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大自然

小学自然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3

大自然。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才中学七年级上地理
《第一章》复习教案

(以小黑板展示或教师表述,学生整体感知)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能简单的看出地理事物,说出当地的地理环境。知道构成地图的要素;能简单运用地图。知道如何学习地理知识,怎样解决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利用好奇心,培养地理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学会阅读和运用地图。利用案例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运用地图的习惯,理解地图的重要性。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构成地图的要素,能简单运用地图。
、教学难点:如何学习地理知识,怎样解决地理问题。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或小黑板
2课时(可以依据节划分或依教学模式的环节划分课时)

一、出示目标
(一)展示复习目标:(见上复习目标)
(二)、出示复习提纲:(学生根据复习提纲自学书2---10页,进行圈、点、批注,将不会的择录出来。)
生活离不开地理
1、看书第2页,理解学习地理的重要意义。
2、读书第3页,读图1.1、1.2、1.3、1.4,知道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作用,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3、读图1.5和1.6说出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
4、阅读教材4—5页,读图1.7、1.8、1.9、1.10、1.11、1.12,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
怎样学好地理
1、读书第6页,读图1.13,1.14,识记地图三要素,理解并会辨别地图的方向。
2、看书第7—8页,读图1.15、1.16,理解并记忆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以及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3、知道图例和注记的概念,记住主要图例。
4、了解地图的分类
5、读书9—10页,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思考地理问题,知道怎样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地理。
二、自主复习:
(一)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
(二)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体系(教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个案让其演板、展示,教师总结出各个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把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小组或教师解答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在自学中不会的疑难问题
2、学生根据复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并说出特点
图幅相同
项目地图范围图上内容
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分类:大、中、小
大: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
中:比例尺在1:10万与1:100万之间
小: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万
四、达标训练:
(一)出示达标训练题(学生自己编题也可)(上等生准确率在90%以上,中等生在75%以上,学困生在60%以上)
一、选择题:(2x15=30分)
1、北京到广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2290千米,在比例尺是1:9000000的地图上,北京到广州的图上距离是:().
A.25.4分米B.2.54厘米C.25.4厘米D.2.54分米
2、图幅相同的下列四幅比例尺的图,包容的实地范围最大,表示的地理事物最粗略的是:
A、1:200,000B、1:800,00C、1:550,00D、1:600,000
:3、读英国剑桥科学园位置示意图,剑桥科学园位于:

A.英国的西南、伦敦的西北B.英国的西南、伦敦的东北
C.英国的东南、伦敦的东北D.英国的东南、伦敦的西北
4、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一幅完整的地图都必须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要素
B、所有的地图方向判别的方向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地图上表示城市名称。山脉高度等的文字,叫图例。
D、地图上表示河流。道路等的符号叫做注记。
5、在图幅大小相同的一组地图上:()
A、比例尺越大,图幅所示范围越大
B、比例尺越大,图幅所示范围越小
C、比例尺越大,图幅所示内容越粗略
D、比例尺越小,图幅所示范围越详细
6、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1/1000B、1/10000C、1/100000D、1/1000000
7、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jaB88.coM

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D我国西北地区——高架屋子

8、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南方地区相符的是()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平缓,墙体厚,窗户较小
B.代表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摔跤、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9、琪琪的爸爸自驾车从湖南到北京参加“纪念中国电视事业诞生暨中央电视台建台大会”。为保证顺利到达,他必须带的地图是()
A、湖南省交通图B、中国铁路交通图
C、中国公路交通图D、北京市交通图
10、.下列表示铁路的图例是()
ABCD

