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

幼儿园知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6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道难》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所守或匪亲。“匪”,同“非”,不是。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地崩山摧壮士死。壮士,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上屋骑危。屋脊。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句。
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雄飞雌从绕林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六、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于: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何: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胡:为什么。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
艰难苦恨繁霜鬓。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密齿梳。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兄弟排行第一。
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古义:快速冲出;今义:①冲出;②鼓出来;③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④使超出一般。
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义:因此写了,于是创作;今义: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义:刚才今义:朝向前方(面)。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轻:意动用法,以…为轻,看轻。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是: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
自言本是京城女。表示肯定、判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认为…正确。
觉今是而昨非:正确。
命:
命曰《琵琶行》。命名。
死生有命。命运。
遂命酒。叫,吩咐,命令。
自命不凡。认为。
言:
感斯人言。言: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
为:
因为长句。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暂:
凝较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较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介词。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转徙”,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感斯人言。被动句。
歌以赠之。状语后置句。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谓语。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介词。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宾语。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省略介词。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
涂有饿殍。“涂”,通“途”,路途。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河内凶。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士兵。走,古义:逃跑;今义:行。
谷不可胜食也。胜,古义:尽;今义: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数,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填然鼓之。鼓:打鼓,名词活用作动词。
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名词活用作动词。
然而不王者。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名词活用作动。
树之以桑。树:种植,名词活用作动词。
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名词活用作动词。
请以战喻。战争,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动词作名词。
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形容词作动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
王无罪岁。罪,以……为罪,意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在,介词。
之: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
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助词,地、…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王:
然而不王者。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àng,名作动。
梁惠王曰。君王wáng,名词。
食:
谷不可胜食也。吃,动词。
狗彘食人。食物,名词。
时:
不违农时。季节,名词。
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
以:
请以战喻。用,介词。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
则:
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胜:
沛公不胜桮杓。shēng,能承担,能承受。
谷不可胜食也。shēng,尽。
二败而三胜。Shèng,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Shèng,战胜、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的。
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
扶苏以数谏故。多次。
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发:
百发百中。发射。
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征召。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现,赈济。
野芳发而幽香。开花。
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笔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
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钱。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直接。
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战争。
是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动词。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介词。
赵氏求救于齐。向,介词。
以:
请以战喻。用,介词。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之:
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音节助词,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胜:
谷不可胜食。尽,全部。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是亦走也。判断句。
非我也,兵也。判断句。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判断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树之以桑。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可以无饥矣。省略句,省略宾语。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固定句式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固定句式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固定句式
七、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劝学》知识点功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用煣的方法。
虽有槁暴。“有”yòu,通“又”。
虽有槁暴。“暴”pù,通“曝”,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同“于”,对。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ì,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xìng,同“性”,资质禀赋。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学不可以已。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行,表示答应。
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制成;今义,认为。
故木受绳则直。绳,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金就硕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指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省,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而神明自得。神明,古义,指人的智慧;今义,指神。
下饮黄泉。黄泉,古义,地下水;今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蟹六跪而二鳌。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用心,古义,因为思想;今义,集中注意力,怀着的某种念头。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輮以为轮。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
輮使之然也。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吾尝跂而望矣。跂:动词活用作状语,抬起脚跟站着。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
登高而招。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
非利足也。利: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得快。
非能水也。水: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游水,游泳。
积善成德。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行,好事。
不积小流。流:动词活用作名词,流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而青于蓝。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向。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原因,……的原因。
而:
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并列关系,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修饰关系,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转折关系,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顺接关系,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递进关系,而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为:
水为之。变成。
由也为之。做。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介词,给。
何辞为?语气助词,呢。
疾:
声非加疾。快,大。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迅速。
疾言厉色。严厉。
利:
非利足也。走得快。
金就砺则利。锋利。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对……有利。
生:
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禀赋。
养生丧死无憾。活着的人。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产生。
用:
用心一也。因为。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尽。
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用。
赵太后新用事。执掌。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以为妙。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
闻:
声非加疾也,而闻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
望:
吾尝跂而望矣。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五日。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
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强盛。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学不可以已。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判断句。
冰,水为之。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结构后置句,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輮以为轮。省略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君子生非异也。判断句。
无以至千里。省略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约从离衡。“衡”通“横”。
