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3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引言:
当我们沿着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走来,一路目睹灿烂的中国农业文明景观时,我们感慨万分。但当我们扬起时代的航帆,沿着新航路走近欧美时,两次工业文明为我们展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色,它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更另人陶醉。正当人们为资本主义发展前景高唱赞歌时,突然一阵晴天劈雳,轰垮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厦,繁荣的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倾刻崩溃,这就是历史上另人谈股色变的“黑色星期四”,它告诉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非完美无缺。
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完成的基本任务:
阅读与思考:
一 第一目(p115)的资料,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一方面经济___,财富集中在___的手中;另一方面,广大工人农民实际收入____。这种状况势必造成___与___的脱节,这一矛盾最终会导致怎样的恶果?
请概述1929__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直接原因:
 第一目(p116)讲述经济危机的什么内容,请表述出来:
二 阅读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一目,请完成以下任务:
1经济危机的特点(请根据史实填写特点)
特点
史实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
从1929年___1933年前后5个年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
2面对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何种办法摆脱危机,结果怎样?
(1)办法:
经济:
(2)危机的影响: 政治:
国际局势:
面对危机,1933年,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出现了__富兰克林 罗斯福。他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措施,使美国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三 罗斯福改革:
 胡佛主张及结果:
1改革背景 危机对美国的破坏:
2理解内容
(1)新政首先开始于哪个部门,为什么?有何作用?
(2)中心措施是什么?着力消除哪种状态?
(3)调整农业政策的做法及目的是什么?
(4)推行:“以工代赈”,3特点及实质:
 具有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的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
 实质:
 4评价:
四 危机时期产生的新理论__凯恩斯主义
1这一理论是_________的产物
2这一理论对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有何影响?
讨论:罗斯福新政中,有些政策是对工人的?因此有人认为新政具有社会主义色彩,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相关阅读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课题: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黑色星期四”

1.背景:

2.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具体原因:

③直接原因:

3.爆发: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危机的特点:

2.各国解决危机的措施:

3.危机的影响:

三、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历史背景:

2.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金融方面:

②工业方面:

③农业方面:

④社会救济方面:

3.特点:

4.新政的影响:

①直接影响:

②深远影响:

5.新政的局限性(实质):

四.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1.自由放任经济理论:

①地位:

②观点:

2.凯恩斯主义出现的背景:

3.内容:

①主张:

②对付危机的方法:

4.评价:

1.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中的“生产过剩”?2.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不能缓解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3.在罗斯福新政中,你能看见那只“看得见的手”吗?它在哪里?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1.关于经济危机

①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②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③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2.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①罗斯福上台后实施新政,采取各种措施以尽快复兴美国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也没有能够实现经济的完全复兴和公众的充分就业,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②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告诉我们,国家也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社会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先河,日后,这种“政府干预经济”的策略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风靡一时。它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始于1930年10月 B.首先在美国大地上爆发

C.资本主义世界连锁反应D.以股票市场崩溃为先导

2.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B.美国市场的分期付款

C.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股票投机导致股价大幅度哄抬

3.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措施

A.主张政府干预经济B.促使经济迅速恢复

C.改善了人民的生活D.遭到人民极力反对

4.美国总统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是因为他认为①政府干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资本主义不能借鉴②失业、救济等问题只要交给非政府的慈善机构去处理就能解决③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改变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5.为什么1929年的经济危机会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A.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B.美国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

C.资本主义世界共同拥有股票市场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连成一片

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很多人空前绝望,甚至有人说“世界末日已经来临”,原因是

A.危机导致美国政治动荡B.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力

C.寻找不到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D.资本主义世界都卷入危机

7.1921年,罗斯福在加拿大度假期间因参加森林灭火后即下海游泳而得了脊髓灰质炎,造成下肢瘫痪。1928年,在其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重返政界——竞选纽约州州长险胜。这说明罗斯福

A.有丰富的管理经验B.有一颗爱民之心

C.有坚强的意志D.有从政的经历

8.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9.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根据这种认识,罗斯福政府

