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二面角的概念》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3

《二面角的概念》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面角的概念》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二面角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概述“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会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过程与方法】
利用类比的方法推理二面角的有关概念,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模型,多媒体展示以下一系列动画如:
1.打开书本的过程;
2.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要根据需要使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
3.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须使水坝坡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
引导学生说出书本的两个面、水坝面与底面,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均是呈一定的角度关系,引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学生阅读教材,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平面角得出二面角的概念

平面角:平面角是从平面内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半直线)所组成的图形。
二面角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作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作二面角的面。(动画演示)
(2)二面角的表示

(3)二面角的画法

(PPT演示)
教师提问:一般地说,量角器只能测量“平面角”(指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相应地,我们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均称为空间角)那么,如何去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我们以往是如何度量某些角的?教师引导学生将空间角化为平面角.
教师总结:
(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三个主要特征:点在棱上、线在面内、与棱垂直(动画演示)
大小: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的大小来表示。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①点P在棱上—定义法
②点P在一个半平面上—三垂线定理法
③点P在二面角内—垂面法

(三)生生互动,巩固提高

(四)生生互动,巩固提高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角的两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则这个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2.作出一下面PAC和面ABC的平面角。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以正方体为模型请找出一个所成角度为四十五度的二面角,并证明。

扩展阅读

二面角观摩课教案


课题

二面角

课型

复习课

教者

赵国伟

班级

3.11

时间

05.4.27

师生活动

教学内容

行为意图

1、知识目标:能够解释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定义,理解并能够选择作二面角平面角的常用

方法。

2、能力目标:在较复杂的问题中,能够初步达到选择、决策出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及运算

途径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师:演示幻灯片,引导学生研究学习

师:板书(第5题)

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小组交流研究讨论合作学习。

四、总结

五、延伸拓展

(1)求证:SC⊥平面BDE;

(2)求平面BDE与平面BDC所成的二面角大小.

5.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AC=BC=2,A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恰为AC的中点M.又知AA1与底面ABC所成的角为60°.

(1)求证:BC⊥平面AA1C1C;

(2)求二面角B-AA1-C的大小.

6.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a,侧棱

长为,若经过对角线AB1且与对角线BC1平行的平面交上底面一边A1C1于点D.

(1)确定点D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二面角A1-AB1-D的大小.

见课件

已知A1B1C1—ABC是正三棱柱,D是AC的中点.

(1)证明AB1∥平面DBC1.

(2)假设AB1⊥BC1,求以BC1为棱,DBC1与CBC1为面的二面角α的度数.

第4、5、6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选择、决策出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及运算途径。例如,第4题所给的图中就有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是学生能否看出?第5、6题作平面角各有特点,运算时第5题只需求出CN(=ACsin600)即可(见课件)

第6题作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时,有多种方法,选择那种作法运算更简洁呢?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这是一个从课内到课外知识延伸拓展的过程,带着问题出课堂,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

重点

应用“作二面角平面角的常用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

选择、决策出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及运算途径

教具

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教学内容

行为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师:演示幻灯片,组织学生研讨回答

生:思考作答

三、典例讲解

师:演示幻灯片

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生:积极思考作答,总结经验掌握规律。

(1)二面角的定义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其范围

(3)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方法

1.下列命题中:

①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②异面直线a、b分别和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垂直,则a、b所成的角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③二面角的平面角是从棱上一点出发,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射线所成角的最小角;

④正四面体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B1-AA1-C1的大小为_____,二面角B-AA1-D的大小为______,二面角C1-BD-C的正切值是_______.

3.三棱锥D—ABC中,AB=AC=BC=CD=AD=2,要使三棱锥D—ABC的体积最大,则BD的值为()

(A)2(B)(C)(D)

4.在三棱锥S—ABC中,SA⊥平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D、E,又SA=AB=1,BC=.

