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2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课题: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背景: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3.对国家干预经济的评价:

①利:

②弊:

二.企业的自我调整

1.“人民资本主义”

①背景:

②含义:

③评价:

2.“经营者革命”

①“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

②“经营者革命”的含义:

③“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影响: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1.基础:

2.福利资金组成:

3.福利制度的特点:

4.福利制度的实质:

5.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积极:

②消极:

四.调整的影响:

1.戴高乐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你认为呢?

2.有人惊呼“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用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请结合课本知识说明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1.你知道这些称呼的含义吗?

蓝领:指从事体力劳动,并被要求穿制服的工人阶层。

白领:多半都是在办公室工作的,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时要求穿西服等正式

服装的阶层。

金领:金领阶层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

灰领:指专门技能人员。如,动漫设计技术、游戏制作员、IT程序员、广告设计员等。

粉领:是自由工作者。

2.里根眼中的经济滞胀

19世纪70年代在任的里根总统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出路只有一条:减少政府干预,重倡经济自由。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总统改弦易辙,高举自由经济大旗,使出了"三减一稳"四路拳法: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稳定货币供应量,美国经济逐步走出70年代初滞胀的困境。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4.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政府直接采购D.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5.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调节社会生产的主要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

6.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由此不能

说明戴高乐

A.认清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B.主张实践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C.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D.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7.“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

8.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9.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D、美化政府形象

10.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的借鉴意义在于

A.必须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B.政府必须尽量减少对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的干预

C.国家必须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D.必须按国际标准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物资和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847年,“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A

B

C

D

A

B

A

11.(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

(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

(4)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5)认识: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知识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课题: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背景: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3.对国家干预经济的评价:

①利:

②弊:

二.企业的自我调整

1.“人民资本主义”

①背景:

②含义:

③评价:

2.“经营者革命”

①“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

②“经营者革命”的含义:

③“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影响: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1.基础:

2.福利资金组成:

3.福利制度的特点:

4.福利制度的实质:

5.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积极:

②消极:

四.调整的影响:1.戴高乐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你认为呢?2.有人惊呼“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用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请结合课本知识说明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1.你知道这些称呼的含义吗?

蓝领:指从事体力劳动,并被要求穿制服的工人阶层。

白领:多半都是在办公室工作的,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时要求穿西服等正式

服装的阶层。

金领:金领阶层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

灰领:指专门技能人员。如,动漫设计技术、游戏制作员、IT程序员、广告设计员等。

粉领:是自由工作者。

2.里根眼中的经济滞胀

19世纪70年代在任的里根总统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出路只有一条:减少政府干预,重倡经济自由。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总统改弦易辙,高举自由经济大旗,使出了"三减一稳"四路拳法: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稳定货币供应量,美国经济逐步走出70年代初滞胀的困境。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4.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政府直接采购D.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5.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调节社会生产的主要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

6.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由此不能

说明戴高乐

A.认清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B.主张实践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C.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D.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7.“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

8.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9.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D、美化政府形象

10.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的借鉴意义在于

A.必须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B.政府必须尽量减少对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的干预

C.国家必须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D.必须按国际标准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物资和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847年,“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A

B

C

D

A

B

A

11.(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

(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

(4)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5)认识: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191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扩大,是导致供需矛盾(生产和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信贷消费过度,市场虚假繁荣;股票投机过度

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考点2:罗斯福新政(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

(5)、进行社会立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用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

以立法形式确立应对措施。

罗斯福新政的“新”:①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②新的方式: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建立起社会救济和保障体系。③新的起点: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三、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影响

1.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实质:调整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3.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考点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1945—1971)

①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②实施:罗斯福首先在美国推行;二战后,盛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③影响:西方国家迅速完成经济恢复工作(1945—1955);并出现近20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55—1971)

2.混合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减缓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②特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经济管理模式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一层: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二层:为实现良好福利的各项国家政策

2.目标: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基本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服务开支;目的:减少因贫困引起的社会问题,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统治稳定。

3.具体表现——推行各种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失业保险、义务教育等。

4.评价:积极:使穷人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老、弱、病、残、孤),利于社会稳定;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生产。消极: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增加了社会惰性。

三、第三产业的繁荣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繁荣

原因: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

表现:增长速度快;产值比重、就业人口比重迅速增长。

作用:推动一、二产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加了国民经济的门类;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缓和了经济危机。

范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电信、水电煤气供应事业、教育、法律服务、医疗保健、娱乐、休闲、酒店、互联网、新闻媒体。

2.“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含义:“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把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把握以美元为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背景、特点与影响。应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相联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形成背景

1.随着二战胜利的临近,有识之士主张建立,防止战争悲剧重演,以稳定

2.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的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3.美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二、形成过程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建立:年夏,美、英、中等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主要内容是:通过《》及附件,决定成立和。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成立,其宗旨是:稳定;协助建立

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世界银行:年成立。

③“双挂钩”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保持与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的比价固定。

(2)作用:

①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促进了,有利于。

②消极作用:该体系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的建立,美元成为

和。从而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便利对外经济扩张。

2.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1)建立原因:

①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积极倡导,以有利于其商品输出。

(2)目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消除,实现,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3)标志:年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4)性质: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5)影响:确立了体制,形成了体系。

3.形成:

①它包括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②、和成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三、影响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这一体系顺应了经济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的方向发展。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并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此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世贸组织继承了关贸总协定的合理内核,保罗其宗旨、职能、基本原则及规则等。

区别:

(1)机构性质:关贸总协定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议形式存在,不具有法人地位;世贸组织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2)管辖范围:关贸总协定只处理货物贸易问题;世贸组织还要处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其协调与监督的范围远远大于关贸总协定。

