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历史新中国外交

高中新中国成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3

高一历史新中国外交。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历史新中国外交”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新中国外交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试题
一、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请回答1~4题。
1.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1953年由我国首次提出
②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④它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②③
3.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20世纪50年代初,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
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③运用这些原则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
④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4.20世纪50年代我国运用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方针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请回答5~10题。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
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与大批国家建交
6.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中国放弃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赔偿要求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国关系开始正常化4中朝建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与他国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原则是()
A.三大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10.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表现是()
A.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C.决定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
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回答11~12题。
11.阅读下列三幅图:
请回答:
(1)根据图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该图内容反映的是其中的哪一条?

(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图三反映的事件的主要历史成就是什么?

1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以外交方面的成就加以说明。

13.阅读下列材料:
1994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麻省理工大学演讲时指出:“当前中美关系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是中美友好合作关系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乌云即将过去,而灿烂的阳光即将到来。”
请回答:
(1)建国以来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化与发展状况如何?

(2)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及其内容。

14.在谈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问题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请思考:结合课本所学内容,说明毛泽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试分析中国能够加入联合国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
2.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状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以及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我国在1953年首次提出。
3.D我国与苏联在1949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才提出,所以③不正确。
4.B④与题目不符。
5.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且是对世界有很大影响的国家,所以,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外交的转变很关键。
6.C日本在外交上紧跟美国。
7.A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朝建交应在70年代以前。
8.B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发生的时间。题干所提供的三个历史事件都是重点知识,中日建交于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9.D
10.DA、B、C三项均为中国在经济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的表现,只有D项符合题目要求。
11.答案:(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政策。“一边倒”的政策。
(2)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会后,中国与许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12.答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日内瓦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在万隆会议上,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1971年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入世贸组织,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并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间的关系,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形成了面向2l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概括以及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3.答案:(1)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等政策,遏制中国;1950年发动侵朝战争,包围中国,1953年,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终于重新走到合作的起点。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两国关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前提。——可供参考)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总结归纳能力、记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涉及外交战线的胜利,我国对外政策和矛盾分析的、发展的观点。
14.答案:中国在加入联合国的过程中,得到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原因:中国本来就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扩展阅读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美国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执行的是从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到敌视新中国政权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确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政策。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新中国很快就得到了世界人民民主国家的承认。10月2日,苏联首先与新中国建交。中苏两大国建交,带动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等10个东欧和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与中国建交。此外,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相继与中国建交。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争取到所需资金和技术。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家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还规定:“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按照这一原则,两国又签订了处理中苏遗留问题的协定,包括归还大连、旅顺及中国长春铁路,以及苏联援助中国3亿美元贷款等协定。在此以后,中国从东欧国家也争取到约7.3亿美元的贷款。这对亟待恢复国民经济的新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新中国外交的另一重要政策是“另起炉灶”。就是说,新中国不承认原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鉴于当时一些国家仍支持国民党集团或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因此,中国政府坚持建交前必须进行谈判,对方必须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在联合国支持中国恢复自己的席位,并将各该国管辖地区内属于中国的财产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此相联系的还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就是不急于得到帝国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一下,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

1.(2013·广东高考)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毛泽东划分的三个世界的外交理论。材料指出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可知此时我国与美苏对立,故排除A、D两项。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项错。

2.(2012·福建高考)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答案:A

解析: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作用。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A项正确;“一超多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故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在1961年才正式形成,且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从两次会议的参加国及其内容可以排除D项。

3.(2011·江苏高考)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不正确;当时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故C项不正确。

4.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答案:B

解析:“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项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排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于1955年万隆会议上,排除D项。