A.向农民提供补贴B.规定了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

C.招募失业青年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10.罗斯福新政实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②美国的国情决定③借鉴苏联经济体制④从根源上消除经济危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右图:请回答:

(1)材料—

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2)《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何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主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

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A

D

C

C

C

D

D

11.(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分)

(2)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6分)

(3)国家立法。(2分)

高一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经济危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具有一定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每隔若干年就会爆发。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1933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2)重要原因:_______与_______的矛盾更加突出。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社会财富被极少数_______占有,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3)直接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们盲目乐观,________________,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_________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这一天被称为“______________”。
3、表现:股市崩溃,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下降,___________,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4、特点:(1)_________:从________开始爆发,迅速波及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2)__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
(3)_________: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500亿美元。
5、影响:
(1)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___________,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他们提高______;实行货币_______,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发了资本主义严重的__________: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对______________产生了怀疑,_______________摇摇欲坠。
(3)____________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_______________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2)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3)______年,民主党人__________________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内容:
(1)整顿____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重建人们对______的信心。
(2)调整____________:国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法案,力图消除生产过剩,恢复工业。(“蓝鹰”标志)
(3)调整____________: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_________和_________,并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行_________和__________:政府通过了___________,还举办了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价:
(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_________的阴影中走了出来,___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_______________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2)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_________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____________政策再也不能适应___________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______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______与______的矛盾,缓和___________。
(3)新政策的调整被一些主要______________所继承和借鉴,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_________和______,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___________时代,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
(4)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_____________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___________。
(5)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只是对_____________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___________。
罗斯福新政一推出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请思考:你认为材料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1)经济危机的冲击使__________的经济理论,受到人们的质疑;(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而开展的实践活动。
2、主张:政府必须放弃________________,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
(1)二战后,取代了过去___________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订__________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
(2)但它不能够消除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经济陷入_______状态,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它学派所取代。
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留下了什么教训?
提示:(1)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3)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标准、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
2、“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A.实行计划经济B.实行社会福利制度C.发展知识经济D.国家干预经济
3、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4、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涉及社会保障问题。目的是①缓和社会矛盾②稳定社会秩序③促进经济恢复④恢复金融信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罗斯福新政被成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
6、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新应用。”“旧民主秩序新应用”的实质是:()
A.自由放任政策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贸易保护主义政策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7、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当今的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跨国企业重新获得了发展的生机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8、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9、(2007山东文综)(2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1.考纲内容:罗斯福新政
2.课标内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背景:______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推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实质):开创了__________经济的新模式。
4.作用: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__________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___________的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
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2.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政策补偿其损失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到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实行美之贬值,刺激出口
3.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生产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
4.美国总统胡佛对其继任者实行的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了政府干预手段调节工业生产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的目的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D.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6.说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指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安全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③遏制了美国国内可能的法西斯势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
7.右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份
8.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缓和社会矛盾B.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复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加强计划性,逐步放弃市场体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为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职总统时面对的是什么形势?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当时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2)罗斯福在演说中强调纪律和“实现有效的领导”,表明罗斯福要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推行新政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态度,有什么作用。

10.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国家复兴管理总部领救济的队伍
请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制度”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1.(2009年广东历史23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2.(2009年上海文综12题)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B.布什计划C.里根计划D.罗斯福新政
3.(2009年重庆文综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4.(2009年江苏单科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

