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12课半张纸学案

高中教案纸

发表时间:2020-12-07

第12课半张纸学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12课半张纸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www.jab88.COM2.*半张纸
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
当生命的质量、厚度和内涵超出了以往的范围时,思考的结果也得到了一次飞跃。不是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境界,是一种恬然的喜悦。如果让生命显示了它宝贵的价值,如同班得瑞音乐般醉却林木春花、春柳秋月,生命又何其幸哉。
生命的价值是否可以超过平凡,是否可以以一种完全奉献的姿态出现?不去索求回报,静静地爱,静静地帮助别人,然后收获心理上的一份礼物,其实得到最大利润的还是自己。因为能够真正品尝生命乐趣的人,已经被物流冲得七零八落,能留下来的,皆是幸运儿。
斯巴达的生命是剽悍的,雅典的生命是文明的;特鲁斯尔坎人在七个小丘上修起围墙的时候,人类已经懂得品味生命,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恺撒享受的是悲壮、屋大维享受的是神圣。而中国的古文化,人们在奔波放逐中,也能笑着吟唱唐朝的云,宋朝的风。在品味自己生命的时候,也嚼出了历史的滋味。
昨日归家时,高空正好一轮稍椭的明月,月光垂直地射入我的百会穴,有一种清心的感觉,瞬间仿佛体会到了什么,却又什么也没有,只是在静静的树滨中紧了紧风衣,一步步朝家走去。
相关链接
一、作者介绍
斯特林堡(1849—1912),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早年丧母,家境贫困,上大学期间,由于经济拮据曾几度辍学。他当过小学教师、医生、报社记者、电报员,后在皇家图书馆当管理员。主要作品有《奥洛夫老师》《借方与贷方》《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等。除此之外,还有长篇小说《红房间》《新国家》;中篇小说《在海边》;短篇小说集《结婚集》等。
二、写作背景
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思想的影响,斯特林堡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看法。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悲剧的目的就是再现“巨大的不幸”,表现“人生的可怕方向”。他虽是个悲观主义者,却又是个理想主义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悲观经常在他身上发生冲突。他和他笔下的许多人物一样,有着执着的理想、真挚而热烈的感情。他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一种理想的和谐,一种寻求生活的真正价值的努力。虽然这种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但这种追求本身,就带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与崇高。所以在本文中表现为对人生无常、幸福易逝的感慨,又表现为对追求幸福的肯定。
自主学习
一、字音辨识
1.生难字
徘徊()()走廊()寓所()
遗漏()境域()宽裕()
答案 páihuái lánɡ yù lòu yù yù
2.多音字
佣()佣工()佣金载()记载()下载折()折服()折本()折腾
答案 yōnɡ/yònɡ zǎi/zài zhé/shé/zhē
二、词语辨析
1.徘徊 犹豫
都指没有确定。“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强调动作。“犹豫”指拿不定主意。对某件事情不确定,强调心理活动。
(1)面对两个几乎同时到达的消息,这位去年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姑娘,毫不________地选择了投入工作。
(2)融资融券余额规模年初以来逐月缩水,始终保持在低位________,一季度日均余额9198.20亿元,日均余额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23.49%和17.76%。
答案 (1)犹豫 (2)徘徊
2.辨认 辨别
都有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1)孩子往往对社会中存在的诱惑缺乏________能力,有些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为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开展青少年社会管理等工作显得刻不容缓。
(2)事情发生后,刘戈被县内一家网站搜索,并被附近群众________出来,很快被“锁定”为救人英雄。
答案 (1)辨别 (2)辨认
三、成语积累
1.飞黄腾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救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眼烟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很高的官位。
2.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3.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4.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主旨归纳
本文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地执着追求。
文本探究
1.作者以“半张纸”为题目,对结构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者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作品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的一个个生活片段,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深化作品的主题。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另外,以“半张纸”为题,将两年的生活贯穿起来,可以避免许多“过程”的交代,便于进行跳跃式的描述,详略自由。
2.《半张纸》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怎样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者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
作者对主人公两年来的一切没有做细致的描写,采用类似意识的流动,把半张纸上所提供的一个个电话号码的先后顺序作为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轨迹,展开情节,推出高潮,收束结尾。初恋的热情、新婚的甜蜜、失业的恐慌、就要做父亲的惊喜与不安、以及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主人公两年间的悲欢离合,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都由小小的半张纸连缀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作者绝妙的构思,精巧的布局,使小说新意顿生。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
另外,以“半张纸”为题,将两年的生活贯穿起来,可以避免许多“过程”的交代,便于进行跳跃式的描述,详略自由。
3.作者以哀婉平缓的笔调,描写了主人公即将离开居住两年的房间时的复杂心情。这种心情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总体讲,主人公心情是“哀婉留恋,若有所失”。男主人公表面上去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其实包含了对这里的眷恋,但连续重复“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由“浅层心理”而折射“深层心理”,而且他“决定”再也不去回想在这里的往事,更是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内心里却洪浪滔天。
4.从小说结尾可以看出“年轻房客”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物形象:小说结尾时,主人公收藏起那弥足珍贵的半张纸,“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告诉我们主人公将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去开拓新的人生。
他勇敢地面对命运,承受人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在生活面前保持着骄傲与快乐的姿态,主人公是一位达观而又坚强的人。
(2)意义:作品以对半张纸的两分钟回忆,展示了主人公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两年。他得到了,也失去了,但毕竟得到过。所以“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作者以最精彩的抒情收尾,不像开头那般哀戚,境界旷达高远。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做出了大文章。
5.这篇小说是如何以倒叙手法完成行文布局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品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被注意,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
小说开始于搬家车辆的离去,男主人公被独立留在曾经的“家”里,做最后的一瞥,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用一个“但是”,把镜头转向那半张记录电话的纸条,进而引出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又以“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转入现实。这样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也让小说在悬念中变得更有趣味。
写作特色
1.“线索”的巧妙运用
《半张纸》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最大限度和极为出色地发挥了“线索”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练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果。
2.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阅读《半张纸》,总感觉文本中隐藏着一个人,而我们正是循着这个人的目光进入小说的。这个人或许是搬运工人,也或许是房东。反正他跟“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站在一起。整篇小说就是这个“隐含的作者”在视觉及心理上的反映。可以说《半张纸》是视觉小说及意识流的雏形。
3.“橡皮”写作的手法
小说从艾丽丝到银行,到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到家具行、室内装饰商,到男子的名字,再到修女,到岳母,到妻子生子,到承办人,每个关键词,或者说每段浓缩的人生经历,都只写了寥寥几笔。感觉文本细节像被橡皮擦掉了一些。橡皮留下的空白是给读者填充的,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想象延伸,因而有不同的文本,也就有了相异的文本阐释。这就是伟大作品久读不厌的原因。海明威的“冰山文体”与这种“橡皮写作”是异曲同工的。
爱情和面包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几个月过去了。离孩子出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必须要买个摇篮和一些童装,还需要很多东西,路德维希先生不得不整天穿梭于各家商店。可是粮食价格上涨了,艰苦的日子要来临了!没有翻译,没有校对!人们都成了物质主义者,他们不再读书,而是用钱给自己买些吃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异化的、没有诗意的时代!理想从生活中消失,一对低于两克朗的雪鸡也买不到了。马车夫们拒绝再免费把候补官员带到动物园了,因为他们也有妻子和孩子。甚至,连商店老板也要他付现钱买东西。噢,这些实利主义者啊!
那一天终于来临了!深夜,他穿上衣服,跑到产婆那里,又从产床跟前,跑到过道里,去应付债主们。
过后,他怀里抱上了自己的女儿!当时,他哭了,因为他感受到了责任,一种超出他承受力的责任。他决定开始新的生活,但是他已身心疲惫。他得到了一份翻译工作,但无法专心去做,为了糊口,他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在商店间穿梭。
他带着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跑到城里的岳父家。
“我当父亲啦!”
“好啊!”岳父说,“现在你有面包给孩子吃吗?”
“没有,目前没有。你得帮帮我,岳父!”
是啊,目前可以!但将来不会!他怎么能养活起他和将来的一群孩子。
他给产后的妻子从霍托格特买来了上等的鸡,一瓶约翰尼斯堡阁酒花了6克朗,而且肯定是真品!
最后,付给产婆100克朗。
“我们不该比别人给得少,上尉不也是给了100吗?”
不久后,年轻的妻子可以下床走路了。噢,她又像一个年轻的姑娘一样,腰身苗条得如同少女,虽然脸色有点苍白,但这看上去更迷人。
岳父来了,又私下和路德维希谈了起来。
“现在你可不错啊,暂时不能再要孩子了!”他说,“不然,你会破产的。”
岳父说的是什么话啊!毕竟人家结婚了,彼此相爱!难道就不应该要孩子了吗?
是啊,可是,必须要给孩子们赚面包!爱——或许是所有年轻人渴望的!但是责任呢?
岳父也成了一个物质主义者!噢,多么可悲的时代啊!没有了理想!
房子被收回,爱情还在,因为它是坚强的。年轻人的心是脆弱的,可是司法机构铁石心肠。财产即将被扣押,面临破产的危险。
岳父坐着旅行车来了,要接走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禁止女婿去探望她们。只有在他赚得了面包,还了债务后,才让他们见面。
岳父没有对女儿说什么。当他把她带回家时,他有种感觉,似乎他把一个被挟持的女子带回来一样。他把无辜的女儿转借给一个年轻男子一年,现在他找回的是被“玷污”的她,虽然女儿想待在丈夫身边,但她毕竟不能与孩子住在大街上!
于是,路德维希先生必须一个人留守在家里,看着他的家被人洗劫一空。但这家根本不是他的,因为他没有付钱。噗!两位先生拿着削刀,拿走了两张床和床上用具,他们拿走了铜锅和全套餐具、灯架和灯,一切的一切!
事后,他孤单一人站在房间里——唉,空空荡荡,多么悲惨啊!如果她在身边该多好啊!可是,她在这个空房子里又能做什么呢!不,现在这样反倒更好!她的处境不再令他担忧!
现在要痛苦地面对这严峻的生活!他在一家早报社找到了做校对员的工作。午夜时分,他必须来到办公室,凌晨三点钟才能离开。他可以保留这个职位,终于没有走到破产这一步,但提拔是没指望了。
最后他得到许可,每周看望一次妻子和女儿,但总是在岳父的监视之下。并且,周六晚,他必须睡在岳父房间隔壁的小屋里。周日晚上,又必须回到城里,因为报纸在每周一发行。
当他与妻子和孩子在花园门口告别时,当他走在小山坡上,再次与她们招手时,他的情绪异常糟糕,他感到自己如此不幸福、如此屈辱。她肯定也一样!
他估算了一下,还清债务还需要二十年!那么,然后呢?他还是不能养活妻子和孩子!那么,他的希望呢?他没有希望!如果岳父去世了,他的妻子和孩子面对的是一无所有,所以他不敢诅咒岳父——他们唯一的支柱——死去。
唉,生活是多么无情啊,生活让我难以生存、却偏偏让它的宠儿们幸福地享受!
唉,多么残酷啊,多么残酷啊!生活不能给予雪鸡和草莓!多么残酷啊,多么残酷啊!
【品读】斯特林堡的婚姻生活曲折坎坷,他晚年生活孤独,精神一度失常。他被贫穷、挫折感、自责和内疚所围困,最终陷入癫狂的状态而浑然不知。短篇小说《爱情与面包》无疑是他不幸婚姻生活的生动写照。爱情与面包,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要爱情的人会鄙视要面包的人,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东西等等。要面包的人会嘲笑要爱情的人,笑他们无知,笑他们愚蠢。面包意味着生存,在斯特林堡的笔下,正如他自己所言:“最美好的、也是最痛苦的就是爱情!最高贵的也是最低贱的就是婚姻和家庭!”