读下列四幅北京市的位置图,回答11—12题

11、在①图中,海淀区位于市中心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12、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⑨④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③①
读某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平面图,回答12~13题。
13、学校的田径场位于花坛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14、学校教学楼东西向长度约为
A.20米B.40米
C.100米D.200米
1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5月28日至6月3日对韩国、日本、蒙古、缅甸进行了友好访问。小明想找到这些国家的准确位置,他最好查找:()A.世界地形图B.世界气候图
C.世界政区图D.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二、填空题(2x16=32)
1、比例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_______。
2、地图上范围越小,内容越_______,比例尺越_______。
3、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上______下_______,左_____右_______。
4、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_______,说明文字叫_______。
5、地图上比例尺是一千万分之一,图上2厘米代表_______千米,实际距离1000千米,在图上是_______厘米。
6、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_______距离比_______距离缩小的程度。
7、下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图,内容较_______。北京位于我国的____方向。
三、综合题(共38分)
1、下图是某校初一学生画的一幅学校平面图。这幅图看上去很工整,但是不容易看懂,原因是缺少了一些基本要素。请你在图中和图的旁边帮他添上,把这幅图补充完整。(6分)
(1)、写出缺少的要素
(2)、在图上合适位置标注出来:

2、读某村平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x11=22分)
⑴面对此图,它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别是:
上:___下:___左:___右:___
⑵图中小河的流向是从___往___流。
⑶一辆汽车从村庄向小河方向驶过公路桥,
其行驶方向应是:先从___向___;
再从___向___。
⑷量算图中(比例尺为1:40000)A、B两地
的实地距离:______。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x5=10分)

⑴图中火车站在宾馆的什么方向?______________。
⑵量算一下宾馆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有多远?_________。
⑶从宾馆到公园选择哪条公交线路最好?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假如有一天刮东北风,那么湖中的船只从A处划到B处,是顺风还是逆风?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划船保持20米/秒的速度,从A处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____。
(二)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可以小组互改,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做好点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规律等)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堂清检测题:见上“达标训练题”(也可另出堂清检测题,优秀80%,及格60%)
(二)批改形式:(同桌查、组长查、教师批改、学生互改的形式)
(三)堂清反馈:1、过关学生人2、未过关人,未过关人员名单:
(本节课的成功及不足和改进设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25x2=50分)
1.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A.风土人情B.辨认方向C.随心所欲D.预报天气
2.在历届奥运会的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常取得好成绩,是因为()
A.黑人身体素质好B.当地交通不便,靠步行
C.国家贫穷,人们能吃苦耐劳D.生活在高原,无氧耐力强
3.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有()
A.内蒙古草原地区超载放牧B.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水稻
C.生活在湖区的居民围湖造田D.毁林开荒以扩大耕地面积
4.下列地理事项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相吻合的有()
A.在荷兰,广泛分布着抽水风车
B.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C.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为白色
D.青岛有多处欧式建筑
5、下列现象与“地理”没有关系的是()
A.夏天我们家乡昼长夜短B.黑龙江的小麦在春天播种
C.台风“桑美”在浙江沿海登陆D.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6、天气预报只是近几年的事。千百年来,人们出门看天,靠的是祖祖辈辈观察、积累流传下来的天气知识。请根据下列事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可能不会下雨的是()
①星星布满天②蜻蜓、燕子低飞③蟑螂乱飞④蜘蛛织网⑤蚂蚁搬家
A.①②⑤B.①④C.②③⑤D.③④
王伟一家自驾车从所在郑州市到北京游览,应该怎样选择地图。请完成
下面7---8题
7、为了保证顺利到达,最适用的地图是()
A.中国铁路交通图B.中国公路交通图
C.世界政区图D.中国地形图
8、到达北京后,他们想去游览北京的旅游景点,需要查找()
A.北京市地形图B.北京政区图
C.北京市导游图D.北京市交通图
9、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是5000千米,若按1厘米代表500千米的比例尺绘制地图,那么图上的距离应是()
A.5厘米B.10厘米C.15厘米D.20厘米
10、步行做一日往返的野外考察,下列哪种比例尺的地图不适用()
A.1:1000B.1:10000C.1:100000D.1:1000000
11、如果在一张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画四个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应该()A.都指向图的上方B.都指向图的下方
C.都指向图的中心D.都指向图的四周
12、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中国地图B.亚洲地图C.东半球地图D.世界地图
13、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比例尺的地图内容最详细()A.1:5000B.五万分之一
C.1/500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14、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这说明()
A.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广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15、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③填绘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
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6、地图上表示中国与俄罗斯的分界线的图例符号是()
17、学完“地图上的比例尺”之后,小丽、小华、小明、小玲四位同学,针对“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的地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相互关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四人的发言,你认为谁的说法不正确()A.小丽:从表示范围来看,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
B.小华:从表示范围来看,比例尺小则表示的范围小
C.小明:从表示内容来看,比例尺大则表示的内容详细些
D.小玲:从表示内容来看,比例尺小则表示的内容粗略些
18、某教室贴有四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①世界地图②中国地图③三门峡地图④卢氏县地图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④③①②
19、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天气是()

