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小学自然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8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高瑞芹

【写法探讨】
景物描写要注意抓住两点:
1、首先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
即不仅要区别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具有朦胧之美,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是清、静而悲凉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优美的……
2、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在赠给一位巡抚的《风竹图》上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你看,图上数竿墨竹,迎风而动,一枝一叶都好象竖起耳朵在倾听民间的疾苦,那是作者关心人民的一颗心。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借景抒发的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境界永远是创作的追求。
【例文共赏】

月之海,海之月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教育局 高 晓

有人震惊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恢弘,有人迷恋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清灵,而我却独爱“海上明月共潮生”时的感动。
暑假,我如愿来到了人间仙境──蓬莱。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我又一次被海的魅力所折服。
傍晚时分,独自漫步海滩,杂乱的心绪、郁闷的心情困扰着我,使我难于呼吸视听。我把一片片贝壳踢到海里,看它们被浪花吞没,不见踪影。无心去欣赏它们美丽的花纹,只想把它们交还大海。所来即所归。
天色渐暗,风中带着几丝凉意,海面失去光泽而变为恐怖的黑色。也许凶猛的恶龙会在下一秒跃出海面。我细细品尝着恐惧的味道,咸中带苦宛如脚下的海水。浓黑的天,浓黑的海,我品味着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也许那恶龙不是别的,正是日日迫近压抑了我数月的中考。
海亮起来了!这无意中的发现使我兴奋不已。翘足眺望,海的尽头浮起一轮新生的明月,浑圆的躯体,柔和的光芒,嵌在海天之间。世间多少美丽才凝聚成这完美的玉盘。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的忧郁在它的完美面前无处藏身。
月亮慢慢地爬生,月光在海面上铺就一条宽阔的象牙通道,小小的光粒子在浪尖跳跃,整个海是一幅变幻不定的泼墨画。满月在天桥上悠闲地散步,拨撒自己的光辉,普照人间。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自然。我的心也渐渐平静,随着微波荡漾在博大的海上,去亲吻月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接纳了世间所有的苦痛与创伤,化为咸咸的海水,仔细珍藏。我的忧郁也变为一朵细小的浪花,投入海的怀抱。就让它随风去吧,该来的总会来的。我忽然倍感轻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以后的日子里,不再为生活琐事烦躁不安,不再因激烈竞争焦虑不已。我学会了以平静心态安心治学,宁静以致远,学会了用宽广的胸怀容世间难容之事。
我要感谢那个难忘的月夜,感谢那片月光下恬静的海洋。
技巧点拨:

那“带着几丝凉意”的风,那“失去光泽而变为恐怖的黑色”的海面,那“浓黑的天、浓黑的海”是作者忧郁的心情;那“亮起来”的海,还有“海的尽头浮起一轮新生的明月”、“世间多少美丽才凝聚成这完美的玉盘”是作者兴奋的心情;“那片月光下恬静的海洋”便是作者平静的心情和能“容世间难容之事”的宽广的胸怀。
总之,无论是浓黑的天,还是恬静的海,都是为表情所设,为达意所用。
【写作练习】
写出文章后,先小组交流、讨论、修改,再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然后自己修改,在网上展示,积极投稿。
1、话题──色彩:
色彩是丰富而蕴藉深厚的,深沉庄重的黑,单纯皎洁的白,盎然的生机绿,宽厚的深海蓝,热烈的火样红,娇嫩的葵花黄……我们往往能够把我们的情感与象征倾注于五颜六色中──
请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编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议论,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
2、“晚霞”的启示:
晚霞是自然界中常见景象,要求从“晚霞”这一自然现象中获得启示,进行议论,应取“晚霞”的象征意义,进行合乎情理的联想,然后展开议论。
提示一:从古至今,人们把“晚霞”作为人生晚年的象征。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就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那慨叹代表了千古人生对生命无法超越所抒发的无奈之情。今天,再做这样的联想,就不合时代精神了。要变先人的苍凉、无奈的情调为乐观、向上的情调。可以从“夕阳”、“晚霞”的美好、灿烂联想到对人生充满期待、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
提示二:可以从“晚霞”这一自然现象中“悟”出一番人生哲理──“晚霞”是落日用她的余辉在西天的云上涂抹的艳丽色彩,是落日用她最后一抹光彩给人们的召示出的哲理:尽管黑夜总伴着晚霞到来,但“晚霞”不属于黑夜,它属于太阳。它呼唤的不是黑夜,而是第二天的朝阳。晚霞,是又一轮朝阳升起的前奏;晚霞,是人生新阶段新起点的开始。
3、淡泊如菊托物言志,借赞美菊花来赞美人格。
4、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表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抒情散文,必须让自己的情感与具体形象(细节)水乳交融。
5、人在这个世界上总离不开风雨雷电。你可能有关于风雨雷电的事情;面对风雨雷电,你可能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请以“我和风雨雷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内容与“风雨雷电”中的一项或几项有关都行。

