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图教学设计

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图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图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题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

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

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备注

前提测评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课件展示)
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指向标(课件展示);
②经纬网;
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课件展示地图)

适应认知规律,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导入新课

(由图例所示地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课件板书)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讲授新课

㈠自学

结合图1.27和图1.28自学下面两段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
①海拔;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④等深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
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600米,珠峰海拔8844米,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口算:2244米)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同步成长》16页19题)

5.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
(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联系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诱发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线

1.什么是等高线?

2.展示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对应关系、辅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冬瓜),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2)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实体的等高线地形图,标出海拔高度值(假设)。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剖面图:
①首先根据实体绘制剖面图的等高距。
②绘制剖面线。
③学生观察分析:剖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就会引一条辅助线,并且高度值一一对应。④将剖面图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⑤设置错误,学生纠错,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够一个等高距,切记不能犯类似错误,画成平头山顶。

1.用模型和实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具,表达难以理解的概念。

2.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动手练习(请每个同学备一张纸和尺,和老师一起画草图,重点掌握剖面的绘制方法。)

设疑纠错,加深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记忆。

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A和点B,估算这两点的高程。

(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辅助线,将点对应到剖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

培养学生目测与估算的能力。

㈤等深线

什么是等深线?等深线的高度值一般为负值。

㈥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课件展示)

a)山顶:等高线高度值从中心向四周渐小。(课件图片):富士山

b)山脊:像牛、马、羊等的背脊。
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

(课件图片):秦岭

不由联想到苏轼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山谷:两侧是高山的中间低地或洼地。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

举例:李白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的就是非常奇特的山谷。

d)鞍部:像驼峰的中间低地,马鞍状。

e)陡崖:非常险峻的地形,等高线在此处重叠成一条线。(课件图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用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景观,让概念有了素材依据。

3.引用名诗、名句注重与文史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

㈦巩固与练习

1.山体模型展示,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

2.出示自制教具,(用彩色吸塑纸做成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一种颜色作成一层等高线,把它们用线穿起来。)首先请同学认读,然后从平面提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把平面图想像成立体图形的形象依据。

3.(课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

加深印象

㈧分层设色地形图

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课件过渡到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与练习

观察与分析

观察P17图1.30,对照图1.30完成活动第1题。找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并指出在本图中它们的高度范围,描述它们的地面起伏程度(大、中、小、平缓、一望无际)

(分组活动,大屏幕上哪个地形闪烁,哪一组同学就请站起回答问题)

链接生活

延伸拓展

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

课外搜集以上五种地形景观的照片与资料。

1.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培养纵向思维的能力。

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同步成长》17页,第20题。

我军侦察兵交给指挥官一张敌军军事部署简图,请帮助解答下列问题:

(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方向。

(2)如果我军大炮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是、否)在我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3)敌军指挥部的海拔大约为()米,我军阵地的海拔是()米,敌军指挥部与我军阵地的高度差约为()米

(4)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A、B、C路线中的()较好,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三组分别讨论我军进攻路线ABC,剩余一组综合分析。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奖励小红花,给各组加分。)

1.进行课后练笔,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升华的作用。

2.小组活动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军事题材,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引发爱国情结。

课外作业

完成课本18页活动第3题。

精选阅读

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总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复习目标
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复习重点:
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
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
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二、典型题目讲解。
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
(一)单项选择题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
A、赤道B、极点C、极圈D、回归线
2、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A、因为地球是球体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D、高出视野好
(二)综合题
3图1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请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点和线的名称:A为北极点;B为
南极点;C为纬线纬线;D为经线经线。
(2)图中E点位于F点的西南方向;A点位于E点的东北方向。
图1图2
4、读图2地球仪经纬网图判断: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西经600,纬度北纬600;
B:经度00,纬度00;
C、经度东经400;纬度南纬400。
(2)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B地,位于东半球上的是BC地
位于西半球的是A地。
(3)B地位于A地的东南方向。
三、课堂总结
回顾所讲知识点。
四、课外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纬线中,能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是(D)
A、赤道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
2、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A)
A、赤道B、200W经线C、00经线D、1600E经线
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长度都相等D、地球仪上的经线有360条
4、已知某地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地经度肯定是(D)
A、1800B、00C、200WD、1600E
(二)填空题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圈的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三)综合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5、甲图中,A地的地理坐标是600S,300W;乙图中,B地位于东(东或西)半球。
6、B地在A地的东北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重点内容
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
复习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复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复习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球的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P9)
例1:下更现象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C)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交替D、五带的划分
2.昼夜形成的两个条件?(①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②太阳光是平行光)
3.同一时刻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原因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昼夜的交替D、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4.自然界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以极点为中心的自转: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转动)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
例3: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
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区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点早上些,所以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产生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不同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
例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区的时间是(C)
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C、10月1日7点D、10月2日4点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〇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〇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各地冷热;〇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影响,热带地区可以受到太阳直射、寒带地区可能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则都受到太阳斜射;〇五带因此划分并有不同的气候特点。P11-12(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代)
例1: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只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移动,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为极圈以内)
2.如下图说明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①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与太阳相对位置;②不同季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
3.关于五带的划分及昼夜长短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年阳光斜射的地区一定是寒带地区B、有极昼极夜现象不仅在寒带地区C、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四季分明的地方为温带D、热带地区跨纬度范围广,占地面积最大
例如:教材P10-12活动
形式中心方向周期转动特点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地轴倾斜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365天)指向不变

