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21课诸子百家教案

高中家教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第21课诸子百家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1课诸子百家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1课诸子百家教案
〖内容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②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2.能力培养
①分析“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②联系“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
③针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组织讨论。
④比较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⑤收集与“诸子百家”有磁的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或成语知识竞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认识诸子百家的产生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演进在思想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②认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的儒家学说,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改造和运用,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长达2000年之久,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③认识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他的许多名言警句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④认识道家老子的思想,以及其中包含的朴素辩证法观念。
⑤认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了解其在历史 上曾适应当时统一国家建立集权的需要。
〖教学要点〗
1.重点 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是本课的重点,应突出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则应着重了解其警句名言在后世仍具有启迪作用。
2.难点 “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不易对初一学生讲清,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建议通过讲“人”再涉及其思想,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小字部分或适当补充一些材料,使“诸子百家”显得有血有肉,从而让学生产生较深的印象。
〖教学建议〗
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教学,“儒家”为一课时,“道家”、“法家”为一课时。
1.儒家
①孔子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孔子像,结合小字的有关内容,介绍孔子的外表和简单生平,指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个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从“大思想家”的角度,突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讲清“仁”是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可,“礼”是本周社会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提倡“仁”必须遵守“礼”。
从“大教育家”的角度,着重向学生介绍其传诵久远的格言,还可不敢当今教学结合。
从整理和保存文化典籍的角度,介绍《诗》、《书》、《春秋》和《论语》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道理。
②孟子
讲明孟子是旧中国时期的儒家代表,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合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
引用课文中有关孟子的警句名言,运用“孟母教子”的故事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对“浩然之气”的讨论,对学生进行为人之道的教育。
2.道家
①老子
根据课文中的老子像,向学生介绍老子的简单生平,指出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本人还被后来的道教徒神化,尊崇为道教教主。并向学生讲明“道家”是学派,“道教”是宗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突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中对立的双方及其相互转化的精华所在,使学生了解老子是一位对事物有深刻观察力的智者。结合“塞翁失马”的成语典故,使学生了解祸兮、福兮含义。
介绍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并说明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联系这一思想主张在西汉初期的实行,使学生真正理解“无为而治”这一主张。
②庄子
适当介绍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说明庄子在历史上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思想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超越现实世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
①韩非子
回忆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度,引出韩非在其中的作用。介绍韩子简单生平,突出其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并指出韩非子“崇尚今世”、“崇尚法治”的思想在当时是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有进步作用;说明秦统一后的许多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但也应点出韩非子的极端“君主中央集权”理论排斥其他各家,主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而不得民心,秦朝短短15年的历史是最好的明证。
②适当介绍墨子与墨家,其“兼受”、“非攻”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
③适当介绍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可通过“孙武练女兵”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孙武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可从《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中,使学生理解孙武军事思想的地位。
小结:总之,今天通过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学习,知道儒家、法家和道家是春秋旧中国时期最主要的学术派别,从中我们了解了儒、法、道、墨、兵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极大影响。进一步认识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铸造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掌握什么是青铜器?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是什么?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什么叫饕餮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将学习
第21课 诸子百家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姓名时期学派成就
孔子春秋后期儒家提倡“仁”,广收门徒、发展教育,整理文化
孟子战国儒家“仁政”,“民贵君轻”,人要有骨气
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道家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今胜于昔,“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讲出点什么来,也许是因为我给大家留的时间比较多。另外,他们在语文课中学习过《论语》中的一部分内容,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布点小结
本课的内容难度比较大,这里涉及到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很难掌握。但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学一点点常识性的东西。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掌握,本课我们将利用三课时来完成。
〔分层推进〕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什么叫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强调:“春秋战国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下面要学习的几位著名的思想家,我们要注意他们生活的历史时期是春秋不是战国。
“由分立趋向统一”:引导学生回忆旧课,涉及西周分封诸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内容。
学派:我们经常会听到“三教九流”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三教九流”呢?(没有学生知道,也有部分同学知道一点)
关于“三教九流”有各种说法,我们现存介绍一个最常见的说法:“三教”即儒、释、道(释为佛教,这在前面的内容里简单介绍过)。“九流”即: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九家学术流派。“九流”中司马迁选取影响比较大的六个称为“六家”。他们是:儒、墨、道、法、阴阳、名。这里我们将着重学习前四个:儒、墨、道、法。
诸子指各派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子”是什么意思,你们应该知道吧?(学生已经在语文课中学过)
百家泛指各学派。
“诸子”、“百家”都是泛指。

