习目标】1.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描写物质性质的方法;
3.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性质与变化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性质和变化的判断(关键词)。
【学习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判断变化类型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还可由哪些经验上的方法进行判断?

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3、蜡烛燃烧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您判断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新知导学】:
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料,,而体现这一性质时,他们都会因燃烧而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变化,说明这些燃料都具有性,该性质是煤、石油、天然气的性质。
2、衣服洗净之后都要凉干。其中的水份会蒸发而就成水蒸汽,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该变化是变化,体现水受热易蒸发。是水的性质。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
活动一、(1).物理性质
物质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都属于。
金刚石硬度大,加工成钻石很困难,这是金刚石的性质;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中燃烧是金刚石的性质。
例题:
1.水是大家熟悉的物质请你说出水的物理性质(至少说5点)

2.如何鉴别下列物质?写出鉴别的依据(方法、操作、现象、结论)。
(1)食盐和白糖尝味道取样尝味道咸的是食盐,甜的是白糖;
您将食盐和白糖鉴别开来的方法是:;
(2)蒸馏水和酒精;
(3)铁片和锌片;
(4)铜片和铝片;
(5)澄清石灰水和自来水;
(6)二氧化碳和氮气;
(7)石膏和碳酸氢铵;
(8)塑料和陶瓷。
(一)化学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活动二、
1、大量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持续加热的反应、光合作用、电解水等通常是吸热反应
燃烧,缓慢氧化等通常是放热反应
2、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不同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是能转变成能;
煤、石油的燃烧是能转变成能和能,
干电池放电时是能转变成能,
电池充电时是能转变成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能转变成能。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怎样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怎样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语言叙述上,性质常用哪些词语描述?

3.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4.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例如,轮胎爆炸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火药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石蜡融化,水结成冰
B.酒精挥发,块状胆矾研碎成粉末
C.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变混浊,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D.电灯发光,煤燃烧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食盐呈白色B.食盐易溶于水
C.铁易生锈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
3、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2)(3)
4、下列描述: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②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④氧化铜为黑色粉末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⑦二氧化碳不可燃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
【课后训练】
1、碳酸钠(Na2CO3)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易溶于水。当它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着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是Na2CO310H2O,它暴露在干燥的空气里易风化而逐渐失去结晶水,最后变成粉末。在以上的材料中,你能知道碳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D.水在4℃密度最大为1g/mL
4.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C.酒精能够燃烧.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1
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
D.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
6.“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充分体现金这种金属具有的性质是()
A.硬度小B.密度大C.导电性好D.化学性质稳定
7.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家庭食用的白糖是白色固体,有甜味,加热能熔化。(属于)
把白糖放在锅里加热,白糖熔化为液体。(属于)用熔化的白糖做拔丝地瓜。(属于)如果把白糖加热至高温,白糖会燃烧,说明白糖具有可燃性。(属于)白糖燃烧变成气体和炭黑。(属于)
8、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硬度,并嗅其气味。结果记录为,
这些属于物质的性质。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直干燥的烧杯照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4)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