精选阅读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课标扫描]列举鸦片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清单](自主学习)
一、虎门销烟
1.时代背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
2.英国的鸦片走私:为了扭转对华贸易差。
3.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肆虐产生巨大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
(2)概况: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
海滩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经过
(1)爆发: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3.《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
①中国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协商关税
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
(3)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1858年)和《》(1860年)。
4.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3)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兴起。

[体系构建](教师点拨)
[情景剧场]
场景一鸦片战争期间,一清军将领想出一个对付英国军舰的办法,在猴子尾巴上挂上鞭炮,然后扔到军舰的甲板上。结果找不到一个可以把猴子扔到英国军舰上的人。
造成这一“天才设想”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场景二有一诗人叹道:“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场景三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
这段话说明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哪一因素?

场景四下表是某同学找到的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对比。
中国英国
步枪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硝含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由此分析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与根源。

场景五雨果在《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写到:“有一个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名叫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然而这个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对圆明园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洗劫,赃物由两个战胜者平分……我们使用教堂的宝库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座光辉奇异的东方博物馆。”
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他如何看待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场景六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法国拍卖行称愿通过拍卖助圆明园兽首回归中国,两个兽首分别以一千四百万欧元的价格被买家买走。对此,中国方面表示强烈反对,中方反对的原因是什么?