5.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选C。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因此A错误;B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七单元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一、引语??
55年前,一个新生的国家诞生在世界的东方。?
55年来,新生的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
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受那惊涛骇浪的艰险,去追忆那惊心动魄的
抗争,去体验那惊世骇俗的镇定,去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就。
引语的作用:凝神起兴点题?
二、基于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
建国之初的外交方针,中苏建交的背景及意义,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发点及其内
容和历史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及其意义,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及其意义,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历史背景和有关史实,中美关系改善的时代背景及有
关史实,中日关系改善的时代背景及有关史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
合作框架协议》),改善和发展同俄、美、日、法等世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的
成立及其意义,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的活动及贡献。?
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要求:全面、具体、有序?
(二)知识目标的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1)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①中苏友好?②中美敌对?③三大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中国).出发点:五项原则及其相互关系②实践:日内
瓦会议.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③历史意义.解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
性和开放性?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①历史背景:解释:为什么是恢复?
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4)历史性的握手
①中美关系的改善:历史背景.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②中日关系的改善:历史背景:田中角荣访华.
(5)国际交流与合作
①原则——四项原则
②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6)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①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②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
③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复习巩固教材知识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
序号时间外交成就历史意义
11949年中苏建交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5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6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7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8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91979年中美建交
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11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HDG3〗
122002年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三、基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问题情境下的自主学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营造情境(教师的活动)?形成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活动)?
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形成认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过程体察,方法体会,情感体验,价值判断)?
实现问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两种设计:一种是立足于面(全体学生、
全部教材内容)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一种是立足于点(个别学生、一部分教材内容)
的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二)立足于面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
(1)营造情境——考察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思路。
国家的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外相巴麦尊的这句名言,
深刻揭示出了外交的本质——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外交活动也越来越显现出追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设计目的:通过提供这些材料,为学生探究、理解新中国外交活动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
同时为展开课堂教学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氛围。?
(2)形成问题?
那么,在50多年的外交历程中,新中国外交又是如何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呢??
下面我们将50多年的外交历程,分成四个阶段,来分别考察一下在每一个时期,新中
国外交是怎样捍卫国家利益,又是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的外交活动?
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活动?
第三阶段:70年代的外交活动?
第四阶段:80年代以来的外交活动?
设计目的:在前面营造的特定氛围中,顺理成章地设计出教学问题。以问题统率整个教
学过程。?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的外交活动?
问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2: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
问题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此,你有何评价??
问题4: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开展了
那些外交活动??
问题5:你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对手是谁??
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活动?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美国继续推行其敌视中国的政策。苏联则不
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中苏边境和蒙古增派重兵,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中国的外交方针: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
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
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
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中国的外交活动:(1)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2)发展同西欧、
日本的关系。(3)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4)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
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问题:你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对手是谁??
第三阶段:70年代的外交活动
营造情境:?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苏美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美争霸出现了苏
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西欧、日本的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
得伟大胜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中国的外交方针: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美国、苏联是
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毛主席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问题设计:?
问题1: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问题2: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是如何解决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权问题的??
问题3: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从中你如何评价中国所取得的外交成果?
问题4: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如果把这些成果视为中国“一条线”外交战
略的成功,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第四阶段:80年代以来的外交活动?
营造情境:?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
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外交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的外交战略: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
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
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
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对外政策。那就是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80年代我国的外交活动: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
谁搞霸权和战争,我们就反对”。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发展了同美国、日本、西
欧的正常关系,改善了对苏关系,全面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我国的国际战略
地位大为加强。②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
欧国家的关系。③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④认真贯彻“一国
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⑤实行对外开放,增进国际间经贸、科技合作。?
90年代我国的外交活动:①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②同俄罗斯
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得到不断发展。③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致力于改善和发展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④积极
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⑤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
统一大业。?
问题设计:?
问题1: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如果把中国多边外交归纳为下列四类,
试举出每一方面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
①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②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③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④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问题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问题3: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阻碍有哪些??
问题4: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目标是什么??
问题5:我国对联合国的地位、作用和改组的主张是什么??
(三)立足于点的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1)设计供学生探究的问题?
现代中国外交一课有下列一些点可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①中苏(俄)关系的发展演变?
②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实施和发展?
③中国与联合国?
④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⑤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
⑥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WTO)?
⑦展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⑧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⑨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的贡献?
⑩制作图表:《新中国历任外交部长一览表》、《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国家一览表》、
《尚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国家一览表》?
(2)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方式?
①组织学生(在全班内进行)?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8人。?
每组选出组长一人,书记员一人。?
②分解任务(在小组内进行)?
每小组选定一个探究题目?
分解问题
A?确定探究目标(由小组成员一起集体研究,由书记员负责记录整理)?
B?分派研究任务(每两人一组,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通过上网、到图书馆、采访、
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C?小组交流研究成果(小组集中开会,各自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
D?形成小组研究结果(每个小组将其研究成果汇总,形成文字材料,电子展示材料)
③交流成果(在全班内进行)?
每小组组长汇报每组活动结果:内容包括小组探究活动的组织情况、活动过程、活动成
果及其展示,活动感受。?
由学生组成评审小组评定每组的探究活动(评审小组由6—8人组成,对每组活动进行
评审打分)?
④活动总结(在全班内进行)?
教师点评、总结每个小组及学生的探究活动。?
汇总全班学生学习活动成果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复习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复习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于1953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阅读材料、问题探究。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节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建国初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之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本课导言部分提出本课的探究内容和需要重点理解的三个概念。
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主要写了四个问题:
①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然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战后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渗透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的特点,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②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③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一目的核心问题。课本逐条解释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但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这三条方针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方针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④新中国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其中最突出的成就──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建议在教学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
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50年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教材首先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经过、内容的准确表达,然后重点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受。
第三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这件事本身就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帝国主义孤立新中国阴谋的破产。会议分两个阶段,先后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它反映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与会的29个国家中,中国除了同一些周边国家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外,另有22个国家或与台湾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或在美国的影响和控制下对中国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疑虑。所以参加这次会议对于争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逐步理解并支持中国是十分必要的。课本重点讲述了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导入部分,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之中;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音像制品、文字资料,或者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关外交的时事。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一目,需要讲清三个问题。
①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按教材从四个方面讲解,突出新格局的形成和两大阵营的对立。
②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结合近代历史和当时的现实分析和理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含义,认识到它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重大意义。例如引导学生回答〔学思之窗〕中的有关问题,理解“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一方针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所起的作用。也可以自己设计新问题,例如“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方针?”
③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可以用幻灯打出“毛泽东和斯大林”“毛泽东访问苏联”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在建国第一年里新中国所取得的突出外交成就。讲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如果课时允许,也可以补充中苏签订相关协定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分析旧中国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区别。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目,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者展示有关的音像材料,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措辞修改完善的过程;然后,结合二战后的历史,重点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一目,主要讲清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两次国际会议。关于日内瓦会议,教材对会议的两个阶段、内容、结果都作了明确的介绍,教师主要强调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关于万隆会议,教师简要介绍这次会议的背景、情况,然后补充有关材料,突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召开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小结:以知识结构总结建国初新中国的外交建树,指出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案例
案例一本课导入
准备5组材料,制作成幻灯片,依次播放: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5: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或音像材料。
看完后,请学生谈谈感受,说明新中国外交与近代半殖民地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此导入第一目的学习。
案例二旧中国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区别
组织学生阅读下列两段材料:
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引导学生回答: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然后老师指出: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案例三阅读,导入万隆会议
让学生首先阅读的有关内容,提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出席万隆会议(分析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的目的和必要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中国是亚非地区最大的国家,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发起的,是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本身就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人民在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另外,消除与会各国对中国的疑虑,争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理解并支持中国,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中国代表团面对压力和危险,毅然接受邀请,出席会议。
案例四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在1955年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等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作了精彩的发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掩护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然后请学生回答: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四、问题解答

