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12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导学案

小学对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2

第12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导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12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2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导学案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知识点回忆:
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确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如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政党、议会、内阁、首相的关系如何?
2、美国1787宪法包括哪些主要原则内容?简述一下美国的权力结构和相互关系?如何评价这部宪法?美国联邦体制是如何形成与巩固的?美国的政体与英国有什么异同之处?
3、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是如何确立起来的?1875年宪法的内容有哪些?
4、德意志国家统一的方式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有哪些?有何特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有何异同之处?
知识应用:
1、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国王“统而不治”B、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C、议会中的多数党有权组织内阁D、内阁对国王负责
2、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C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同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的地位
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C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4、有关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君主立宪制为特征B、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C、两党轮流执政D、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对外代表英国,是英国民族团结和统一的象征
5、17世纪,英国普遍的宪法权利主要源自:C
A、斯图亚特王朝赋予议会的权力B、广大人民赋予议会的权力
C、《大宪章》规定贵族的权力D、国王赋予议会的权力
6、“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这些应出自:B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B、英国的《权利法案》
C、美国的《独立宣言》D、法国的《人权宣言》
7、一位近代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经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最能表明此材料所反映英王地位的是:B
A、权力受到某些限制B、英王是“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C、英王与议会分权并相互牵制D、英王受到议会控制
8、英国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掀起了一次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产生这种要求的根源是:C
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工业革命的发展D、内阁制的发展
9、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B
A、王权的至高无上B、议会主权C、两党制度D、内阁责任
10、“光荣革命”后,英国承担实际行政职责的机构是:D
A、国王B、议会C、首相D、内阁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B
A、君主立宪制B、责任内阁制C、两党制D、代议制民主
12、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是通过:C
A、1688年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
C、1832年议会改革D、19世纪中期的宪章运动
13、《驴象之争》反映的实质问题是:D
A、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互相斗争
B、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妥协
C、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比喻为驴子和大象
D、民主党和共和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14、1796年9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宪法的范围内……”华盛顿的用意是强调:B
A、中央集权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
15、18世纪后期,北美大陆上确立的新体制主要是依据:C
A、《独立宣言》B、两党制的运行机制C、1787年宪法D、伏尔泰的学说
16、麦迪逊曾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根据这一想法,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C
①中央集权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联邦制原则④民主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7、以下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解错误的是:C
A、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B、每个部门都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任何部门滥用权力
C、总统的权力最大,受到的制约最小D、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18、最能体现1787年美国宪法民主性特征的条文是:B
A、三权分立B、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共和政体D、议会内演说、辩论、议事自由
19、在美国,“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这体现了:B
A、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B、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C、议会主权原则、总统制原则D、法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0、下列关于联邦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①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②国家主权属于联邦③联邦法律和各州法律具有同等地位④联邦政府无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21、美国总统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B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③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④均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共和派和保皇派长期斗争的结果B、它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C、它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
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3、有关1791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由当时的制宪会议颁布B、规定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C、规定了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D、继承了《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
24、法国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的斗争,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其标志是:D
A、《人权宣言》颁布B、1791年宪法颁布
C、《拿破仑法典》颁布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25、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府落入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A
A、主权在民B、三权分立C、议会制度D、社会契约
26、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最准确的是:A
A、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B、君主专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27、1875年法国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的是:D
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据绝对票数选出,可连选连任”
B、“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C、“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不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28、下列有关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属于资产阶级君主制B、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C、恢复了一些旧制度D、完全恢复了封建制度
2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D
A、行政权由总统掌握B、行政权由总理掌握
C、行政权由内阁掌握D、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30、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选举期间,农民排着队,高喊“皇帝万岁”,把票投给了波拿巴。这说明:C
A、恢复帝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B、波拿巴是值得称赞的英雄
C、君主制传统对法国政体有巨大影响D、选民的立场左右了法国的政治体制
31、在《的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是:D
①联邦议会②帝国议会③皇帝④宰相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2、1882年日本政府为了制定一部满足帝国统治需要的宪法,专门派出“宪法考察团”去欧洲考察。日本考察团最欣赏的会是当时哪一国家的宪法:B
A、英国B、德国C、俄国D、法国
33、“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某些方面可决定其免职”;“海陆军高级军官均有皇帝任命”;“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此规定最有可能出自:D
A、《1791年宪法》B、《1875年宪法》
C、《1787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34、“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D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D、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35、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进步事业是指:D
A、阻止奥地利回归B、摆脱教皇控制
C、抗击法兰西入侵D、完成德意志统一
36、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A
A、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B、加强了军国主义特色
C、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7、德国首相与英国首相最大的不同是:B
A、由君主任命B、对君主负责C、是内阁首脑D、主持政府工作
38、西方国家议会的首要权力是:D
A、弹劾权B、财政权C、监督权D、立法权
39、1861美国发生内战,林肯总统以维护统一为口号,其宪法依据是:A
A、联邦法律至上原则B、三权分立制衡原则
C、公民自由权利原则D、人道主义废奴原则
40、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宪法和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B
①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②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选举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41、17——19世纪,英美法德四国先后建立起近代的资本主义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德国:统一王朝战争
(2)上述四国分别建立起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英国:君主立宪权利法案
法国:总统共和1875年宪法
美国:总统共和1787年宪法
德国:君主立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3)近代英、美、法、德政治体制的相同点有哪些?
实行代议制,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以限制君主或者总统对行政权的滥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4)谈谈你对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认识?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专政。共同特征是实行代议制,即议会民主制,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近代政体的建立,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42、认真观察下面四幅图画:
图一:北美的一幅政治漫画,讽喻1754年北美殖民地的不团结
图二:大陆会议在讨论北美殖民地的前途
图三:1787年宪法的签署
图四: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当他从家乡出发前往纽约时,一路上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请回答:(1)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的体制上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松散的联邦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不能有效的管理国家和维护国家利益。
(2)这个问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
(3)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共和政体的成功对欧洲的影响?
在美国确立共和政体后,法国等欧洲国家通过革命也相继确立共和政体。
(4)第一小题中所说的问题解决后,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又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有何意义?
美国确立联邦制以后,州权观念仍旧活跃,从而演变成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内战
林肯政府以宪法为依据,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此后,美国再也没有出现严重的政治分裂,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错题订正:

第三单元补充训练
1、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有创立法律之权”B、“皇帝任命帝国首相”
C、“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D、“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2、下列关于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融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为一体的混合物②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③国王有权废除任何法律④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3、1640年英国革命主要解决了:
A、国家主权的归属B、人民自由的权力
C、贵族地主的特权D、责任内阁的建立
4、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初期建立的国家结构是:
A、松散的州际联盟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D、紧密的中央集权联邦制
5、德意志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其真正含义是指:
A、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B、德意志境内的所有诸侯国被消灭
C、统一帝国的建立应归功于军事上的胜利
D、德意志统一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
6、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中,英王的政治作用不包括:
A、英国对外交往时的代表B、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象征
C、维系英联邦的纽带D、英国政治权力的真正核心
7、时至今日,美国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外贸等国家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现象最典型的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联邦制原则D、民主选举原则
8、与英国首相相比,美国总统
①没有直接立法权②不对国会负责③由选民间接选举④是国家元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美国1787宪法有重要意义,他表现在: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它确保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它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④它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有利于革命的完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为近代化扫清障碍
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成功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11、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①《德意志帝国宪法》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联邦宪法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
12、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1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4、“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D、意大利王国
1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包括:
①国王统而不治②内阁行使行政权③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④内阁对国王负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isprobablyclosertotherevolutionthananyothercoutriesinEurope”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7、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体现了以下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消灭奴隶制原则④人权之上原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下列关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都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②都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③都与政党政治关系紧密④都受到议会制约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②③
19、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B、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D、1875年宪法
20、1871年的意志帝国宪法最大的特点是: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徵性的和礼仪性的B、皇帝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C、两院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21、1792年法国称共和国,1804年又称帝国,这一变化没有实质变化的是:
A、阶级基础B、国家政体C、政府内外政策D、与人民的关系
22、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中,拿破仑始终是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拿破仑帝国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B、“拿破仑神话”惠及后代
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巩固了统治
D、拿破仑借助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多次打败反法联军
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
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②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③无权解散众议院④有权任命内阁部长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4、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前提:
A、《权利法案》的公布B、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
C、两党制逐渐形成D、英国的议会改革
25、三权分立学说的进步意义在于:
A、立法、司法、行政相互独立、互相监督
B、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C、有利于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暴政的出现D、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来源
26、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的评价是因为林肯政府:
A、巩固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B、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27、1919年建立的“魏玛共和国”是一个“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意思是:
A、人民只享受到一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
B、旧帝国的军官重新回到部队C、没有社会主义者参加
D、国会议员大多反对民主制度,对自由民主制度的认识没有在多数德国人心中扎根
28、英国历史上的《大宪章》的颁行对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加强了英国的中央集权制度B、确立了国王的权利至高无上
C、给王权设定了界限,推动了英国民主制的发展D、确立了议会主权
29、在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中,首次获得进入议会权利的是:
A、金融资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C、商业资产阶级D、新兴地主
30、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征服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够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D、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独裁政府的出现
31、美国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此项规定的实质意义在于:
①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②以法律条文规定了国家统一③防止国家出现严重的分裂④保证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④
32、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主要原因是:
A、两者的根本利益一致B、美国法制健全
C、两党相互牵制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33、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所反映的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制B、共和制C、贵族制D、君主立宪制
34、马克思说:“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形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一切失去的福利送还给他们。”这种迷信的结果是:
A、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B、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C、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D、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5、李卜克内西说:“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贴,一切都是由它托着。”此话反映了:
①德意志帝国的军国主义特色②军队在帝国中的重要地位③德意志的专制主义色彩④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BCAADDADABBADCACABDBACCACCDCBDAADBA