精选阅读

浅谈如何完成写景作文


浅谈如何完成写景作文

自然是人类之友,我们也常常为许多作家笔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而陶醉——其景致描写之形象,之逼真,之活灵活现,令人赞不绝口。虽然各自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也许不同,观察景物的角度和切入点迥异,甚至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和融入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来临摹大自然。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表现自然风物呢?
1、学会观察,多感官并用,感受事物特征。要走进自然,留心观察大山河川、花草虫鱼、城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但观察不是单纯地去看、去寻找,而要把自己融到观察对象里去,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有了这样的观察,写作时就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加以描写。如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就是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描形摹状,让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具有立体感,构成了宁静、朦胧、淡雅的意境,具有令人陶醉的美感。
2、巧取主体,全方位辐射,选择描写重点。瞄准绘画框,选好主体,调好聚焦,找准切入点。如一同学描写江南:“江南的最美,便是绵绵不断的雨水之间的悠然。柔情似的雨,点开清澈的流水,一圈圈地荡开,升腾起似有似无的水雾,如烟似梦。一株株的垂柳,沐着雨水,倚着轻柔的风,斜着身儿立在河道旁,在碎了的明镜中寻找自己的倩影。长长的柳枝还时不时地抚过行船的蓬顶,似调皮,又似怨恼,只为打扰了她的梳妆。”(《小桥流水人家》)写江南的美,小作者巧妙选取“江南的雨”作为描写的主体,再辐射开去,写流水,写涟漪、写水雾,写垂柳,写柔风,还写乌篷船,于是就写出江南富有独特神韵的美来,让人很是神往。
3、展开联想,多角度描摹,构建美妙境界。好的写景状物,往往由眼前之景联想,延伸开去,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文章的美感,还便于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深化作品主题,突出作品主旨的目的。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蓝天衬着高矗着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百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幅由蓝天、雪峰、白云、溪流、浪花等构成的优美画面中,加进了作者丰富而美妙的联想。通过联想,突出了天山雪峰的雄奇壮观和天山溪流的湍急奇美,给人以色彩明朗的美感和立体的空间感,从而创造了优美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还可借助美丽的梦境和传说来增强自然风物的神奇魅力。如《鼎湖山听泉》中,作者“枕泉而眠”的梦境描写:“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当然描写中还要不断变换角度,远近高低,正面反面,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境界。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写眼前景,有远看,有近观,有仰视,有俯瞰,有静景,有动景,作者以短短几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集中表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盎然生机,勃勃活力,和整首词的意境极为吻合。
4、融情入文,“着我之色彩”,产生情感共鸣。自然景物是客观的,是无生命的,一旦融进作者的情感,就“一切景语皆情语”,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成功的写景状物,都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感触最深的地方也有不同。如《故都的秋》和《沁园春·长沙》写的都是秋景,却表现了不同的景致,但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引起作者感悟的那一面。
此外,要抓住特征写好自然风物──“画山绣水”,还必须在谴词造句上下功夫,尤其灵活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引用等,使要表达的景物更具有艺术魅力。如梁衡《夏》中的一段:“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的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段文字,作者紧扣景物,通过恰切的比喻,展现了由暮春到初夏、盛夏的次第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准确表现了夏天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景作文的好方法


