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s版)10我家门前的海 教案教学设计

体育教案小学五年级

发表时间:2020-09-29

五年级(s版)10我家门前的海 教案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s版)10我家门前的海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师:(读)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

生:(接读)心,装着海;眼,流动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扩展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10我家门前的海教案


教学

要求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样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重点

难点1.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了解文中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读懂课文。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我家门前的海

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心,装着海;眼,荡漾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句导读:此句道出“我”与海的密切关系,联系课题可知全文写的是生活在海边的渔家孩子眼中的大海。][①本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渔家孩子有海一般晶莹的生命。

多变的脸

多么像人哪,海的脸一天多变。[②从本句话中可以看出“海”与“人”相似的地方在哪儿?]

段导读:写海的特点——一天多变。

清晨,常常是安恬的。[句导读:“安恬”展示了海清晨的特点。]安恬得没有一丝涟漪(liányī),就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xīnɡsōnɡ)眼睛的脸,还羞怯(qiè)地蒙[ménɡ]着一层薄薄的面纱。[③结合上面的句子,解释一下海“安恬”的特点的表现是什么。]

段导读:清晨海的特点——安恬。

当风提着裙子姗(shān)姗走来,安恬的海面顿时泛起密匝(zā)匝的弧纹,就像是老奶奶皱巴巴的脸。[④如何理解“风提着裙子姗姗走来”?]

段导读:起风时的海像老奶奶的脸。

涨潮了。海浑身抖动,一边跳,一边吼,那扬起的雪白的浪花,多像是发脾气的爷爷翘起的白胡须……[⑤“发脾气”表现在哪里?]

段导读:涨潮时的海像发脾气的老爷爷。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⑥以上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段导读:这几个自然段写“我”非常喜爱大海,不管海是什么样子的。

爸爸和妈妈的脸不也是常常变化吗?当我潜心做功课的时候,当我学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时候,当我不讲礼貌和淘气的时候……[⑦这几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嬉笑和严肃常常有同样的内涵:因为深沉的爱。

我喜欢海,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海。

段导读: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拥有着人一样感情和生命的大海的喜爱。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写“我”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大海,在“我”眼里,大海像父母一样亲切。

牧场

我家门前是一个无边的牧场。牧场有着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但是,没有牧鞭,风吹草低也不见牛羊。[句导读:“望不透”“开不败”从侧面反映了大海的物产丰富。][⑧这几句话是如何用“牧场”比喻大海的?]

段导读:把大海比喻成牧场。

牧场上见到的是轻轻荡漾的琉璃浮漂,一串串像是巨大的晶莹的珍珠;波面下是一条条吊绳,牵引着数不尽的水产:楔(xiē)子形的贻(yí)贝、芭(bā)蕉扇状的扇贝、耳朵模样的盘大鲍(bào)、天鹅蛋般的蛤蜊(ɡéli)……[句导读:此句中作者把玻璃浮漂比作巨大的晶莹的珍珠,足见大海对渔民的重要性,因为渔民们要利用这“牧场”发展水产业。][⑨这几句话描写的顺序是怎样的?]

段导读:写大海带给“我们”丰富的水产资源。

最壮观的是从墨西哥引进的“海藻(zǎo)之王”——巨藻,硕(shuò)大的茎叶组成葱郁的海底森林,把海的颜色都染红了……[句导读:“把海的颜色都染红了”充分表现了巨藻的茎叶硕大和葱郁。][⑩“巨藻”具有怎样的特点?]

段导读:描写“海藻之王”——巨藻。

海上牧场,驱走了海的荒芜。一道道无形篱笆,圈住了渔家人金色的梦。[句导读:“金色的梦”指渔民们对水产养殖带来的收获充满了欢欣。]

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冀。[这里的“欢欣”“希冀”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段导读:写大海是渔家人的希望。

海上牧场,跳跃着我的一颗童稚的心……

我常常跟妈妈到牧场上放牧,驱着小舟,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chí)的好奇心。[句导读:“我常常”到“牧场”,还对海上的景物充满“好奇心”,不仅写出了海上景物的多、美,且照应前文,突出了“我”对大海的喜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童稚?]

段导读:写“我”经常去大海上玩儿。

我暗暗地下了决心:长大了也要做这大牧场的放牧人……

段导读:写“我”长大后的愿望。

第三部分(第12~19自然段):描写了大海带给“我们”丰富的物产和无限的快乐。

我家门前挂着一幅画,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天边。[句导读:“画”突出海的美,“从门口”到“天边”极言海之辽阔。]画面有动有静,颜色有浓有淡。[如何理解“有动有静”“有浓有淡”的意思?]

段导读:把大海比喻成一幅画。

这画很大很大,太阳、月亮、云彩、飞鸟和春秋四季都描摹在上边。

段导读:用极具代表性的事物说明了海的大,同时也暗示了海的澄澈、晶莹。

这画天天在变,变得新,变得奇,变得梦幻般的迷离……[“变得新”“变得奇”是什么意思?]

岛上人,都是画中人。

岛上人,又都是画师。

段导读:说明岛上人也是大海的建设者、保护者。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搂着浪花跳舞,当我乘着骏(jùn)马——小船儿在波流上疾跑的时候……我也便在画中了。[这几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段导读:作者的想象,表达了对大海的爱。

我永远永远看不腻这幅画。[句导读:“永远永远”“看不腻”又一次表现了“我”对大海的喜爱,更使“我”对大海的感情不断加深。]

我要快快长知识、增智慧,用灵巧的手,蘸着朝霞般的色彩,为画面添上崭新崭新的几笔……[“为画面添上崭新崭新的几笔”的意思是什么?]

段导读:写出了“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大海变得更美丽而努力的愿望。

我相信,这幅画会愈(yù)来愈美。[句导读:“我要快快……”希望自己为家乡作贡献的急切心情;“我相信……”则表明了心中充满了希望和自信。]

段导读:作者对大海将来会更美好充满信心,也再次说明了对大海的爱。

第四部分(第20~28自然段):作者用画来形容大海的美丽。

28愈来愈美:越来越美。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芭、藻、硕、驰、骏、愈”7个生字。

2.初步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

一 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由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

羞怯 芭蕉 海藻 硕大 飞驰 骏马 愈来愈美

(3)词语解释。

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密匝匝:形容稠密的样子。文中指波纹一圈挨一圈非常多。

希冀:希望。

应接不暇:原指景物很多,来不及欣赏。现在多形容人或事物繁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闲。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新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 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有些同学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课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 交流解疑收获

师: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通过查字典,了解到“姗姗”一词的意思是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师:除了查字典、词典,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理解生疏的词语的含义?

生:我是联系句子猜出“惺忪”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我想,“惺忪”指的是人刚睡醒时,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的。

师:你真聪明。

生:“岛上人,都是画中人。岛上人,又都是画师。”这句话我开始不明白,后来我就一边读一边想象,觉得我眼前的这幅图是动态的,它反映的是岛上人生活的一幅大画。岛上人做什么,画上就有什么,所以说,“岛上人,都是画中人。岛上人,又都是画师”。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想象,你对语言的感悟就丰富和深刻了。

生:我虽然没见过“琉璃浮漂”,但根据文中的这几个字展开想象,我也好像看见了它一样,它浮在海面上,是光滑透亮的。

师:为了了解得更准确,下课后,我们还可以——

生:查资料!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样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课文重点句投影。

一 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抖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得最多的手法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像,像。

(多变的脸 无边的牧场 一幅画)

二 自主研读课文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海像多变的脸、无边的牧场和一幅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 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部分,感受冒号的用法。

师:(读)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

生:(接读)心,装着海;眼,荡漾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2.说说读了“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生: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的多变。

师:你最喜欢什么状态下的海?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各自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开始诵读。)

师:在作者的情感中,大海的多次变脸,他都喜欢。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句话:

出示: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作者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大海,在他的眼里,大海像父母一样亲切。)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把大海比喻成“牧场”,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冀”?

(因为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办养殖场,里面的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水产品会为渔家人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多名学生依次说)

小结:这哪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本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人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教师点拨: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时,语调要略高,语速稍快,读出作者的憧憬。

想象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 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再好好地读一读。

1.这篇课文意境优美,有一种自然地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所以在教学课文时要让学生多读,感悟其中的意境美。

2.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大海的特点,加深自己对大海的认知。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晶莹)的生命 (薄薄)的面纱 (密匝匝)的弧纹

(雪白)的浪花(深沉)的爱(葱郁)的海底森林

2.选择恰当的词画“”。

(1)这条小路一直(延伸 延长)到村子的尽头。

(2)阳光下,老人的目光显得特别(慈祥 慈爱)。

(3)妈妈对我很(温柔 温顺)。

(4)李丽有(丰富丰盛)的思想感情。

3.把下列句子变成比喻句。

(1)他的舞跳得真漂亮。

(2)杨树依然耸立在山头。

4.请你在例句后面接写两句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 ,当我。

一 原始海洋的形成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天空中水汽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汽以尘埃和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加上强对流,于是形成滔滔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二 海洋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海是珊瑚海,它在南半球。

世界上最小的海是位于土耳其的马尔马拉海。

世界上最浅的海是俄罗斯南部的亚速海。

三 为什么海水无色而大海却显蓝色

其实这是太阳光在变戏法。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时,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由于透射力最大,能克服阻碍,勇往直前。它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被海水和海洋中的生物所吸收。而蓝光、紫光等,由于波长较短,只有少部分被海水和海洋表面生物所吸收。大海看上去是蓝色的,就是因为这部分被散射和被反射的蓝光和紫光等进入了我们的眼中。海水越深,被散射和被反射的蓝光就越多,看上去也就越蓝了。

四 海市蜃楼

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面上出现高大的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俗称海市蜃楼。我国山东蓬莱附近的海面上常出现这种幻景,古人归因于蛟龙之属的蜃吐气而成楼台、城郭,因而得名。

我家门前的海导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家门前的海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0.*我家门前的海

课前自学

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并能圈出生字。

安恬羞怯涟漪惺忪密匝匝海藻芭蕉

应接不暇硕大荒芜飞驰骏马愈来愈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羞怯海藻骏马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安恬、应接不暇、羞怯”各说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自主解疑,组内交流解疑。

提示:在不理解的地方画“?”,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2.自读课文,思考:在“我”眼中“我家门前的海”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些样子?