精选阅读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预习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预习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重点、难点]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自主探究]
一.法、德政体改革的历程
(一)法国艰难的共和历程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请谈谈影响法国走向共和的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2、自己整理法国的政权更迭。

(二)德国武力实现统一
材料一: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一个德国商人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这一状态使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大国崛起》
⑴结合材料分析,德意志要走上强国之路,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⑵德意志的统一是由哪个邦国完成的?核心人物是谁?统一的方式是什么?

二、法、德两国政体的确立
(一)法国民主共和政体
1.最终确立的标志文献——
立法权:议会分为和,分别如何产生?

行政权:总统、内阁任何产生?职权如何?

议会与总统、内阁的关系如何?

司法权:最高法院
通过分析看出法国实际上是政体。
2.共和的巩固(把握巩固的因素)

3.深远影响

(二)德国民主政体的确立
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联邦制

(2)君主立宪制
国王
首相
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2、对德国民主政体客观评价
作用:
政治上:
经济上:
局限:

讲授学案
[重难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假如你是议员……
请问:
1.你是怎样当上议员的?

2.身为议员的你拥有哪些权力?

B:假如你是总统……
请问:
3.你是怎么当上总统的?

4.你的任期几年?可否连任?

5.身为总统的你拥有哪些权力?

6.你的命令一经签署就能生效吗?

二、阅读有关德国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构成普鲁士人口的主要是日耳曼民族,“日耳曼”在罗马语中,是“好战的战士”的意思。此民族自形成以来,崇尚武功,战争和掠夺成了日耳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掠夺战争的结果,有时是满载而归,有时也不尽然——在一次与罗马人的战争中,日耳曼族中的一支,青壮年男子全部战死,部落中余下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了不当俘虏,竟然集体自杀。
材料二:“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
材料三: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十八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十二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市议会延期或结束”。

(1)材料一反映了日耳曼民族的什么特点?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中队君主权利的规定有什么特点?

三、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比较项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国家元首
及产生方式总统由议会选举皇位世袭
议会的权力和地位有立法权,
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有立法权,
但权力受皇帝制约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1.议会选举总统,
2.内阁对议会负责。
1.议会受皇帝制约
2.首相只对皇帝负责。

相同点阶级利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历史作用都巩固了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议制特征选举产生议会,议会掌握立法。

[课堂小结]
法国——民主共和制——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德国——君主立宪制——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检测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那些程序?()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漫画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3、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国大革命成功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4.下列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享有行政权B.不能连选连任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D.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
5.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国王可以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员,创制法律,甚至召开和解散议会。这反映了这部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
6.“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一帝国C.德意志帝国D.意大利王国
参考答案
讲授学案:
一、(1)竞选。
(2)创议并制定法律。
(3)议会依据绝对多数票选出。
(4)7年可以。
(5)掌握行政大权,可以任命官员,提出法案,竟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6)没有。须各部部长副暑。
二、(1)崇尚武功
(2)延续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色彩。
(2)专制主义色彩

三、
比较项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国家元首
及产生方式总统由议会选举皇位世袭
议会的权力和地位有立法权,
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有立法权,
但权力受皇帝制约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1.议会选举总统,
2.内阁对议会负责。
1.议会受皇帝制约
2.首相只对皇帝负责。

相同点阶级利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历史作用都巩固了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议制特征选举产生议会,议会掌握立法。