合从缔交。“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百有余年。“有”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盘问。
孝公既没。“没”通“殁”,去世。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威振四海。“振”通“震”,使……震动。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因河为池。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赢粮而景从。赢,古义:担负;今义:输赢的“赢”。
山东豪俊并起。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流血漂橹。橹:古义:盾牌;今义:划船的工具。
九国之师。师,古义:军队;今义: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过秦论。过,名词作动词,指出过失。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
南取百越之地。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当王。
将数百之众。将:名词作动词,率领。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外连横而斗诸侯。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约从离衡。约:名词作动词,招致;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吞二周而亡诸侯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流血漂橹。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起。
追亡逐北。亡、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
争割地而赂秦。争:动词作状语,争着。
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
废先王之道。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作废。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督促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做名词,坚固的地势。
因利乘便。利:形容词做名词,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条件。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北:
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
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
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
因:
因利乘便。介词,趁着。
因遗策。动词,沿袭。
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后因伐木。介词,因为。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连词,因而。
相如因执壁却立。介词,趁机。
策:
振长策而御守内。名词,鞭子。
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
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动词,督促。
策之不能尽其道。动词,鞭策。
制:
覆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阻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动词,限制。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
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
向:
非及向时之地。名词,先前。
向吾不为斯役。连词,假使。
秋天漠漠向昏黑。动词,将近。
信: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忠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动词,讲信用。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低眉信手续续弹。形容词,随意。
信口开河。形容词,随便。
延:
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
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
弱: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
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
举:
包举宇内。动词,夺取。
西举巴蜀。动词,攻取。
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爱: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
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
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
乘:
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chéng。
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shèng。
李白乘舟将欲行。动词,乘坐。
通:
乐毅之徒通其意。动词,沟通。
指通预南,达于汉阳。动词,到达。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形容词,广泛。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形容词,通畅。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利:
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之:
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
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
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
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
有田忌……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类的。
而: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转折连词,却。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修饰连词,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果连词,因而。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宾语前置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
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
崤函之固,自若也。宾语前置句。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介词结构后置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句。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状语后置句。
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省略句,省略宾语。
伏尸百万。定语后置句。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宾语。
倔起(于)阡陌之中。省略句,省略宾语。
威振(于)四海。省略句,省略宾语。
身死(于)人手。省略句,省略宾语。
委命(于)下吏。省略句,省略宾语。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无贵无贱。无,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
句读之不知。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小学而大遗。小学,古:①小的方面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圣人无常师。常,古义:没有固定;今义:变化不定;鬼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古义:古人从师的风尚;今义:旧路,厚道。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不耻相师。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名词作动词,学习。
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位卑则足羞。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一个“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孰能无惑。惑:形容词作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代词,疑难问题。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愚人之所以为愚。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
爱其子。其:第三人称代词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
或师焉。师:名词作代词,学习。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从:
惑而不从师。跟从。动词。
乃大惊,问所从来。自,介词。
道:
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动词,有疑难问题。
则耻师焉,惑焉。形容词,糊涂。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它们,代“六艺经传”。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疑难的问题”。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感叹语气,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于:
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受。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就是“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而耻学于师。介宾后置句,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固定格式,“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生乎吾前。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吾从而师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生乎吾后。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判断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捧着。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肉袒伏斧质。“质”通“踬”,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特以诈详为欲赵城。“详”通“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傧相。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于是王召见。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拜为上卿。拜,古义:授予官职;今义:拜见,叩拜。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患。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祝寿。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亲戚,古义:父母兄弟;今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宣言曰。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扬言;今义:宣告。
布衣之交。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粗布衣服。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妃嫔,指秦王的姬妾;今义:美女。左右,古义:侍卫人员,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左右,古义:侍卫人员,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信约,盟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
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王不行。不行:古义:不前往,不去。今义:①不可以;②不中用;③不好。
不过三十日。不过,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前进:走上前去献上。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鄙卑下贱。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留,阻止。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形容词作动词,坚决明确地遵守。
而相如庭斥之。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廷上。
间至赵矣。间,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
臣请完璧归赵。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怒发上冲冠。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碎:形容词作动词,碰碎。
毕礼而归之。毕,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去。
且庸人尚羞之。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诈,动词用作名词。欺骗的手段。
乃前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卒廷见相如。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堂上。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臣乃敢上璧。上,名词用作动词,献上。
乃使其从者衣褐。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秦御史前书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吾羞。羞,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