写景作文的好方法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包括描写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描写人类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设施和物体,如城镇街道、村庄住宅,学校工厂……景物描写,就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象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写好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描写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任何景物,都要有个立足点。立足点可以固定,也可以变换。写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看到的东西。其次,要按一定的的顺序写出。写景物可以按方位写,如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前至后,或从后至前;从近而远,或从远而近。也可以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或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或先描述局部再描写全景。还可以按时间的顺序写,可以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第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重点地写,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同一类景物,尽管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也各有许多差异。只有对描写的景物了然于胸,才能笔墨传神。如果抓不住景物的特点,泛泛地描写或者堆砌词藻、过分雕琢,都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第四,要充分运用修辞手法。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之一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1、描述自然景物:
自然景物包括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春夏秋冬、山川花鸟等。描述自然景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注意选“景”与抒情。写景不能像拍照那样,镜头对准什么地方,就把那里,就把那里的什么东西都拍摄下来。这就需要选择。选择,要抓住特色。
 写绘景为主的记叙文,还应该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一般说,写景,往往为了借景抒情,或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奇观……总之,不能这写景而写景。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⑵ 要注意符合客观事实。自然界中的景物,往往既和时令相关,又和地域相关。一年四季,一日之内,时间不同,景色就不一样;天南地北,山川田野,地方不同,景色也不会一样。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有时由于自然现象的互相影响,景物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写景,要符合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小朋友写了一篇描写夜景的文章,用上了“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样的语句。其实,这是不符实际情况的,因为自然现象中,“月一明”了,“星”自然就“稀”了。写景不真实,不仅会闹笑话,还会使人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产生怀疑。要想把景物写得真实可信,平时就要留心观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笑话。
 ⑶ 写好静态和动态,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然界的景物有静有动,在绘景时如能动静结合文章效果就更佳,感染力就更强。
3、描述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就是对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状态的描写。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
记叙社会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把最能反映时代或场所特点的东西,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⑵ 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写。
 ⑶ 要作必要的说明和介绍,从而使读者了解人物生活或事件产生的背景,了解事件的作用。
3、记叙游览经过:
记叙游览经过,就是写游记。游记是把记叙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的记叙文。
写好游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抓住特点,精选材料。涉足名胜古迹,往往步移景换,目不暇接,风光人情,处处诱人。如果写作时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地逐一罗列,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平平淡淡,如同一本流水帐。所以落笔之前,务必把观赏来的景物来一番比较和鉴别,去粗取精,辨明主次,确定需要重点写的有关景物。一般来说,可以着重记叙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写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在记叙描述中,要尽力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来。
 ⑵ 要把游踪写清楚。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游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
 ⑶ 要结合历史文物或遗迹展开联想。
4、描述可爱家乡,可以描述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土特产品,甚至一草一木。
描述可爱家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写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家乡人人都有。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呢?这就需要小作者们对家乡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并认真思考一下:家乡的哪些景物是最有代表性的?抓住了家乡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就往往能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⑵ 要善于以小风大,抒发真情实感。家乡的可爱,并不是只有通过写大事物大场面才能表现的。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对家乡的情感往往是从身边的细小事情开始的。

《荷塘月色》的写景艺术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荷塘月色》的写景艺术》,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抒写内心愁绪和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寻求排解忧愁的散文名篇。其感情是真挚动人的,其文笔是精致优美的。朱自清先生说,写景,就是以文字作画(《山野缀拾》)。即写景是用文字像绘画一样将所写之景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有声、有色、有情、有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以美的熏染和感动。因此,在创作中,他经常很精细地用造型性强的语言营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思绪,可谓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荷塘月色》可谓是以文字作画的写景艺术典范。

1、清幽的画面基调与苦闷的情感基调相统一:

绘画犹如音乐,讲究一个基调。它是艺术的一种氛围,是艺术境界或风格的基础。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精心营造了一方宁静、美好、自由、舒展的艺术天地。他将荷塘月色的景致描写得像一首美妙的小夜曲,轻柔、舒缓、深情、动人;又像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画,宁静、优美。荷叶是田田的,荷花是零星的,荷香是缕缕的,夜风是微微的,月光是淡淡的从而显得别具风味,恰是到了好处。在细节表现上,作者将荷塘上的月色以及月光照在荷塘和周围景物上形成的明暗色调写得细腻而富有层次感,但整幅画面的基调是素淡、调和的。由于作者又是怀着颇不宁静的情绪来观赏月下荷塘美景的,心中总是或浓或淡地萦绕着落寞、苦闷、矛盾的心绪,因此,外在环境的宁静与作者内心的不宁静构成了艺术审美的张力,给人以丰沛的审美感受。作者为了排解内心的不宁静而追求宁静,来到这满月下的荷塘边,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这样的宁静是短暂而不稳定的。作者在尽情受用美景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烦恼的影子: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起江南采莲的胜景和趣事,又感慨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清幽的画面基调与苦闷的情感基调相映照,显现出平和、淡雅而忧郁、感伤的氛围。

2、画面的主体性和层次感突出:

在描写荷塘月色时,作者首先简约勾勒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小煤屑路,把读者引向荷塘,然后迅速勾勒了荷塘的主体,再精细入微地展现主体的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荷叶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荷叶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仪态万方的荷花,荷叶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加上荷塘周围蓊蓊郁郁的树木和天上流水一般的月光,构成画面的主体。由叶子到荷花到流水,再到如水的月光视觉的流动与文字意象的展开显得自然而和谐。而画面主体又在反复不断的描写中得以强化和突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影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面的其它景致也都围绕荷塘这个主体来聚焦或展开的: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漏出一两点路灯光,从而构成了高低、远近、浓淡等极富层次感的立体画面,主次分明,境界深幽。

画面主体景物不仅具有多样的形态、高低层次,而且充满了色彩的斑斓和深浅层次: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像刚出浴的美人;绿叶、白花、青雾等,色彩鲜明而突出。

3、动静结合的画面描写:

朱自清素来不满足于对客观景物作静态的摹写,他说:若能将静态的变为动的,那当然更乐意。(《欧游杂记自序》)他通常采用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如月下的荷塘是静的,他抓住的是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一阵风过,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月光是静的,但在作者笔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荷塘的宁静中,作者捕捉到了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月下荷塘的风韵和神态,而且将动物的感受与作者本人的心情相对照,达到更鲜明的抒情效果。另外,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袅娜地开着和羞涩地打着朵儿;这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等等,作者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寓动于静,静中显动,从而把荷塘写得富有生命感,生动而传神。而这与作者内心的不平静和渴望宁静的情绪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水乳交融。

炼字炼声,增强语言的动感和节奏感是朱自清写景的又一特色。作者大量运用叠音词,绘景状物,使景物栩栩如生,带有绘画艺术的强烈直观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叠音词的运用不仅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写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层层、密密、亭亭的荷叶,一粒粒明珠、星星般散发着缕缕清香的荷花,脉脉的流水,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的树,有弯弯的杨柳和峭楞楞的灌木,有淡淡的、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还有隐隐约约的远山等等,不仅描画出清幽淡雅的月下荷塘的情态,更传达出深远缅邈的美的韵味。

4、以文字突破彩笔的时空局限:

优秀的散文家都深懂绘画的道理,只不过绘画用的是色彩和线条,而散文用的是语言。语言在表现画面感和意境美时,尽管不像绘画那样直观,但语言也有自己的个性优点,即它可以突破画面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文字展现更为广阔深邃的艺术空间。

首先,《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描写自然景物,使得喻象和喻体相互映照,如荷叶与舞女的裙,绿叶中的荷花与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路灯与瞌睡人的眼等等,大大拓展了读者想象和审美的空间,而这是绘画所难以做到的。老舍先生说,比喻的目的是把印象扩大增深,用两样东西的力量来揭发一件东西的形态或性质,使读者心中多了一些图像(《言语与风格》)。骆小所先生认为,比喻的喻象扩大了认识过程中知觉的意义,使感觉因素具备了丰富的内容(《语言美学论稿》)。