检测学案:
1-5CDDBB6C

第12课半张纸学案


12.*半张纸
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
当生命的质量、厚度和内涵超出了以往的范围时,思考的结果也得到了一次飞跃。不是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境界,是一种恬然的喜悦。如果让生命显示了它宝贵的价值,如同班得瑞音乐般醉却林木春花、春柳秋月,生命又何其幸哉。
生命的价值是否可以超过平凡,是否可以以一种完全奉献的姿态出现?不去索求回报,静静地爱,静静地帮助别人,然后收获心理上的一份礼物,其实得到最大利润的还是自己。因为能够真正品尝生命乐趣的人,已经被物流冲得七零八落,能留下来的,皆是幸运儿。
斯巴达的生命是剽悍的,雅典的生命是文明的;特鲁斯尔坎人在七个小丘上修起围墙的时候,人类已经懂得品味生命,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恺撒享受的是悲壮、屋大维享受的是神圣。而中国的古文化,人们在奔波放逐中,也能笑着吟唱唐朝的云,宋朝的风。在品味自己生命的时候,也嚼出了历史的滋味。
昨日归家时,高空正好一轮稍椭的明月,月光垂直地射入我的百会穴,有一种清心的感觉,瞬间仿佛体会到了什么,却又什么也没有,只是在静静的树滨中紧了紧风衣,一步步朝家走去。
相关链接
一、作者介绍
斯特林堡(1849—1912),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早年丧母,家境贫困,上大学期间,由于经济拮据曾几度辍学。他当过小学教师、医生、报社记者、电报员,后在皇家图书馆当管理员。主要作品有《奥洛夫老师》《借方与贷方》《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等。除此之外,还有长篇小说《红房间》《新国家》;中篇小说《在海边》;短篇小说集《结婚集》等。
二、写作背景
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思想的影响,斯特林堡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看法。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悲剧的目的就是再现“巨大的不幸”,表现“人生的可怕方向”。他虽是个悲观主义者,却又是个理想主义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悲观经常在他身上发生冲突。他和他笔下的许多人物一样,有着执着的理想、真挚而热烈的感情。他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一种理想的和谐,一种寻求生活的真正价值的努力。虽然这种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但这种追求本身,就带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与崇高。所以在本文中表现为对人生无常、幸福易逝的感慨,又表现为对追求幸福的肯定。
自主学习
一、字音辨识
1.生难字
徘徊()()走廊()寓所()
遗漏()境域()宽裕()
答案 páihuái lánɡ yù lòu yù yù
2.多音字
佣()佣工()佣金载()记载()下载折()折服()折本()折腾
答案 yōnɡ/yònɡ zǎi/zài zhé/shé/zhē
二、词语辨析
1.徘徊 犹豫
都指没有确定。“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强调动作。“犹豫”指拿不定主意。对某件事情不确定,强调心理活动。
(1)面对两个几乎同时到达的消息,这位去年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姑娘,毫不________地选择了投入工作。
(2)融资融券余额规模年初以来逐月缩水,始终保持在低位________,一季度日均余额9198.20亿元,日均余额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23.49%和17.76%。
答案 (1)犹豫 (2)徘徊
2.辨认 辨别
都有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1)孩子往往对社会中存在的诱惑缺乏________能力,有些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为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开展青少年社会管理等工作显得刻不容缓。
(2)事情发生后,刘戈被县内一家网站搜索,并被附近群众________出来,很快被“锁定”为救人英雄。
答案 (1)辨别 (2)辨认
三、成语积累
1.飞黄腾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救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眼烟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很高的官位。
2.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3.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4.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主旨归纳
本文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地执着追求。
文本探究
1.作者以“半张纸”为题目,对结构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者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作品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的一个个生活片段,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深化作品的主题。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另外,以“半张纸”为题,将两年的生活贯穿起来,可以避免许多“过程”的交代,便于进行跳跃式的描述,详略自由。
2.《半张纸》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怎样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者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
作者对主人公两年来的一切没有做细致的描写,采用类似意识的流动,把半张纸上所提供的一个个电话号码的先后顺序作为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轨迹,展开情节,推出高潮,收束结尾。初恋的热情、新婚的甜蜜、失业的恐慌、就要做父亲的惊喜与不安、以及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主人公两年间的悲欢离合,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都由小小的半张纸连缀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作者绝妙的构思,精巧的布局,使小说新意顿生。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
另外,以“半张纸”为题,将两年的生活贯穿起来,可以避免许多“过程”的交代,便于进行跳跃式的描述,详略自由。
3.作者以哀婉平缓的笔调,描写了主人公即将离开居住两年的房间时的复杂心情。这种心情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总体讲,主人公心情是“哀婉留恋,若有所失”。男主人公表面上去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其实包含了对这里的眷恋,但连续重复“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由“浅层心理”而折射“深层心理”,而且他“决定”再也不去回想在这里的往事,更是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内心里却洪浪滔天。