夯实基础,为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的知识作好准备。

第1、2、3题的设计,也是重在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能力作好准备。

二面角

作平面角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

2、作棱的垂面法

3、三垂线定理法

5、

(2)略

课后心得

市级观摩课教案

高二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3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3”,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一、集合
1.集合是一个不能定义的原始概念,描述性定义为:某些指定的对象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中的元素属性具有:
(1)确定性;(2);(3).
3.集合的表示法常用的有、和韦恩图法三种,有限集常用,无限集常用,图示法常用于表示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4.元素与集合是属于和的从属关系,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若a不是集合B的元素,记作.但是要注意元素与集合是相对而言的.
三、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6.子集:若集合A中都是集合B的元素,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
7.相等:若集合A中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中都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
8.真子集:如果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9.若集合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
10.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是任何非空集合的,解题时不可忽视.

例1.已知集合,试求集合的所有子集.
例2.
例2.设集合,,,求实数a的值.

例3.已知集合A={x|mx2-2x+3=0,m∈R}.?(1)若A是空集,求m的取值范围;?(2)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值;?(3)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取值范围.?

例4.若集合A={2,4,},B={1,a+1,,、},且A∩B={2,5},试求实数的值.

变式训练1.若a,bR,集合求b-a的值.

变式训练2:(1)P={x|x2-2x-3=0},S={x|ax+2=0},SP,求a取值?
(2)A={-2≤x≤5},B={x|m+1≤x≤2m-1},BA,求m。

变式训练3.(1)已知A={a+2,(a+1)2,a2+3a+3}且1∈A,求实数a的值;?
(2)已知M={2,a,b},N={2a,2,b2}且M=N,求a,b的值.?

变式训练4.已知集合A={a,a+d,a+2d},B={a,aq,},其中a≠0,若A=B,求q的值

1.本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对集合的认识,关键在于化简给定的集合,确定集合的元素,并真正认识集合中元素的属性,特别要注意代表元素的形式,不要将点集和数集混淆.
2.利用相等集合的定义解题时,特别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计算的结果要加以检验.
3.注意空集φ的特殊性,在解题时,若未指明集合非空,则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
4.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如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对数的概念


数学必修1:对数
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对数的起源)价绍对数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对数的兴趣,培养对数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2.尝试解决本小节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Logarithm),记作:
—底数,—真数,—对数式
说明:○1注意底数的限制,且;
○2;
○3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思考:○1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且;
○2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对数定义中底数的限制,为以后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作准备.
两个重要对数:
○1常用对数(commonlogarithm):以10为底的对数;
○2自然对数(naturallogarithm):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指数式
对数底数←→幂底数
对数←→指数
真数←→幂
例1.(教材P73例1)
巩固练习:(教材P74练习1、2)
设计意图:熟练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加深理解对数概念.
说明:本例题和练习均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完成,并指出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对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P73例2,指出其中求的依据;
○2独立思考完成教材P74练习3、4,指出其中蕴含的结论
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1的对数是零:;
(3)底数的对数是1:;
(4)对数恒等式:;
(5).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1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2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3对数的基本性质.
四、作业布置
教材P86习题2.2(A组)第1、2题,(B组)第1题.

高二数学矩阵的概念001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数学矩阵的概念001”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题矩阵的概念时间
教学目的学习矩阵相关的概念
重点难点1.矩阵概念;2特殊矩阵
时间
分配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30ˊ一、导言
矩阵是从实际问题的计算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它不仅在数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在工程技术各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新授
1.矩阵定义:由个数排成的行列的表
称为行列矩阵(matrix),简称矩阵。
2.特殊形式矩阵:
(1)n阶方阵:在矩阵中,当时,称为阶方阵
(2)行矩阵:只有一行的矩阵叫做行矩阵
列矩阵:只有一列的矩阵
叫做列矩阵
(3)零矩阵:元素都是零的矩阵称作零矩阵
3.相等矩阵:对应位置上的元素相等的矩阵称作零矩阵
4.常用特殊矩阵:
(1)对角矩阵:
(2)数量矩阵:
讲授法
板演

时间
分配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3)单位矩阵:
(4)三角矩阵:
称作上三角矩阵(
称作下三角矩阵。

四、小结:本节主要介绍敌阵概念和矩阵的特殊形式和特殊矩阵,要求掌握这些内容。
课后记事注意矩阵与行列式从形式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