五带的划分:教材P12图1-20地球上的五带
名称范围获得热量气候特点
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最少终年寒冷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明显
热带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最多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第三节地图
重点内容
1.地图要素的处理及教学——重读图用图
2.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列表、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剖面图
3.从地图找信息的技能训练——根据需要选择地图、线路图、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地图、绘校园或社区草图
复习目标
1、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复习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复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1、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
③表示类型:
(2)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图例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内容简略
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
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的比较,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2、.地形图的判读
(1)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海拔特点
山地500米以上坡度陡峻
平原低于200米平坦广阔
高原较高地面平坦,边缘陡峭
盆地没有一定标准中间低,四周高
丘陵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①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与等深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3、.地图的应用
(1)、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
(2)、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
实际运用注意事项: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表示方向。实地正置地图的方法(使地图北方指向实地的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以北极为中心:内北外南,顺东逆西;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内南外北,顺西逆东)
判断方向的原则:⑴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⑵无论图上经纬线怎样弯曲,同一经线上的各点是正南和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是正东和正西的关系⑶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北极外各点都在北极的正南;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南极外各点都在南极的正北。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C地位于B地的__________方向,A地位于D地的__________方向。D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E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运用地图量算距离最最好将比例尺由1厘米:××厘米化简成为1CM:××千米的形式。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成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①比值确定时: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上;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表示)
扩展: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例1:实地距离360千米的两地,在1:4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为:
A.90厘米B.9厘米C.0.9厘米D.11厘米
例2: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的是(D)
A、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B、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五百万分之一D1:500000
例3: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上,分别绘制中国政区图和某校平面图,选择恰当的比例尺(C)
A中国政治图:三百万分之一,某校平面图:二十万分之一B、中国政治图1:30000000,
某校平面图:1:50000C、中国政治图:1:30000000,某校平面图:1:2000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一般为综合题。陡崖: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个山顶之间;山顶:等高线中间大、等高线数值越大,海拔越高,数值小,则海拔低;四周小的地形;陡坡: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缓坡反之。山脊:等高线由海拔高向海拔低处突出;山谷反之。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案设计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学习主题一: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是:()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天圆地圆
2.关于地球不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
B、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
C、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米

学习主题二:地球模型

1.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作:()
A、子午线B、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C、180°经线D、东一区的中央经线
2.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A、35°,115°B、45°N,120°W
C、南纬30°S,东经70°ED、60°S
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B、北极点上C、南极点上D、本初子午线上
4.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西经30度,北纬30度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5.本初子午线是:()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某地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A、经度0°,纬度0°B、东经160°,纬度0°
C、西经20°,纬度0°D、东经180°,纬度0°
7.下列各点属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A、经度0°,纬度0°B、东经160°,纬度40°
C、西经20°,纬度20°D、东经180°,纬度80°
8.完成下表:
纬线经线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
度数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
0°的确定
划分半球的界限

学习主题三: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1、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其它经线的度数。
(2)写出图中A、B二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3)在图中A、B二地中,位于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
(4)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补充说明: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用三课时完成,每一课时完成一个主题。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学案)
学习要求
(1)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
(2)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3)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基本能力:
(4)利用教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绘制简单地球公转示意图。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1.
A.12小时
B.24小时
C.1年
D.36小时
2.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A.昼夜交替现象
A.昼夜长短变化
B.四季变化
C.某地有时气温高有时气温低
3.假设地球不自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同一地点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C.全球各地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D.同一地点有昼夜交替现象
4.“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任上一点D地球上任一点

学生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利用教具演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
4.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5、下列现象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四季的变化B.时差C.昼夜交替D.日出日落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
(3)春分月日前后,太阳直射;
夏至月日前后,太阳直射;
秋分月日前后,太阳直射;
冬至月日前后,太阳直射。
(4)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引起一年中的变化和的变化,从而引起地面得到的多少不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5)每年3、4、5月为北半球的季,9、10、11月为南半球的季。
学生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利用教具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根据表中的内容,填写下表空格:
自转公转
运动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绕什么转
产生的现象

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读右图“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
A带;B带;C带;D带;E带。
(2)在图中适当位置注上各带的分界线名称,并写出其纬度。
(3)填出下表所要求的内容:

第三节地图
学习目标
1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
2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
3知道常用的图例,会看地图注记。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
5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五种基本地形。
6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的类型及合适比例尺的地图。
学习主题一:地图基本要素(第1课时)
地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你会使用吗?
(一)下图是一幅还没绘制完成的地图,请你按以下步骤完成:
1(1)标出地图的四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提示:注意路名)。
(2)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判断:
广州百货大厦在人民公园的_______方向。
中山四路至中山七路是自_______向_______方向排列命名的。
2设计地铁站、医院、学校的图例(提示:日常生活所见),并画在下面的框内。