相如每朝时。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急,形容词作名词,急难,急务。后,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使,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用作动词,宽待。
为刎颈之交。交,动词用作名词,朋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肉袒负荆。背着。
胜负未定。败。
使:
使人遗赵王书。派。
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召令徒属曰。部属,部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拜:
拜为上卿。授官。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才美不外见。显现。
望见相如。看见。
因: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依靠。
幸:
君幸于赵王。宠爱,宠幸。
则幸得脱矣。幸运。
大王亦幸赦臣。侥幸。
请:
璧有瑕,请指示王。请允许我。
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请你。
诸将请所之。请示。
以: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以勇气闻于诸侯。即“以勇气于诸侯闻”,介词结构后置句。
君何以知燕王?即“君以何知燕王”,介词宾语前置句。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即“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我为赵将。判断句。
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介词状语后置句。
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状语后置句。
今君乃亡赵走燕。即“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其人勇士。判断句。
秦城恐不可得。即“恐不可得秦城”,宾语前置句。
徒见欺。被动句。
何以知之。即“以何知之”,介词宾语前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者人”,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句。
乃设九宾礼于廷。即“乃于廷设九宾礼”,介词状语后置句。
拜送书于廷。即“于廷拜送书”介词状语后置句。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使不辱于诸侯。及“使不于诸侯辱”,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宾语。
得罪于大王。即“于大王得罪”,状语后置句。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宾语。
会于西河外渑池。介词状语后置句。
请奉盆缶(于)秦王。即“请于秦王奉盆缶”,状语后置句。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
相如素贱人。判断句。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岂……乎:难道……呢(吗)。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岂……邪:难道……吗。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和……相比,哪个更……。
独畏廉将军哉。独…哉:难道……吗。
七、找出本文中的成语的意义。
完璧归赵: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价值连城: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贵;价值很高。
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卧起操持。操持,古义:拿着;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欲因此时降武。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空以身膏草野。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反欲斗两主。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何久自苦如此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单于愈益欲降之。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王必欲降武。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
屈节辱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宜皆降之。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其一人夜亡。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空以身膏草野。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使:
数通使相窥观。使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语:
以状语武。告诉。
如惠语以让匈奴。说的话。
引:
虞常果引张胜。招供。
引佩刀自刺。拔。
食:
绝不饮食。给他吃的。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吃。
廪食不至。粮食。
给其衣食。食物。
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
恐前语发。被揭发。
数: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名词,数目,数量。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名词,六艺之一,算术。
必有数存乎其间焉。名词,规律。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名词,定数、命运。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数词。几、几个。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动词,读shǔ,计算。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读shǔ列举。
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读Cù,密。
数见不鲜。副词,读Shuó屡次。
当:
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动词,相当于“与”,相称。
有大石当中流。动词,挡住,阻挡。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占有,把着。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动词,掌握,主持,执掌。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动词,判处(某种刑、罪),处以相当的刑罚。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抗,抵挡。
臣闻圣贤之君,不以禄私其亲,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动词,担任,充当。
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动词,承受,承担。
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代替。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动词,抵,顶。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动词,适当,符合。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介词,表处所。对着,面对。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介词,表时间。值,在,正当。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副词,表助动。应当,应该。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副词,表必然。必定,一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副词,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当与秦相较。连词。相当于“倘”,如果,假若。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即“送留在者汉匈奴使”,定语后置句。
为降虏于蛮夷。即“于蛮夷为降虏”,状语后置句。
何以女为见。即“以何见女为”,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
子卿尚复谁为乎。即“子卿尚复为谁乎”,宾语前置句。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即“以何复加”,介宾倒置句。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即“虽生,以何面目归汉”,宾语前置句。
引佩刀自刺。即“引佩刀刺自”,宾语前置句。
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即“募百余人士、斥候俱”,定语后置句。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判断句。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非汉所望也。判断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
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被动句。。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妙尽璇机之正。“机”通“玑”。
员径八尺。“员”通“圆”。
形似酒尊。“尊”通“樽”。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常从容淡静。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篆文,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覆盖周密无际。周密,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寻其方面。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上下肃然。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中有都柱。都,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
词(音dōu)。
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义:交往接触;今义:连接;相接;移交和接替。
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妙尽璇机之正。妙,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附庸风雅。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
兵未战先见败征。征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表现。
从此替爷征。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
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
因:
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因以讽谏。凭借。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乃:
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乃不知有汉。竟、却。
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公: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之一。此指鲁庄公。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增其旧制。规模。
举:
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
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莫令事不举。成功。
施:
靡计不施。施用,施行。
施关发机。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动词,施行,实行。
勿施于人。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动词,报答。
致: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
而致千里。到达。
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关:
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
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
赢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
精:
精思傅会。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精锐。
三打白骨精。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机:
施关发机。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名词,机件。
其牙机巧制。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名词,关键。
此子机变。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名词,事务
属: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衡少善属文。连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判断句
举孝廉不行(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验之以事(状语后置句)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状语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句,省略主语)
讽议左右。(省略句,省略介词)
果地震陇西。(省略句,省略介词)
六、解释官职升降与人才选拔的词。
举:举荐。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升:提升。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袁盎传》)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去:解除职务。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衡下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同上)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延伸阅读