4.从小说结尾可以看出“年轻房客”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物形象:小说结尾时,主人公收藏起那弥足珍贵的半张纸,“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告诉我们主人公将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去开拓新的人生。
他勇敢地面对命运,承受人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在生活面前保持着骄傲与快乐的姿态,主人公是一位达观而又坚强的人。
(2)意义:作品以对半张纸的两分钟回忆,展示了主人公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两年。他得到了,也失去了,但毕竟得到过。所以“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作者以最精彩的抒情收尾,不像开头那般哀戚,境界旷达高远。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做出了大文章。
5.这篇小说是如何以倒叙手法完成行文布局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品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被注意,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
小说开始于搬家车辆的离去,男主人公被独立留在曾经的“家”里,做最后的一瞥,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用一个“但是”,把镜头转向那半张记录电话的纸条,进而引出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又以“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转入现实。这样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也让小说在悬念中变得更有趣味。
写作特色
1.“线索”的巧妙运用
《半张纸》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最大限度和极为出色地发挥了“线索”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练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果。
2.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阅读《半张纸》,总感觉文本中隐藏着一个人,而我们正是循着这个人的目光进入小说的。这个人或许是搬运工人,也或许是房东。反正他跟“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站在一起。整篇小说就是这个“隐含的作者”在视觉及心理上的反映。可以说《半张纸》是视觉小说及意识流的雏形。
3.“橡皮”写作的手法
小说从艾丽丝到银行,到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到家具行、室内装饰商,到男子的名字,再到修女,到岳母,到妻子生子,到承办人,每个关键词,或者说每段浓缩的人生经历,都只写了寥寥几笔。感觉文本细节像被橡皮擦掉了一些。橡皮留下的空白是给读者填充的,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想象延伸,因而有不同的文本,也就有了相异的文本阐释。这就是伟大作品久读不厌的原因。海明威的“冰山文体”与这种“橡皮写作”是异曲同工的。
爱情和面包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几个月过去了。离孩子出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必须要买个摇篮和一些童装,还需要很多东西,路德维希先生不得不整天穿梭于各家商店。可是粮食价格上涨了,艰苦的日子要来临了!没有翻译,没有校对!人们都成了物质主义者,他们不再读书,而是用钱给自己买些吃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异化的、没有诗意的时代!理想从生活中消失,一对低于两克朗的雪鸡也买不到了。马车夫们拒绝再免费把候补官员带到动物园了,因为他们也有妻子和孩子。甚至,连商店老板也要他付现钱买东西。噢,这些实利主义者啊!
那一天终于来临了!深夜,他穿上衣服,跑到产婆那里,又从产床跟前,跑到过道里,去应付债主们。
过后,他怀里抱上了自己的女儿!当时,他哭了,因为他感受到了责任,一种超出他承受力的责任。他决定开始新的生活,但是他已身心疲惫。他得到了一份翻译工作,但无法专心去做,为了糊口,他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在商店间穿梭。
他带着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跑到城里的岳父家。
“我当父亲啦!”
“好啊!”岳父说,“现在你有面包给孩子吃吗?”
“没有,目前没有。你得帮帮我,岳父!”
是啊,目前可以!但将来不会!他怎么能养活起他和将来的一群孩子。
他给产后的妻子从霍托格特买来了上等的鸡,一瓶约翰尼斯堡阁酒花了6克朗,而且肯定是真品!
最后,付给产婆100克朗。
“我们不该比别人给得少,上尉不也是给了100吗?”
不久后,年轻的妻子可以下床走路了。噢,她又像一个年轻的姑娘一样,腰身苗条得如同少女,虽然脸色有点苍白,但这看上去更迷人。
岳父来了,又私下和路德维希谈了起来。
“现在你可不错啊,暂时不能再要孩子了!”他说,“不然,你会破产的。”
岳父说的是什么话啊!毕竟人家结婚了,彼此相爱!难道就不应该要孩子了吗?
是啊,可是,必须要给孩子们赚面包!爱——或许是所有年轻人渴望的!但是责任呢?
岳父也成了一个物质主义者!噢,多么可悲的时代啊!没有了理想!
房子被收回,爱情还在,因为它是坚强的。年轻人的心是脆弱的,可是司法机构铁石心肠。财产即将被扣押,面临破产的危险。
岳父坐着旅行车来了,要接走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禁止女婿去探望她们。只有在他赚得了面包,还了债务后,才让他们见面。
岳父没有对女儿说什么。当他把她带回家时,他有种感觉,似乎他把一个被挟持的女子带回来一样。他把无辜的女儿转借给一个年轻男子一年,现在他找回的是被“玷污”的她,虽然女儿想待在丈夫身边,但她毕竟不能与孩子住在大街上!
于是,路德维希先生必须一个人留守在家里,看着他的家被人洗劫一空。但这家根本不是他的,因为他没有付钱。噗!两位先生拿着削刀,拿走了两张床和床上用具,他们拿走了铜锅和全套餐具、灯架和灯,一切的一切!
事后,他孤单一人站在房间里——唉,空空荡荡,多么悲惨啊!如果她在身边该多好啊!可是,她在这个空房子里又能做什么呢!不,现在这样反倒更好!她的处境不再令他担忧!
现在要痛苦地面对这严峻的生活!他在一家早报社找到了做校对员的工作。午夜时分,他必须来到办公室,凌晨三点钟才能离开。他可以保留这个职位,终于没有走到破产这一步,但提拔是没指望了。
最后他得到许可,每周看望一次妻子和女儿,但总是在岳父的监视之下。并且,周六晚,他必须睡在岳父房间隔壁的小屋里。周日晚上,又必须回到城里,因为报纸在每周一发行。
当他与妻子和孩子在花园门口告别时,当他走在小山坡上,再次与她们招手时,他的情绪异常糟糕,他感到自己如此不幸福、如此屈辱。她肯定也一样!
他估算了一下,还清债务还需要二十年!那么,然后呢?他还是不能养活妻子和孩子!那么,他的希望呢?他没有希望!如果岳父去世了,他的妻子和孩子面对的是一无所有,所以他不敢诅咒岳父——他们唯一的支柱——死去。
唉,生活是多么无情啊,生活让我难以生存、却偏偏让它的宠儿们幸福地享受!
唉,多么残酷啊,多么残酷啊!生活不能给予雪鸡和草莓!多么残酷啊,多么残酷啊!
【品读】斯特林堡的婚姻生活曲折坎坷,他晚年生活孤独,精神一度失常。他被贫穷、挫折感、自责和内疚所围困,最终陷入癫狂的状态而浑然不知。短篇小说《爱情与面包》无疑是他不幸婚姻生活的生动写照。爱情与面包,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要爱情的人会鄙视要面包的人,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东西等等。要面包的人会嘲笑要爱情的人,笑他们无知,笑他们愚蠢。面包意味着生存,在斯特林堡的笔下,正如他自己所言:“最美好的、也是最痛苦的就是爱情!最高贵的也是最低贱的就是婚姻和家庭!”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知道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阅读分析图片、文字资料,逐步掌握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

