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一语文下第四课海燕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7

初一语文下第四课海燕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下第四课海燕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4*海燕
【课前寄语】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请你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给同学听听。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积累字词。
2.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学习文章的描写技巧,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当你仰望天空,是否有留意过那蓝天下的小精灵?没错,它就是燕子,它是春天的使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燕子,看看它是如何承载作者那浓浓的乡愁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1921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后,长期主编《小说月报》。1959年《郑振铎文集》出版。
2.写作背景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作者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行船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于是写成这篇文章。
3.字词积累
轻飔(sī)隽妙(juàn)隽逸(jùn)圆晕(yùn)
憩息(qì)融融泄泄(yì)忧戚(qī)蹇劣(jiǎn)
皎洁(jiǎo)粼粼(lín)匾额(biǎn)縠纹(hú)
4.词语解释
憩息:休息。
忧戚:忧愁烦恼。
蹇劣:境遇不好。
粼粼:形容水波明净的样子。
隽逸:俊秀飘逸。
隽妙:文中是美妙的意思。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积伶积俐:形容十分灵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边听边圈点勾画出两种小燕子的活动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外形、飞翔和憩息状态的词句,完成下表。
外形活动背景飞翔憩息
故乡的
小燕子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隽妙无比的春景斜飞隽逸地横掠粗而有致的小黑点
海上的
小燕子乌黑的小水禽绝美的海天隽逸从容地斜掠展开双翼身子一落
2.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的背景上飞翔或憩息的小燕子,是一种什么形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交流点拨】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外形:光滑漂亮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有劲俊轻快的翅膀;飞翔: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隽逸地横掠湖面;憩息:闲散地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与故乡人家的关系:特地备了一两个小巢。
3.海上的小燕子是什么形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交流点拨】海上小英雄。从“隽逸从容地斜掠;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随波)浮憩着”等词可以看出。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故乡的小燕子?
【交流点拨】作者被迫出国,船在海上航行,离故乡越来越远,心中不免涌起思乡之情。站在船头,放眼天光水影之间,意外地发现几只海燕,便引发了无尽的遐想。于是自然地回忆起故乡的小燕子,但故乡已远,故乡的小燕子也只飞翔于美好的记忆之中。所以只好借眼前的海燕寄托自己无限的情思。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却一再问自己:“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因为作者思念故乡,思念祖国,这种情思无以寄托,所以他宁愿相信(其实是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乡的小燕子,能借以抚慰自己的心灵,捎回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牵挂。
2.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交流点拨】这些词语从动作和声音的角度描绘出了只活泼可爱又积伶积俐的小燕子轻快飞翔的形象,让对家乡小燕子油然而生喜爱之情。
3.“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交流点拨】这句话运用了以大衬小的写法。电杆、电线和黑点错落有致地构成了一幅速写图画,形象鲜明,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小燕憩息图”,突出了小燕子可爱、安闲舒适的特点。
4.说说下列句子寄托了作者什么感情。
(1)“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了我们的小燕子。”
【交流点拨】作者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自己的处境,寄托了思念故乡,眷恋祖国的感情。
(2)“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交流点拨】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这样写,绝不意味着作者看轻这份感情。恰恰相反,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像烟雾缭绕,挥之不去;又像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总结课文
1.课文分别描写了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这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这两部分都是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都是先展示小燕子的活动背景,分别描写其外形、飞翔、憩息等特点,而最终都落到“轻烟似的”“乡愁”上。作者是由海上的小燕子而联想到故乡的小燕子,所以从记叙顺序来看,前一部分是倒叙,后一部分是顺叙。
2.作者借小燕子抒发情感,这种写法该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笔下的“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物,其中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全部的爱。这种寓情于物的抒情方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
(二)拓展延伸
1.燕子与中国诗歌:在中国诗歌中,燕子是具有多种象征意义的文学意象。
【交流点拨】①怀旧。燕子常作为眷恋,故居的意象出现,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春的女儿。中国诗人尤其善于把燕子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③爱情的象征。成双成对的燕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诗人们也借此表达爱情的悲与欢。如晏几道《临江仙》:“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课外搜集写“乡愁”的古诗句。
【交流点拨】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板书设计
海燕隽妙的春景→(忆)故乡的小燕子
→春天的使者
绝美的海天→(看)海上的小燕子
→海上英雄如轻
烟似
的乡愁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相关知识