《蜀道难》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蜀道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蜀道难》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李诗表现的思想情感,学会“知人论世”。
2、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研读、赏析。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高二时学习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同学说说其特点。
明确:该诗主要记述梦境中的山水,表达诗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品质。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象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象原野上的奔马。在诗里,诗人一抖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同神游“蜀道”吧。
二、解题
1、简介文体知识;
2、简析内容:本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华,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三、阅读课文
1、自由诵读;2、提名朗读;3、齐读。
注意“其险也/如此”等句的句读及一些字音。
四、疏通字词
五、整体把握,梳理思路,把握诗歌字面基本内容
导入:泉有泉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
明确:难。
思考:题目即讲攀登蜀道之艰难,即是说蜀道险峻雄奇,那么哪些诗句是写这方面内容?
明确: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思考:那么此前此后又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前写开辟之难,后写安居之难。
小结: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后从未来人事之险的角度,写蜀地是是非之地,难以安居。
附:板书
开辟之难
难攀越之难
(nán)安居之难
六、布置作业
思考:那么本诗是不是就是写蜀道之难呢?请思考完成练习三第4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主旨,赏析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字、号;2、本诗是近体诗吗?3、齐读课文。
二、分析主旨
1、回顾上节课内容,将上节课板书内容继续板书下来。
2、分析主旨
思考:练习三(4)。
提示:分析诗歌的方法是多样的。《重创诗歌的艺术天地》就告诉我们一些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本诗写于什么背景呢?看注释1。其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向衰败的过渡时期。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是在告戒李唐王朝要防止一些野心家作难(板书“难”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应该说,诗人的预言后来是得到印证的。755年有安史之乱,761-766年又有段子章反叛等。
可见,本诗虽说是浪漫主义之作,但还是反映了诗人关照现实的情结。
诗人少年时期即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非常高兴,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藁人。”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于是从此漫游四方。但是诗人虽有道家出世的思想,但他仍然关注着现实社会。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参加了打着……
三、赏析
思考: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险峻高大?
明确:主要有: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2、侧面映衬:黄鹤……;3、夸张:扪参历井……连峰去天……4、烘托:鸟声悲凄。
小结:诗人正是这样以变换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蜀道的险峻高大,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蜀道难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蜀道难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5.蜀道难教案
1.文本全解。
(1)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先代于隋末流徙西域。他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附近),后随父内迁移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之清莲乡。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25岁出蜀,漫游十余年,希冀通过交游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的高位,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天宝元年(742)应诏赴长安,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此后先后漫游了梁宋、齐鲁、吴越、幽燕。天宝末,安史叛乱,李白应召人永王李磷幕,王室争权,李磷被杀,李白株连人狱,获释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乾元二年(759)三月行至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安徽当涂县)。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向往建功立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其诗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屈原之后,古代诗坛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交厚,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对他极为倾服。中唐以来,李、杜优劣之论,聚讼纷纭。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调张籍》)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二人诗风不同,而各臻绝诣。有《李太白集》。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期间。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如此说可信,则本诗当作于742—744年前后。天宝中,殷瑶编《河岳英灵集》选此诗,赞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
(2)基本解读。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词内容多写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的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李白通过蜀道之难,来表达自己的坎坷人生,抒发失意情怀。也有人说是表达了李白对社会政治前途的忧虑和关切。明代的胡震亨和顾炎武认为“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全诗可分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描写蜀道之难。