3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积极、消极影响,逐步形成辨证分析事物的方法。反思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养成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

〔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的影响及评价

难点:工业革命爆发的条件

说明:

1.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初中已有涉及,高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具备一定基础,探讨工业革命这一本身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极具深刻影响的历史事件极其必要。

2.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较难形成完整概念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运用1851年伦敦世博会视频资料,导言: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召开,它向世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工业革命的伟大。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革命引领着英国走向现代化,引领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运用1851年伦敦世博会视频资料,联系英国工业革命的史实,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形象生动地展现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及革命性影响:引领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点出本单元主题——工业社会的来临。

2、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教师提出一个总的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然后通过图片资料、课文文字资料的展示,层层设问,分析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1)教师出示材料一,请学生朗读,提问:《垄断法》的推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产生什么作用?

(2)教师出示漫画一、二、图片一,材料二(学生朗读),启发学生概括工业革命发生的可能条件。

(3)教师对英国工业爆发的必然性进行小结。

本环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条件,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基础上的技术革新。引导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可能性(资金劳动力市场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和必要

性(市场)诸要素考虑问题。这些前提和条件是当时其他国家所不曾具备的。同时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探究能力。

(1)第一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对促进工业革命的作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垄断法》的推行,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这种机制也为英国社会的进步起到深远的影响。

(2)漫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可能条件:圈地运动中的失地农民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通过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手工工场的发达表现在实现精细的分工、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的养成。发达的劳动分工是“劳动生产力最伟大的进步”(亚当﹒斯密),使机器的发明成为可能,熟练工人则凭借丰富的经验成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者。这样,发达的手工工场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3)18世纪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使它拥有了广阔世界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市场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极大激发技术革新的热潮,这成为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这些前提和条件是当时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所以,在这些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下,一场技术革命首先在英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它表面平静,但威力绝不逊色于任何一次大革命。

3工业革命的进程。

本教学环节包括:工业革命的含义、进程、扩展。

(1)教师通过对材料三的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工业革命的含义。

(2)在学生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师设计问题,采用“讲议”结合的方法,简述工业革命进程,重点分析技术革新各环节的相互推动作用。

(1)工业革命的含义:工业革命实现了手工劳动向机器大生产的转变,手工工场向现代工厂制的转变。(两个转变—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文字资料的能力。

(2)工业革命进程。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发展的各个环节是互动的。深刻理解工业革命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具体步骤如下:

教师先概述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是手工生产向机器大生产的转变,开始的标志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在英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棉纺织业是新兴行业,较少受旧的行规的束缚;它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1764年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始,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钟表匠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现代工厂的诞生。同时,“水力”解放了“人手”,但受制于自然,技术革新要求解决机器的动力问题。

教师提问:万能蒸汽机是怎样研制成功?瓦特的研制与珍妮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珍妮机的发明依靠的是工匠的经验,格拉斯哥大学仪器修理工使瓦特具备了实践经验,牛顿则给予了科学知识、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布莱克提供直接的理论帮助。在人类长期生产过程中,一直遵循:生产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发明技术,从技术中产生科学。万能蒸汽机的的研制是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它适用于各种生产工厂,效率高,运行安全可靠,称为“万能蒸汽机”