附录:根据按照国际战争法规定,“无军事上的必要,非法和恣意地广泛破坏和侵占财产”属于战争罪。它和一般民、刑事案件不同,战争中掠取的赃物既不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也不受刑法中的时效限制。一切战争罪犯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其掠夺的财产不管藏在哪里都必须追回。也就是说,这些文物的所有权理应属于中国。

[辩论比赛]
关于鸦片战争,不同的人占在不同的立场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1)“陈腐世界的代表”“贱买贵卖的特权”“对联式悲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观点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2)费正清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

观点三
材料一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
材料三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3)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4)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观点四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促使中国走出落后的“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社会,开始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化。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学案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学案导学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基督教的神创说:世界万物包括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施莱登、施旺提出和确立细胞和细胞学说,拉马克的进化论观点;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71年发表《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论观点;
2、技能:
理解: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思想界、科学界、宗教界和社会革命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运用:联系中国的创世说,说明神创说长期盛行的原因;通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探究科学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明确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迷信、愚昧阻碍社会进步,社会落后滋生愚昧、迷信。
2、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
1课时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于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中国古老传说中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话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後,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她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後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祂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後,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
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

一、谁是万物的创造者
1、“神创世”说;2、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3、基督教的精神独裁
二、科学进化论的创立
1、历史背景:⑴经济
⑵政治
⑶科学进步:一系列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生理学的成就
a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
b细胞学说创立:19th施莱登、施旺
⑷思想
2、进化论创立:
(1)早期进化论思想:拉马克(法)-“获得性遗传理论”:
动物器官用进废退、生物与环境关系
(2)标志:达尔文进化论:1859年《物种起源》
a生物进化规律:由低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b生物渐变,而且变异
c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结果
d“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普遍规律(优胜劣汰)
(3)1871年《人类的起源》
3、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1)特点:进化论是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之一,时代进步产物
(2)作用:a挑战封建神学的神创世,促进人类认识的飞跃
b把发展变化思想引进生物界,开创生物学的新时代
c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d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赫胥黎《天演论》)

阅读材料:在西伯利亚草原上放养着的驯鹿,最大的天敌是狼,为了保护驯鹿,猎人主动消灭了草原上的狼,结果却使驯鹿大量繁殖,数目急剧增加,品种迅速退化,并且由于驯鹿过度啃食草原,导致该草原也退化了.
材料反映了什么?
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的普通规律.
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必须正确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共生共存.
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内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消灭;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历史意义: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学案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哎!考官所掌握的果真是优质的考试标准吗?为什么长时间不进行改革呢?何况像曾巩这样的学业水平,他的优秀文章,本已达到雄伟杰出的境界,一般文章,也合乎考试标准;但考官淘汰了他,真是奇怪啊!然而曾巩没有指责同考的录取者,不怪罪于考官,把回家乡攻读的想法告诉我,想继续拓展自己学识并坚守原有特色。我起初惊叹他的文章,现在又赞叹他志向豪壮。正如农夫不责怪灾年收成不好而依然勤奋地开荒播种,那些水旱之灾危害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能像这样有所收获,那岂不是能得到很多吗?
(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

美字体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赏美文
感受曾巩散文之美
曾巩不是为文而文的文学家,但他见之于世,主要是他的散文。虽然在当今,曾巩之散文并不如东坡、欧公的受人称誉。但其文在当时曾一度仅次于欧公,在后代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汉江星之斗。”能享其盛名,巩之文章必定有其独特之美。
关于曾巩的散文,前人因为各自的审美情趣不同,或称古雅平实,或称自然淳朴,或称从容柔婉,或称严谨醇正。所谓“文如其人”。其文意在于达到“明圣人之心”,因此思想深沉,感情凝练,很少用炽热奔放的言辞表达感情思想,而是以朴实典重的言语来蕴含自己内在的深意。而我认为曾巩之散文处处都透露出平正雅洁、柔婉幽深之美。
曾巩之文章不同于欧阳修的流畅婉转、兴致勃发、文思如涌,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感情激荡,更不同于苏东坡的汪洋恣肆、一泻千里,而是锋藏不露,敛气蓄势于纡徐婉曲之中。行文从容不迫,节奏舒缓,平平说去,层层推进。感情敦厚,蕴气于内,给人以层次跌转、婉转缜密之美感。如《寄欧阳舍人书》也是一篇结构纡徐婉曲的文章。文章虽然开头直入其事,得欧阳公为祖父所作墓碑铭。按理,应该直接表示感谢之情。可是,作者却从“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引发出一大段议论来,大谈铭志与史传的异同。又指出“世之衰”,“铭始不实”。这段议论看起来似乎与感谢之主题无关,其实是为了引出“世之衰”,“铭始不实”的原因是“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这样突出了欧阳修所写的墓碑铭的重要价值,实是敛气蓄势,为下文颂扬欧阳修作铭之功德作铺垫。得出“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为文难以“公与是”的观点,暗中把笔锋移向了欧阳修。为了避免平板,文章在泼墨赞扬欧阳公前激起文势“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然后笔毫一挥,落到实处。点明主旨,尽情赞颂欧阳公的道德文章及所作道德墓碑铭的功德。全文由虚到实,内容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转折自然,变化曲折又毫无碍滞,将一片感激之情写得既真挚而又自然,文中没有一句泛泛的赞誉之辞,却能显示出自己与感谢之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曾文之纡徐婉曲虽不具欧文那种摇曳生姿的情韵与风神,但却显示出一种极深厚的底蕴,于婉曲中见涵养。这不仅是因为文章取法的原因,还因为他本于六经之道,深厚的儒学修养和渊博的学识的缘故。
(选自梅丫头的家的博客,有删改)

