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0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

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一、单元引言简析:

1、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

人文主义: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

学生阅读引言,分层。教师明确:

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

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

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引入:师生谈话。

1、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希腊。

2、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

---------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

3、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于是有了许许多多动听的神话故事。

另一方面我们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物都已人格化,宙斯神像的人格化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在此基础上,导出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中心,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这一结论。

新课

一、智者学派

师生对话

1、首先由敬畏“神”——关注“人”的学派是?

智者学派:

(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

(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何解释这一命题------学生解释

(4)意义: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怎样生活才算幸福?

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6)明显局限:忽视道德

故事:不明确的是非观

二、苏格拉底

2、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特别关注道德的作用。

(1)人物:苏格拉底

(2)主要观点:“美德即是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

“美德来源与教育”(知德合一)

(3)意义: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整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大旗,倡导自然人性观、和谐发展观和个性解放的理论,喊出“知识就是力量”

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
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知识丰富等。

他自身为成为这样的完美的人而努力。

补:苏格拉底的妻子

(4)局限:知识的内涵:片面狭隘。

比如: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一定成正比。

美德与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成正比:美德是教育的目的,不一定是结果;教育是美德的来源,却不是唯一来源。高分低能、高分低德、。

“雅典的牛虻”自居。

苏格拉底以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阐释了他的观点。

苏格拉底之死。

(5)孔子与苏格拉底

时代、外貌、思想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1、简单介绍柏拉图《理想国》

2、亚里斯多德:所有学科都精通,极有智慧的人。希腊人的百科全书

3、他们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学术贡献是什么?

四、产生的背景:

古代希腊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等

小结:

表格归纳。

观点

意义

局限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相关推荐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学习重点目标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人文主义在雅典产生的背景):
政治:

经济:
4、对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评价:

◎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
1、斯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意义:
(1)倡导
(2)提出
(3)指出
意义:

附:苏格拉底与青年人关于求知的答问: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
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2、同时代的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异同点
(1)相同点:

(2)不同点: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1、柏拉图的思想主张:

2、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主张:

小结1:人文主义发展线索:
萌芽:希腊先哲
兴起:文艺复兴(14-15C)
发展:宗教改革(16C)
成熟:启蒙运动(17-18C)
小结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必记概念必记内容巧记方法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强调人的价值以人为本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关系(1)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作用(2)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缺陷,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来源于教育。强调人的价值,侧重美德。

小结3:归纳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并比较他们的异同?
思想家重要主张
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相同点
不同点智者学派:强调
苏格拉底:强调


1: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D.商周时期
2:下列观点不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C.神的力量高于一切D.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3:曾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学者的思想方面的贡献在于()
A.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B.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4“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的思想本质是()
A.法律是神授的B.人文主义C.人人平等D.人创造了万物
5:苏格拉底一生探求知识,“我无知,所以我求知”。柏拉图则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探索自然B.人文主义C.探索社会D.个人主义
6:(2007年宁夏文综2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并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进行积极思考,再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认识人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2、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4、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1.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论述和认识。
2.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普罗泰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3.呈现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一些名言名句,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等让学生记忆并体会其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内涵。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难点: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
导课:人从那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于是,他们寄托于神,这样,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先讲一个关于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的胞妹)悄悄的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双目明亮的仙女结婚。他娶了一个木偶,给他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坐的是宙斯的未婚妻。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丽无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于是她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资国色,但她除了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从故事当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什么?-----这些神都具有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他们会妒忌、会爱、会恨。公元前5世纪在古代希腊,随着奴隶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有些学者开始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思想深深的蕴含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提出——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1、“智者学派”的出现:
(1)概念: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由于智者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对立,被后者贬称为诡辩家(历史纵横)。
(2)研究主题:他们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研究范围: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1)经济: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盛的城邦经济)-----物质基础
(2)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在希波战争中希腊获得了决定性胜利,希腊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基于此,雅典的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来,达到高峰期。这样,希腊开始了一场智力革命。
(3)人的地位的提高;
(4)文化传统精神: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5)地理环境:海洋文明-----具有开拓、冒险、平等、诚信的特点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4、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见教材
※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局限性是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见教材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5、影响: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具体来说
(1)这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如怀疑神的存在、认为政治制度是人们协议产生而非神规定、反对奴隶制本身等)
(2)起了思想启蒙和解放作用。(如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3)过分强调个人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给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
二、“美德即知识”的提出——人文主义的升华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3)主张“教育对美的同样重要”,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这体现了捍卫人的理性尊严和思想自由的原则。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轶闻趣事:“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4、意义:
①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②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真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
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
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索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
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
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不同之处: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但是,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三、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1、柏拉图:
(1)代表作:《理想国》
(2)思想主张: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闲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
(3)影响: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思想主张:
①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③强调理性,但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认为如果没有感觉,人们就不能理解任何东西。
④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归纳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感觉,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想国”学说)
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归纳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
注意多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想一想,孟子的思想与古代希腊哪位思想家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孟子强调人要爱人,要有羞耻心,实际上是强调人要有美德,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的出现及代表人物;智学派的观点及主张