课堂导学

三、预习检测。

四、自主研读课文,感受家门前的海的神奇魅力。

1.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体会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提示: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像,像。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大海的感情丰富,渔家孩子对大海深沉的爱。

4.想象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小组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六、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样的?

课后检测

七、辨字组词。

藻()驰()骏()

澡()弛()俊()

八、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眼睛()的面纱

()的弧纹()的浪花

()的爱()的目光

九、选择恰当的词画“√”。

(1)这条小路一直(延伸延长)到村子的尽头。

(2)阳光下,老人的目光显得特别(慈祥慈爱)。

(3)妈妈对我很(温柔温顺)。

(4)李丽有(丰富丰盛)的思想感情。

十、请你在例句后面接写两句。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

,当我

《我家门前的海》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我家门前的海》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题:

我家门前的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词句,体会大海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自由读文,找一找,我家门前的海有怎样的特点?

2、汇报

二、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使你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

1、第一段:说明事物都被染蓝了,指导朗读。排比句,强调海蓝。

2、第二段:引导想象还有哪些事物也变蓝了,指导朗读。

3、第三段:暗喻,交代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结群洄游”,体会蓝天中事物和大海中的事物的相似之处,指导朗读,读出有趣。

4、第六、七自然段:学生再自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大海给予作者的乐趣、遐思的翅膀、童心,再次体会排比句。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还能说渔家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心。

四、总结:

大海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乐观的态度,大海陶冶了我的情操,又机会也希望同学们再去看看大海,体会大海的美好。

课后自评(李广贤)

作为三年级的阅读课文,我想重点应该落实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内容。运用的形式就是通过朗读、想象,在交流与合作中巩固知识。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初读课文,了解特点。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会初步地概括大海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归纳概括大海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理解特点。在学生找到概括出大海的几个特点之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到相应的语句理解特点,从而体会大海的美。

三、汇报交流,品味特点。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大海的美,体会大海给予作者以及对作者的影响。

四、质疑问难,感悟特点。通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内涵。

当然,我的预设和生成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在实际教学过车观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第一,生生交流的机会少,有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的痕迹。

第二,教师调控不够及时,缺少教育的灵活性。

第三,教师的评价有些滞后,评价之后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第四,努力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发现,但教师放手还不够。

我家门前的龙眼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龙眼树的特点,学习龙眼树给人希望而不求索取的

奉献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龙眼树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龙眼树为什么会在我心中常绿。

教学过程:

我家门前的龙眼树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家门前的龙眼树”(师指课题,生齐读)

2.出示画面(多媒体演示),师语:瞧,这就是30多年前作

者家门前的龙眼树,让我们听听作者说了什么?(显示第一节文字,配画外音)

3.提问:听了作者的话,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生:它是怎样的一棵树,为什么会在我心中常绿?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心中也有这个疑问:为什么它会在我心中常绿呢?(相机

S版五年级下全册教案:快乐的杉树林、火烧云、让马、瓜棚夜话、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赶花、我家门前的龙眼树 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S版五年级下全册教案:快乐的杉树林、火烧云、让马、瓜棚夜话、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赶花、我家门前的龙眼树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进一步提高熟练地拼读音节的能力。

2、练习用已掌握的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识字。继续学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课文中常见的句子。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逐步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4、继续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

5、能有条理的回答问题,有重点有条理的口述一件事,培养先想后说的习惯。

6、能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课文的能力。

7、培养仔细看图和有重点地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8、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勤奋好学,诚实守信教育。

训练重点: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2、抓住课文记叙的重点。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了解事物之间的

联系,展开合理的想象。

理解要点:

一、关于阅读教学

1、词句的训练仍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学时要选择若干词句来指导理解。

2、阅读教学应促进知识和能力的不断转化。

3、阅读教学应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关于讲读教学

1、继续重视字、词、句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朗读、默读的训练。

3、讲解课文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要从整体出发注意进行字、词、句的教学;要注意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课文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联系要注意理解上的逐步深化。

课时安排:

课文

20篇

即兴说话

3次

听读欣赏

3次

作文

6次

综合练习

6次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8个生字,掌握7个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基础上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正确背诵指定的课文片段。

4、学习理请课文的写作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并掌握分段的基本方法。

5、学习说几句对别人进行安慰和问候的话。

6、学习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写一篇作文。

训练重点:

1、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给课文分段。

2、语言文字训练要扎实,落实读的训练。

3、作文指导应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会

写。

教材安排:

1、快乐的杉树林

2、火烧云

即兴说话

慰问

*3、让马

作文

一次

的小实验

综合练习1

1快乐的杉树林

教学目标:

1、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知道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组织材料的;在分述部分又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3、学习抓中心句学课文的方法。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毫不在意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节。

教学重点:

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知道杉

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

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中心句学课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审清题目的意思。

3、按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后,指导学生照下列要求进行预习:

1、读通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倘若

毫不在意

毫不在乎

避暑胜地

不约而同

粉妆玉砌

2、思考下列问题:

(1)课题《快乐的杉树林》是什么意思?

(2)课文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杉树林哪几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课内预习,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注意对中、差生的指导。)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自学字词的情况:

(1)正音(出示生字新词)

(2)字形:

毫(与豪区别)

嫌(注意右边兼的写法)

添(右下部是小字加点)

(3)词义:

杉树林

避暑胜地

粉妆玉砌

倘若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杉树林哪些季节的不同景色?

(3)读后讨论问题,通过讨论明确:

a、课文围绕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这句话写的。(教师: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也可以说围绕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这句话写的。(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

b、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

c、据此分段,并明确分段的依据。

三、审题。

1、教师快乐的杉树林是什么意思?(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意思是: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2、教师: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哪些欢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课文。

四、课内练习。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了解杉树林春、夏两季不同的景色,知道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中心句学课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揭示学法:

抓中心句学课文。操作步骤1、找出中心句并理解句意。

1、提问:这步有几点要求?(一找出二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用直线划出)中心句,再想想句子是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中心句是课文开头的一句或结尾的一句,意思是: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二、揭示学法第二步:

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1、教师:这里提出几点要求?

(明确:一是写了:哪些内容,二是重

点写什么内容?)

2、带着上述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读后讨论,明确: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这些内容:一是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二是写小伙伴在杉树林里愉快地活动。重点内容是:春天,杉树长出绿叶;秋天,杉树林一片火红,十分美丽;冬天,杉树林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春天,重点写小伙伴们在杉树林里荡秋千;夏天,重点写小伙伴们在杉树林里避暑、学习、活动。)

板书:

景色

活动

春天

长出绿叶

荡秋千

夏天

太阳烤

知了叫

下棋

打扑克

游戏

秋天

火红火红

美丽极了

来回走动

冬天

粉妆玉砌的世界

堆雪人

掷雪球

三、揭示学法第三步:

看看课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关系密切?想想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

1、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节。

一找句、二点词语、三明意思。重点讨论下列语句:

A、春天来了,杉树长出嫩绿的幼芽,没几天绿芽就渐渐长成绿色叶子,最后越长越大,就成了一根根针似的叶子。

(这句话写出春天杉树长出绿叶的景象。把生长过程写具体了。)

B、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

做游戏。

(以一就能看出小伙伴们急切的心情。)

C、因为顽皮但过后还是照样荡秋千,

毫不在乎。

(先明确这六句话的句序,理解关键词语,并从中体会小伙伴们在杉树林里玩得多么愉快、多么起劲,感受杉树林给小伙伴们带来的快乐。)

2、引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学习第三节。

四、课内训练:

1、完成课堂练习第2题中的(1)、(2)。

2、造句:毫不在意

五、回家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杉树林秋、冬两季不同的景色,知道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抓中心句学课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抓中心句学课文的第三步要求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用上述方法学习课文第四节。

A、重点理解课文如何将秋天杉树林景色写具体。

B、那些词句反映出我们喜爱杉树林?为什么?

C、完成课堂练习2(3)。

D、指导背诵本节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五节。

A、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怎样具体写粉妆玉砌的景色的?这句话写出冬天杉树林怎样的景色?

B、冬天,杉树林又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快

乐?

C、完成课堂练习2(4)。

三、总结全文: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无穷的欢乐在课文中指那些欢乐?

2、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为什么喜爱门前的那片杉树林?

