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期中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7

七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期中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期中复习知识点苏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期中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一、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三、字词
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7、舟止,止:停止。
四、课后练习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涉江()
(2)遽契其舟()()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是吾剑之所从坠()()
(5)求剑若此()()
(6)不亦惑乎()
2.分别指出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主旨:
答案:
一、解词
1、渡
2、立即,匆忙雕刻
3、从到
4、这不译
5、像这样
6、迷惑,糊涂
二、1、他的
2、他
三、翻译句子
1、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主旨:告诉我们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道理。

精选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郑人买履》期中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郑人买履》期中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一、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二、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才想起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得到了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三、字词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用尺子量。动词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罢,结束。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30.何:为什么。
四、课后练习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置之其坐坐:(2)而忘操之操:
(3)反归取之反:(4)宁信度,无自信也无:
2、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度:
3、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
至之②市,而忘操之
(1)做代词,代物的:
(2)做动词用的: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复习

1.1正数与负数

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有理数

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

4、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四舍五入遵从精确到哪一位就从这一位的下一位开始,而不是从数字的末尾往前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这里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复习是次数最高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2)结合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

七年级上册语文《繁星》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繁星》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繁星》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文学常识大家都了解了吗?快来学习一下吧!
一、走进作者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写作背景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繁星文学常识对大家深刻理解本课有很大帮助,喜爱文学的同学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写出像作者这样优秀的作品,七年级语文《繁星》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大家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