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021

小学数学一年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7

高一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021。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一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02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
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成等比数列=q(,q≠0)≠0
4.性质:若m+n=p+q,
二、讲解新课:
(一)提出问题:关于国际相棋起源问题
例如:怎样求数列1,2,4,…262,263的各项和?
即求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可表示为:
①2②
由②—①可得:
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错位相减法”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怎样求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公式的推导方法一: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是
由得
∴当时,①或②
当q=1时,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
由定义,由等比的性质,
即(结论同上)
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
公式的推导方法三:
===
(结论同上)
“方程”在代数课程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搭起桥梁,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时,①或②当q=1时,
思考:什么时候用公式(1)、什么时候用公式(2)?
(当已知a1,q,n时用公式①;当已知a1,q,an时,用公式②.)
三、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
(1),,,…(2)
解:由a1=,得
例2:某商场第一年销售计算机5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售价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从第一年起,约几年内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保留到个位)?
解:根据题意,每年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第一年起,每年的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n},其中
a1=5000,于是得到
整理得两边取对数,得用计算器算得(年).
答:约5年内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
例3.求数列前n项的和。
例4:求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
练习:教材第58面练习第1题.
三、课堂小结:
1.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q=1时,
当时,或;
2.这节课我们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多种方法(迭加法、运用等比性质、错位相减法、方程法)推导出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在应用中加深了对公式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
1.阅读教材第55~57页;
2.《习案》作业十七.
JAB88.cOm

相关阅读

等比数列前n项和


课题:等比数列前n项和(两课时)
使用方法
1.上课前注意自主预习完成学案导学和探究部分
2.上课时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证明思路
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时,①或②
当q=1时,
当已知,q,n时用公式①;当已知,q,时,用公式②.
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是


∴当时,①或②
当q=1时,
推导方法-等比定理
有等比数列的定义,
根据等比的性质,有
即(结论同上)
2.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是,,那么,,成等比数列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函数

探究交流
1.求等比数列1,2,4,…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2.一个等比数列前项的和为前项之和,求

3.已知是数列前项和,(,),判断是否是等比数列

4.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求和公比

5.设数列为求此数列前项的和
课堂反馈
【选择题】
1.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等于()
A.B.
C.D.
2.已知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为()
A.0?B.n?
C.na?D.a
3.已知等比数列{}中,=2×3,则由此数列的偶数项所组成的新数列的前n项和的值为()
A.3-1?B.3(3-1)?
C.?D.
4.实数等比数列{},=,则数列{}中()
A.任意一项都不为零?B.必有一项为零
C.至多有有限项为零D.可以有无数项为零
5.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为,若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等于()
A.B.
C.D.
6.在等比数列中,,,使的最小的值是()
A.B.C.D.
【填空题】
7.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n,则=.
8.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为=1-2+3-4+…+(-1)n,则S+S+S=.?
9.已知正项等比数列{}共有2m项,且=9(+),+++…+=4(+++…+),则=,公比q=.
10.在等比数列中,已知,,则.
1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则的公比为.
【解答题】
12.在等比数列中,已知:,求
13.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求数列的公比

14.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前前项和为,且,,求
15.已知等比数列共有项,前项和为,其后项和为,求最后项和

16.三个互不相等的数成等差数列,如果适当排列此三数,也可成等比数列,已知这三个数的和等于6,求这三个数.

17.已知数列是首项,公比的等比数列,是其前项和,且,,成等差数列.
(1)求公比的值;
(2)求的值.

18.已知数列中,是它的前项和,且,,设().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证:.

等比数列前n项和学案(2)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学习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能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55~P56,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什么是数列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什么?

复习2:已知等比数列中,,,求.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练2.一个球从100m高出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弹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当它第10次着地时,共经过的路程是多少?(精确到1m)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3.“知三求二”问题,即:已知等比数列之五个量中任意的三个,列方程组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
※知识拓展
1.若,,则构成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
2.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已知积时,可设这三个数为.若四个同符号的数成等比数列,可设这四个数为.
3.证明等比数列的方法有:
(1)定义法:;(2)中项法:.
4.数列的前n项和构成一个新的数列,可用递推公式表示.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
1.数列1,,,,…,,…的前n项和为().
A.B.
C.D.以上都不对
2.等比数列中,已知,,则().
A.30B.60C.80D.160
3.设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为2,且,那么().
A.B.C.1D.
4.等比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若,则它的前5项和为.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a=.