【课内挖掘】
一门五胞亲兄弟,同年同日中进士
曾巩一共弟兄五个,还有九个妹妹。他是老大。在他的带动下,弟兄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准备积极应试。没想到头一年就名落孙山。以后连续好几年都未考中进士。他的家乡有个不喜欢曾家子弟的秀才,就做了一首诗揶揄曾巩。诗曰:“三年一度科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恰似梁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曾巩对此毫不介意,也不灰心,他每天带领诸弟学习不止,每发现哪个弟弟稍有懈怠或放松学习,他就批评教育,多方鼓励。由于他的以身作则,弟兄们学习都刻苦认真,常常五更起床,废寝忘食,冬夏不辍。果不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嘉祐(1056—1063)初年,曾家弟兄五人都取得了上京参加省试的资格。临行前,曾巩弟兄五人一同来到上堂屋,向曾母拜别。曾母感叹地对他们说:“你们五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能金榜题名,我就心满意足了!”
谁也没有料到,张榜那日,曾巩弟兄五人都榜上有名,而且名次都在前茅。一门五胞亲兄弟,同年同月同日中进士,一时传为佳话。
(选自百度文库)
【课外运用】
太阳理想
每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我们应该带着自己的梦想,去追赶太阳。
当你背对太阳时,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而直面太阳,你会看到许多意想不到的背向太阳无法看到的事物。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太阳,并为之拼搏。
马克思穷四十年之心血,终成《资本论》,临终时还笔耕不辍。他的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共产主义事业即他心中的太阳;孙中山领导多次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他也成为了国父,民主共和的社会即他心中的太阳;曾巩多次科举考试无果,他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激发了斗志,最终金榜题名,终成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名人,文学事业即他心中的太阳。
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他们都为理想而奋斗,不断追赶着理想,最后取得了成功。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 严:严肃
B.至于通材达识材:通“才”
C.务勒铭以夸后世勒:勒令
D.潜遁幽抑之士遁:逃跑
解析:A项,严:尊敬。C项,勒:刻。D项,遁:隐居,遁世。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
B.则人情之所不得
C.六王毕,四海一
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解析:A项,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C项,一: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D项,宠荣:使动用法,使……获得荣耀。
答案:B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而善人喜于见传
B.惧后世之不知
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D.则人情之所不得
解析:A项是被动句。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送蔡元振序
曾 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如从事史、从事中郎、别驾从事、治中从事等。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辟:征召,聘请
B.不惟其同守之同同:相同,一样
C.州为不治矣治:治理得好,太平
D.幸而材从事材:有才能的
解析:B项,同:动词,附和、赞同。
答案:B
5.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组是()
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⑤反是焉,则激 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D.③④⑥
解析:②是一些人对从事职权范围的错误认识;③是探究上文提出问题的原因;⑥是明确蔡君升官后应尽的责任。
答案:C
6.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州的太守无权征召、聘用从事,一个读书人也不能自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则上下级相处不会融洽
B.作者告诫蔡君要明确作为从事的责任,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做事要有分寸
C.作者认为,在朝廷做公卿大夫的能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的都少有,更何况这些州从事呢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分析说理,说服力强。如古今聘用方式及其效果的对比,今之从事对待上司或“同”或“激”做法的对比等
解析:C项,递进层级表述相反。原文是由州从事推及公卿大夫。
答案:C
7.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脱然莫以为己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情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一律由太守一人做出决定。
(2)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
(3)(他)很超脱的样子,不把政事当作自己的事。
参考译文:
古代的州从事,都是由州太守自己聘请读书人担任,读书人也可以自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所以上下级关系是很融洽的。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离开他的上司也是可以的。现在的州从事,全部由朝廷任命,不仅太守不能选择读书人,读书人也不能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上下级之间怎么能相处融洽呢!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也不能立即离开。因此太守把地方治理好了,从事就无事可干;如果太守治理得不好,从事只得把政事掌管起来,这也是形势所致如此。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形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由太守一人做出决定;如果从事把政事掌管起来,那就是另立政治标准,侵犯长官的权限。唉!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不应该只是附和太守所赞同的意见。那么,放弃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只求与太守的意见保持一致,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一州没有治理好,太守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这个做从事的,)自己也不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那么,从事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怎么是另立政治标准呢?这又怎么是侵犯长官权限呢?好发议论的人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啊。虽然如此,推究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难道是做从事的读书人喜欢多揽事吗!所以说,这也是形势所致如此啊。
现在全国各地的从事,只知道对上司的意见随声附和的人实在太多了。幸运地能有个有才干的从事,看到当地政事上的漏洞,也不过在家里叹气,在路上发牢骚罢了。他那种轻慢超脱的样子,根本就没把政事当自己的事。(如果)与这种态度相反,就会激化与上司的矛盾。而激化矛盾,又有什么用呢?要想找一个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实在太少了。在地方上当从事是这样,在朝廷上当公卿士大夫的人,不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临川蔡元振君,到汀州去做从事,开始尝试着进行政事活动。汀州如果被太守治理得好,蔡君就可以合抱两手闲坐无事了;如果治理得不好,人们就看蔡君你的了。你既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凡事只要做得适合分寸就好,这是蔡君你的责任啊。如果将来有一天到朝廷上做官,全都照这样办就行了,这也是蔡君你的责任啊。你怎么能不自勤自勉呢?蔡君临行前,来求我写一篇文章,所以写了这篇序送给他。
三、创新语用
8.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出其构图要素,并对其寓意进行简单评述。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漫画由字母“w”“i”“f”和一个被吊死在“f”上的人一起,构成无线网络“wifi”字样。②警示人们,要理智看待和使用无线网络,否则会给人带来恶果。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案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作者简介
贾永,新华社高级记者。其作品以歌颂军人职业的神圣之情纵论全球风云,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之情深深打动读者,以所包含的丰富思想信息含量以及机智、细致、精巧的手法吸引读者。他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原始采访”,就是到新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或者第二时间第一现场追寻新闻。他是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曹智、白瑞雪,也是新华社记者。
(二)人物轶事
钱学森讲“万户的故事”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陶成道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四世纪末的中国。那是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曾被朱元璋封为万户的人,名叫陶成道,是浙江金华人。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元季功名。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一次炼丹中发生爆炸事件,引发了他研究火器的兴趣,后来,终于试制出火器。后来,他成为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封他“万户”。晚年,陶成道想利用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晚年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陶成道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陶成道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陶成道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陶成道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悲剧发生了。只见蓝天上陶成道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陶成道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地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陶成道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备受列强的欺凌。但是,陶成道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一)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贾永、曹智、白瑞雪三位新华社记者写下这篇新闻,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同时回顾了为了这一时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所作努力的历史。