四、回家作业

1、感情朗读。

2、完成课堂练习1(2)、3。

总板书:

快乐的杉树林

景色

活动

春天

长出绿叶

荡秋千

夏天

太阳烤

知了叫

下棋

打扑克

游戏

秋天

火红火红

美丽极了

来回走动

冬天

粉妆玉砌的世界

堆雪人

掷雪球

拓宽阅读

教学内容:《树海》、《家乡的木棉树》、《我家门前的柿子树》

教学要求:1、读通三篇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摘抄、积累词语、句子。

3、写作:我家门前的小河、我爱

教学过程:

一、读通三篇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二、再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好词好句。

三、交流课后问题。

四、学习写作,注意学到的写作方法。

写作:我家门前的小河、我爱

2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

2、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3、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7节。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火烧云变化的快和多,以及人们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时间:2教时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查字典理解:恍恍惚惚、镇静、威武、金灿灿、笑盈盈、红彤彤、高寿

3、思考:

A、课文主要写什么?

B、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分几段?

4、照样子积累词语:

笑盈盈:

葡萄灰: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檀、盈等5个生字。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审题,找出跟课题密切相关的语

句。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你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吗?

2、出示课题。2

火烧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音。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后评。

3、检查分段情况。(按时间顺序分三段)

板书:

出现

变化

消失

三、讲读课文:

1、什么样的云是火烧云?用文中的话作解释。

2、出示学法,理解句子的含义。

出示句子: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出示学法:

A、读通句子。

B、找重点词。

C、理解句意。

D、读出感情。

理解:

①找出句中最能反映火烧云特点的词。

②烧什么意思?

③作者这里为什么用烧不用红?

④理解这句句意。

⑤感情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火烧云变化的快和多,以及人们喜悦的心情。

3、领会文章中心。

4、指导背诵47节。

教学步骤:

一、通过朗读,体会火烧云变化的快和多:

第一节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出现时霞光的

颜色。

1、霞光是什么时候上来的?是什么颜色?

2、写霞光作者抓住哪些人和动物的颜色变化来写的?他们的颜色有哪些变化?

3、讨论归纳: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小白猪(身子)金的

狗(身子)红的

老头儿胡子金的

红公鸡(身子)金的

黑母鸡(身子)紫檀色的

4、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人们的心情怎样?

5、感情朗读。

二、讲读第二段:

1、男生读颜色变化;女生读形状变化,思考:这一段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是从哪两个特点来写的?

2、找找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快的句子,划下来,再将有关词语点出来。

3、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形状也是变化多端,自读课文,说说文中出现了哪几种火烧云的形状?哪些词语又说明这些变化快?

4、积累描写变化快的词语。

5、模仿课文46节先说再写火烧云变化快。

三、讲读第三段,体会中心:

1、最后火烧云消退了,男生读。出示: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2、用上节课学习句子的学法来学习。

(1)、读句子。

(2)、说说恍恍惚惚的含义。为什么

会恍恍惚惚的?

(3)、理解句意:人们被这美景迷住了,

看得眼花缭乱,天空里的火烧云快

消退了,变化更快,更多。

(4)、有感情地读一读。

3、火烧云下去了,可人们依然是喜爱它的,怎么看出?

4、反复读这一段。直至能背诵。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的颜色有这么多端变化,形状也变得那么多,那么快,确实是美丽、壮观的,难怪男女老少都喜欢见到它。

总板书:

火烧云

霞光

:红

出现

人、动物:变

颜色

红彤彤

一会儿一会儿

变化

像马:一会儿两三秒正在

形状

像狗:忽然跑着跑者

像狮子:接着一转眼

消退

恍恍惚惚

心情喜悦

拓宽阅读:

阅读内容:《云彩带来的信息》、〈楼顶观星〉、〈晚霞,心中的幻影〉

教学要求:1、读通三篇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摘抄、积累词语、句子。

4、写作:写一种自然现象如:日出、下雨、刮风、落叶等

教学过程:

1、读通三篇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再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好词好句。课后积累。

3、交流课后问题。

4、学习写作,注意用上学到的好词好句好段。

题目:日出、下雨、刮风、落叶

*3

让马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习贺龙同志关心爱护小战士的高贵品质。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4、摘录课文描写贺龙关心、爱护向芽的句子。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借助字典自学生字。

2、查字典理解:溃退、挂彩、湘、黔、澧洲、鹤峰

3、思考:

(1)、课文写谁给谁让马?为什么让

马?

(2)、课文写了几次让马?每次让

马从哪里到哪里?除了让马

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步骤: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发生在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件事的课文。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讨论思考题并分段。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阅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第2节写了哪几层意思?

2、概括段意。

四、阅读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

(1)、这个受伤的小战士是谁?他是怎样

的一个小战士?

(2)、贺龙同志是怎样关心这个小战士

的?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概括段意。

五、阅读第三段:

1、朗读课文,思考:

(1)、贺龙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让马

的?

(2)、贺龙是怎样给向芽让马的?划

出有关语句体会一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段意。

六、阅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

(1)、贺龙同志第二次让马是在什么

情况下?

(1)、划出贺龙同志关心爱护向芽的语句

并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段意。

七、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文章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

贺龙同志两次让马给一个受伤的小战士的

事。热情歌颂了贺龙同志关心、爱护小战

士的高贵品质。

八、质疑问难:

九、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解释词语中带点的字。

饱含

下沉

溃退

人迹罕至

昂首挺胸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怎么能让他一个人困倒在这荒凉的草地上呢?

4、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作用。

(1)、向芽孩子气地说:那,我骑,

我骑。

(2)、总指挥,我向芽话没说完,

难过得再也讲不下去了。

5、摘录描写贺龙同志关心、爱护向芽的句子。

总板书:

让马

快把马牵过来。

第一次:叫扶

快骑上去。

关心

快给我骑上去。

爱护

第二次:又扶

我背你走吧。

拓宽阅读:〈话长征〉、〈朱军长救孩子〉

即兴说话

慰问

教学目标:

1、懂得慰问就是对别人进行安慰和问候。

2、学习例话,理解提示,练习向别人作慰问。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什么是即兴说话?

2、学习即兴说话是要注意运用的方法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默读引子:什么是慰问?我们应该向什么人进行慰问?

2、根据情况,确定话题。

3、结合提示,练习说话。

三、小结。

拓宽阅读:古诗今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模仿写作:古诗今写〈村居〉

作文

一次

的实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连贯。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难点: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

教时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作文题目。

2、你曾经做过什么小实验?

3、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

1、读一读这次作文的要求。

2、找出这些要求中的关键词。

三、交流材料。

1、交流各自补充好的题目和想写的材料。

2、点评。

四、借鉴例文。

1、默读例文。

2、按实验顺序给实验过程标上序号。

3、读一读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4、把例文按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分成三段。

5、对照本次作文要求,点评例文。

五、当堂作文。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用多音字组词。

2、学写毛笔小楷。

3、改正搭配不当的词语。

4、能扩写句子。

5、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6、学写日记。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按要求完成练习1至4题。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组词。

1、读读六个字的十二个音节,比较一个字的两个读音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3、讲明要求:根据一个字的两个读音,各组成一个词,分别填写在音节后的括号里。

4、学生完成后,共同评点。

二、学写毛笔小楷。

1、仔细观察字帖上字的形态,笔画和结构。

2、学生书写,共同评析。

三、把下面搭配不当的词语改正过来。

1、审题。

2、读词语,明确修改的方法。

3、学生自己修改。

4、集体点评。

四、扩写句子。

1、明确扩句的目的。

2、明确扩句的要求。

3、读原句,想想哪些地方可以增加内容,并写下来。

4、集体评点,修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完成练习5至6题。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初读短文,思考:这篇短文主要写什么?

2、再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想记忆犹新是什么意思?

3、三读短文,想:妈妈对我的哪些教育使我记忆犹新?

4、四读短文,想:你认为做人的第一课应该是什么?

5、齐读第5节。

二、学写日记。

1、复习日记的格式。

2、读例文,明确日记的要求和方法。

3、学生写日记。

拓宽阅读:〈声音消失之迷〉〈徐霞客远游探险〉、〈鸽〉、〈十字路口〉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掌握28个生字,31个词语,能将一

字组成多个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2、能按提示和例句仿写句子,会缩写句

子。

3、能复述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能读懂短

文的内容,并能分段。

4、能用恰当的方法确定理文的重点。

5、能按一定的顺序把逛商店的经过

写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语句通顺

联贯。

训练重点:

1、本单元训练重点是确定课文的重点。

2、作文指导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材料。

教材安排:

4、瓜棚夜话

5、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6、赶花

听读欣赏

春笋

作文

我跟逛商店

综合练习2

4

瓜棚夜话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从我在瓜棚买瓜时所听到的三个老汉的对话中,体会改革开放的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他们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

2、默读课文,自学字词。重点理解朦朦胧胧、了如指掌、一言为定等词语的意思。

3、按照揭示和例句,仿写句子,把意思写具体。

4、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和三种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确定本篇课文的重点。

教学重点:

三个老汉在瓜棚下对话的部分。

教学难点:

掌握找出课文重点的几种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借助字词典。

2、查字典理解:潺潺、推辞、底细、绝技、朦朦胧胧、了如指掌、一言为定、惬意、一板一眼、

3、思考:(1)我在瓜棚下听到哪些话?用

划出。从这些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2)在闷热的夜晚,我为什么感到清爽和惬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

2、理清课文层次。

3、精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你们家里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话、空调这些我们以前都不敢想的设备,现在都进入了我们的家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瓜棚夜话》,看看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什么样的景象。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1)读题,解释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音。

2、小组比赛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交流预习中问题。

1、读划出的对话。

2、说说是哪些人在对话?