第二课时
①儒家
儒原来是指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长期从事儒这个行业,因此他所创立的学派称为儒家。
⑴孔子,名丘,字仲尼。相传孔子“圩顶”,圩音乌,意思是中低而四傍高。大家看一下课文中“孔子像”,是不是有点“圩”。当然,还有人说孔子的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也有人说是因为孔子的母亲在尼丘山下生了他,故名丘。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也被尊奉为“大成至先师”,“文宣王”。现在你如果到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孔府、孔庙、孔林。死后的孔子很是风光。但孔子在世时,却很不得志,虽然他出身贵族家庭,但在他3岁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了,17岁时母亲也离他而去。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在鲁国不得志的情况下,周游列国,想找到个施展才能的地方,但最终是两手空空。有件事比较有意思:有一次,孔子在郑国与他的弟子们走散了。弟子们到处都找不到,只好问人。有人告诉孔子的弟子,东门外有个人“累累如丧家之犬”,弟子们一看果然是孔子,有个弟子就告诉孔子这件事,孔子也不乏幽默地说:“然哉!然哉!”孔子转运是在他死后,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过什么?(学生回答)
现在,我们来看看孔子的主要成就:政治上、教育上、文化上。(指导学生看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仁”是做人的道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高的道德要求。“礼”是行为规范,要体现西周社会等级秩序。
教育上,孔子广收门徒,“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议论,成为后世传诵的格言。你们学过《论语》十则,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说一说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学生背诵)
文化方面:(学生在语文课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强调《论语》是孔子弟子编写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书)
思考课文中的阅读,指导学生回答。
⑵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儒家学说也被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思想,“民贵君轻”的主张,重视人的作用,提倡做人要有骨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思考与讨论”。

第三课时
①道家
首先要求学生注意“道家”与“道教”的区别,“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
⑴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楚国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指导学生看“老子像”。
要求学生通过《淮南子》里的故事了解道家思想中“祸”与“福”关系。
“无为而治”方面的思考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⑵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为学生讲几个《庄子》里面的寓言。如“梦蝶”、“鼓盆”、“非鱼”等。

②法家
韩非是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李悝、吴起、商鞅都是法家思想的人物,他们在各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适应时代的要求。
韩非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是信奉儒家学说的。但他和孟子的思想有区别,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荀子的思想吸收了一些法家的观点。他的两位最有名的弟子李斯与韩非都是法家的人物。指导学生看课文中有关小字。
韩非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今世必然胜过世。这就和道家的思想不一样。指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关于老子“小国寡民”的内容。
“法治”,结合商鞅变法思考“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用韩非的思想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王朝。我们前面所学的“焚书”事件,正是韩非思想“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体现。法儒两家,法家掌权“坑儒”;儒家掌权“罢黜”。
这里我们可以多想点,秦朝二世而亡于用法家思想有没有关系?
墨家和兵家的内容,同学们自己看。
“身边的历史”:与“诸子百家”有关的成语故事,先用小黑板写下来,让学生抄下来,选择几个成语解释。
《老子》:大器晚成、无中生有、受宠若惊、视而不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论语》:任重道远、待价而沽、分崩离析、祸起萧墙、三思而行
《孟子》:杯水车薪、出类拔萃、拔苗助长、缘木求鱼、与人为善
《庄子》:螳臂当车、井底之蛙、得鱼忘筌、越俎代庖、望洋兴叹
《孔子》:避实击虚、出其不意、知已知彼、出奇制胜、风雨同舟
《荀子》:青出于蓝、前车之鉴、后发制人、生杀予夺、四海为家
《韩非子》: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吹毛求疵、兵不厌诈、自相矛盾