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蚕丛及鱼凫”以下六句,诗人讲述了蜀国、蜀道的历史。从传说中的蚕丛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未与秦塞往来,太白、峨眉之颠只有“鸟道”可行。地理的阻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由历史讲到今日蜀道的来历,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五丁开山”,始有人迹可至的“蜀道”。即称“天梯”、“石栈”,其险难程度,不言而知。如此得见地理的险峻,开路之艰难,这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烘托出艰险奇异的气氛。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具体从正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表现跋涉攀登之难。
先从古神话说起。“六龙回日”,是说山峰高耸入云,连太阳神的龙车都无法通过。与险峻的高山相映,更显出道路险绝的是山下湍激回旋的河流。山峦的高峻险阻,即使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都为之发愁。这样波澜迭起,将蜀道之难写得无以复加。
“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诗人另辟蹊径,从游蜀者的感受与对游蜀者的安危关怀方面来写。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参、井等星宿,几乎手可抚触,不由得叫人呼吸紧张,抚胸长叹。仅几个细节动作描写,即勾勒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状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
“问君西游何时还”二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虚拟问答的方式,借问友人何日归来,引出旅人面对“畏途”的羁旅愁思。
“但见悲鸟号古木”以下七句,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难于上青天。以自然环境气氛烘托人的主观感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李白在本诗中加以运用,更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
“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气势,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尾,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表现居留之难。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写剑阁雄关的险要。蜀中要塞剑阁,坐落在祟山峻岭之上。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兼以猛虎、长蛇,“杀人如麻”,进一步突出其环境之险恶。
至此,诗篇归结为望“君”早归之意。西望锦城,慨叹蜀道之难,这是作者的感慨,又是行者的感慨,同时也是此诗留给读者的深切感受。也隐含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3)精华鉴赏。
将神话传说、想像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本诗的最主要艺术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也是本诗一大特点。诗歌句式以七言句为主,又间杂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变化频频,灵活多样;语言或匀称对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摆脱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诗歌句式和语言的这种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羁的飘逸个性的体现。
诗歌中三次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主观色彩浓厚,给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随着景物的描写,惊叹之情不断加强,也使艺术效果逐步得以强化,使诗歌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理解诗歌句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体会《蜀道难》句式的独特韵味。
参考答案:参考“精华鉴赏”第2段。
(2)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理解该句在诗歌当中加强主观色彩的作用,及其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是该诗的主调。该句在诗中重复三次,每次的作用不尽相同。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也使文势更为突兀;在中间,是表现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在末尾,则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使全诗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3)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掌握蜀道“难”的具体特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学会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归纳。
参考答案:蜀道之“难”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高险,表现在太白峰路段。“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子,都表现这种高险。二是惊险,在青泥岭路段。“扪参历井仰胁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脉崖转石万壑雷”等句,便是表现这种特点。三是凶险,主要在剑阁山路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等句,均表现了这种凶险的特点
(4)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把握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和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参考“精华鉴赏”第1段。
3.相关资料。
中唐以后直至今日,人们对《蜀道难》的写作年代和主旨众说纷纭。就中以用乐府旧题写故国山川、别无寓意之说颇为可能。令人詹镆疑是天宝元年初至长安时送友人入蜀之作,亦颇有可能。在送别诗中以主要篇幅描写山川风景,在李白本人和其他唐人作品(尤其是七言歌行)中不乏其例。诗的结尾部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等句,有人据此以为有政治寓意。其实那不过是用左思(蜀都赋)、张载《剑阁铭)中的成语加以变化,借以夸张山川之险。就如作者{天门山铭》中“天险之地,无德匪亲”等句一样,未必是影射时事。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像丰富,语言夸张。全诗色泽光怪陆离,动人心魄,充分显示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的特色。诗人从各个角度摄取画面,多方面突出蜀道之险。其结构则回旋往复,又层次井然。诗的句式多样,参以散文句法,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虽然诗歌竭力描绘蜀道的艰难险恶,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伟的美。这是因为诗人借助于对蜀道山川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体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面貌,因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
(节选自王运熙、杨明《李白》,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t8)