3、从这些对话中,你看出什么?

三、说全文大意。

四、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思考:这节讲什么?

2、用层意归并的方法写段意。

3、读第一节,思考: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练习说话:用不同的内容、同样的句式说两句说明夏季夜晚天气闷热的话。

5、请学生上黑板写憋字,要求说出共几笔,第一笔是什么?

6、师说出第二节中的三层意思,请三位同学分别读出。

7、请学生书写兜字,是注意更正。兜字在这儿作名词,还可作动词,请学生举例。

8、师解释瓜把式,请学生读出文中解释瓜把式的具体内容。

9、读练习3的例句,体会带点词语的后面句子之间关系(补充说明)

10、讨论:从一个争字可以看出些什么?

11、读第一段。

12、写第一段的段意。

六、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第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二段。

1、轻声读,思考:这段按西瓜张请我和买主尝瓜和大伙儿欢声笑语可分两层,该怎么分?

2、第一层中写西瓜张请大家尝西瓜,找出文中表现西瓜张是个慷慨的人的句子。

3、听老师读第二层,试着说说写了哪些景物(圆月、庄稼、微风)

4、谈谈这些写景的句子,要求不看书说说这些句子。

5、这些景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景色?

6、写段意。

二、精读第三段

1、找出第二段中引出第三段的句子。

2、自由读第三段。

3、分角色朗读。

4、讨论:甜蜜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这些话为什么称为甜蜜的?

5、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要把三位老汉的自豪感读出来。

6、写段意。

三、精读第四段。

1、轻声读。

2、解释惬意。

3、思考:在闷热的夜晚,我为什么感到清爽和惬意?

4、指导感情朗读。

5、写段意。

四、作业

1、感情朗读全文,重点朗读三位老汉的对话。

2、做练习3。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

2、交流改革开放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

1、介绍抓课文重点的几种方法。

2、做练习2。

3、说理由验证

(1)从篇幅的长短来判断,第二、三部分篇幅相当,再用其他方式验证。

(2)看课题,夜话与第三部分相对应,该选第三部分内容。

(3)根据课文所记事情的意义上来判断第三部分的内容能反映本文的意义,该选第三部分。

(4)让学生复述确定课文重点和方法,并说说本文选择第三部分的思考过程。

二、感情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感情朗读全文。

2、全文重点部分在第三段,其它各段是否围绕中心来写?

3、同桌交流耳闻目睹的小故事,歌颂改革开放。推选交流好的同学全班交流。

三、作业

1、复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

2、继续收集改革开放的小故事。

拓宽阅读

教学内容:《卡子脚的变迁》、《数鸡》

教学要求:1、运用工具书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3、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熟读摘抄。

4、体会文章的中心,感受改革开放农村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1、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3、再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并读一读。

4、交流划出的好词好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5、讨论课后问题,体会文章的中心。

6、熟读课文,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

5、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死海创造奇迹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放发,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3、自学本课字词。

4、能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5、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重点难点:

确定课文的重点。

教学时间:

3课时

课前预习:1、读通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查字典理解:号称、变幻、絮语、苦涩、从容、拾级而下、倏地。

3、思考:(1)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死海是沉默的海?死海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2)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

2、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你说说在游泳时的感受。

2、揭示课题。

3、对课题,你有何疑问?

二、检查课前预习。

1、出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

3、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清楚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课文哪几节写我游览死海的亲身经历?

2、给课文分段。

3、给第二段分层,并归纳层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2、以提出问题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一段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朗读第一段。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段。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

3、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作业的尝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节。凭借我们已有的地理常识我们知道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由于它的面积大,有1200平方公里,因此可以称海。而像这样的海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死海世界闻名。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板书:

见闻

游览死海

感受

3、作者因为访问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所以有幸去游览死海,那么作者为什么能躺在死海上读书,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随作者乘着汽车去游览一番!

二、学习第二层。

1、指名读第3、4小节,思考:作者在去死海的路上有什么见闻和感受?分别用

划出。

2、交互出示句(1):

河床很宽,但只有一股小溪般的细流

在里面蹦跳。

A、读句子。

B、

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C、

说说这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D、体会用词的好处。

(蹦跳也看出死海的地势低。)

3、课本上是怎么说死海的地势低的?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板书:地势极低

4、出示死海地势平面图。

5、四十分钟以后,汽车开到约旦河终端戛然停住死海到了。

三、学习第三层,,了解死海之所以能创造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

1、齐读,思考: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用刚才同样的方法学习。

2、出示句(2)

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

阳伞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用学第一句的方法学习这句。沉默的原因A、游人少;B、水中无生物。)

3、指导朗读。

4、尽管死海是沉默的海,但是死海

并非死气沉沉,不仅如此,它还很美,

你能找找吗?

5、研究性作业尝试:练习说话

因为死海的水中含盐量特别高,

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所

板书:含盐量高

6、因为死海的含盐量高,所以人可以躺在上面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实验证明

板书:浮力极大

7、完成课堂练习1的填空。

四、学第四层,体会在死海游泳的乐趣。

1、正因为死海有能使人躺在上面看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的奇迹,所以我迫不及待的跳入水中,这时我的感受又怎样?听课文录音。

2、随机讨论温润的感觉。

板书:温润

3、用书上的语言说说怎么舒服自在?哪几句写出了我的舒服自在?

板书:舒服自在

4、出示句(3)。

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

(自学此句。)

5、当我几乎想在这里睡觉时,这是死海给作者开了一个什么玩笑?默看。

6、究竟是死海的什么让我吃了苦头?

板书:浮力极强

7、另外,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死海的浮力很强?

8、虽然这时我的脸上、眼睛火辣辣的,但我还是说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这是为什么?

板书:难得的快事

9、那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来确定一下。并说明为什么?

出示选择题。

(1)主人陪同我游览著名的死海。()

(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人能躺在水面上读书。

()

(3)死海含盐量很高,生物难以生存。()

(4)死海是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五、扩展阅读。

你还能说说世界上的其它奇观吗?

六、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确立重点的方法学习

了课文,创造性地练习了写句。知道了作

者经历的奇妙感受。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

有,让我们现在作好准备,将来去探索世

界上更多的奥秘。

总板书:

地势极低

含盐量高

见闻

浮力极大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浮力极强

感受

温润

舒服自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

2、能用从容、奇异造句。

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

1、死海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2、死海创造的什么奇迹?

二、总结全文。

三、造句。

1、从容A镇静、不慌张;B宽裕

2、奇异A跟平常的不一样;B惊奇

3、这两个词分别可以从两方面来造句。

四、课后作业。

拓宽阅读:《金字塔巨石之迷》、《神奇的沙漠》

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用简练的语言写一写知道的奇观。

教学过程:1、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理解。

3、再读课文圈划喜欢的好词好句,说说圈划的理由。

4、交流课后问题:(1)响沙湾沙漠神奇在哪儿?对响沙有那些解释?

(2)科学家对金字塔之迷作了哪几种推断和试验,结论如何?

5、用简练的语言说说金字塔和沙漠各神奇在哪儿?

6、用自己的语言再说说知道的还有哪些神奇的奇观?

*6赶花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养蜂人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阅读。

3、积累词语,摘录课文中描写蜜蜂赶花和养蜂赶花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1、读熟课文,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

3、查字典理解:馥郁、蜂篦、马不停蹄、

4、思考::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人?遇到的这个人是干什么工作的?他们谈了些什么事情?

5、积累花名:

如:洋槐花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掌握文中的字词及重点词句。

3、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顺序: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理清脉络。

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清楚。

2、出示生字和词语,检查读音。

3、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4、抓住课文重点,进行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1、2节。

2、检查自学情况。

3、从哪里看出洋槐花盛开;充满、长满、一层厚厚的白雪(比喻;洋槐花白色。)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我走进树林,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蜜蜂顾不得蛰人?

2、概述:我走进树林、发现很多蜜蜂,吓得不敢跨步。遇到养蜂人,叫我不用怕,说蜜蜂忙于采花,顾不得蛰人。

3、齐读第6节。

4、划出养蜂人赞美蜜蜂的词句。

体会:最后、一就、直到、顶多只能、他那短短的一生,喘口气都舍不得(夸张句,表示抓紧时间)、哪有(反问)

5、指导朗读第6节。

五、回家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养蜂人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

2、抓住重点阅读第三段。

教学顺序:

一、复旧迎新。

1、朗读第6节,以资比较。

2、朗读第三段识别重点的训练。

(1)学生交流识别重点的方法。

A、抓住课题、和课题相呼应的部分是重

点。

B、比较详略,重点部分往往较为具体,

因此,详写的部分往往是重点。

C、重点是中心思想的支柱,因此,集中

体现中心思想的是重点。

(2)讨论:课文既写蜜蜂赶花,又写养蜂人赶花,哪个是重点?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思考:

我提出几个问题,怎么会提出的?

养蜂人怎么回答的?

2、讨论:

第一个问题:养蜂人为什么要千里迢

迢跑这么多的路?

(这是我发现来延安的养蜂队来自

各地后提出的。)

千里迢迢是什么意思?哪些词句能

说明千里迢迢?

第二个问题:等到槐花谢了,你们该好

好休息了吧?

3、小结。

三、讨论我和养蜂人交谈后为什么感到震惊?

