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通过观察反映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南都繁会卷》和《盛世滋生图》,培养通过插图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观察“清代民间市井画”,学习通过教材插图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了解丰富多彩的历史,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

通过列举鸦片贸易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重点:康乾盛世教学难点:近代危机的表现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Jab88.coM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但距清康乾盛世仅一百来年的时间,便陡然发生天翻地覆的逆转。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迅速在世界潮流中没落,陷入受侮挨打的危局。你知道吗,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之际,潜伏着什么危机?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的这场衰变?

内容分析

盛世过渡危机

一、明清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的情况: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国内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

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出现。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近代话因素的发育成长:社会方面;经济方面;思想观念方面。出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危机的出现: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清朝专制主义的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鸦片贸易的危害。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盛世与危机、农耕文明衰落和工业文明发展的比较,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近代化”、“经营手段”、“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现代股份制”、“经营方式”、“四民”等概念。

教学建议

采用投影,展示插图和地图,分析盛世与危机的转化过程,以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

问题解答

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科学技术:传统的科学技术取得一定突破,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学巨著;著名科学家体现出献身科学的价值取向,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注重科学研究方法,开始显示出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文学艺术: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蓬勃兴起。古代小说蓬勃发展,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性,要求个性解放,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起义,白莲教起义等;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英国19世纪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作业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七年级历史下次《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七年级历史下次《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分析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下次《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
2、能力培养:①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②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③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3、思想认识:①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②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③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
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
课前导入:
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进入新课:
一、明清经济发展(板书)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板书、提问)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板书)清前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是?
2、康乾盛世(板书)
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板书:农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板书)
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板书)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商业:形成商帮、农村变成市镇和市镇的发展。(板书)解释商帮,是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商人为了对付市场竞争而组成的商人组织。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中国就有六个。
以上都说明了中国明中期到清前期的强盛,中国在当时仍属头等的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近代化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板书)封建社会是以什么业为主?(农业)封建社会之后产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它又是以什么业为主?(工业)。近代化就是指农业向工业过渡的阶段。明清时期近代化萌发的那些方面呢?课本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社会方面、观念方面、思想方面)请学生回答问题。
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已有一部分不务农了。有的做佣人,有的在官府做事,有的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都说明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为什么会把这一现象作为一个近代化因素呢?封建社会人们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土地能随身带走吗?不能。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人们祖祖辈辈都只能在这块土地的住,不能离开。而工业社会,就象现在,你在公司做得不高兴了,你可不可以离开?当然可以。这就是工业社会人口流动性大。
观念: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分别解释士农工商,提出商人的地位已超过农工。
思想: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从课本的小字来分析。
这些方面的变化,都说明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从农业向工业演进的趋向。在前两框题中我们说了明清时期的强盛,那么在强盛的背后有没有危机呢?有。好,我们进入第三框题。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看录像,思考问题:19世纪的中国和19世纪的西方都在干些什么?学生回答,然后总结:
西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同时向外扩张殖民地。
中国:紧闭国门、重农抑商、大兴文字狱,鄙视科学技术,强化专制主义。
特别利用课本的“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来讲述说明英俄等国在我国附近的殖民扩张,也就说明了当时的清朝面临怎样的危机。
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是否就放弃打开中国的国门呢?没有。英国用什么来打开中国的国门呢?鸦片。
看一段清朝时英国走私鸦片入中国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史实,了解鸦片是一种什么东西。现在鸦片等同一类的东西统称为什么?毒品。毒品的主要种类有那些?吸毒品后当毒瘾上来时,会有什么症状?流眼泪,流口水。抱着头撞墙壁。全身的象蚂蚁咬一样,最后大小便失禁。让学生想象出的毒瘾上来时的恶心,从心中对毒品产生厌恶。同时强调正是由于这鸦片和清政府的各种政策,使中国从自古以来的世界上的头等强国沦落为挨打、受侮的国家。
小结:从三个框题,说明中国由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1、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2、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理解盛世后危机出现的必然性。

请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D、明前期到清后期

2、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A、康熙乾隆B、康熙雍正乾隆C、顺治康熙D、康熙顺治乾隆

3、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属于﹙﹚
A、农耕文明B、工业文明C、商业文明D、手工业文明 

4、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C、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5、“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
(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谈盛世的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
答:

(2)记: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
答:

(3)记: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答: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精题精讲
例1(2004年河北中考)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②____________→康乾盛世
A.顺治帝B.乾隆帝C.光武帝D.隋文帝
例2阅读下列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占余润。”——l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
(2)你怎样认识乾隆帝时与外国通商?
参考答案:(1)清朝。
(2)乾隆帝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没必要和外国通商,只是为了照顾英国才格外施恩,在澳门开设洋行,让英国得到喜欢的中国物产。这种认识是典型的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看不清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仍然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落后状态,最终导致了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我夯基我达标
1.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以上.A.1亿B.2亿C.3亿D.4亿
3.1700~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五
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
A.陕西B.山西C.山东D.江西
5.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A.扇贝B.白银C.银票D.黄金
6.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17~18世纪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他的国籍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7.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最早出现在()
A.广东B.北京C.江南D.山西
8.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A.商人B.知识分子C.农民D.手工业者
9.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
10.如果你在明清时去做生意,你带的货币一般是()
A.铜钱B.白银C.黄金D.纸币
11.假如你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山西人,比较聪明能干,你最有可能去()
A.经商B.当差C.读书应试D.当地主
12.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请回答:
(1)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
(2)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闭关政策。(2)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3)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
1.______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明清前期手工业生产兴盛,盛世时期,中国的贸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称为_______差。答案:康乾盛世顺
2.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______,对内坚持“________”政策,压制打击_______,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______因素的萌芽。答案:紧闭国门;重农主义;工商业;近代化.
3.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
A.5个B.6个C.7个D.8个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
1.“康乾盛世”是指()
A.康熙帝在位B.康熙和乾隆在位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D.整个清朝前期
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清朝社会经济面貌的概括,较准确的应该是()
A.繁荣与开放的经济社会B.气象万千的经济社会
C.闭关保守的经济社会D.万世平和的经济社会
3.“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这一变化发生在()
A.隋朝初期B.宋朝中期C.明朝末年D.清朝初期
4.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C.鄙薄科学技术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是()
A.明朝前期B.康熙时代C.康乾盛世D.明中期到清前期
2.明朝中后期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现象是()
①商人地位上升②苏州机工罢工,要求加银③“苏城……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
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
3.多次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
4.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状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朝的闭关政策完全阻止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五个
C.明代前期以后,中国的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D.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
5.阅读下面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1)清朝前期(2)闭关政策
(3)一定程度上有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6.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体现在:①统治者愚昧自大,故步自封;②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历史发展;③农民起义;④英国对清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的危机加深。
教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言之有理即可)或(教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学习世界上一切国家和民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取人所长,补己所短,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否则,就会落后挨打。)
课本第134页想一想答案:科学技术:传统的科学技术取得一定突破,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学巨著;著名科学家体现出献身科学的价值取向,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注重科学研究方法,开始显示出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文学艺术: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蓬勃兴起。古典小说蓬勃发展,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性,要求个性解放,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课本第137页自我测评答案: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起义等;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英国19世纪初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