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导学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07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导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生命可以永恒吗
【学习目标】
1.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学会从容面对生命,担当一份使命。
3.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习重点:生命有接续。
学习难点:生命不仅是“我”的,还是“我们”的。
一、自主学习
1.生命有时尽
(1)生命。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 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2)生命是 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生命是 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4)生命是 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2.生命有接续
(1)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 。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 的生命。
(3)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担当一份 。
(4)在生命的 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5)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 的生命,还包括中的生命、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

二、合作学习
1.生命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对待生命的接续?

三、复习巩固
1.拥有生命才能拥有一切。若将生命与其他利益相比,生命是“1”,名誉、金钱、爱情、地位、房子等用数字“0”来表示,有了生命“1”,后面的“0”才有价值,并且这个数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生命“1”,后面的名誉、金钱等再多也是“0”。这告诉我们()
A.生命是我们享有各种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B.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C.生命无比珍贵,不容他人侵犯
D.生命是短暂的
2.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生活在这个美丽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A.都是相同的B.少部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C.大部分都是一样的,少数不同D.都是独一无二的
3.个体生命具有独特性,这就要求我们()
①注意弥补不足,塑造完美的自我②珍爱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个人风采③肯定自己的生命具有独特的意义④尊重自我的生命,不顾他人的生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48岁的“最美司机”吴斌,为保护24名乘客的安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他为社会作出了较大贡献,他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B.吴斌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C.生命短暂,人生应该追求快乐
D.因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所以他这样做不值得
5.关于生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②不幸的生命就不用尊重了;
③每个人的生命对他人都有价值;④生命可以做到十全十美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6.下列关于生命的接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B.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C.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与他人、社会无关
D.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四、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黑暗而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的嘉奖。
材料二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而自杀的消息时时见诸报端,暴露出当代中学生对生命的轻视和珍爱生命意识的淡薄等弱点。例如,据报道,山西临汾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甜甜因无法承受“作业过多”的压力而上吊自杀。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海伦·凯勒对生命的态度是什么?材料二中这名小学生对生命的态度是什么?
(2)请你设计两条珍爱生命的宣传标语。

相关推荐

第八课、热爱生命


第八课、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1、简介作者及作品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2、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狼嚎(háo):大声叫。转瞬(shùn)即逝:转眼就消逝了。咀嚼(jǔjúe):用牙齿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suì):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1)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3)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二、拓展训练