蜀道难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教学重点】指导诵读、指导学生欣赏散文化诗句。

【教学难点】诗歌内容的鉴赏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学生朗读,指出作者。

……

李白

2.回忆李白诗中的一些名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简介李白。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4.教师补充:

“诗仙”来历,源自他写《蜀道难》。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

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

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于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势磅礴,后人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在已经学过的诗句中感悟到,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再来感受他这种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寄托于其中“济世救民”的思想。

——板书:蜀道难李白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先让一个同学朗读。

……

教师指导以下几点。

1.正音。给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噫吁嚱 yīxūxī鱼凫fú石栈zhàn猿猱náo萦岩峦yíng扪参ménshēn

抚膺yīng巉岩chán飞湍tuān喧豗huī凋朱颜diāo砯崖pīng

崔嵬cuīwíi咨嗟zījiē

2.再请一个同学朗读。

……

从李白豪迈磅礴的写作气势上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

文章主要是运用多种手法,从多个角度突出蜀道的难,这个“难”指行走艰难,出入不便,应该在诗句中已经反复表达出了作者着这“难”的感叹,大家说,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叹之情?

……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指导朗读。

这三句话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蜀道之难的感叹之情。但是这三次感叹对蜀道艰难的表达角度(特点)却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

第一句感叹蜀道的“高危”,在全诗的开头,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调,也领起下面四句神话传说。所以要读得很有声势,特别是“噫吁唏”三个感叹词重叠,更加重的惊异之感,所以要读得高亢。

教师读: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学生读(反复读):……

第二句感叹蜀道的“惊险”。“使人听此凋朱颜”,听了这些内容后,不禁使人红润的容颜都为之凋伤憔损,它总结前面7句,要读得慢而伤感,要低调。

教师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学生反复读:……

特别是:尚不得、愁攀援、何盘盘、坐长叹、何时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第三句感叹蜀道的“凶险”。它总结了上面8句,要读得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

教师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学生读:……

4.听课文录音朗读。

……

5.学生齐读。

三.小结。

诗人袭用乐府古题,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诗人表面写了蜀道的艰难,其实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诗风气势磅礴,风格豪放,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朗读时应读出这样的气势。

第二课时

主要是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并体会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夸张渲染等恣肆的手法。同时感悟诗歌寓意。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初步感受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等手法描述了蜀道之难,感悟了诗人一叹三咏(又称反复)的艺术手法。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大家来看,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

①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副句“噫吁嘻!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等张本。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惊险”,不可轻易前往;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

诗人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创新。

二.探索作者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作者这种独特的“大气”。

1.我们先看第一节(朗读):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节里,诗人主要是运用丰富的想象,突出蜀道的“高危”。那么,他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呢?

……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两个神话传说写出了蜀道悠远的历史和神奇的来历。写出历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

2.再看第二节(朗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一节里,诗人虚实相映,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以及感觉突出了蜀道的惊险。那么诗人又是用什么有映衬?摹写了怎样的神情、动作和感觉?

……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摹写感觉: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3.再看第三节(朗读):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一节中作者再运用了夸张和联想,突出了蜀道的凶险。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夸张和联想呢?

……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运用联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极言蜀道的凶险。

4.学生朗读,再体会李白这种恣肆汪洋的写法。

……

5.教师小结:

李白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他或夸张或想象,虚虚实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这就是李白,一个“大气”的李白!

三.简单探索诗歌的寓意。

结合之前讲过的背景:

李白怀着“济世救民”的远大抱负应召来到长安,可是唐玄宗却只给了他一个闲职。李白的满腔报复顷刻化为乌有。于是有了这篇创作。所以,文章多少总要寄托当时的一点心情:或失落,或困惑,或担忧。你能找得出这样的诗句么?

……

1.诗人描写了这个险象环生的蜀道,本身就有寄寓。暗示社会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

2.第二节中作者来到蜀道时的感触:悲鸟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就有寄寓。暗示自己当时失落,悲观的心情。

3.“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暗示自己对长安官场的恐惧,既想入仕,以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又担心官场险恶,不能功成身退,充满了矛盾。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悟。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一叹高危蜀道来历——难行蜀道高峻

中间:主旨句二见二叹惊险景物凄清——可畏山水险恶

结尾:主旨句三见三叹凶险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景

《蜀道难》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蜀道难》,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蜀道难》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体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由唐诗的文学地位谈到李白的诗歌的艺术风格,引入本课教学。
二.回顾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体读第一段:
1.词义点拨:
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
诗歌的语言受押韵及平仄限制,词序有所颠倒,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颠倒的,应如何顺句。
2.段落解读: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四.分析体读第二段:
1.词语点拨:
①但:只。②从:跟随。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④去:离。⑤盈:满。⑥倚:靠,。⑦湍:急流。⑧砯:拟声词。
2.段落解读:
(1)“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干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2)“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五.分析体读第三段:
1.词语点拨:
①夫:人。②当:挡。③匪:同非。④朝……,夕……:互文见义。⑤虽:虽然。⑥长:深深。
2.段落解读:
“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2)“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六.再次朗读全文。
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善用反复:
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八.分析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教师列出“寓意三说”(见教师用书),学生讨论。
共识:胡震亨的说法。“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
九.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