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5.1农业生产活动

小学活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5.1农业生产活动。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1农业生产活动”,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农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各个因子及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熟悉农业的各种分类方法,能从不同的侧面对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1)农业的生产特点。

(2)农业的分类。

教学难点

(1)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2)如何运用原理,设计最佳的农业投入和产出比。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有12亿人口,有4亿人口在城市,8亿人口在农村,可见我国农业兴衰对我国国家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大部分是农民的子女,我们父母都从事着农业活动,那么什么是农业活动呢?下面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板书]一、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归纳]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提问]与其它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板书]二、农业生产特点

[举例]引导学生根据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已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农业主要发展耕作业,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与美国农业区域类型大体相同,为什么?美国农业又分为若干专业带,而我国却没有,为什么?

[学生讨论]

[归纳]美国东、西部与我国东、西部的自然条件有相似之处,所以农业区域类型大体相同;但美国与我国的农业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等却有很大差异,所以区域类型又存在不同。综上所述,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板书]1.地域性

[提问]学校周围有一农田,种植玉米,玉米是否随时可收获?为什么?又假设我们是沿海渔民,是否可以随时出海捕到大量的带鱼?为什么?

[学生讨论]

[归纳]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均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自然因素随季节变化并有周期性,俗语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和“春播、夏管、秋收、冬藏”,因此,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

[板书]2.季节性和周期性

[承转]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们必须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生产活动,同时还要考虑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比是否合理。

[板书]三、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举例提问]假设在我校试验田中种植小麦或在牧场上放牧牛羊,你认为小麦和牛羊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即小麦或牛羊的生长需有哪些投入?

[学生讨论]

[读图归纳]读教材图5.2,

[归纳]

1.农业的产出:各种农产品

可供食用的有:粮食、肉、蛋、奶、水果、蔬菜等

可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棉花、橡胶、皮、毛、麻、木材等

2.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

科技: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在加大,如农业机械替代手工农具,化肥、农药的投入,可促进产出。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比值也在30%以上。

[导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3页、144页“农业发展历史”部分,通过表5.1了解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分析农业生产资料、动力和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学生讨论]

[承转]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处在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同时还具有不同的地域类型。

[板书]四、农业的分类

[学生讨论]

[读图]引导学生读教材图5.3,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联系。

1.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基本上分属种植业和畜牧业。有些情况下,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这样的农业称为混合农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

农业类型

投入情况

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

分布地区

粗放农业

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少

扩大土地面积

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

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出现技术、资金和资金密集的工厂生产(如蔬菜、花卉等)

3.按产品用途分类

自给农业:农产品(主要是食品,如粮食或肉,少量的其他产品,如蔬菜)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产品为目的来进行农业生产。普遍进行专业化生产,一般情况下,一个农场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或禽。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归纳]由于动植物的地域分布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存在差异,所以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人们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将它们进行分类。

[总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农业的分类等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农业生产特点与分类。同时还简单了解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农业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尤其是科技含量较低,因此我们要大力进行科技兴农,树立为振兴我国农业而努力的意识。

布置作业:

1.通过调查完成课本第5页中的“活动”题。

2.通过世界农业分类的学习,你学会了哪种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5.1农业生产活动

一、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1.地域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三、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1.农业投入2.农业产出

四、农业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类

2.按投入多少分类

3.按产品用途分类

相关阅读

第五单元5.1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


知识要求:

1.了解农业的投入-产出因素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2.了解农业的几种不同的分类及其特点

阅读要求:

《农业的发展历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各种类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农业投入-产出模式与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谈话式讨论教学

课时:1课时

[绪论]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导入]上册,我们研究探讨了目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陆地环境,那么,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1.人类和一般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维持,都需要进行新陈代谢。这就决定了需要环境提供生存的场所,即含有一定媒质(空气、水等)的空间;需要提供满足生存的物质基础;也需要环境具有容纳、清除代谢产物的能力。

2.人类与一般动物又有很大不同,一般动物只是以自身的存在及生命活动来改变自然环境,而人类却能利用自己创造的工具,通过劳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因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深入。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生活消费)使产品消耗、转化,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废弃的物质能量输出给环境。

③人类通过自己的发展活动(生产、消费)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

④环境把它所受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反馈作用。

⑤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小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通过人类的发展而建立和深化的。人类的发展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而人类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有: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所以,也就是说,人类通过具体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方式与地理环境之间建立关系。

就农业生产活动而言,一定地域的人们,利用自然发展农业生产,但进行农业生产有多种选择,是发展种植业还是畜牧业?是种植小麦还是水稻?就需要进行选择。如何选择?来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逐一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新授]

一、农业的概念

1.农业: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广义的:农、林、牧、副、渔

狭义的:种植业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1.地域性──“因地制宜”

(1)农业生产的对象-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不同的光、热、水、土及地形等自然条件;

(2)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

[举例]如我国南方的水稻、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甘蔗、北方的甜菜

2.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

(1)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

(2)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举例]华北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三、农业生产的性质

