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复习试题解析

幼儿园自然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16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复习试题解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复习试题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试题解析

1.[分析]从各大洲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水平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解答]从选项中各大洲对比可知非洲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单产较低,开发利用程度低,故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故正确答案为B。[注意]评价土地资源开发潜力的条件。

2.[分析]从自然资源概念及不同的分类构成入手分析解题。[解答]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按其利用类型可划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除矿产资源外都属可再生资源。海洋资源中包括矿产资源(如深海锰结核),所以A选项错误;能源资源中的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属可再生资源,所以C选项也可排除;地下资源中的地热能、地下水能属可再生资源,所以D选项可排除;而地面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地表水资源、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都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埋藏于地下,不属地面资源,所以只有B选项正确。[注意]自然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1509

精选阅读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复习提纲

4.1气候资源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与其他自然资源比较)略讲

相同点:

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不同点:

气候资源是普遍存在的。

气候资源的数字特征。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字范围内才有资源价值。

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1、气候资源与农业

问题:我国自北向南热量条件(无霜期、≥100C积温等)、降水条件的变化情况,相应的农业种植制度如何变化?

2、气候资源与建筑业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0553

模块一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教学案(大纲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模块一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教学案(大纲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第10讲 自然资源

第1课时 气候资源、陆地资源

考点一 气候资源

强化专练

1.读“某小区规划设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光照条件分析,A、B、C三条街道规划合理的是 ,理由是 。

(2)居住区最好布局在小区 方向。

(3)该小区的工业区应布局在小区的 地区,理由是 。

(4)若小区地处季风地区,夏季风与图中风向相反,则工业区应布局在小区的 地区。

答案 (1)AC 只有当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时,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才有较好的日照条件

(2)西北 (3)东南 使工业区位于常年风向的下风向,可减少工厂排放污染物对小区的影响

(4)东北或西南

考点二 陆地资源

子 强化专练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数字代表的内容:A. B. C. a.

b. c. 。

(2)陆地自然资源包括 资源、 资源、 资源和生物资源。其中 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3)假若A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那么该地发展的社会第一级生产是 ,在此基础上还可发展

业和 业。

(4)从图中可知,人类主要是通过 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 作用。

(5)假若A地煤、铁资源丰富,那么工业化时期以后,该地区的人口 ,原因是 。

(6)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 。

答案 (1)自然资源 陆地环境 废弃物 消费流通 生产、生活排放 改造控制

(2)矿产 土地 水 矿产 ?(3)林?业 木材加工 造纸

(4)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核心 (5)增长过快 工业化时期以后,煤铁资源成为发展生产的重要资源

(6)对象

……

附件下载

命题视角 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分布、应用

高一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自然资源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和。

2、气候是一种再生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是、、降水和等。气候资源具有与其他自然资源相同的一些特点。首先,气候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次,气候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离不开对开发利用的和。

3、气候资源不同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具有、、有较大的。

4、气候为农业提供了、、、等物质和能量,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包括作物的、、配置与种植方式。

5、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有关。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与子午线成夹角。

6、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作用,又有输送作用。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居住区布局在;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当地的风向的向,居住区布局在向。

7、公路、铁路的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

和,以及冻土、积雪的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都需要根据当地强度来设计。

8、航空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风速较的地方。潮湿低洼处易出现雾,城市、工业区易出现烟雾,因此机场宜设在距城市较、地势较

的地方。

9、我国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以其美丽的奇景吸引游人。哈尔滨利用冬季严寒气候发展起来的艺术成为北国一景。

10、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和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1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域,也就是从沿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因而生物繁盛,它们是鱼类的饵料,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带海区比较多。

12、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地区,这些地区的国家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和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13、中国充分利用近海渔场和浅海滩涂大力发展捕捞和海水业的同时,捕捞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14、温带地区变化显著,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营养盐类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体。流和流交汇处或有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这些地方通常是渔场所在地。

15、在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天然气以及、硫、磷等矿产资源。近岸带的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中,广泛分布着深海,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16、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再生能源,而且没有。但是,这些能量密度很,要开发利用它们,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发电和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17、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它们的发展经历了从海到海、从海到海的过程。

18、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通常利用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海上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它标志着油气开发技术的水平。工作人员和物资在平台和陆地间运输一般通过完成。

19、油气田离炼油厂一般都较,油气要经过装油站通过船舶运到目的地,或直接由海底管道输送到海岸。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是一项投资、技术难度、风险的工程,合作和工程招标是可行方式之一。

20、人类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抗御多变的海洋和海水的;深海活动要能适应、、、的环境;海水的性强,

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21、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22、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

23、生产空间有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等。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主要是。

24、储藏空间方面,有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洋废物处理场等。文化娱乐设施空间包括海洋公园、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等。

25、沿海是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和装卸货物的场所,也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它一般有一个服务区域,即,该区域的商品和货物通过它向外扩散。

26、荷兰的很早就是世界贸易的中心,现在它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腹地覆盖了的半数国家。

27、荷兰人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目前,荷兰有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

28、世界上一些沿海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都已建造了人工岛。其中以的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基础。澳门人利用造陆的方法使土地面积扩大了倍左右。

29、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是,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和自净能力。

30、造成生态破坏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很多,例如工程建设和生产以及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缺乏论证的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31、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上的生产过程。活动,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

32、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和城市附近。1953年~1970年,日本九州岛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的过程中,排出含有的废物。它能在生物体内富集。

33、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水,水温较,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

34、沿海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水域和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

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35、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主要有: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和燃烧五种方法。其中法不宜在近岸或渔场周围使用;这种方法会危害海底生物;

只能在静水环境中进行;小面积油污可用圈住回收,这也需要静水环境;大洋中的原油泄漏通常让其自然分解,也就是;油层厚达2毫米时即可用

法清除。

36、按照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关系,一般可以把陆地资源分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其中矿产资源为可再生资源。

37、陆地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是的;陆地资源的利用是无限的;陆地资源有一定的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的。

38、土地、水、生物等资源,受地球表面各地条件的影响,其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性;矿产资源的分布则主要受的制约。

39、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为一某些资源的是巨大的,但是人类利用的部分是的;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是有限的。

40、陆地资源中,有一部分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被称为资源;按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一般可以把能源资源分为能源和能源。

41、常规能源指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被人类大规模广泛应用,而且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如矿物能(、、天然气)、和能等。能源指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和核能。

42、陆地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因为它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构成了社会第一级生产;陆地资源是人类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

43、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台风出现在每年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

44、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中强度最强的一级,仅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在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

45、台风形成于带或带海面温度在260在以上的广阔洋面上。北半球为时针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46、台风灾害主要由、特大和造成。对台风的和,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卫星。当台风到达近海时,还可用监视台风的动向。

47、在我国,除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方和部地区,

48、暴雨的形成要具备的条件:源源不断的供应;强烈的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49、防洪则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50、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地区。干旱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51、由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寒潮是我国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寒潮引起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季和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52、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属于灾害。

53、地震是指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__________有关。在地壳中有,而且它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地震带和地震带。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54、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震;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地震。

55、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宇航探测发现月球、火星、金星等天体也有火山活动。火山喷发物从喷出,大部分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形成圆锥形的山,叫做火山锥。

56、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三类:一是在人类历史时期以前喷发过,称为火山;二是在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的火山,称为火山;三是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称为。

57、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的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58、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和泥石流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59、不同地质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上是有关联的;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诱发其它灾害;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60、我国川、滇(云南)、黔(贵州)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该地带现代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分明,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61、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专题六

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知识梳理]

一、我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1)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2)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求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2)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