(二)常识整理
通讯
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对于新闻人物与事件的记叙较具体、详尽、生动。写作中多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的方法,寓理于事,以情动人。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而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而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还要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的特点。
(三)博览悦读
“背景”成为新闻一景
本文在背景运用上非常精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背景精。通讯报道要有背景。作者在采访中要广泛占有背景材料,为写好背景做大量积累,然后抽取精华,把那些在读者理解报道时所必需的背景信息精选出来,再精练地写出来。这里讲的精,不仅仅是短,主要指的是精华、精练。本文开头二、三两段两句话就简练地列出了中国即将发射载人飞船的背景,可谓精。
2.背景准。背景材料是为了让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一篇报道,说的都是“为什么”,所以,一定要准确无误,千万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本文讲的是中国的航天发展进程,就应该选取中国航天最有价值的场景做背景,关于中国载人航天的新闻报道,正确的背景应该是中国要发展自己独立的航天工业,正当地参与国际太空竞争,这就是准。
3.背景短。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地为了突出背景而故意抻长文章。因为背景毕竟是背景,再亮丽也不可能成为主体,多了反而成为累赘。本文在二、三段用很短的几句,就交代了我们几百年来的期待,成功交代了我们发展航空事业的背景。
4.背景散。把背景散于文章之中,就会不见背景而有背景,不写背景而成背景。当然这种散要用信息连接,要有助于文章严谨,要形散,不能神散。我们所读到的许多国内外新闻消息名篇,许多都难以分清背景信息和新闻信息,因为作者巧妙地把背景材料隐藏在整篇报道中,使其浑然一体。本文更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开头、在中间都有背景闪现,但是形散而神不散。
5.背景美。一篇消息好比一台戏剧,背景好比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别让消息背景成为干巴巴的幕布,应该成为色彩亮丽、内容和谐的景色,以此加深和帮助观众对剧情的理解。本文作者深谙此道,以雄壮的发射场面为背景,以中国千百年的航天追求为背景,背景博大而深邃,具有一种博大美、深刻美。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橘红色(jú)(2)翌年(yì)
(3)酝酿(yùnniàng)(4)催化剂(jì)
(5)轨道(guǐ)(6)横亘(gèn)
(7)借鉴(jiàn)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喷喷香(pèn(喷射(pēn)(2)落大大落落(luō(丢三落四(là)
(3)露露相(lòu(透露(lù)(4)辟复辟(bì(开辟(pì)
(5)横蛮横(hèng(横亘(héng)(6)着着数(zhāo(着急(zháo)
2.语境辨析法
(7)这篇文章记载(zǎi)了运载(zài)火箭发射的过程。
(8)这么闷(mēn)热的天,他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闷闷(mènmèn)不乐。
(9)从他的供(gòng)词里,我们知道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供(gōng)求之间的矛盾,乘机大搞走私贩私等“投机倒把”活动。
(二)写准字形
(1)修qì(葺(róng(茸毛)(2)fú(祓除(bá(拔地而起)
(3)芒xiāo(硝(元xiāo(宵)(4)cuǐ(璀璨(cuī(摧毁)
(5)城yuán(垣(齐huán(桓公)(6)qiān(签字(借jiàn(鉴)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2)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3)扭转乾坤:比喻彻底改变原有的状况或局面。
(4)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后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5)为期不远:规定或算定的时间、期限快要到了。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随着一阵急促的不同凡响的军号声,战士们一鼓作气冲上了山头。
辨析:“不同凡响”是比喻事物不平凡,多指文艺作品。不能用来指声音响亮。“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后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用在此处恰当。
Ⅱ.易混辨析
1.诞生vs诞辰
课本原句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辨析都与“出生”有关。二者词性不同,“诞生”,动词,就是“出生”的意思;“诞辰”,名词,是“生日”的意思。
即境活用莎士比亚449年诞辰庆典活动于4月20至21日在莎士比亚的诞生地斯特拉福德举行。
2.竖立vs树立
课本原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辨析都是动词,都有“立”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竖立”指在地上或物体上把一些物体直立起来,对象都是具体的,如:竖立旗杆;“树立”指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立起新人、新事、新风尚,对象多是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典型。
即境活用在刚刚竖立的纪念碑旁,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宣誓,表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观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开辟vs开拓
课本原句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
辨析都是动词。但二者侧重点不同。“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开拓”是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
即境活用作为一个企业既要开拓原有市场,也要不断开辟新市场。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回顾了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请按时间提示,概括事件。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2002年12月30日,“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1.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的含意及其作用。
2.掌握议论、抒情在新闻中的作用。
(一)阅读“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完成后面问题。
1.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再如“神舟”一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说明了“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几乎是从零开始”,表明困难;启下是下文我们的科技人员面对重重困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文中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评论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的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此衬托中国的航天成就引人注目;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扣题。
3.把杨利伟和万户并提的目的是什么?
答:
明确:把他们并提表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探索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又在古今对比中显现了现代人无比的喜悦和自豪感。
4.“金色的秋日”一语双关,请分析。
答:
明确:一是实指,十月份正是金秋;二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国航天人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
5.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句?为什么这么说?
答:
明确:是“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一句,这句话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未来乃至一个民族的光辉未来,唤起了大家思想上的共鸣,提高了文章的鼓舞性。本句话既是抒情,又是议论。
(二)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6.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答: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记叙文中怎样议论抒情
[写法领悟]
通讯不仅要记叙事实,写出新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经过,还要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直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表明作者的立场和爱憎之情,因而与消息相比,感情色彩更浓、理论性更强。如“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样的议论使读者不仅看到了事实,而且还领悟到这一事实的重大现实意义。“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是议论,也是抒情,引起大家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了文章的鼓舞性。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在记叙中穿插恰当的一点抒情、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首先必须为记叙服务,其次是短小精悍的。写作时需要:
(1)点到为止、妙笔生辉
著名翻译家萧乾的《枣核》在记叙完一位美籍华人的感人故事后,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前句议论上承美籍华人的思乡故事,后句由点到面,引人浮想联翩。这样既收束全文,又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可谓言尽意犹未尽。
(2)叙议(抒情)紧联、丝丝入扣
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以揭示记叙的意义来点明题旨,因此议或抒要紧扣叙。例如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开篇用抒情化的议论总领全文的三个典型事例,在每个事例之后,或设问,或反问,用巧妙的议论紧扣事例,高度赞扬、热情讴歌志愿军战士美丽的心灵,这样叙议浑然一体,读来震撼人心。
(3)借语而议(抒)、不露痕迹
记叙文的议论有时可以直接采撷来自现实生活的“原话”,往往会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例。文章记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给予瘫儿的无微不至的爱,语言朴实,笔调凝重。文末借秋风中菊花的形象颂赞母爱,而后引用母亲生前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把母爱的崇高和悲壮,抒写得深沉而含蓄,真可算“四两拨千斤”。