第四课赵普


第四课赵普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前预习:
1.查工具书解决古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能读通课文。
2.搜集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名言。
3.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赵普的资料,了解赵普生平事迹: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等。
教学过程:
导入: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有关赵普资料,较多的了解赵普其人其事,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展示预习卡积累的字词情况,对文章理解进行质疑。
老师提示: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一、感知课文:
(一)读:
1.自读,将自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例如:
寡阖箧薨龌龊循默奏牍补缀
2.指名读,纠正误读处。
3.老师范读。
4.训练快速读。
师示范读,计时。生练习,自荐快速读比赛。
5.练习背诵。
师生比赛背诵,看谁错误少。
(二)解释、合作翻译课文。
1.两人一小组,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学生不理解的文言字词提问,老师解答。
2.质疑。师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中的重要点板书,精讲。
(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2)读之竟日。(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
(4)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
3.学生翻译全文。
老师提示翻译的方法: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可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添加省略成分。
(3)调整语序。
(4)引用的内容可不翻译。
二、分析课文: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1.赵普刻苦读书。2.赵普以天下为己任,冒死举荐人才。
赵普虽然对人苛刻,但他是一个刻苦读书,胸怀天下、热爱国家,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评价人物要用全面的观点)
(二)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
明确:
1.刻苦读书:“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冒死举荐人才:“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过程:尝奏荐→不用
复奏其人→亦不用
又以其人奏→怒,碎裂奏牍掷地
复奏如初→乃悟,卒用其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三、质疑:
赵普居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可能吗?
各抒己见。
老师谈看法:书并不在于读的越多越好,而是在于读精,读透,还要有自己的感悟,最后再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把书读好。
四、拓展:
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
例如:凿壁偷光、粘壁独身、燃薪夜读、负薪苦读、隔篱听讲、囊萤苦读、编蒲抄书、映雪读书、织帘读书、手不释卷、韦编三绝、发愤图强等故事。
学生交流书对自己的影响。
五、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努力学习。
板书内容: 中心 写法
 刻苦读书勤奋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以天下事为己任 语言简洁
六、课后学习:
1.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
2.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3.背诵课文。
4.阅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和《狂生赵普》一文。
5.扩写赵普冒死举荐人才的故事,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

初一语文下第15课松鼠导学案(苏教版)


十五、松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走进作者: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学者、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三、预习检测:
驯良(xùn)乖巧(guāi)蛰伏(zhé)惹恼(rě)
褐色(hè)矫健(jiǎo)爪子(zhǎo)
遮蔽(zhèbì)分叉(chà)翘起(qiào)勉强(qiǎng)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合作探究:
1.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5)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精读品析:
组织学生阅读布丰写的其他动物的片段,进一步体会布丰的语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片段。(重点就看一个片段)
看一幅狼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狼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贪婪、狡诈、凶残等等。)联想有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通过幻灯片展示描写狼的片段,并请学生思考:片段中的狼是一幅怎样的形象?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孤独无助、象荒原上的流浪汉。这就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笔下的狼。布丰笔下的狼是可怜无助的,布丰让我们对狼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明确布丰写动物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七、拓展延伸: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十五、松鼠

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外形)
讨人喜欢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性格)
乖巧:过水、反应、跑跳、叫声、情绪、搭窝(行为)
说明顺序:先总后分再补充说明
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初一语文下第6课月迹导学案(苏教版)


六月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根据下列图片中月亮的形状,说说古人曾经给与它们怎样的名称?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过渡: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现代人对月亮也青睐有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篇《月迹》
二、走进作者:
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三、预习检测:
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忽jí()妒面面相觑()争执()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文章重点:寻月亮
2、找出孩子们追寻月亮的踪迹,并摘录文中词句,描述出寻月所见以及孩子们心理的发展变化的词语
①寻月踪迹:屋内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
②心理变化: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生“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后来,孩子们又在河中、瞳中找到了月亮,“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很满足”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五、合作探究:
1、“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怎样理解?(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2、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3、文中谁的话引起了寻月踪迹的转换?生:奶奶的三句话(生齐读三句话)
“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子们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子们心灵的升华
六、精读品析:
本文充满童心童趣,不仅仅体现在“寻月亮”这件事上,更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富于童心童趣的话,找出来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教师提示品析角度
(1)优美、生动、传神的词语;
(2)生动、形象的修辞:比喻、拟人等;
(3)深刻饱含哲理
①第5节:“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富有韵味
②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句中的动词“浮”用的非常生动,真切的写出了这时月亮轻盈的特点
③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这是虚写,月亮当然不可能真的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见作者的表现手法十分含蓄别致,它寄托了一个更为深层的含义: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
④“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这个对话描写十分精彩,既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⑤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这句话富有哲理,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七、拓展延伸:
1、中秋之夜,一群孩子在寻月可以说,他们不仅是在追寻月迹,更是在追寻美!读完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1、生活中要时刻保持童心,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
2、要爱护童心,像文中的奶奶那样,鼓励、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3、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的那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此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2、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歌谣,办一期关于月亮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月迹

屋中之月——失望盼月寻月
院中之月——争执议月(追求美)
沙滩之月——满足
教学反思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过“盼月——寻月——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个人都要享受美。在本课教学中,我有以下的收获: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文章,理解文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我在教学时以学生领读,其他同学分角色合作朗读的方式,在音乐声的伴奏下,学生仿佛走进了作者的中秋“寻”月之旅,首先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美”。本文的教学重点段落是“寻月”,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怎么寻——谁引导去寻——寻到了什么”的脉络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在学习文章的主要段落“寻月”过程的词语的精彩使用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寻月”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赏析。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里去,听取他们的交流,并和他们一起从文章中找关键词句。这个环节我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组内统一意见后,向全班同学发表见解,其他组又对这个组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实现了合作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