20、选用下列比例尺绘制的三门峡旅游交通图,图幅最大的是()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来之美国的汤姆想了解220个
21、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开幕,当你首次在上海旅游时,你应选择的导游图:()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B、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C、中国地图D、世界地图
汤姆想了解在上海举行世博会参赛国的位置,选用了“世界政区地图”;北京真大啊!玲玲想知道故宫在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军去烟台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烟台市地形图”;兰兰去“莱州大基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大基山风景区导游图”。据此材料回答22—24题。
22、哪位同学选用的地图不适用()
A.汤姆B.玲玲C.小军D.兰兰
23、下列图例是小明从“北京城市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
A.B.
C.D.
24、假如上面提到的4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那么表示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A.世界政区地图B.北京城市图
C.烟台市地形图D.大基山风景区导游图
25、甲乙两地实际距离5千米,在图上量得两地相距1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B.C.1:500000D.5:100000
二、综合题(50分)。
(一)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小河由_____方流向_____方;
2、水电站在医院的_______方,医院在
学校的_________方;
3、在图上量得学校至水电站的直线
距离为2厘米,那么,从水电站架设到学校的输电线路长度至少
为________米。4、图中的比例尺的表示方
法是:
附:(1)要求:优秀48%,及格36%(2)测试反馈:优秀人,优秀率,及格人,及格率,未过关人名单:

相关推荐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展示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展示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一、基础知识:
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ào)纬度(wěi)销声匿迹(xiāo)
蓑衣(suō)阻挠(náo)忌讳(huì)悄然无声(qiǎo)
2、走进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
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2、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3、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举了三个例子。
4、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按时间先后顺序。
5、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6、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2)第二部分:
7、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8、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第三部分:
9、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10、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11、“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12、“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13、“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4)第四部分:
14、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15、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16、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四、拓展延伸: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一节一练:
阅读课文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7、理解下句:“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18、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上句中“融化”“萌发”“次第”的作用?
(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19、燕子翩然归来。上句中“翩然”一词的作用?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20、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能否将上句中的“孕育果实”改为“结果”?
(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2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上句中“簌簌”一词的作用?
(“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22、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
(“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23、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上句中“蓑草连天”“风雪载途”的作用?(“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24、理解下句: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25、“传语”“暗示”“唱歌”等词的作用?
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6、“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词的作用?
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27、“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班级姓名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学习本文的思路概括本文要点——理清本文的结构、说明顺序——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给加点词注音:
连翘()销声匿迹()翩然()阻挠()忌讳()
悄然无声()风雪载途()草长莺飞()
2、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将课文1、2段文字与其他语段的文字作比较,结合具体语句说说1、2段文字好在哪里?
三、自测自评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顺序、顺序、顺序。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精读课文6~10段,思考: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3、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划出句子,举两例说说它们的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八(2)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主备教师范体兵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习写读书摘要。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法运用讲解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探究合作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




(初步探究)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读课文,讨论后回答问题。学习写读书摘要以及说明文的语言。





(合作学习)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学生再读课文,分组讨论,理清课文结构层次,归纳。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后归纳。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学习诊断)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检查学生所学情况。




(梳理归纳)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w
学生听教师讲解,做笔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