其次,语言可以描述和展现视觉看不到的事物。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显风致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而这些是绘画所无法表现的。

再者,语言可以对物象作多角度、多层次和动态的描绘。绘画属于瞬间艺术,是凝固的,而语言艺术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既可以展现瞬间景物,又可以展现景物变化色调和姿态的过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荷叶与荷花在作者笔下不仅具有色彩、姿态,在微风吹拂下颤动起来而传来浮动的清香,荷叶由本来密密地挨着而具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如此,景物不仅具有动感,而且呈现出多维的立体感。

另外,语言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情绪和感受,增加作品丰厚的蕴涵。如果说绘画语言是具象的,那么文字语言则是一维流动的。文字语言可以描摹物象,借形象来抒情言志,也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思。朱自清在流连、品味荷塘月色时也有直接抒发自己感受的: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从议论和抒情的角度看,绘画是无法与文字匹敌的。

如果我们观察《荷塘月色》的开篇,就会发现作者一开头就简要勾勒了一幅更深夜静的月下纳凉。画面的基调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和夜晚的宁静,主体是我坐在院子里乘凉,相关的景物是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而作者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片段和民歌《西洲曲》里的句子同样也具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总之,《荷塘月色》的绘画美正在于作者以文字绘声绘色,引领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感受、体验到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并融入到优美的意境中,获得强烈的审美感染力。荷塘月色的美景既是作者高洁、恬淡、达观心性的表白,也是作者排解烦闷、舒展心灵的理想寄托物。

2018高考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整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8高考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整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2018高考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整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根据区域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天气和气候、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1.地形特征的分析

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试题中,地形判读常以等高线的形式给出,因此,这里还需要掌握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读数值范围和极端值的大小;二读弯曲方向和延伸方向,等值线向高值凸出数值为低,向低值凸出数值为高(“凸高为低,凸低为高”);三读疏密程度,根据疏密程度判断地理要素变化的缓急,等值线越密,变化越急,反之,变化越缓;四读局部小范围闭合,若闭合圈上的数值与其周围数值较大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则圈内的数值比闭合圈上的值更大,反之,若闭合圈上的数值与周围数值较小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则圈内数值比闭合圈上的值更小;最后再结合具体相关知识和特征进行解读。

2.气候特点的分析

世界各地气候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有一些差异。气候特征一般可以根据典型的气候特征描述。如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气温降水资料,一般应当根据数据来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某气候夏季炎热还是温和,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均温来判定,夏季月均温超过20℃称为高温,而低于20℃时称温和或凉爽;某地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为标准,高于0℃为温和,反之为寒冷。

3.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结冰期等,分析时,应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加以分析。首先我们应大致确定河流的补给类型,若是以降水补给为主,水量的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主要与河流流域降水量及其变化有关,若是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则与气温有关。对含沙量的分析,主要考虑流域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高,河流含沙量越小。有无冰期取决于冬季最冷月均温,若小于0℃,一般有冰期。

4.区域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之一,因为它提供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热、水资源。在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时,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1)光、热资源,有利的条件是(生长期内)光热资源丰富,但有些地区可能两者不同时具备,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够充足。

(2)降水量,有利的条件是雨量充足或雨量适中,但不同的农作物生产对雨量要求是不同的,如小麦、棉花为旱作物,它们对水分的需求量要少于水稻生产。

(3)水热组合,有了一定数量的水热条件,还应评价水热配合状况,如地中海气候区,光热、降水都较为丰富,但雨热不同期。

(4)评价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如降水变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不利于农业的高产稳产,台风、寒潮对农业不利等。

在评价一个地区气候条件时,应评述利弊两个方面。

区域自然特征的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性较强,因此,熟练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是准确、全面分析此类问题的关键。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