为下面这篇文章续写一个抒情议论性的结尾,揭示主旨。

土垒的、砖砌的、木扎的墙,青灰的、雪白的墙,一堵堵墙把整个世界分隔成一个个小世界,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生活着,相安无争,这一切似乎都是墙的功绩。
可是,我却憎恨墙。
我童年时有一个好朋友,是我的邻居,我们俩可好了。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作业一起做,就连挨批评也分不开。我们两家的大人一直都是和和睦睦相处的。哪知道,有一天,他妈妈跟我奶奶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多年的邻里之情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第二天,一堵简陋的墙便站在两家共同的小院中间。我和好朋友都一个“命令”:“不准和墙那边的人讲话!”从此,我们俩不再讲话了。每天上学时,我一个人背着书包上学去。偶尔在门口碰见他,也是匆匆的分开。
参考答案:顿时,我觉得有一堵又高又厚的冰墙隔在我与他之间,就是这堵又高又厚的“墙”使我与他之间的友谊破碎了。我在黑暗的夜里冥想:为什么人们喜欢建筑这么多的墙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多无形的“墙”呢?如果有一天,世上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都没有了,该有多好啊!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1.从教材中积累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杨利伟巡天归来,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一页——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太空文明”新时代。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透过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闪光的大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二十个字、“四个特别”,铸成一座耸入云天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2.从历史中积累
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薛瓦勒,一个平凡的邮差,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宁静秀美、古朴苍茫的乡村。生活中没有波澜,也没有奇迹,就像脚下的小路,蜿蜒却没有意外的景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突然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的样子十分奇异,左看右看,便有些爱不释手了。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他回家后疲惫地睡在床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会是多么迷人的事情啊。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寻找石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寻找石头,运输石头,堆积石头。在他偏僻的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子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法国一家报纸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低矮的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叹为观止。他为此写了一篇介绍薛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薛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城堡,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薛瓦勒的建筑。
现在,这个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作“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在城堡的石块上,薛瓦勒当年的许多刻痕还清晰可见,有一句话就刻在入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有理想,脚步就不能停下。围绕自己的理想,勇敢地坚持下去,一定能看见雨后的彩虹。
3.从现实中积累
NBA中的小黄蜂
长大去打NBA,这是所有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我长大后要去打NBA。”当年幼的博格斯(Boɡues)向同伴说出这句话时,同伴无不捧腹大笑,甚至有一个笑得跌倒在地。博格斯长得太小了,他在同伴中是最矮小的一个。他个头只有160厘米高,这样的身高即使在一般人里也算矮子,更不用说是在两米都嫌矮的NBA了。
博格斯没有因为同伴的嘲笑而放弃努力。相反,他热爱篮球,下定决心要打NBA,他天天和同伴奔跑在篮球场上。其他人回家了,他还在练球;别的孩子都去享受夏日里难得的凉爽,他依然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
终于,他成功了。在NBA中,博格斯是夏洛特黄蜂队中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人阵中带球上篮也毫无所惧。他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有史以来创纪录的矮子。他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他总是对孩子说:“身材矮小并不代表一切,只要你付出比大个儿更多的心血,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你也有可能成为NBA选手或是体育明星。”
理想是什么?对于博格斯来说,理想就是能够进入NBA打篮球。他虽然先天条件不好,但是凭借自己后天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正是“有理想就会有奇迹”的佐证。
4.从名言中积累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高尔基
(4)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6)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果
5.从佳作中积累
拥有了理想,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理想是前进的动力,山因为有了理想,而拥有了生机,拥有了植物和动物;水因为有了理想,而拥有了活力,拥有了鱼儿和波浪;人因为有了理想,而拥有了生活,拥有了亲人和朋友。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满艰辛,是理想在我们摔倒时告诉我们赶快爬起;是理想在我们遇到风雨时告诉我们勇往直前;是理想在我们失败时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是理想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二)这样运用素材
星空是一种自由,星空是一种博大,星空是一种纯洁,星空是一种蔚蓝,星空是一种浩瀚,星空是一种深邃,星空是一种梦想,星空是一种永恒……
屈原仰望心中的“一片星空”,发出了汪洋恣肆的《天问》;白居易仰望心中的“一片星空”,吟唱了一曲“上穷碧落下黄泉”的《长恨歌》;苏东坡仰望心中的“一片星空”,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浩叹;郭沫若仰望心中的“一片星空”,留给了人们畅游《天上的街市》的机会……
航天人仰望星空,才有了嫦娥奔月的梦想,有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佳话,有了杨利伟首次太空遨游的激动……
如果你只仰望星空,只去追求理想,除非你嫦娥奔月了,否则你到不了星空。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在实地中做好了,也可以像杨利伟那样。杨利伟登上去了,他不是靠幻想,他是立足于脚踏实地的刻苦训练,通过航天人的脚踏实地的科技攻关,然后踏入星空的。
仰望星空,需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应立足实地,甘于吃苦;
仰望星空,需要一个有思想的头脑,应精益求精,敢于担当……
[领悟]由仰望星空入题,运用屈原、白居易、苏东坡、郭沫若等人来从“面”上论证,运用航天人有梦想的事例从“点”上分析,事例详略得当。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现实。

酒泉人说,我们酒泉有三多:一是酒多如泉,二是诗多如星,三是飞天神话多如牛毛。
朋友,不知你去过酒泉没有?《三秦记》载,此地“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到酒泉可曾去过酒泉公园?去公园是否喝过霍去病御酒?喝御酒是否饱尝了金泉的甘甜?甘甜中是否荡漾着“香甘一掬陶然醉”的情感?或许,像杜甫《饮中八仙歌》吟诵的汝阳王那样,生出一缕“恨不移封向酒泉”的遗憾?
不,朋友,酒泉人说,来这里可以不读“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但不能不领略李白《月下独酌》的意境。请听一听诗圣酒仙当年的预言吧:“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斗酒不醉诗百行,酒星腾飞上九天,徜徉于诗境中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朝北走,去亲眼看一看“酒星上天”: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中心在酒泉兴建,第一颗卫星从酒泉升空,第一艘宇宙飞船从酒泉飞上太空,第一个黄皮肤的中国航天员从酒泉把飞天梦圆……

酒泉人说,这里是嫦娥的故乡。若不是嫦娥恋后羿,恐怕天下已无处寻那粼粼如波的月光。据说,痴情的嫦娥偷吃了不老丹,飞向月宫上了天堂。想后羿,思故乡,离别情,愧惆怅。唉,月宫冷寂,高处不胜寒,天上哪有人间好,泪洒祁连变酒香。
酒泉人说,酒泉虽无织女在,河西确有真牛郎。君不见《古诗十九首》载,天仙织女来到河西,为聪明朴实的牛郎所倾倒,
顿生爱意,以身相许,发誓要嫁给穷牛郎。殊不知,王母慌,天帝怒,恩爱情侣被棒打鸳鸯。牛郎织女千里迢迢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夕才相会一次。
千年的传说让酒泉人怀想,飞天的夙愿激励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敢和力量。祁连雪,弱水浪,化作彩云飞天上。“神舟”飞船九天遨游,为织女捎去了口信,把手机送给了牛郎。告诉他们,如今家乡变化很大,酒泉已经建成享誉世界的发射场,牛郎织女思乡心切,可搭乘宇宙飞船来把故乡探望。