胡佛整顿银行及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法国家干预社会矛盾法西斯国家干预经济

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第(2)问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此问。第(3)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第(4)问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一、选择题
1.考查对《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对工业的调整就是要促进经济正常运转。
B
2.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注意和理解题干的“诚信”,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知道罗斯福对金融的整顿就在于恢复银行信誉,实际上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C
3.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罗斯福新政中具体内容的作用。要抓住限定语“既”、“又”,从选项中可以看出两方面都要满足的措施是D项。
D
4.根据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和常理推断,胡佛主张自由主义政策,所以政府采取宏观调控调节工业生产在胡佛看来是法西斯行径。
C
5.要注意题干所说的机遇,那应该是良好的发展机会,是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本题着重要把握新政对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是对世界最重要的影响。
C
6.考查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依据具体措施对照,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A
7.本题实际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所以“旧秩序”是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应用”实指改变自由竞争为国家干预。
A
8.A、B两项是新政的目的,应排除;D项中的“放弃”一词显然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放弃市场经济体制。
C
二、非选择题
9.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第(1)问首先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由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态度主要从材料中得出;第(2)问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以看出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第(3)问,对罗斯福新政来说,没有改变美国的民主制度,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因而在政治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作用由所学知识不难得出。
(1)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群众不满。可以看出他对摆脱危机很有信心。(2)表明他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3)“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试图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使生产复苏,缓和了阶级矛盾。
10.本题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相结合,侧重于知识点的挖掘,重点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和图像并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图中可提炼的有效信息有罗斯福的头像、排得长长的等待救济的人群,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图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2)问结合第(1)问不难得出成功的回答是罗斯福新政,然后结合新政的内容分析其本质特征;第(3)问实际上是考查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2)罗斯福新政,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C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中的时间。在70多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D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A
4.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B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1.考纲内容:罗斯福新政
2.课标内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背景:______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推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实质):开创了__________经济的新模式。
4.作用: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__________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___________的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
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2.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政策补偿其损失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到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实行美之贬值,刺激出口
3.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生产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
4.美国总统胡佛对其继任者实行的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了政府干预手段调节工业生产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的目的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D.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6.说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指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安全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③遏制了美国国内可能的法西斯势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
7.右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份
8.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缓和社会矛盾B.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复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加强计划性,逐步放弃市场体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为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职总统时面对的是什么形势?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当时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2)罗斯福在演说中强调纪律和“实现有效的领导”,表明罗斯福要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推行新政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态度,有什么作用。

10.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国家复兴管理总部领救济的队伍
请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制度”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1.(2009年广东历史23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2.(2009年上海文综12题)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B.布什计划C.里根计划D.罗斯福新政
3.(2009年重庆文综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4.(2009年江苏单科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

胡佛整顿银行及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法国家干预社会矛盾法西斯国家干预经济

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第(2)问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此问。第(3)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第(4)问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一、选择题
1.考查对《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对工业的调整就是要促进经济正常运转。
B
2.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注意和理解题干的“诚信”,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知道罗斯福对金融的整顿就在于恢复银行信誉,实际上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C
3.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罗斯福新政中具体内容的作用。要抓住限定语“既”、“又”,从选项中可以看出两方面都要满足的措施是D项。
D
4.根据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和常理推断,胡佛主张自由主义政策,所以政府采取宏观调控调节工业生产在胡佛看来是法西斯行径。
C
5.要注意题干所说的机遇,那应该是良好的发展机会,是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本题着重要把握新政对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是对世界最重要的影响。
C
6.考查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依据具体措施对照,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A
7.本题实际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所以“旧秩序”是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应用”实指改变自由竞争为国家干预。
A
8.A、B两项是新政的目的,应排除;D项中的“放弃”一词显然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放弃市场经济体制。
C
二、非选择题
9.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第(1)问首先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由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态度主要从材料中得出;第(2)问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以看出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第(3)问,对罗斯福新政来说,没有改变美国的民主制度,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因而在政治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作用由所学知识不难得出。
(1)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群众不满。可以看出他对摆脱危机很有信心。(2)表明他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3)“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试图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使生产复苏,缓和了阶级矛盾。
10.本题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相结合,侧重于知识点的挖掘,重点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和图像并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图中可提炼的有效信息有罗斯福的头像、排得长长的等待救济的人群,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图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2)问结合第(1)问不难得出成功的回答是罗斯福新政,然后结合新政的内容分析其本质特征;第(3)问实际上是考查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2)罗斯福新政,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C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中的时间。在70多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D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A
4.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