(3)争端解决: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争端解决没有规定时间表;世贸组织采用反向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可见,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的效率更高。

例1.(2007全国文综二)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解析: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调节各国在金融业方面的纠纷,这些都属于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也是二战之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从未有过的现象。因此选择B。

例2.(2007宁夏文综卷)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纪念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D.本体考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建立的一系列经济组织的问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尤其是对时间的记忆。题干强调的是“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可以得出其签订时间是194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指的是1947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例3.(08年广东单科,24)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解析:D。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这时候二战还没有结束,大国间的合作仍然维持。

例4.(08海南历史,23)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其解决外汇资金的需要。而世界银行则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故应选B。

一、单选题

1.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美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B.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C.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共同签订

3.下列文件中不属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是

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的国际组织是

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所起的最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B.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稳定增长D.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6.当多媒体上出现“1947年中国代表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画面“时,甲同学说“这时的政权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乙同学说“这时的政权应该是北洋军阀政府”;丙同学说“这时的政权应该是台湾当局”;丁同学说“这时的政权应该是新生的人民政权”,你认为谁的判断最准确

A.甲 B.乙C.丙 D.丁

7.世界银行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成立初期,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

A.西欧国家B.亚洲国家C.拉美国家D.非洲国家

8.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图一图二图三

A.美国攫取了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

9.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10.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世界经济蓝图”。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A.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确立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决定成立联合国

11.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关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回答下题。

二战后,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囊括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公平解决贸易争端机制建立的标志是

A.倡导国际合作的联合国的诞生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欧共体的正式成立

12.从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世纪里,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回答下题。

1946一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据此可知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③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④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逐渐由多极化向全球化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是指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③国际贸易组织的成立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美国前财政部长福勒曾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句话实质上反映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美国控制着世界银行

C.美国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D.各国货币保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三大支柱的是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亚太经合组织

16.世界银行的宗旨是

A.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B.稳定国际汇兑

C.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D.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17.关贸总协定的目的是

A.确立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B.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C.建立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

D.建立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18.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

A.雅尔塔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维也纳体系

19.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

A.美国操纵世界基金及霸权的工具B.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进步产物

C.恢复战后经济秩序的得力举措D.英美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0.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影响有①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开创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②阻碍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③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④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基础⑤为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开了方便之门⑥由于提高了关税,保护了缔约国的国内市场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请回答:

(1)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哪两个部分构成?(2分)

(2)观察下边两个图徽。这两个图徽所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分别是什么?(2分)

图一:图二:

(3)1997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韩元一落千丈,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剩下39亿美元。在当时的情况下,假如你是韩国政府领导人,你应当向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申请援助(1分)?为什么?(2分)

(4)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从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到世贸组织共用一个规则,这反映了战后国际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22.独立后的美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1)进行制度创新,利用体制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保证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美国建国后百年间的史实说明美国是如何从法制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2分)

(2)当30年代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的时候,美国在经济方面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和创新?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3分)

(3)二战后初期,美国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采取了哪些政治军事和经济举措举措?(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长期维持经济优势地位的因素。(至少从3个角度加以说明,3分)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DDC 6―10 AABBD11—15BABBD16—20ABCAC

二、非选择题

21.

(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贸总协定。(2分)

(2)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分)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组织有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其解决外汇资金的需要的职能。(4分)

(4)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或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2分)

22.

(1)以宪法的形式确立联邦制国家;规定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原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通过宪法修正案肯定联邦宪法的至上性。(2分)

(2)调整和创新:实行罗斯福新政,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调整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方面的各项政策,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分)美国经济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1分)

(3)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发动朝鲜战争、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等。(4分)

(4)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建立了民主制度、政局稳定、国内市场广阔、及时进行制度调整和创新、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进行资本输出、外来移民和科技人才的涌入等。(1点1分,不超过3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单元工业社会的来临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教案

一、现代工厂制度

1、背景: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2、特点:现代工厂与手工作坊和工场不同,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

3、脉络: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让你想到了什么?

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4、评价:①(特点)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

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

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股份制

1、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需要强大的机械动力和巨大的资本投入作支撑,蒸汽机的发明和股份制解决了这两大关键问题。:19世纪后半期,社会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社会化程度,致使单个私人资本已容纳不了社会化的生产力。

2、作用:①股份制具有极大的资本积聚功能,特别是能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单个资本所无法实现的诸如修建铁路等耗资巨大的工程。

②同时,股份公司中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按市场规律实行生产资源和资金的优化组合。

3、脉络:①早在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按股份制的运作方式进行经营活动,但当时的股份公司主要限于商业贸易领域,且资本规模小,制度不健全。

②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直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才逐步确立起来。

③到19世纪中后期,由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等构成的股份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

三、贸易与金融制度

贸易制度:

1、背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思潮的兴起,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改变传统的贸易保护政策,实行自由贸易。)贸易和金融体制日趋成熟。

2、脉络:①工业革命前,英国信守重商主义原则:奉行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关税保护政策。

②背景: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工业革命过程中)、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思潮的兴起,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改变传统的贸易保护政策,实行自由贸易。

19世纪中叶后,英国陆续推行一系列自由贸易政策,提升了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了国外市场,使英国成为与“世界工厂”匹配的世界贸易中心。

金融制度:

1、背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2、状况:英国现代货币信用制度兴起,金融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3、作用:以银行、证券公司等为主的金融机构,在(运行方式)筹集资金、发放贷款、发行债券、国际信贷等(作用①:)调节货币流通、资金运行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作用②:)为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19世纪70年代后,(背景)为适应工业经济的发展,欧洲各国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特点)出现了银行业日渐与工业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