酒泉人说,天下洞窟千千万,唯我敦煌莫高窟惊世骇俗,争奇斗艳,堪称绝版。朋友,你去过敦煌吗?敦煌莫高窟有四百二十九个洞窟,几乎每个洞窟都有飞天壁画,这是为什么?敦煌飞天到底有多少,据说至今没查清。在敦煌奋斗了几十年的常书鸿老先生,在谈论敦煌飞天时说,莫高窟大约有飞天四千五百身。飞天到底是什么?是神,还是人?是天龙八部,还是鬼怪妖魔?印度人说,这是娱乐神和歌舞神;佛教徒说,它是我圣佛天上飞仙。印度有佛教天人,中国有道教羽人。酒泉人说,敦煌的今天,是中西合璧,是南北融合。它不同于西域的飞天,也不同于中原的飞仙。它不长翅膀,没有圆光,腾云驾雾,凌空翱翔,靠衣袖飘曳,令彩带飞舞,似嫦娥奔月,如织女布云,像女娲补天,恰仙女下凡。画家们说,这是中国古人的天才创造,这是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这是世界美术史上的奇葩,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是活脱脱、飘洒洒、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中国飞天!
酒泉人说,飞天是敦煌的代表,是莫高窟的名片,是弱水河的霓虹,是祁连山的雪莲;飞天是河西走廊的红飘带,是嘉峪关的烽烟,是丝绸之路的驼群,是古长城的驿站;飞天是中国的梦想,是为国争光的誓言,是各民族的骄傲,是人类走出地球村的必然。
?佳作赏析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把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与中国古典艺术的奇迹融汇在一起,创造出了这梦幻般的艺术佳境。本文联想丰富,想象奇特,充满古诗古韵。借酒泉飞天的历史、神话,来状写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借用排比、反问句式,阴柔中见气势,韵律中显豪情。多用短句,时空交接,古今相通,尽显雄伟、挺拔的军人风姿。
?写作借鉴
1.学标点
标题中巧用间隔号,新颖活泼。间隔号的作用是隔开“酒泉”和“飞天”两个并列词语。标题明示读者:文章先写酒泉,进而写飞天。
2.学引用
引用诗句增文采。本文第一节第3自然段引用李白《月下独酌》诗句解说酒泉之地的神奇,文采斐然;再加之段末排比句“第一……”列举酒泉之地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豪情勃发。
3.学联想
联想神话,充满神韵。第二节中,作者把酒泉和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让酒泉这本来就很神秘之地再添神韵,再辅以短句,精美的语言,真是浮想联翩,文采飞扬。
4.学反复
第三节中,“酒泉人说”在文中反复出现,结构工整,充满自豪感。
5.学抒情
直抒胸臆,畅快淋漓。作者为抒发对祖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自豪感,选择了与祖国航天有神秘渊源的酒泉做载体,借写酒泉的历史、神话、飞天文化及酒泉对祖国航天的巨大贡献,来抒发这一自豪感,因为作者激情盎然,所以文章多直抒胸臆,畅快淋漓。
6.学整句
使用排比添气势。结尾段运用排比构成富有气势的整句,阐释敦煌飞天的丰富内涵,由“敦煌的代表”一直延伸到“人类走出地球村的必然”,豪情满怀,总结有力。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②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③?”,注释:①识:音zhì,记住。②诲:教诲。③何有于我哉:“于我何有”的倒装句,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
[明理知义]治学方法是一个人学习的首要问题。未知的世界浩博无涯,而我们的生命有限,学习就是与时间赛跑的马拉松。虽然一路春光,但无暇留意,因为心中要摒除一切杂念,为知识留下积累的空地。不断地用心去追寻,然后在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学习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这就是捷径吧。
风声鹤唳
成语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成语原文: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参考译文:秦兵紧靠着淝水列阵,晋兵不能渡河。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你孤军深入,却把阵势摆在淝水边,这是持久的打算,而不是想速战速决。如果把你们的阵势移动一下稍稍退却,让晋兵渡过淝水,来决一胜负,不是很好吗!”秦的众位将领都说:“我军人多他们人少,不如阻挡他们,使他们不能渡河,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须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我们用铁骑践踏而杀死他们,这样没有不能取胜的!”苻融也认为对,于是指挥军队稍稍退后。秦兵于是开始后退,(这一退)无法停下来。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兵渡过淝水攻击秦军。苻融骑马奔驰压阵,想以此阻挡退却的士兵,但马倒地,他被晋兵杀死,秦军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追到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躺满原野塞满河川。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吹的声音和鹤叫声,都以为晋兵就要追来,昼夜不敢停,在草丛里行军在野外住宿,再加上又冷又饿,死的人十分之七八。刚开始,秦兵稍稍退却时,朱序在阵后大声呼叫说:“秦兵败了!”士兵们于是狂奔逃命。朱序趁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向东晋的大军)奔来。缴获秦王苻坚乘坐的云母车。又攻下了寿阳,活捉淮南太守郭褒。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国物理学家,1942年生于英国牛津。1963年,在大学学习期间的霍金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又称卢伽雷病,渐渐丧失了活动能力。但他身残志不残,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20世纪70年代,他和彭罗斯一同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其划时代的贡献是1974年发现的黑洞辐射机制。著有《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时空的大尺度结构》《果壳中的宇宙》等多部著作,其中《时间简史》销量堪比《圣经》,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
执着科学研究的巨人
尽管长期被禁锢在轮椅上,身躯遭受着病魔的蚕食,但霍金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科学研究上。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地顶礼膜拜,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他的办公室门口通常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霍金不愿被外人打扰,他喜欢安静地在电脑前工作。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宇宙论事实上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但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认了对伽利略审判的错误之后,教廷科学院又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
在因肺炎进行穿气管手术后,霍金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即使这样也消减不了他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成功完成了《时间简史》,这部著作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物理学中揭露宇宙奥秘的最伟大的著作。
[人生教益]霍金被禁锢在轮椅上,内心却执着于科学研究,思想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在科学的大道上,只有沿着崎岖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做球员到当教练,郎平的业绩之辉煌、资历之深厚、经历之丰富,是目前国内一线教练们无法比拟的,她此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可谓深孚众望。
B.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过去的30年不同凡响,无论中国今后发生什么,都将决定美国的命运。
C.光盘行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就餐打包,“光盘”离开,如此上行下效,逐步形成了节俭的好风气。
D.马年来了,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一马当先”,还要一鼓作气,趁热打铁,建立惩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解析:选CC项,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A项,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B项,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D项,一鼓作气:比喻在劲头正盛时,一下子完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河南郑州的“4分钱处方”日前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面对争议,开出该处方的医生秦瑞娟回应,医生开处方目的是旨在用药准确,为病人治病,不该一味追求“小处方”。
B.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车辆、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的影响。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
C.此次农夫山泉风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夫山泉自称使用山泉水,不采用国家标准,而只采用浙江省的地方标准。
D.一次性发泡餐具已经解禁4天,记者调查发现,各地商家恢复使用的热情不高,消费者仍相当抵制,八成市民表示拒绝不再使用或减少使用。
解析:选CA项,句式杂糅,“目的是”“旨在”去掉其一。B项,并列不当,应把“车辆”去掉。D项,否定失当,把“拒绝”去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射定在凌晨。______________。火箭________________,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________________,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
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
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
⑤喷射的火焰
⑥火焰喷射
A.②④⑥B.②③⑥
C.①③⑤D.①④⑤
解析:选D从强调发射环境(上文的“凌晨”)考虑,第1处选①;从突出气势是与下文衔接考虑,第2处选④;第3处选⑤,与句①的句式一致。
4.右面这幅图展示的是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时的精彩情景。请从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中任选两种,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70字。
答:
参考答案:翟志刚身着洁白的航天服,如一只矫健的雄鹰飞翔在深邃的太空里,他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向世人宣告:太空从此也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5.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把下面几个短句改为语意连贯、文字简洁的一个长句。
①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被命名为“神舟”五号。
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了“神舟”五号。
③北京时间十月十五日上午九时,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答:
解析:解答本题我们可从所给句子中选中句③为基本句子。然后将句①②中的相关信息嵌入基本句中,使之成为中心句中的相关的修饰成分。
参考答案:(示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于北京时间十月十五日上午九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6.给下面新闻加一标题,不超过20字。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2015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和十大创新人物(团队)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李国平透露,2016年航天发射十分频繁,亮点纷呈。
李国平介绍,我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目前已完成全部关键技术攻关,相关的地面重大试验也已完成,目前正在发射场进行合练,预计今年的下半年实施首次飞行试验。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低轨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是我国现役运载火箭运载能力的2.5倍,进入到世界的先进水平之列。长征五号还采用了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实现了绿色发展。
李国平介绍,今年航天发射十分频繁,预计发射次数超过2015年,全年航天发射“亮点纷呈”。除长征五号将实现首飞外,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也将首飞。载人航天、北斗导航、高分专项等重大专项将继续发射新型航天器。同时,一批新型的卫星也将陆续发射,比如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采用全新的三轴稳定平台和新型有效载荷,各项性能指标将比现役风云二号卫星有显著提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型空间科学探测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也将于2016年发射,通过巡天观测力图发现超大质量的黑洞和未知类型的天体,研究宇宙硬X射线的背景辐射。此外,我国为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研制的商用通信卫星也将于今年发射。
答:
参考答案:2016年航天发射精彩纷呈:长征五号下半年首飞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惊心动魄35分钟
——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成功迫降
某新型国产科研样机纪实
谭洁张金玉
今年7月1日13时40分。成都某机场被紧张气氛笼罩。
塔台上,机场边,飞机设计单位领导、空军某试飞大队领导、飞机总设计师、科研技术人员……数百人一齐把焦灼的目光投向骄阳似火的万里晴空。
此刻,一架失去动力的战机在万米高空正以极大的俯角高速向机场滑翔而来!
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是我国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战机的科研样机,价值上亿元人民币。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它是该型飞机在定型关键阶段的一次试飞,结论对飞机改进意义重大。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迫降。飞机在1.2万米高空试飞,因意外情况燃油漏光,飞机发动机停车。为保全科研样机,试飞员决定从距机场20多千米远的地方下落空滑迫降。下落航线与跑道呈70度夹角,下降速度400千米/小时左右,一旦失误,该机就可能冲出跑道坠毁。
惊天一落,危险空前。驾驶战机迫降的,就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特级试飞员梁万俊。
“近了,近了……”转眼间,梁万俊驾驶战机俯冲直下。地面上,所有的人一齐屏住了呼吸。
13时44分,战机陡然降落,在进跑道450米处接地。在接近跑道的一刹那,机头一昂,“哧!”,轮子在水泥跑道剧烈摩擦,划出两条刺眼的火龙!
500米、800米、1000米……飞机一气冲出1700米,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戛然停住。
“成功了!”欢呼声震动机场。梁万俊走下座舱,飞机总设计师与他紧紧拥抱,激动地说:“你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惊天一落救新机!
这一落,挽救了价值上亿元的科研样机;这一落,为试飞员处理类似险情创造了成功先例;这一落,飞出了新机优异的空滑性能。
让我们把时钟倒拨35分钟。
这一天13时09分,梁万俊驾驶着该型国产科研样机跃升到1.2万米高空。当他按照预定的科研试飞计划刚刚做完一个规定动作后,突然发现油泵指示灯急剧闪烁。紧接着,油量表指针一路下跌。两分钟之内,指针指向“0”刻度。
梁万俊报告:“发动机空中停车!”
一级空中特情!空军相关条例规定:此时,作为试飞员的梁万俊可以视情做出不同选择——跳伞或迫降。面对这种极为罕见的危险情况,跳伞无可指责,只需0.01秒,便能远离危险。但是,凝聚科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战机就会坠毁,故障原因就难以准确查找,新机型的改进就缺乏依据……没有任何犹豫,梁万俊便做出抉择:危险再大,也要尽一切可能把科研样机保住。
决心定下,梁万俊很快镇定下来。他娴熟而机敏地调整飞机的位置和高度,以争取每一秒的时间。
飞机像大铁铊似的向机场上空逼近。机场上,所有应急车辆全部到位,所有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指挥塔台里静得让人窒息,只听见指挥员下达指令的声音:“保持好飞机状态,控制高度、速度,做好迫降准备。”
梁万俊心里很明白,要想将飞机空滑回去,必须准确地通过高度来换取速度,用势能来换取动能。他根据地面指挥员的命令,随时判断飞机状态,修正速度和高度偏差。
飞机滑到机场1100米上空。梁万俊下降飞机高度加入航线,在跑道头3千米,放起落架,操纵飞机对正跑道,100米、50米……
“准备迫降!”“明白!”天地间,惊人地默契,于是,机场上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成功一落!
英雄壮举绝非偶然。仰望蓝天,人们看到了梁万俊出生入死、挑战试飞极限的一道道闪光航迹,1998年,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梁万俊,从成都某飞行团副团长的岗位上来到空军某试飞大队。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承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战机科研试飞重任,曾有多名试飞员壮烈牺牲。梁万俊自觉学习老一辈试飞员迎难克险的大无畏战斗精神,每次执行高难度、高风险试飞、参加飞行表演等重大任务,都主动请缨。几年来,他先后自学了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航空电子等多个学科专业,成为熟练驾驶多种机型的高素质试飞员。在试飞中,他先后遇到惯导故障、航电故障、供氧故障等险情数十次,都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飞行技术化险为夷,圆满完成了国产最新型战机火控系统定型、某型系列战机鉴定、国产某新机首飞等数十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此次,梁万俊成功处置国产某新型科研样机重大特情,成都军区空军党委为他报请一等功,并做出向他学习的决定。军委首长称赞他是“一个思想、技术双过硬的优秀试飞员”。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段除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外,也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紧张”“焦灼”两词呼应标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这篇通讯从13点44分写起,先将飞机着陆的惊险瞬间展示给读者。采用这种倒叙的方式,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把精彩的场面、紧张的情节、激动人心的高潮先叙述出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对下文的阅读兴趣。
C.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或排比段,或为突出这次试飞的重要性,或为阐释迫降成功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D.文章的前半部分写完人们“把焦灼的目光投向骄阳似火的万里晴空”“一架失去动力的战机在万米高空正以极大的俯角高速向机场滑翔而来”之后,插入了“这不是……”的三段议论,让读者感知到飞机的贵重、试飞的重要、降落的艰难,增添了紧张气氛。
解析:选AA项,“紧张”“焦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这一表述不当,全文的感情基调应是讴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8.下面关于这则通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面对国产科研样机在空中出现的特情,梁万俊可以选择跳伞或迫降。
B.梁万俊无意中选择迫降,并以自己娴熟而机敏的试飞技能实现成功迫降,证实我国科研样机具备优异的空滑性能。
C.飞机空滑成功,必须准确地通过高度来换取速度,用势能来换取动能,这要求飞行员须严格执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
D.战机科研试飞是高难度、高风险的工作,为规避风险,要求飞行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飞行技术。
E.本文以纪实散文的笔调,真实记录了空军特级飞行员梁万俊成功迫降某新型国产样机的英雄壮举,想象丰富,描写细腻,新闻性与文学性完美统一。
解析:选BCB项说梁万俊“无意中选择迫降”不准确,C项说“要求飞行员须严格执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过于片面。飞行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判断和操作应该更为重要。所以B、C两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9.倒数第二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通读全文,加以探析。
答:
参考答案:不能。①这一自然段概括叙述了梁万俊在空军某试飞大队的成长经历,(突出了他迎难克险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飞行技术形成的根源与过程);②这样写为他“惊天一落”的成功做了必要的背景交代,使读者对通讯的主人公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认识;③补充交代梁万俊及其试飞群体的英雄足迹以及事件的影响,把个人英雄壮举归结于我军的优良传统,使通讯报道的主题具有了广度和深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