教师概述工业革命的发展、完成:蒸汽机的推广需要强大的能源和坚固的金属材料,这推动了煤炭业和钢铁业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发展又需要解决运输问题,蒸汽汽船的使用,蒸汽机车的发明,铁路的兴建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的进程是是各种技术革新的传动到互动的过程,最终实现生产的机械化。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标志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

(3)教师运用地图,略述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4)教师出示材料四:提问:“分工、水力、蒸汽力”这三个伟大杠杆“伟大”在哪里?

引导学生得出:分工—机器发明成为可能;水力—解放人力;蒸汽力---摆脱自然的制约这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雷霆万钧版的力量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

4、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教师运用图片二、三、四、五、六、资料五:引导学生概括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观念。

(2)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探讨: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辨证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教师在分析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时,联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会徽,引导学生反思。

本环节教育让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方面——对人类社会: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对英国:称为“世界工厂”,奠定19世纪称霸世界的物质基础;引起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加速城市化,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生活质量总体提高。

消极方面——城市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带了新的社会问题。今天人类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的进步,还应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谐发展。

5小结

(1)教师出示结构式板书,简单概括。

(2)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概括工业革命完整概念

(3)教师发表结束语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展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即将于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

博会所宣扬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表明,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人类终于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的进步,还应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谐发展。

〔资料附录〕

材料一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已经颁布《垄断法》,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提供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据统计,到1851年为止,英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有力地促进和保护了个人的发明积极性。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38页

漫画一(选自网络)漫画二(选自网络)

图片一(根据教材地图册编制)

材料二

英国手工工场里已实现了精细的分工。如每织一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生产一枚小小的胸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的操作。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反复操作的环节,使运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可能。

同时,精细的分工,使工人长期从事某一工序的工作,因而具有了某种特长,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和机械师,他们已经具备发明机器和使用机器的能力。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39页

材料三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图片二(根据王荣堂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制作)

图片三(选自教材地图册)

图片四(选自人教版教材)图片五(选自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五:1760—1851年英国城市规模发展简表

5万——10万人10万人以上

1760年1个0个

1851年13个7个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板书设计〕

〔训练设计〕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是一个小国,位居欧洲西北角,北海之中,面积24.4万平方公里,目前人口不到6000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英国一直处在世界文明的边缘,被动跟随西欧文明的主体。但近代以后,英国迅速崛起,从一个偏远的岛国变为欧洲的强国,再变为世界大国,最后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最强国.

——钱乘旦《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1)“近代以后,英国迅速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指的是什么?

(2)这些因素是怎样推动英国“从一个偏远的岛国变为欧洲的强国,再变为世界大国,最后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最强国”的?

参考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2)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在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工业革命则成就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这两点是促成英国强国地位的主要因素。

[课件]

见附件。

第7课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教学案


第7课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教学案

清单一 克伦威尔的早期活动
 初露锋芒 

1.1599年出生于英格兰亨廷顿郡的清教徒新贵族家中。
2.1619年进入伦敦法学院继续求学。
3.1628年作为亨廷顿郡的代表出席议会,抨击天主教,反对专制王权。
4.1641年,“长期议会”召开,认为武力是解决王权问题的唯一办法。
5.参与《大抗议书》的起草工作,抨击查理一世暴政,要求废除封建特权,保障工商业自由。
[深化认知]
“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大抗议书》中的这一思想反映了议会与国王矛盾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与君主专制之间的矛盾。

清单二 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铁骑军统帅 

1.军事斗争
(1)1643年,克伦威尔招募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称“铁骑军”,不断取得胜利。
(2)1644年,率领骑兵在马斯顿荒原大败王军,成为内战转折点。
(3)1645年,亲率以“铁骑军”为核心的“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摧垮王军主力。
2.政治斗争
(1)1649年,签署死刑令,以“暴君、叛国者、杀人犯与人民公敌”的罪名处死查理一世。
(2)1649年,成立英吉利共和国,以克伦威尔为核心的军官集团掌握了国家政权。

清单三 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护国主”与护国政体 

1.条件
(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赫赫战功使克伦威尔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2)议会的软弱腐败。
2.建立
(1)1649年,远征爱尔兰,占领德洛盖德,满足了英国的殖民需要,军队开始蜕变为他建立军事独裁的工具。
(2)1653年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个人军事独裁,护国时代开始。
(3)企图称王失败后,1657年就任世袭护国主。
3.去世
1658年,在伦敦逝世。他死后,英国陷入政治混乱。
[深化认知]
克伦威尔执政期间,对外颁布《航海条例》,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与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巩固本国的海上权威;对内改善法律,扶植教育,提倡宗教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使英国经济超过了革命前的水平。