1.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是有生命的物质

2.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

[比较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繁殖过程与一般动、植物的区别;判定农作物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及其理由。]

以小麦为例:小麦的发芽、出苗、拔节、抽穗、开花等自然再生产过程,无时无刻不受自然条件(光、热、水、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自始至终在人类的干预下进行育种、犁地、播种、除草、灌溉、施肥、收获等一系列人类的生产活动,即经济再生产过程。而这些社会的生产活动(或生产过程)又无时无刻不受着民族习惯、历史基础、劳动力、国家政策、措施、工业、城市的发展、技术改造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农产品不属于自然资源,因为农产品的获取,除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具有自然属性外,同时还受多种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如劳动力、资金、技术的投入等,所以不具备“自然属性”,因此不是自然资源。

①所谓自然再生产过程,指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必须依靠一定的空气、阳光、水和各种养料,经过自身的“加工”,使其生长、繁殖,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过程。

②所谓经济再生产过程,指农业生产还必须依靠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需要有一定的投资才能获得必要的产品,也就是需要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

③农业生产的动、植物生长过程,不同于自然界一般野生生物自发的生长、繁殖的过程,而是自始至终在人类的干预下进行的。它以经济再生产过程与之区别。

④农业生产以自然再生产过程区别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

[阅读材料]《农业的发展历史》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差异

四、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1.农业的投入-产出因素

自然条件:热量、水、光照、土壤、地形等

劳动力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

科技

产出:农产品

2.农业的投入-产出与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

光照、热量、水分、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合理配置、利用。

增加农业的投入,如:生产资料投入和科技投入,主要是为了提高农业的产出,提高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

3.农产品的重要性

(1)为人类提供吃、穿、用的物质资料,保证全社会人们的需要。

(2)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劳动力、粮食、副食品、原材料、工业品的消费市场。是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基础。

五、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类:农(种植业)、林、牧(畜牧业)、副、渔

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密集农业,又称集约农业,并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农业(如亚洲的水稻种植业)、资金密集型农业(如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3.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4.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划分为12种。课本上重点介绍了几种。其中又可划分为种植业、畜牧业两大基础部门以及混合农业。

[小结]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各地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不同,即农业区位因素的不同。那么如何合理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下节课继续讨论。

3.11农业生产活动 2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3.11农业生产活动 2”,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农业生产活动

●高考趋势展望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面临机遇和严重的挑战,这部分知识也将成为高考的重点。

历年高考在知识方面突出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二是农业区域知识的考查;三是农业生态问题、工农业生产联系等。在能力方面,以往高考注意区位分析、读图分析、比较分析、综合分析等思维能力考查。

1.农业区位优势选择、农业生产具有突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周期性"特点,农业生产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关系十分密切,也是历年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如1996年、1997年、1999年上海高考试卷中考查了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999年、2000年广东试卷,2001年广东、河南卷,考查了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类题目出现形式以前多以因果式组合、文字表达为主,今后发展有向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多角度进行考查、形成组题方向发展的趋势。如2001年广东、河南卷中第13、14、15题,2002年上海卷第21题,2003年全国卷第20~22题,2003年全国文综卷第8~11题。

2.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在综合题中进行考查是高考命题趋向。材料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可联系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又可以考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如:1996年上海卷中第5、6题,1998年上海卷中第2题,1999年上海卷中第3题,2003年全国卷第32题,2003年上海卷第27、28、29题,31、32题,2003年春季招生试题第40题。此外这部分知识还可以出跨学科的综合题,政、史、地相互穿插,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科间在短时间内知识点的切换能力等,如2001年全国综合卷中第40题,2002年天津卷第36题。

3.11农业生产活动 4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3.11农业生产活动 4》,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农业生产活动

一.本周教学内容:

人类生产活动--农业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的区位选择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区位因素

(二)难点

1.区位的概念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

三.复习要点:

(一)农业生产活动

1.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生产活动。

2.特点:

(1)地域性。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所致。

(2)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

3.投入与产出:

(1)投入:

①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②生产资料:动植物、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化肥、农药(促进产出)等。

③劳动力。

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2)产出:农产品。

①食用:粮食、果蔬、肉蛋等。

②工业原料:棉花、皮毛等。

4.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

农业生产活动和区位选择


农业生产活动和区位选择

【本节内容分析】

本讲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概述和农业区位选择这两部分。

农业生产的概述,不仅是"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地域类型"两个知识点的预备知识,而且是学习人文地理的第一课,充分体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本节教材主要论述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特点、投入与产出、分类等知识,其中,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分类为重点,对农业生产特点的理解为难点。

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基础条件是自然条件,它也是农业生产中必要的投入要素;光、热、水、土、地形综合地影响着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区位。不同地区气候状况会影响农作物种类,如我国由南向北的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这样就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带;而西北内陆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明显的限制因素,因而必须改造水分条件、解决灌溉水源才可发展农业。不同地形、土壤类型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总的来说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经济因素是经常发展变化的。此外,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还须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其中交通运输条件尤其对商品农业影响较大,而对自给农业而言,则影响较小。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策鼓励或抑制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市场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本节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