1、养蜂人的艰辛在课文中比较明显,但是我怎么还会感到他们的生活还充满诗情画意的呢?

2、默读第1115节,边读边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然后讨论。

四、学习第三段第三层。

1、朗读第16、17节。

2、赶花是他们难得和家人团聚的原因,在赶花和团聚之中,他们选择了什么?为什么?

3、读了最后一句,你觉得这个结尾怎么样?

五、总结全文。

六、回家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及练习册作业。

拓宽阅读:《寻找紫荆花》、《千姿百态的花儿》

教学内容:1、熟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3、交流圈划的好词好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作者为什么要寻找紫荆花?

读读背背文中描写花儿丰姿的语句。

5、摘抄积累在本子上。

听读欣赏

春笋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发扬春笋那种你追我赶,竞争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课文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春笋生长的过程。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

2、有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春笋投影图。

2、你想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吗?

3、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音,了解内容。

1、听全文录音,了解课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快速阅读课文,回答。

3、交流,小结。

三、听3-5节录音,了解春笋生长过程。

1、课文中哪些语句直接写出了春笋的生长情况?

2、指名读这三个句子。

3、想一想句中带点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4、逐句理解,朗读小结。

四、总结全文。

你喜欢春笋吗?为什么?

拓宽阅读:古诗今写〈夜宿山寺〉

作文

我跟

逛商店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逛商店的经过写清楚。

2、重点部分要写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把逛商店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难点:对商店环境布置和顾客众多作描绘。

教时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导入。

2、出示题目,审题。

二、明确要求。

1、写逛商店无非是写所见所闻,你可以想一想你逛的是什么商店,平时你最喜欢逛什么商店,在商店里你最喜欢在什么柜台买东西?

2、要把逛商店的经过写具体。

三、交流材料。

1、自行考虑写作内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评。

四、学习例文。

1、例文写了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

2、例文重点写了什么。

3、例文中还写了什么?

五、当堂作文。

1、自行写作。

2、交流,按要求点评。

拓宽阅读:〈乔迁新居〉、〈魏征直言敢谏〉、〈两条路〉、〈小丑〉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掌握汉语拼音大写字母的使用方法。

2、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学习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写几句话,学习使用顿号、分号和引号。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要求默读课文,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4、学习根据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学习反映的说话技巧;学写贺信;学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写事做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6、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赞美春天的情感;懂得艺无止境,要谦虚谨慎、不断上进的道理。

教材安排:

7、我家门前的龙眼树

8、张石匠拜师

9、古诗四首

10、小读者

即兴说话

反映

作文生气了

综合练习3

7、我家门前的龙眼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门前的龙眼树那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品格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读写掩映、盎然、如获至宝等词语,用每当总、无论都造句。

3、开始学习根据段落大意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家乡龙眼树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时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谁能介绍一下龙眼。

二、听课文录音。

1、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我对家乡的龙眼树情有独忠?

2、围绕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三、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

2、解释词语。

常绿

掩映

招财进宝

盎然

如获至宝

索取

3、检查预习情况。

四、初读课文。

1、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小节。

2、点评。

五、理清课文层次。

根据段意分段:

1、我爱龙眼树,如今还常常想着家门前的那棵龙眼树。

2、我爱龙眼树,如今还常常想着家门前那棵龙眼树。

3、许多年后,那棵树的后代遍布山村,给山民门带来欢乐。

4、我喜欢龙眼树,因为它为人们奉献丰厚的果实而不求索取。

六、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层次,知道了作者对家门前的龙眼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家门前的那棵龙眼树不择条件、无私奉献的品格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

2、解释词语。

二、过渡。

作者离开故乡三十多年了,为什么龙样树在他的心中常绿?

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读课文、找词语、说理由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看出在作者的心中,家乡的龙眼树常绿?

2、第四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龙眼树在作者的心中常绿?

3、指导朗读。

4、是啊,正是因为龙眼树的不求索取、无私奉献,所以会在作者的心中常绿。那么不择条件、无私奉献的品格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四、学习课文体现不求索取品格的内容。

1、继续运用三条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2、哪些词语写出了龙眼树的不择条件?

3、交流。

4、找出龙眼树不求索取品格的句子、词语。

5、指导朗读。

6、我家门前的龙眼树不择条件、不求索取,但是它为人们奉献的是那么宽广无私、无怨无悔。那么课文的哪些内容写出了龙眼树的无私奉献的品格呢?

五、自学课文体现龙眼树无私奉献品格的内容。

1、继续运用三条学习方法学习课文5-10节。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词语体现了龙眼树的无私奉献?

3、交流。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运用了读课文、找句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了课文,体会到作者对龙眼树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巩固复习课文,继续体会作者对龙眼树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检查。

1、复习本课词语。

2、造句。

每当总

无论都

三、复习阅读。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龙眼树在我的心中常绿?

2、朗读体现龙眼树不求索取的句子。

3、朗读体现龙眼树无私奉献的语句。

4、根据课文的段意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全文。

我家门前的龙眼树不择条件、不求索取、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所以在我心中常绿。

五、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我家门前的龙眼树在我的心中常绿?

板书

我家门前的龙眼树

不求索取

无私奉献

心中常绿

*8、张石匠拜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艺无止境的道理。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描写手艺高超的句子。

3、按要求用学过的语句练习说话。

教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导入课题。

1、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

2、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的石匠伙儿整整干了三十年,可有名气啦!可张石匠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

3、板书课题。

三、学习描写张石匠高超手艺的句子。

1、张石匠总认为自己的手艺没人比得上,他的手艺到底如何呢?

2、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说话练习:

太行山脚下的张石匠

。刻碑洗字这伙儿他

。你瞧他

。再看他锻的石链

4、张石匠的手艺果然不同凡响,值得大家敬佩,可手艺这么高的张石匠为什么要拜师呢?

四、学习描写小伙子手艺精湛的句子。

1、张石匠哪里比不上小伙子呢?

2、读4-7节。

3、指导朗读,读出钦佩的语气,

五、揭示中心。

1、张石匠认为自己的手艺

,爱

,还爱和人

。自从与小伙子比试后,觉得

,懂得了

2、理解艺无止境。

六、总结全文。

即兴说话

反映

教学目标:

1、懂得反映就是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要求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或困难。

2、学习例话,理解提示,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有一件事想请大家帮忙,大家愿意吗?事情是这样的,我家住六楼,夏季台风暴雨特多,一下雨,人是凉快了,可那房顶老是漏水,把新装修的房顶弄得黄迹斑斑,这可真让我犯愁,我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自由发言,引出反映。

3、什么是反映,读读书上的引子。

二、表演小品,懂得学会反映的重要。

1、小品表演反映。(向居委会反映)

2、他们反映的情况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及时帮助吗?

3、反映的目的是什么?

三、听例话,懂得怎样反映才正确。

四、学习正确反映情况。

五、练习巩固。

1、确定一个反映话题,小组按提示互相练习。

2、分角色表演、交流、评议。

3、总结。

9、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学习《清明》,体会诗人凄迷纷乱、茫然若失的情绪;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体会诗人再春天里的喜悦心情;学习《村居》,感受诗人所表达的对春天勃勃生机的赞美之情;学习《游园不值》,感受诗人所赞美的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2、正确读写生字,理解生字在诗句中的确切意思。

3、把《宿新市徐公店》译成白话。背诵四首古诗。

4、加强朗读颂吟,领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朗读颂吟每首古诗。

教时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学习《清明》和《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河秀丽,地大物博,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古诗就是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二、揭示课题。

三、学习《清明》和《宿新市徐公店》。

1、学习《清明》。

(1)、听录音,听清生字新词的读音及语速、语调。

(2)、自由读。

(3)、理解全诗。

*清明是个怎样的日子?

*诗中清明那天的景色怎样?

*理解欲断魂。

*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

(4)、连起来说说一、二句诗的意思。

(5)、读,体会意境。

2、概括学习《清明》的方法。

听清、读通、理解、体会。

3、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用刚才的学法学习。

(2)、理解:

*理解题目。

*理解未成阴。

*理解急走及三、四句诗的意思。

*说说全诗的意思。

(3)、朗读体会意境。

四、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同时也从诗人短小精练的诗句中获得无穷的回味。

五、作业。

1、抄写两首古诗。

2、背诵古诗。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学习《村居》和《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清明》和《宿新市徐公店》。

2、说说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

二、学习《村居》和《游园不值》。

1、学习《村居》。

(1)、听录音,听清生字新词的读音及语速、语调。

(2)、自由读。

(3)、反复读,理解全诗。

(4)、再次读,体会意境。

2、学习《游园不值》。

(1)、按先前的学法学习。

(2)、质疑、释疑。

三、小结。

古诗以它的短小精练、想象丰富、感情强烈和节奏鲜明,便于我们朗读吟诵,希望大家在课外多读、多积累一些古诗,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作业。

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烁烁每首诗的意思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小结。

本课四首古诗,虽然跨越了唐宋清三个朝代,但写的都是春天,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春天的景致,表达的作者的心情。

三、完成课堂练习。

四、把《宿新市徐公店》译成白话。

五、默写古诗。

板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

雨纷纷

茫然若失的心情

行人

欲断魂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花落未成阴

喜悦心情

儿童追黄蝶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赞美春天勃勃的生机

儿童散学

忙放纸鸢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

赞美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一枝红杏出墙来

*10、小读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时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3、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

*抓重点段的方法;

*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板书:

提意见

小读者

编辑

良师益友

作文

生气了

教学目标: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生气的事,重点把生气的情况写具体。

2、条理要清楚,语句要通顺、连贯。

教学重点:

把生气的情况写具体。

教学难点:

选择能体现中心的材料。

教时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有人生气的事,今天我们就要写这样的文章。

二、明确要求。

1、题目上的横线是什么意思?