1.联系中国近代历史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这么说?
解题关键:找出周恩来这么说的历史依据。
思路引领:旧中国半殖民地屈辱外交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反动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
答案提示:旧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清朝末年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46年蒋介石政府为了求得美国的支持,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2.你能结合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一系列特权的史实,来理解毛泽东讲这番话的意思吗?
解题关键:了解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犯了中国的哪些主权?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思路引领: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控制四个方面去思考。
答案提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是毛泽东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作出的一个重大外交决策。因为在历史上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如驻军权、内河航运权、海关管理权、自由经营权、自由传教权等等,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只有清除这些特权、势力和影响,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本课测评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解题关键:注意“新中国初期”的时间限定。
思路引领: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参加的重大外交活动。
答案提示: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解题关键:可以从国际社会对其反映来思考。
思路引领:可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外交工作的推动、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两个方面来思考。
答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包括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问题的基本准则,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搜集资料,统计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同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列出简单表格。
提示:可以让学生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查阅相关内容,然后按建交先后顺序填充在表格里,表格应该包括国家和建交时间,查找过程中注意当时有些国家今天已经并入别的国家(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有的国家已经分为几个主权国家,国家名称也有变化(如苏联、南斯拉夫)。
2.争鸣:一种说法是“弱国无外交”。另一种说法是:“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弱国无外交”,其潜台词是“落后就要挨打”,强权即公理,弱国在外交上只能任人摆布、不能跟强国平起平坐、分庭抗礼。它更多地强调国家实力在外交中所起的作用,忽视了各国在维护外交主权面前是平等的,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面前是平等的,忽视了外交官的主观努力,忽视了外交中各种因素都在起作用,忽视了各种力量间的制衡、变换。而后一种观点所强调的正是前一种观点所忽视的,它是针对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占支配地位的强权政治而提出的,意在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在学生确定各自的观点之后,首先,要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中国政府在这两次会议上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要把两次会议上中国的地位、斗争及所起的作用作为重点;第二步,找出和自己观点相印证的史实,同时找出对自己观点不利的史实,对史料加以组织,并补充其他相关的史料;第三步,在争论的过程中要作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复习内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复习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复习难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自主学习
1.外交政策——外交是的延续,与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依据出发,结合当时的而确定。
2.建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方针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的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1949.10—1950.10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合作探究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与依据
材料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问:材料1、2反映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材料3: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军事、政治方面。……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材料4: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主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5: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与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成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材料5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原则?根据两则材料列出其内容。

材料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7: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Z§X§X§K]
——唐家璇外长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材料8:我们主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当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联合国宪章》和《非统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别是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至今仍然行之有效,应继续得到遵循和维护;……
——唐家璇外长在中非合作论坛会上的发言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时和今天所起的深远的影响。

材料9:“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选自《共和国开国岁月》
材料10:“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方针,含义是什么?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2)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

材料11: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材料中的万隆精神指什么?你觉得当今世界还应该倡导万隆精神吗,为什么?

知识检测
1.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是: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事业日益高涨④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我国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C.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3.“美国操纵五届联大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
4.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相互见面和离别以及在相互介绍时表示热情、礼貌、致意的常见礼节。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右图突出反映的外交方针是?
A.一大片B.另起炉灶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看到右图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同学们作出了
下列的图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C.双方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
D.双方就共同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
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亚非会议C.雅尔塔会议D.日内瓦会议
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
8.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B.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9.20世纪50年代,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光大的是:
①日内瓦会议 ②亚非国际会议 ③中美关系改善 ④中日邦交
A.①②③④ B.③④C.①② D.①②③
10.对下列四幅图片理解错误的是: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场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
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上签字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A.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C.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D.新中国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2.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平等互惠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