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第八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八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八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马可。波罗东来的史实,了解中国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
2、认识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是中国和印度、阿拉伯古代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科技、文化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新知预习
一、马克波罗的东来
1、时间:晚期,旅行家马克波罗抵达中国。
2、成就:他的经历和见闻留在脍炙人口的中,此书被誉为。
3、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开阔了欧洲人的,对
欧洲人的有所启示。
二、中国四大发明外传
4、造纸术的外传:造纸术的对外传播首先及于亚洲东部的、、等国,年,之战以后,造纸术才正式开始西传。随后,造纸术经由传入欧洲
5、火药的外传: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的
。再次充当了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不自觉的工具。随着火器的迅速推广和日臻完善,整个发生了变革。
6、指南针的外传: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时期。大约后期,经传往欧洲。
7、印刷术的外传:中国的雕版和活字印刷术大概从起外传。
三、阿拉伯数字
8、发明:最早由发明。
9、传播:经过北非沿岸,传入西班牙和各地,取代了数字,并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
10、作用:大大便利了活动,直接促进了和整个自然科学的进步。
自我评价:
优秀()良好()继续努力()
快乐探究:
1、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传播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各地文明交流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哪些?请各举例说明。
3、阿拉伯人在文明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主要贡献?
同步达标: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创立了包括“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B.古代腓尼基人C.古代印度人D.古代希腊人
2.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是哪国人
A.阿拉伯B.印度C.英国D.意大利
3.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人如果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他会选择下列哪部书作为参考
A.《荷马史诗》B.《三国演义》C.《马可·波罗行纪》D.《天方夜谭》
4、《马可·波罗行记》一书记述的中国见闻的时期是()
A、元朝B、唐朝C、明朝D、北宋
5、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A、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6、以下事例中以和平往来的方式促进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A、十字军东征B、马可·波罗来华C、亚历山大东征D、希波战争
7、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的形式实现的。下列哪一个选项体现的交往形式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动征C罗马帝国的扩张D马可·波罗来华
8.下列表述不正确是
A.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
B.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的糖、稻米、棉花等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D.《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9、把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历史事件是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C、蒙古西征D、马可·波罗来华
10、火药、火器知识及制作技术西传表明
A、欧洲制作火药武器比中国早B、刀枪铠甲的军事作用彻底消失
C、作战方式发生了部分变革D战争充当了传播人类文明成果不自觉的工具
11、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B、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C、改造印度人创制的从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D、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12、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的形式实现的。下列哪一个选项体现的交往形式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动征C罗马帝国的扩张D马可·波罗来华
材料分析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弗兰西斯培根
请完成:
(1)材料中所指的“文字方面”“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是指什么?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除了上述三种发明外,另一大发明是什么?材料中的“力量和影响”指的是什么?
课外拓展:
1、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甚至有人怀疑这次远行的真实性。课下收集资料研究一下,马可·波罗的欧亚之旅是如何成行的?(思路:交通方面;中国的对外政策方面)
2、对照唐元时期中国造纸术和火药西传以及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谈谈自己的感想。
拓展阅读
马可·波罗
约1254—1324年,出生于意大利著名的商业城市威尼斯,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当地有地位的富商,长期在近东一带经商,1260—1269年间,因担心君士坦丁堡政局有变,前往东方,到过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1269年回到威尼斯。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同他的父亲、叔父三人,离开了威尼斯。他们穿过西亚和中亚,到达元朝朝廷。他们受到了元世祖的接待,马可·波罗为元朝政府服务17年。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以后在一次对热亚那的战争中被俘,他在狱中口述了东方见闻,他的口述由一个叫做罗思蒂谦的人记录下来,成为《马可·波罗行纪》。在书中,他描绘了中国的富庶景象和繁荣的城市、众多的人口。他在书中称元朝大汗的禁卫军为男爵,共1.2万人。他说,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他还叙述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宫殿和佛塔,特别说到那里富有黄金、珠宝。马可·波罗的叙述中有些荒诞的地方,例如说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第八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八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八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难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交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不明白的做好标记。)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年,孙中山在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召开,大会选举

为总理,通过的纲领是、

、、。

3、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

4、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年月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夺取枪支弹药。

2、年元旦,孙中山在宣誓就职,选到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结束了

,使。

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

5、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1、让学生制成简表,比较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

2、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史感悟: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A、北京B、夏威夷C、纽约D、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1894年B、1905年C、1898年D、1901年

3、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A、《万国公报》B、《中外纪闻》C、《民报》D、《新青年》

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1)民主(2)民族(3)民生(4)民权

A、(1)(2)(3)B、(2)(3)(4)C、(1)(3)(4)D、(1)(2)(4)

5、武昌起义发生于()

A、1911年B、1910年C、1912年D、1913年

6、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

A、1911年B、1910年C、1912年D、1913年

7、建立起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是()

A、袁世凯B、左宗棠C、宋教仁D、段祺瑞

8、武昌起义中,起义军首先攻占的地区是()

A、南京B、武昌C、汉口D、汉阳

二、材料分析:

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孙中山

请回答:

(1)孙中山所预言的这场“伟大的民族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这场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在领导力量上有何不同?

(2)这场伟大的民族运动终成“燎原之势”,即出现一个高潮。你认为这个高潮是什么?其结局可谓失败,你认为失败在哪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

孙中山与中山装

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见的衣服之一,它的创始人就是孙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赶到西装式样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衫等又不能充分表现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是他就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把立领改成直翻领,前面开四个口袋,每个口袋上各家加一个“倒山形”笔架势的袋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山装的基本样式。这套衣服一经孙中山提倡,就很快受到欢迎,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