了解古代社会神是怎样主宰着人的精神世界,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和道德的阐述。

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认识它对人类精神觉醒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为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认识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为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政治思想及伦理思想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思想主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分析智者学派的观点及其作用

本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课前应预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以及人文主义、智者学派、知德合一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先看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然后回答:“看了这幅名画,你有什么突出感受?”指出:这幅名画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智者是如何看待‘人’的哪?

一、智者学派1、背景⑴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忽略了

⑵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⑶公民地位的提高2、代表:普罗泰戈拉、安提丰3、概况:⑴、研究领域:(关系、组织、伦理)

⑵、宣传方式:通过来感染民众⑶基本思想:①、有些人尊重习俗和法律,主张城邦公民应当遵守;

②、有的要求废弃约束和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

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教育、财产、种族方面)4、意义⑴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⑵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

二、苏格拉底及其弟子的思想1、苏格拉底(1)探究课题:人类及其环境(2)政治主张: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3)道德主张:提倡善良的道德,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优秀的个人应具备⑷思想意义: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柏拉图:关注人类社会并划分人的等级(《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1、相同点: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2、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德合一;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的加以攻击。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著名的“知德合一”论。有人认为:知德合一是一种道德建立模式。仅强调德,不努力知的拓展,则会根基不稳,蹈入虚无假面。也有人认为:知德合一提出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有人认为:知而行,知行合一。德需要知来规范和设计,这样的德才是规正,才符合德的概念。你同意哪种观点?试说说你的理由。

思路:第一种,仅强调德,不努力知的拓展,则会根基不稳,蹈入虚无假面。知的建立需要从教育着手,从孩子的心灵抓起,给人以启迪,开发智能,培养整体知识域面,作为一个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文道德模式来设置培养规划才是我们的燃眉之急。

第二种,知是真理的认识过程,德是真理追求的实践。没有“知”,就无法去认识真理的本貌原体,往往会有迷误状况出现,认识了真理才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于贻误人生方向。在德行上,要求自身在“知”的基础上,勇于“知”的实践而演化成德的行为,知德合一了,社会的发展必将循着这种真理所指的方向为人类展开更美丽璨灿的未来前景。

第三种,知是基础,德是实践,仅有知而无德行,就沦为空谈。有人提出知而行,知行合一。德需要知来规范和设计,这样的德才是规正,才符合德的概念。

高二历史复习资料: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二历史复习资料: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2、薄伽丘《十日谈》。这部书里的很多教士和贵族显现了荒淫伪善的面目,宣传人类平等。
3、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
4、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5、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极大反感,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6、宗教改革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有加尔文派。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2.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3.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4.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的扩展
6.启蒙运动很快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国家,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