课后作业
1.等比数列中,已知

2.在等比数列中,,求.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目标
1.把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熟悉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练习,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把握推导公式的方法.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非凡注重和两种情况.
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
(2)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实结论.
(3)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
(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的情况.
(5)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
(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非凡到一般,再从一般到非凡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电脑.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幻灯片)
二、新课讲解:
记,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
(板书)即,①
,②
②-①得即.
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如何化简?
(板书)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即
(板书)③两端同乘以,得
④,
③-④得⑤,(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重的取值)
当时,由③可得(不必导出④,但当时设想不到)
当时,由⑤得.
于是
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的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
(板书)例题:求和:.
设,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
两端同乘以,得
,
两式相减得
于是.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重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
三、小结:
1.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
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例题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分析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分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和解决一类求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
2、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初步应用;难点是公式的推导方法。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素质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熟练掌握运用公式求和。
素质目标: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与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等思维品质。
4、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激励—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进行积极的整合,使其融为一体,创造最佳的教学氛围。
5、教学手段
教学中,利用投影仪、微机这些现代化教学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过程
1、课题的引入
首先给出以下实例
引例:某建筑队,由于资金短缺,向某砖厂赊借红砖盖房,双方约定,在一个月(30天)内,砖厂每天向建筑队提供10000块砖,为了还本付息,建筑队第一天要向厂方返还1块砖,第二天返还2块砖,第三天返还4块砖,……。即每天返还的砖数是前一天的2倍,请问,假如你是厂长或是建筑队长,你会在这个合约上签字吗?
这是一个悬念式的实例,后面的“假如”又把学生带入了实例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了“市场经济”。根据心理学,情境具有暗示作用,在暗示作用下,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情境中的角色,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动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
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建立起两个等比数列的数学模型。
(演示)如屏幕显示,数列{an}是以10000为首项,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常数列。数列{bn}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当学生跃跃欲试要求这两个数列的和的时候,课题的引入已经水到渠成。教师再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启示,正式引入课题。
2、公式的推导
这里我讲述的主要是怎样利用多媒体激励、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材难点。
等比数列有两大类:公比q=1和q1两种情形
当q=1时,Sn=na1
当q1时,Sn=a1+a1q+……+a1qn-1=
q1时,Sn的结果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本节课的难点就在于此。
预习过课本的学生会知道这个结果以及推导过程,但是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根据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是难以推出这个公式的。
因此,要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借助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找出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来!
(演示)下面演示一下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现在将a1与an,a2与an-1,所有与首末等距两项交换位置,得到Sn的倒序和的形式。然后两式相加。这样2Sn就是一个有n项的每一项都是a1+an的常数列。从而导出了Sn的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是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和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产生的,形式上是倒序相加,本质上就是消去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的差异,构造一个新的各项相同的常数列,然后根据常数列的和导出Sn的公式来。
那么等比数列是不是也可以用倒序相加的方法,构造出一个常数列或者部分常数列呢?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结果呢?
显然倒序是行不通的。
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发散——从倒序相加的定势中解脱出来。抓住学生迫切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心态,及时地通过媒体进行启发。老师要告诉学生,构造常数列或者部分常数列的思路是正确的。既然倒序行不通,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式构造常数列呢?
接着要引导学生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进一步认识等比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q倍,也就是说将每一项乘以q以后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那么将Sn这个和式的两边同时乘以q,在qSn这个和式中的第一项就是Sn的第二项也就是Sn和qSn之间产生了一个错位。由两个和式能否构造常数列或者部分常数列的和式呢?相加行不行?显然不行!相减行不行?显然行。
将Sn和qSn相减后,中间就得到了n-1项各项都是0的常数列,找到了这个常数列,难点就突破了,Sn的导出就容易了,导出了Sn就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认知目标。
为了加深理解,这时还应该对等差、等比两种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类比和分析:
两种数列求和的基本思路都是构造常数列,构造常数列的思想也是其他一些数列求和的基本思想。等比数列在构造常数列的过程中,采用“错位相减”,等差数列采用的是“倒序相加”,倒序相加本质上也是“错位相加”,是一种大幅度的“错位相加”,等比数列只不过是步幅为1的小幅度的“错位相加”。说明一下,在Sn的和式中,两边同时乘以q是解决问题——构造常数列的关键所在,是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一把钥匙。
所以,这两种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上来讲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也有差异,即错位的方法不同。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教师才有了更大的教学空间。当教师把学生从“倒序相加”的思维定式中引导出来的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等思维品质就得到了提高,思维品质提高了,思维能力也就提高了。这样,这节课的认知目标和素质目标就基本上都达到了。
3、公式的说明:
推导出公式之后,对公式的特征要加以说明,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对公式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帮助学生弄清其形式和本质,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灵活运用公式打下基础。
4、例题的处理
有了求和公式后,回头让学生亲自计算一下引例中的砖数,从计算结果中让学生明确实际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在市场经济中必须有敏锐的数学头脑才行。
选取课本的例4作为例题。例题本身属公式的直接应用、简单应用,目的是加强对公式的认识和记忆;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规范解题格式,提高运算能力。
5、形成性练习:
例题处理后,设置一组形成性练习,作为对本节课的实时检测。练习基本上是直接运用公式求和,三个练习是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练习时,教师巡查,观察学情,及时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独到解法提出表扬和鼓励,对其中偶发性错误进行辨析、指正。通过形成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
6、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小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3)求和思路——构造常数列或部分常数列。
通过师生的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目标和素质目标。
7、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提出公式还有无其它推导方法?作为本节课的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