3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_____________米,若将其转换为线段式,应写成_______;图中广州百货大厦距人民公园的直线距离约_______米。
4.由此可以看出一幅地图应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要素。

(二)完成P15活动1、2

学习主题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1课时)
(一)今年寒假你准备去西安旅游,在去之前你想先了解一下有哪些景点,你会选择下面哪种地图?()
a西安旅游图b中国政区图c西安交通图d西安地形图

学习主题三: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

(三)完成P17活动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认识五种基本地形。

(五)完成P18活动3,了解并绘制完整图1.32“地形剖面图”

附答案(地图):
主题一:(一)1(1)略(2)东南东西2略3.500米,略,1750米4.比例尺、方向、图例(二)略
主题二:(一)a(二)图A:小大略;图B:大小详
主题三:(一)相对高度,海拔;甲山:1950米,甲乙山相对高度:1270米
(二)1.200米;600米2.鞍部3.盆地4.山脊5.山谷
6.陡崖7.250米
8.CD,CD山坡的等高线密度比HI山坡的等高线密度稀疏,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三)略
(四)③,A,略
(五)略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案设计初稿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学习主题一: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是:()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天圆地圆
2.关于地球不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
B、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
C、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米

学习主题二:地球模型

1.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作:()
A、子午线B、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C、180°经线D、东一区的中央经线
2.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A、35°,115°B、45°N,120°W
C、南纬30°S,东经70°ED、60°S
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B、北极点上C、南极点上D、本初子午线上
4.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西经30度,北纬30度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5.本初子午线是:()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某地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A、经度0°,纬度0°B、东经160°,纬度0°
C、西经20°,纬度0°D、东经180°,纬度0°
7.下列各点属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A、经度0°,纬度0°B、东经160°,纬度40°
C、西经20°,纬度20°D、东经180°,纬度80°
8.完成下表:
纬线经线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
度数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
0°的确定
划分半球的界限

学习主题三: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1、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其它经线的度数。
(2)写出图中A、B二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3)在图中A、B二地中,位于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
(4)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图1

补充说明: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用三课时完成,每一课时完成一个主题。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学案)
学习要求
(1)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
(2)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3)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基本能力:
(4)利用教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绘制简单地球公转示意图。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1.
A.12小时
B.24小时
C.1年
D.36小时
2.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A.昼夜交替现象
A.昼夜长短变化
B.四季变化
C.某地有时气温高有时气温低
3.假设地球不自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同一地点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C.全球各地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D.同一地点有昼夜交替现象
4.“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任上一点D地球上任一点

学生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利用教具演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
4.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5、下列现象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四季的变化B.时差C.昼夜交替D.日出日落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
(3)春分月日前后,太阳直射;
夏至月日前后,太阳直射;
秋分月日前后,太阳直射;
冬至月日前后,太阳直射。
(4)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引起一年中的变化和的变化,从而引起地面得到的多少不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5)每年3、4、5月为北半球的季,9、10、11月为南半球的季。
学生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利用教具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根据表中的内容,填写下表空格:
自转公转
运动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绕什么转
产生的现象

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读右图“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
A带;B带;C带;D带;E带。
(2)在图中适当位置注上各带的分界线名称,并写出其纬度。
(3)填出下表所要求的内容:

第三节地图
学习目标
1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
2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
3知道常用的图例,会看地图注记。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
5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五种基本地形。
6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的类型及合适比例尺的地图。
学习主题一:地图基本要素(第1课时)
地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你会使用吗?
(一)下图是一幅还没绘制完成的地图,请你按以下步骤完成:
1(1)标出地图的四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提示:注意路名)。
(2)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判断:
广州百货大厦在人民公园的_______方向。
中山四路至中山七路是自_______向_______方向排列命名的。
2设计地铁站、医院、学校的图例(提示:日常生活所见),并画在下面的框内。

3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_____________米,若将其转换为线段式,应写成_______;图中广州百货大厦距人民公园的直线距离约_______米。
4.由此可以看出一幅地图应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要素。

(二)完成P15活动1、2

学习主题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1课时)
(一)今年寒假你准备去西安旅游,在去之前你想先了解一下有哪些景点,你会选择下面哪种地图?()
a西安旅游图b中国政区图c西安交通图d西安地形图

学习主题三: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
(三)完成P17活动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认识五种基本地形。

(五)完成P18活动3,了解并绘制完整图1.32“地形剖面图”

附答案(地图):
主题一:(一)1(1)略(2)东南东西2略3.500米,略,1750米4.比例尺、方向、图例(二)略
主题二:(一)a(二)图A:小大略;图B:大小详
主题三:(一)相对高度,海拔;甲山:1950米,甲乙山相对高度:1270米
(二)1.200米;600米2.鞍部3.盆地4.山脊5.山谷
6.陡崖7.250米
8.CD,CD山坡的等高线密度比HI山坡的等高线密度稀疏,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三)略
(四)③,A,略
(五)略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