相关知识

诸子百家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诸子百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21课 诸子百家

〖内容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②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2.能力培养
①分析“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②联系“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
③针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组织讨论。
④比较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⑤收集与“诸子百家”有磁的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或成语知识竞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认识诸子百家的产生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演进在思想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②认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的儒家学说,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改造和运用,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长达2000年之久,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③认识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他的许多名言警句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④认识道家老子的思想,以及其中包含的朴素辩证法观念。
⑤认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了解其在历史 上曾适应当时统一国家建立集权的需要。
〖教学要点〗
1.重点 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是本课的重点,应突出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则应着重了解其警句名言在后世仍具有启迪作用。
2.难点 “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不易对初一学生讲清,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建议通过讲“人”再涉及其思想,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小字部分或适当补充一些材料,使“诸子百家”显得有血有肉,从而让学生产生较深的印象。
〖教学建议〗
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教学,“儒家”为一课时,“道家”、“法家”为一课时。
1.儒家
①孔子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孔子像,结合小字的有关内容,介绍孔子的外表和简单生平,指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个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从“大思想家”的角度,突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讲清“仁”是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可,“礼”是本周社会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提倡“仁”必须遵守“礼”。
从“大教育家”的角度,着重向学生介绍其传诵久远的格言,还可不敢当今教学结合。
从整理和保存文化典籍的角度,介绍《诗》、《书》、《春秋》和《论语》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道理。
②孟子
讲明孟子是旧中国时期的儒家代表,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合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
引用课文中有关孟子的警句名言,运用“孟母教子”的故事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对“浩然之气”的讨论,对学生进行为人之道的教育。
2.道家
①老子
根据课文中的老子像,向学生介绍老子的简单生平,指出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本人还被后来的道教徒神化,尊崇为道教教主。并向学生讲明“道家”是学派,“道教”是宗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突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中对立的双方及其相互转化的精华所在,使学生了解老子是一位对事物有深刻观察力的智者。结合“塞翁失马”的成语典故,使学生了解祸兮、福兮含义。
介绍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并说明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联系这一思想主张在西汉初期的实行,使学生真正理解“无为而治”这一主张。
②庄子
适当介绍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说明庄子在历史上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思想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超越现实世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
①韩非子
回忆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度,引出韩非在其中的作用。介绍韩子简单生平,突出其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并指出韩非子“崇尚今世”、“崇尚法治”的思想在当时是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有进步作用;说明秦统一后的许多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但也应点出韩非子的极端“君主中央集权”理论排斥其他各家,主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而不得民心,秦朝短短15年的历史是最好的明证。
②适当介绍墨子与墨家,其“兼受”、“非攻”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
③适当介绍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可通过“孙武练女兵”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孙武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可从《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中,使学生理解孙武军事思想的地位。
小结:总之,今天通过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学习,知道儒家、法家和道家是春秋旧中国时期最主要的学术派别,从中我们了解了儒、法、道、墨、兵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极大影响。进一步认识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铸造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掌握什么是青铜器?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是什么?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什么叫饕餮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将学习
第21课 诸子百家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姓名时期学派成就
孔子春秋后期儒家提倡“仁”,广收门徒、发展教育,整理文化
孟子战国儒家“仁政”,“民贵君轻”,人要有骨气
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道家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今胜于昔,“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讲出点什么来,也许是因为我给大家留的时间比较多。另外,他们在语文课中学习过《论语》中的一部分内容,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布点小结
本课的内容难度比较大,这里涉及到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很难掌握。但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学一点点常识性的东西。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掌握,本课我们将利用三课时来完成。
〔分层推进〕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什么叫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强调:“春秋战国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下面要学习的几位著名的思想家,我们要注意他们生活的历史时期是春秋不是战国。
“由分立趋向统一”:引导学生回忆旧课,涉及西周分封诸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内容。
学派:我们经常会听到“三教九流”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三教九流”呢?(没有学生知道,也有部分同学知道一点)
关于“三教九流”有各种说法,我们现存介绍一个最常见的说法:“三教”即儒、释、道(释为佛教,这在前面的内容里简单介绍过)。“九流”即: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九家学术流派。“九流”中司马迁选取影响比较大的六个称为“六家”。他们是:儒、墨、道、法、阴阳、名。这里我们将着重学习前四个:儒、墨、道、法。
诸子指各派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子”是什么意思,你们应该知道吧?(学生已经在语文课中学过)
百家泛指各学派。
“诸子”、“百家”都是泛指。