2、根据题目在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

3、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事的文章?

三、交流材料。

1、自行考虑写作内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评。

四、学习例文。

1、例文写了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

2、例文重点写了什么。

3、例文中还写了什么?

五、当堂作文。

1、你打算写的人事中心。

2、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自行写作。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8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学会本单元20个词语,懂得它们的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重运用。会用然后、越越、郑重、眉开眼笑等造句。能按本单元阅读课文练习中的要求积累词语和句子。

3、能理解课文中比喻句的意思;能认识文中省略号的含义。

4、能创造性的复述寓言故事。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专心听课文录音,并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体会。

7、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一次做客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做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

8、能理解本单元语言的寓意。学习课文主人公做事认真负责、关心热爱集体的好思想、好品质。体会古代名著中人物

教材安排:

11、寓言三则

12、春燕

听读欣赏

美丽的小鸟

*13、智取生辰纲

作文

做客

五年级上册S版《金奖章》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S版《金奖章》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宫、渣、仆、彬、耿、荐、授、蔓”;会写“宫、渣、屑、沾、仆、鹊、获、配、彬、忠、耿、盒、荐、授、雅、腐”等。掌握“残渣碎屑、风尘仆仆、获得、彬彬有礼、忠心耿耿、盒子、推荐、怦怦乱跳、腐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能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享有荣誉,最受人尊敬。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生字要查字典了解字义。

2、阅读“阅读链接”《灭害功臣——乌鸦》短文。

3、查找对地球自然环境有益,对人类有益的动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认读生词:(1)王宫、喜鹊、获得、推荐、盒子、授予、腐烂、高雅、残渣碎屑

(2)风尘仆仆、忠心耿耿、气喘吁吁

彬彬有礼、怦怦乱跳

认读后谈发现,并各说两个类似的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童话中的鸟国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总结概括:争金奖章、颁发金奖章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1----14自然段,在金奖章面前,乌鸦与群鸟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1)群鸟:

群鸟围绕奖章给谁而争论不休。

①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他们在得知有金奖章后的争论。注意按提示语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②指名读。

③评读。谁读得好,通过他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黄莺、百灵以自己唱歌好争;喜鹊以自己给人报喜争;老鹰凭自己有力气抢;喜鹊为争到荣誉讨好鸟王……)

④小结:群鸟们就是这样一扫平日彬彬有理的斯文样子,吵吵闹闹,吹胡子瞪眼,更有像喜鹊这样借机溜须拍马的,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群鸟争章、争论不休……)

(2)乌鸦:

出示第一自然段。

天已经蒙蒙亮了,可鸟国的王宫大厅里依旧静悄悄的。昨天鸟王孔雀过生日,鸟儿们喝得酩酊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①重点体会: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对比:

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体会到什么?(体会乌鸦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

②如果让你给乌鸦不声不响劳动这幅图画起个名字,你又会叫它什么?(默默奉献、辛勤劳动……)

读出乌鸦和群鸟的迥然不同。

2.分析重点词句,学习15——25自然段。

(1)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

(注意从两个角度思考、汇报)

①群鸟:15——21自然段

A隆隆隆,隆隆隆,天上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使者到了!只见他捧着一个系着红绸带的盒子,健步走进大厅。那一定是装金制奖章的盒子!鸟儿们的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此时鸟儿们什么样?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

B抓人物对话、心理描写

快活、屏住呼吸、怦怦乱跳、叽叽喳喳、个个伸长脖颈、盼望等描写体会鸟儿们的急切心情。分角色读,读出鸟儿们迫切地想得到金奖章。

②乌鸦:

A十分谦虚:

出示:第二十三自然段乌鸦的话。

朗读。

乌鸦大吃一惊地说——

乌鸦着急地说——

B对环境贡献大。

出示第二十四自然段。

a读介绍乌鸦贡献的语句。

b你还知道乌鸦对环境保护还起到哪些作用?(可结合学习链接、课外阅读资料、网上资料。)

③角色换位,明白道理。

鸟儿们不再争了。大家用尊敬的眼光看着乌鸦。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得到大家的尊敬?此时此刻你就是鸟王国里的一员,你尊敬他什么?

对比自己刚才的表现,你想对乌鸦、自己、其他鸟或大家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其他的动物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导书写

“渣、沾、仆”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同时还要与它们的形近字、同音字加以区别,以免日后混淆,出现写错别字的情况。其中“沾”可与“粘”比较,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它们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可让学生查字典,从字义上用法上区别记忆;“配”字左边的“酉”不要丢掉里面的小“横”,右边是“己”,不要写成“已”;“彬”字左宽右窄,“渣、沾、嚷”左窄右宽,“鹊、配、耿”左右一样宽;“腐”字的“广”要包住下面的“肉”。指导学生不仅把字写得正确,还要写得端正、匀称。

二、练习写话

你认为地球环境保护组织还应该把金奖章颁发给哪种动物?说说你的理由。你愿意帮他们写一段颁奖词吗?试试看。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上册第52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次习作是要求学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要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用日记的格式和要求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的新发现,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文章要做到句子通顺,语言生动,没有错别字。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和认真持久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人、对事、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兴趣和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多数已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能够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如实地记录下来,但写连续观察日记还是初次接触。学生通过这个“百花园”的“阅读平台”《螳螂的启示》,已经认识了这种应用文。在开学伊始,就布置学生确定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并作好记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都很感兴趣,因而为本次习作积累了素材,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2、了解连续观察日记的写法,写出连续观察日记。

3、形成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四、教学准备

1、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开学初就进行布置)

2、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谈谈最近的新发现,并说说是怎么发现的。

(总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

2、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

3、师小结。

(1)如实记录。

(2)不必每天记录,写作时间、日记的篇数随所记的事情的情况而定。

(3)不仅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还要写下自己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4)几则日记之间衔接要紧密,显示出观察的连续性和事情的完整性

4、揭示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练习写连续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采用复习法引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而且要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力求做到观察仔细,如实记录,为完成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

(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

(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研读“习作讨论平台”内容

1、默读“讨论平台”的内容,交流读后所得。

2、小结。(板书)

(1)写出所见所感。

(2)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设计意图】:研读“习作讨论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习作要求,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从而顺利进入写作情境。

四、习作指导

1、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2、展示观察记录,师生评议。

3、统计: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4、师小结。

变化比较明显的事物适于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变化时间相对长一些的事物,适于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5、强化习作要求。

写出所见所感;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6、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在习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包括观察日记的写法、格式等方面内容)

7、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应用观察记录进行习作。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充分采用个人练习说、小组互说、全班交流等形式,以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热烈交谈、积极讨论的氛围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五、学生试写一则。

六、当堂讲评、修改典型习作。

1、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评议。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共同修改。教师对好的习作给予肯定。

2、师提出修改的要求,学生自行修改。

是否写出了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和启示;是否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句子是否通顺;能否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习作内容更为生动;有无错别字。

3、展示读改后习作。

【设计意图】: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修改、展示,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注意衔接、完整。)

【整体设计意图】:本节习作指导课,我采用了“学、说、写、评”四步法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作好观察记录,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复习阅读平台中的《螳螂的启示》,让学生又进一步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然后通过指导审题和研读“习作讨论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习作要求,为进行习作作好了铺垫。在进行习作时,先说后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写作兴趣。习作完成后,学生交流习作,一方面让他们体验写作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另一方面,让“耳朵”做老师,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自己会分析、会修改习作的能力。

通过本次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生活的美好,知道习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养成爱观察、爱发现的好习惯。

【评析】:鲍老师的这节习作课,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多方面考虑,确定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习作指导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会写,乐写,在本节课教学中,鲍老师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教学中注重习作兴趣的培养,开始教师从学生的发现入手,让学生自由表达,给学生写作奠定了基础。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让学生习作有章可循,语言材料和写作方法上有了方向。

2、新课内容从写作要求入手,让学生明确写什么,怎样写,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内容。由于本次写的日记和以往不同,是几篇连续的日记,教者通过让学生研讨得出注意之处:

(1)写出所见所感。

(2)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3、习作指导是本节课的重点,鲍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日记交流,这既是范文,又是新日记的起点,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别具匠心。让学生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交流,就降低了写日记的难度。在交流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进步。

4、由于日记较短小,教者采用当堂讲评的方法,既检验了学生的写作成果,同时由进一步夯实本课的教学重点,再加上老师富有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利于以后的学习。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第三实验小学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设计:潘丽娜评析:刘玉梅

一.教学内容: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百花园二中的习作(52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富含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世界。因此,本次习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

三.教学目标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

2、发展锻炼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学具:课前预习书中的范文;每人一个器皿,泡过两天的黄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日记——《螳螂的启示》,谁能说说:它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教师准确地下以定义,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以便为后面的学习及写作奠定基础。)

二、写出第一篇观察日记:

1、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

(根椐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这一环节属于前测阶段,在此发现现问题,再加以训练)

2、再读《螳螂的启示》,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

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三、小结:

同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在前测过后,加以简单的训练,因为时间与课时的安排,所以将更多的感知训练安排在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经过了两天,你们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天

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为它们写下第二篇观察日记。

二、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

看:眼睛看到什么﹖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

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

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针对前测中出现的“写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加以训练,引导要会从多个方面来观察。)

结合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如何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描写,使内容丰富具体。在感知过程中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2、再写第二篇观察日记。

3、任意选取同学的习作,朗读修改,互相交流。

(在训练完成后,开始进入后测阶段,即再次的写作检验训练是否达到目的)

4、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

(后测之后,进入评价阶段。跳出认知看认知,请学生在感知之外,说说自己所认知到的)

5、师总结: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三、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之前我们说过了,这次我们要完成的是连续观察日记,所以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关注你们的小豆芽,并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

[整体设计意图]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则为孩子们作出了实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我遵循着这样的程序进行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益非浅。

 

[评析]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

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潘老师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启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以“黄豆”为媒,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泡过两天的黄豆”——是潘老师为学生选择的观察的事物。很普通、很平凡,被学生常常忽略掉的小事物其实正是观察写作的最好“道具”,通过一系列的连续观察活动,通过几篇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学生从小小的黄豆中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历程,使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文章,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三、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潘老师在教学中借鉴了田玉博士的“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小黄豆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已不再是难事。

“示儿”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下册第108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学生如不明白,可改为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

教者评价正确与否。

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特殊的诗,描写的是陆游临死时瞬间的感受,流露的其实是作者一生情感的积淀,可谓一首诗,一个人。用当时的情景再现,学生的猜测开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奠定了他们的感情基调。

二、自主学习

(一)文识

1、交流预习: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2、(课件展示)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设计意图:“诗言志,歌咏怀”,陆游在诗中流露的深沉情感与他所处的环境的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诗人及创作诗歌的背景。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教师配乐范读,正音,句读(多媒体课件)

祭()乃()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播放音乐)

遵循老师的读法,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内部停顿。

4、学生代表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从教师范读到学生练读,再由学生汇报读到正音,扫清字词障碍,为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三)释义:

粗通诗意:

1、组织学生再读古诗,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2、教者引导释义第一句(多媒体课件)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2、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参考书自主完成释义,教师纠错。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释义第一句,然后学生遵循教师的方法,以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学生是完全可以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三、合作探究

1、细品诗意

了解了诗意,那么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诗,仔细品味,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学生先自己品读画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小组交流,教者指导,参与其中。

2、组织全班交流。

(1)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A、课件出示地图,用色块标识沦陷的土地:此时的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情景?

B、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3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3》,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3

生答。

五年级上册《小麻雀》教案设计s版


五年级上册《小麻雀》教案设计s版

导读:一篇童话,就像一弯清澈的泉水,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然我们欣喜,让我们惊奇。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而奇妙的童话王国,欣赏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欣赏时,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第一课时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童话,从小就伴随着同学们成长,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2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102页,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电话留言》是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的一项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和发手机短信的技能。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互动的形式,安排大量的时间,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间,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诱发学生主体参与、主动交流,拓宽言语实践的范围,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己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分析和应变能力。在交际过程中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在听后对表述者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交流、合作、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能把话说清楚、明白、简炼。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3.在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具:

1、《小猴请客》的动画片及其多媒体打电话动作课件。

2、“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的录像。

学具:

1、学生通讯录。

2、指导喜欢动手制作的同学制作小猴、小猪、小兔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愿意猜吗?

出示谜面:又能说来又能听,两边可以诉真情。一根电线连天涯,万水千山都不怕。

2.同学们都猜对了,它就是“电话”。我们常用的电话有很多种,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IC电话等等(课件出示图片)。现在,电话己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怎么样打好电话。(板书课题:电话留言)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不仅为引出本课课题,更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入手,掌握方法。

1.你们经常接打电话吗?当时是怎么打的?与同学合作表演。

2.汇报交流,师生及时评议。引导学生明确打电话需要注意的几点:

(1)打电话时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语言要简短、有礼貌。

(2)如电话关机或无人接听时,可采用发短信的形式与他人联系。(板书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水源泉,以活动的形式再现生活,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教者引导学生在交流、互议中领悟打电话的方法,既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体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过渡:电话的快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1)你和三位同学约好,明天去公园游玩。上午八点,准时在公园门口集合。可是由于你家里突然有事,八点钟赶不到,需要延时半个小时。所以你必需提前通过另外三名同学集合时间改为八点半,以免耽误大家的行程。

(2)学生练习。教师共同参与。

(3)学生表演,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根据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生知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教师半扶半放,给学生提供了有话可说、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交际的热情。

2.拓展创新,发挥机智。

(1)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对几种情况进行分组创新表演。

A:接听人是同学的奶奶。

B:接听人是同学家里一位来自外到的亲戚,家里没有其他人。

C:接听人是同学五六岁的小表弟,家里没有其他人。

D:同学家电话没人接听。(借此启发学生想一想,说说还有没有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发短信的形式。)

(2)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如果不具备发手机短信的条件,可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表达。(教师参与学生间的交流中,点拨引导。)

(3)选代表到讲台前表演,并配带好头饰。

(4)引导学生评议。

针对不同的对象,是否通地电话留言和手机短信的形式把信息清楚、有效地传达给你要告知的人?

语言是否清晰、流畅,礼貌、得体?

谁表演的好?你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情境,进行语言实践练习,上台表演和评议表演,既能突出训练的参与面,又使学生个体的感受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得到补充与矫正,并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教师小结。

四、活动拓展,巩固练习。

1.你们真不简单!老师奖励你们观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片。来轻松一下。播放动画片《小猴请客》(故事的内容大体是小猴在请客时很不礼貌,与小猪、小兔家电话接通后,分别说:“喂!你是噘噘嘴家吗?喂!你是三瓣嘴家吗?)

2.看完动画片《小猴请客》,你想对小猴说什么呢?个别汇报,师生达成共识。

3.给画面配音。分别出示小猴与小猪、小兔打电话的动作画面,要求学生为画面配音。

4.师生评出表演奖、最佳配音奖。

设计意图:播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再次掀起学生表达热情,促进了语言发展,巩固了打电话的知识。给动画配音,则让每一个孩子在动态的口语交际中反复经历、体会,获得真知,增强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交际态度。

五、课外延伸,融入生活。

1、同学们,刚才我们练习的都是一般情况下的通话交流,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那就要打急用电话,你知道有哪些急用电话吗?(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交通事故电话122)

2、播放录像,展示“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让学生说说拨打这些号码要注意说清什么?什么可以不用说了?

3、学生小组讨论:应该打什么电话?怎么打这些电话?(任意选一种或者几种场面,分别练习表演。)

4、小组汇报交流,师生评议。引导学生掌握有关“119”、“110”、“120”、“122”等电话号码的知识和用法。

小结:打急用电话时,一定要说清楚出事的地点,简要地说明出事的情况,当然,这些急用电话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拨打,如果小朋友们,平时觉得好玩,打着玩会影响叔叔阿姨们救人,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不能乱打。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生活常识,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无疑就是等于教会了一种生存能力。这样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活气息。

六、总结内容,升华情感。

1.填写“同学通讯录”。

2.总结:电话不仅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下课后可以留下好朋友的电话号码,遇到困难时会更好度过!

[整体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次口语交际教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打电话”、“发短信”为内容,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个需要交际、喜欢交际的活动性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想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教材为载体,但不拘泥于教材,充分挖掘文体资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电话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注重双向互动,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诱发学生主体参与,主动交流,拓宽言语实践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评析】: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产生,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萌动想说的欲望,产生敢说的胆量,达到会说的目的。金丹老师这节《电话留言》的教学设计,就运用多种形式、结合课内、课外创设了各种情境,让每个学生能轻松快乐、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整个教学设计亮点频频,构思巧妙,匠心独运,特点如下:

一、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学贵有疑。新课伊始,金老师便以“猜谜语”的形式,巧妙设疑,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瞬间被点燃,学习的欲望瞬间被激活,课未始趣已生。

二、借助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金老师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潜心发掘和提炼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交际话题来创设交际情境。她紧紧围绕本次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有价值的情境,那就是巧问孩子们“你们经常打电话么?当时是怎么打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每个学生都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自然有话可说。在教学的最后,金老师还巧妙地拓宽课程资源,挖掘更多的生活素材,创设更多的交际情境,借助“119、110、120、122”等急救电话,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广泛进行口语交际,使课内课外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知道了口语交际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合作表演,创设情境

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金老师深谙孩子们的心理,多次运用了“合作表演”的形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一是打电话取消约会;二是设置电话留言;三是为画面配音;四是拨打急救电话。精彩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能更放松、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氛围中轻松对话。

四、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小学生最喜欢直观的画面,多媒体课件画面精美好看、情境生动逼真,最能抓住学生的眼球,金老师不但充分运用了这一现代化手段,而且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小猴请客》,可谓投其所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交际的兴趣、表达的欲望已喷涌而出。

总之,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关注生活,关注学生认知特点,以“情境创设”为核心,激活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金丹老师已经做到了最好!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S”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第108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

2、舒缓深沉的乐曲。

3、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战马嘶鸣声、古诗诵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

2、了解作者及背景

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础]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4、过渡。陆游的诗有不少是专门写给儿孙辈的。在诗中,他告诫儿孙如何读书,如何做人,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今天,他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诗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降低难度,给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和参与的机会]