探究点 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史料探究]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 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1)材料一、二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答案] 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在克伦威尔领导下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结论形成]
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1)功:克伦威尔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当时的欧洲社会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时期,他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积极投身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显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基本上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时代任务,即在英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过:克伦威尔由于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他的保守性又不断体现出来。这主要表现为驱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大权独揽,建立起护国主政权,开始脱离人民,实行军事独裁,为封建君主复辟开辟了方便之门,也局部破坏了民主共和原则。
(3)总评:克伦威尔并没有蜕变为封建君主,他所代表的仍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采取了若干开明措施,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早上我来到议会……一个领子粗劣而不太整洁……面部红肿,声调尖厉难听,不过他的演说却充满了热情。”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克伦威尔在议会中影响突现
B.柏拉图阐述他的《理想国》
C.亚里士多德与当时的学者激烈争论
D.魏征积极进谏唐太宗
解析:选A 抓住关键词“议会”。议会首先在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过程中出现,B、C、D三项与“议会”无关。
2.1651年,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克伦威尔颁布了()
A.《大宪章》B.《航海条例》
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
解析:选B 《航海条例》是克伦威尔执政时期为争夺海上霸权而颁布的法案,故B项正确。
3.1653年,克伦威尔被拥戴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护国主”,有关“护国主”政体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D.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解析:选D 从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内外措施看,维护了英国的海外利益,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但是他解散议会,建立起了军事独裁政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主要原因是()
A.受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B.克伦威尔军队威望较高
C.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D.托利党力量单薄
解析:选C 军事独裁是当时客观环境下的产物,为巩固新政权之需要。
5.克伦威尔说:“我正在从事一桩不平凡的事业,并一定坚持到底。”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在马斯顿荒原战役以后说的 ②“不平凡的事业”指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一定坚持到底”反映了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④1688年“光荣革命”后说的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B 1688年“光荣革命”时,克伦威尔已经去世,排除④。
6.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充分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以下属于克伦威尔使英国繁荣的具体措施有()
①发展工商业 ②颁布《航海条例》 ③远征爱尔兰、苏格兰 ④建立责任内阁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本题采取排除法。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是在英国“光荣革命”后,排除④,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第7题13分,第8题13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威尔生平事迹(部分)
1616年 进入剑桥大学
1639年 被选进18个各种议会委员会
1642年 组建骑兵队
……
1649年 敦促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653年 就任护国主
1658年 在伦敦去世
材料二 到了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不少人开始回顾起“为他们海外扩展开辟道路”的克氏(克伦威尔),觉得他格外令人敬仰。革命者像如今人们对切格瓦拉一样将克氏塑造成为了图腾,著名的英雄史观作者卡莱尔顺势给克氏安上了“王者之雄”的美誉。
——《国家元勋还是独夫民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克伦威尔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出的努力。(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克氏“令人敬仰”并被安上“王者之雄”的原因。(7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被选进18个各种议会委员会;组建骑兵队;敦促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任护国主”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海上殖民霸权和巩固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等措施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案:(1)努力:议会中与王权斗争;建立骑兵队,整治军队,指挥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胜利;组建新模范军,指挥取得纳西比战役的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2)原因:颁布《航海条例》,进行英荷战争,为拓展英国海外贸易开辟道路;与欧洲强国签订商约,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积极发展工商业,使英国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的水平;远征爱尔兰、苏格兰,扩大国内市场;通过奴隶贸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内容反映了克伦威尔一生中几个重要角色的变化:
1599~1642年,从乡绅到议员。
1642~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
1649~1658年,英国的执政者(1653年成为护国主)。
材料二 英国长老派(清教徒中的一派)代表人物巴克斯特说:“(克伦威尔)本质上是诚实的,他一生中大部分的经历是虔诚的,有良知的,但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他的宗教热情完全为野心所取代,而且随着成功逐渐发展。当他的成就击败几乎所有对手时,他为那面临着他的最大诱惑所征服,正如他征服别人一样”。
——王龙《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的悲剧有何异同?》
(1)结合所学概述克伦威尔在担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时的主要贡献。(7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克伦威尔“堕落了”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堕落了”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从克伦威尔组建军队、训练军队、参与内战、平定叛乱、结束内战等方面概括其贡献。第(2)问,“堕落了”指的是其军事独裁统治,其原因从巩固政权以及其个人野心方面分析。
答案:(1)组建“骑兵军”等;取得马斯顿草原(或纳西比战役)胜利;平定王党叛乱。
(2)事件: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原因:克伦威尔的个人野心;出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