第二课时
①儒家
儒原来是指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长期从事儒这个行业,因此他所创立的学派称为儒家。
⑴孔子,名丘,字仲尼。相传孔子“圩顶”,圩音乌,意思是中低而四傍高。大家看一下课文中“孔子像”,是不是有点“圩”。当然,还有人说孔子的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也有人说是因为孔子的母亲在尼丘山下生了他,故名丘。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也被尊奉为“大成至先师”,“文宣王”。现在你如果到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孔府、孔庙、孔林。死后的孔子很是风光。但孔子在世时,却很不得志,虽然他出身贵族家庭,但在他3岁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了,17岁时母亲也离他而去。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在鲁国不得志的情况下,周游列国,想找到个施展才能的地方,但最终是两手空空。有件事比较有意思:有一次,孔子在郑国与他的弟子们走散了。弟子们到处都找不到,只好问人。有人告诉孔子的弟子,东门外有个人“累累如丧家之犬”,弟子们一看果然是孔子,有个弟子就告诉孔子这件事,孔子也不乏幽默地说:“然哉!然哉!”孔子转运是在他死后,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过什么?(学生回答)
现在,我们来看看孔子的主要成就:政治上、教育上、文化上。(指导学生看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仁”是做人的道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高的道德要求。“礼”是行为规范,要体现西周社会等级秩序。
教育上,孔子广收门徒,“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议论,成为后世传诵的格言。你们学过《论语》十则,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说一说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学生背诵)
文化方面:(学生在语文课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强调《论语》是孔子弟子编写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书)
思考课文中的阅读,指导学生回答。
⑵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儒家学说也被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思想,“民贵君轻”的主张,重视人的作用,提倡做人要有骨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思考与讨论”。

第三课时
①道家
首先要求学生注意“道家”与“道教”的区别,“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
⑴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楚国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指导学生看“老子像”。
要求学生通过《淮南子》里的故事了解道家思想中“祸”与“福”关系。
“无为而治”方面的思考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⑵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为学生讲几个《庄子》里面的寓言。如“梦蝶”、“鼓盆”、“非鱼”等。

②法家
韩非是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李悝、吴起、商鞅都是法家思想的人物,他们在各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适应时代的要求。
韩非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是信奉儒家学说的。但他和孟子的思想有区别,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荀子的思想吸收了一些法家的观点。他的两位最有名的弟子李斯与韩非都是法家的人物。指导学生看课文中有关小字。
韩非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今世必然胜过世。这就和道家的思想不一样。指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关于老子“小国寡民”的内容。
“法治”,结合商鞅变法思考“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用韩非的思想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王朝。我们前面所学的“焚书”事件,正是韩非思想“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体现。法儒两家,法家掌权“坑儒”;儒家掌权“罢黜”。
这里我们可以多想点,秦朝二世而亡于用法家思想有没有关系?
墨家和兵家的内容,同学们自己看。
“身边的历史”:与“诸子百家”有关的成语故事,先用小黑板写下来,让学生抄下来,选择几个成语解释。
《老子》:大器晚成、无中生有、受宠若惊、视而不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论语》:任重道远、待价而沽、分崩离析、祸起萧墙、三思而行
《孟子》:杯水车薪、出类拔萃、拔苗助长、缘木求鱼、与人为善
《庄子》:螳臂当车、井底之蛙、得鱼忘筌、越俎代庖、望洋兴叹
《孔子》:避实击虚、出其不意、知已知彼、出奇制胜、风雨同舟
《荀子》:青出于蓝、前车之鉴、后发制人、生杀予夺、四海为家
《韩非子》: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吹毛求疵、兵不厌诈、自相矛盾