三、疏通诗意,理解内容

1、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有人说这首诗是一份遗嘱。你同意吗?(理解“家祭无忘告乃翁”“祭”是什么意思)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说明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中,你是向儿孙交代身后之事啊)

②既然是遗嘱,85岁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许多话要叮嘱儿孙,肯定有许多事让他牵肠挂肚,有许多美好事物让他恋恋不舍,是这样的吗?(只牵挂一件事,只叮嘱一件事,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

③“伤别离,作者满心的悲伤缘何而生?(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能力,老师的点播,引导,是为了引领学生透过文字,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

④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出示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放一段背景音乐)师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这是怎样的泪呀,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泪,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泪……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这是人民的血泪,陆游也在“望”也在“盼”.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个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已68岁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85岁己到垂暮。还在“南望王师”!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没有(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啊,从中原沦陷起,人们在苦苦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中原沦陷,九州破碎,陆游等不到祖国统一这一天了。同心是如何的悲痛。

2、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孩子们,请你们再读诗句,你能读出一个什么字?(悲!)为什么悲?(为国土沦丧而悲,为苦难百姓而悲……)

[设计意图:把两首诗进行整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遣民”的痛,“诗人”的悲,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悟,体验引向深入]

3、出示《题临安邸》,追求:王师的军队到底在哪?寻些权贵、皇帝在哪?他们究竟在干什么?(读)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气愤)北方已沦陷,南方还歌舞不休,权贵们已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遣民”的痛苦之上。你能体会到陆游一颗怎样的心?(焦急、祈盼、同情、悲愤)陆游52岁那处竭力主张抗金,结果被罢官,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他曾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令,生命垂危的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再有感情地读诗。

[设计意图:引出两首古诗,与《示儿》互文解诗,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家祭无忘告翁”,虽然痛彻心扉,虽然死不瞑目,虽然万念俱灰,但是诗人还渴望有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能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下,在病榻上,他如何地嘱咐自己的儿孙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想象情境,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对话,把读、想写相结合起来,加深感悟,使这首诗,这位伟人的诗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六、积累提升,总结全诗。

1、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是陆游的遗嘱,如血,如火,如泣如作,悲在其中,恨在其中,其间还隐藏一个字-国。朱自清曾评价陆游和他的《示儿》(课件出示“朱自清的评价)生读谈感受。

“真正的爱国诗人,是后人对这位诗人最崇高的祭奠,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背诵这首诗,并把他刻进自己的心里,永远!

[设计意图:引用朱自清的评价,目的是把诗人的情感浓缩成“真正的爱国诗人”这几个字,全面感知诗人情感,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崇敬,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把“国”放在心中,是崇高而伟大的。]

2、推荐读诗。课后积累背诵陆游的爱国诗篇。

如:《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读诗,扩大积累,进行知识的延伸,目的是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对诗人的一生有一个全面的感知,也激发了学生学诗的兴趣。]

[整体设计意图]

《示儿》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之作,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为了让学生透过文字,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通过多元的解读,能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动,我在引导学生读诗,斛意的基础上,引用相关的几首诗进行互文整合,加之背景穿插,语言渲染,情境创设,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地被情感染,为情所动,使这位伟大的诗人。这个成功的作品,这份深厚的真情,永远驻足在孩子们的心中。

[评析]我认为王老师《示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成功。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在设计中有以下闪光点:

1.适度拓展,全面感知。在读懂理解《示儿》后,王老师尽可能地进行拓展,如把《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与《示儿》进行整合,互文解诗,全方面,多角度的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

2.创新情境,激发情感。《示儿》这首诗情浓,老师的感情也浓,她能用生动精彩的语言渲染,结合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一个个教学情境,把握全诗情感的脉搏,以情激情,让课堂闪烁智慧的光芒和情感的火花。让人“情到深处”,让人“情不自禁”。

3.读写结合,训练到位。王老师注意进行读诗,理解诗句,想象情景,写场面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地把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的结合起来。注意品词,解意悟情,让学生在课中学有所得。

《失去的一天》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97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是学生并不陌生的主题。《失去的一天》正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围绕这一主题写的。课文写了妈妈在下班后发现佩佳在一天的时间里没有按要求完成栽树、读书的任务,而只是睡觉、吃鲜果、跟蝴蝶嬉戏、在桑树下休息,就带他去看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里的工作和收获,使佩佳为自己一天的游手好闲而羞愧。全文采用儿童化的语言,浅显而不失生动,让读者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字词的学习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相对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而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加以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游手好闲”等词义。

2、过程与方法: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样的道理告诉读者的

五、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1、预习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游手好闲、羞愧、馋涎欲滴等。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假期吗?那么假期时你们都做些什么呢?在娱乐休息的同时,你们是否抓紧时间去学习呢?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真是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佩佳,你们看,他的表情怎么样呀?

生1:很不高兴,

生2:垂头丧气

师: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失去了一天。

师:那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0课《失去的一天》,看看他在假期里的一天究竟是怎么过的?他是怎么失去了一天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悬念,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边读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

3、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易于理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基本的读书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提高阅读能力。)

三、细读感悟,突破难点

师:最后佩佳有了怎样的醒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谁来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

课件出示语段:“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预设1

师:佩佳这一天过的怎么样?你们认为哪个词语最能概括佩佳这一天的表现?

生:游手好闲:(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案


神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用它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具准备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地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第一课时

一、深情介绍,引入课题

1、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本单元课文将把我们带入动人的民间故事中,让我们感

受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中,去看看一只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神鸟

3、揭示课题:“神鸟”的“神”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字音。

多音字:可汗、闷头不语、看着、更夫、埋怨。

易读错音的字:伶、淙、吩咐

指导形近字:“燥、躁”“婉、碗”

2、出示新词及含有新词的语句,检查认读及理解。

3、速读课文,再次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神鸟是通过哪几个故事让自己彻底逃生的?

4、交流。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神鸟神奇?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人们捉不到它。抓住重点词语“不少国家……”“谁也没有捉到”“都走出一条山路来”,读懂捉神鸟的人很多,神

鸟很神奇。

2、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神鸟和可汗之间有什么样的约定?

出示: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

指导朗读,并引导造句,再读原句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3、用故事打动人心,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使人违背约定。

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三个故事有哪些相似点?

你对文中的狗、猫、乌鸦怎样评价?请发表你的感言。师相机引导朗读依尔特格尔可汗叹气的话。

这样好的狗、猫、乌鸦问什么遭到错杀?

你想对文中的猎人、妇女、阿尔拜说些什么呢?

这三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4、可汗最后决定不再捉神鸟。

指名并指导朗读第十七自然段。

此时,可汗的表现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

可汗有如此巨大的反差,说明了什么?

(1)、可汗也有同情心。

(2)神鸟确实聪明。

(3)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

5、总结

四、布置作业

你想对文中的猎人、妇女、阿尔拜说些什么呢?请用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1、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文章表达人们怎样的心愿?

2、你发现了吗?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3、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

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三、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贼”“澈”“袱”

四、拓展阅读

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生词,由此引出这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

二、请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布置问题: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过渡:看来我们对孔子以及《论语》已经不再陌生了,让我们继续往下阅读,去领略故事中那些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吧。

三、学习新知

1、布置默读要求。

2、学生开始默读,师下课堂指导。

过渡:文中的着四个故事是可以独立开的,所以等会儿你对哪个故事有自己的体会,就谈哪个故事。

3、故事1:(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齐读这个故事。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推己及人

故事2:(1)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喝“盗泉”的水?描写孔子喝弟子们口渴的语句找出来读读。

(3)得出结论:严于律己(板书)

(4)读这个故事。

故事3:(1)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2)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句子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小人在穷困的时候…….”的意思。

句子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呀!”

词语“假装”能看出孔子遇事有什么精神?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敢于自省

(5)齐读这个故事。

故事4:(1)你特别欣赏哪个词或句?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学而不厌

四、小结:课文学习到这儿,我们对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要学会做“仁”者,要爱别人,宽以待人。过去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谈,现在则有“半部《论语》学做人”之说。希望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人生的启示,智慧的启迪!

五、齐读课文,再次领略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生哲理。

六、课后作业:

默读提示: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感受最深之处可做简单批注。

(一)课后延伸:

1、温故而知新——复习本课生字词,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找一篇《论语》中的故事来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

(二)读读《阅读链接》,试着背一背。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任凭、尽职、稿纸、跌倒、屏息凝视”等词语,能正确读出“无忧无虑、枝折花落、生气勃勃”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说出猫的性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猫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猫的生活习性的知识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读写下列词语。

任凭贪玩尽职稿纸跌倒开辟屏息凝视

(认真地将词语读三遍,再书写一遍。遇到读不准的赶紧查字典。)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无忧无虑淘气遭殃枝折花落生气勃勃

(和同桌合作读,读不准的要马上纠正。)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我知道()自然段是写大猫,()自然段是写小猫。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用直线划出重点词句。

温馨提示:①默读课文1-3自然段,独立思考;

②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交流。

③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2.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用波浪线划相关句子。

温馨提示:①默读全文,独自想像画面。

②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抓住大猫和小猫不同的特点,给课文段,理清脉络。

2.紧扣“性格古怪”学习大猫的特点。

3.通过反复朗读相关句子,在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同时,说出猫的可爱之处。

板书设计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

《五年级(s版)10我家门前的海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体育教案小学五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