第11课《百家争鸣》


第11课《百家争鸣》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教学重点
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
对各派思想主张的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课文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各派在对立中相互辩驳与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儒家思想,为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制定愚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涉及人物众多,各派思想纷呈,哲学理论性很强,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极少,理解能力更是难以达到,常规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指导学法是本课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教师: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重点难点。
2将学生分成五组,各代表儒、墨、道、法、兵五家,指导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方法。
学生:
1预习课文,并广泛收集资料,熟悉各派思想观点。
2儒、法、道三组每组推选四个代表(一名主辩,三名辩手)。
教学流程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指出: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也空前繁荣,战国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你想知道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古老尘封的历史,领略祖先的智慧。思考并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1.显示课题及第一目:孔子创立儒家学说2.孔子生平及孔子画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才艺展示
创设情景
1.你知道“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吗?
2.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
1.推荐三名学生表演“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2.学生看书归纳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
1.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显示孔子的成就。
3.重点了解孔子对教育的主要贡献及其教育思想。
4.指导学生理解“因材施教”等的含义。
1.通过体验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仁”的政治主张。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穿越时空
百家争鸣
1.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补充: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具体表现(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
3.儒、墨、道、法等各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
4.点评五位学生的发言,并适当解释补充。
5.安排儒、法、道展开辩论并提出要求。
6.教师对三组同学的辩论进行点评:观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充分,语言是否生动等,并指正错误。
1.学生看书归纳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五名学生分别扮演孟子、墨子、庄子等上台发表各派思想主张。
3.学生(儒、道、法三家)围绕谁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展开辩论。
1.显示第二目: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孟子等人的画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知识巩固
小结全课
1.列表概括各派思想主张。
2.结束语:儒家的以德治国、施行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巩固统治,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利益的保障同样需要法制建设。所以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不应互相排斥,它们都是我国现行的主要国策。填表显示表格指导学法,整合知识,培养归纳能力。
学以致用
课堂训练1出示题目
2总结发言思考并发言题目:在学校饭厅里,一些同学在就餐时,总是随意乱倒剩饭剩菜,学生会对此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解决处理这一问题。如果你是学生会的一名干部,请你分别以儒家、法家、道家的观点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

第一目孔子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目学习,准确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作出的贡献。

2、通过学习孔子及其思想,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知识网络:

孔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人

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是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_家1、核心是_____________,就是要______________,对人要有________对人要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别人。

孔想2、政治思想(孔子思想的延伸):主张统治者要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主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兴办私学: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献2、教学经验:孔子及其学说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训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A.仁B.义C.理D.信3、下列语句出自《论语》的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春秋无义战”4、材料: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问题:想一想,孔子的这三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第二目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主要思想。

2、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知识网络:

时期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主要思想

春秋

道家

老子

《道德经》(也称《老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的学说,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战国

墨家

墨子(翟)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用贤、节用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儒家

孟子(轲)

《孟子》

民贵君轻、仁政、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

道家

庄子(周)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平行训练:

1、韩非子的思想是()A.“兼爱”和“非攻”B.“民贵君轻”C.“无为而治”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2、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4、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5、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应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达标测评:

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的()A.老子的学说B.孔子的学说C.墨子的学说D.孙子的学说4、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震惊了全国,惊动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你认为应该采用下列哪一家思想处理()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材料三他提倡“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材料一、二、三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至少列出三条“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答案:

4、答案要点;

孔子的三句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可联系自己实际谈一下)

5、答案要点:

(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

(2)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6、答案要点:

(1)分别是孔子、孟子、韩非子。各属于儒家、儒家、法家。

(2)历史地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著名言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答出四条即可)

(3)不同:孔子主张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韩非子强调“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答出其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