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生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4

生物的呼吸作用。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生物的呼吸作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生物的呼吸作用

1、识记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
2、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3、能运用有氧呼吸各阶段的物质、能量的转变特点及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解决问题。


1、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反应式
2、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应用


一、导言1——细胞呼吸(生物氧化)的概念
前学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知道生物体在进行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有一共同点:都能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细胞呼吸(也叫生物氧化)。
导言2——细胞呼吸(生物氧化)的概念
前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实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在绿色植物的细胞中,还存在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反的生理过程——细胞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细胞呼吸(也叫生物氧化)。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过程
1、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场所: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3)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4)能量释放
1mol葡萄糖在动物体内和体外完全氧化分解时都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储存在ATP中的约1161kJ,其余的能量1709KJ都以热能形式散失.(在体内的氧化分解,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5)过程:
第一阶段C6H12O62C3H4O3(丙酮酸)+[H](少量)+能量(少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C3H4O3(丙酮酸)+H2OCO2+[H]+能量(少量)(线粒体)

第三阶段[H]+O2H2O+能量(大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
(1)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场所:细胞质基质
(3)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4)能量释放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此时只释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转移到了ATP中)。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只释放出225.94KJ的能量,(其中61。08KJ能量转移到了ATP中)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其不完全的氧化产物乳酸或酒精中
(5)过程:
第一阶段C6H12O62C3H4O3(丙酮酸)+[H](少量)+能量(少量)(细胞质基质)
C2H5OH(酒精)+2CO2+能量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
C3H6O3(乳酸)+能量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点场所主要在线粒体(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步在线粒体)全部在细胞质基质
是否需氧需氧不需氧
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释放能量多少


点联系第一阶段的反应完全相同,并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第一: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细胞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
肌肉收缩、神经冲动及冲动的传导
第二: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
原料。
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代谢类型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别场所含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细胞
物质变化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能量变化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是能量的储存过程把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并转移到ATP中,是能量的释放过程
条件只在光下进行(需光和色素)时刻都在进行
实质合成物质,储存能量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系光合作用为细胞呼吸提供有机物,细胞呼吸为光合作用提供无机物
CO2 →光合作用 →有机物→细胞呼吸→CO2


1、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O2的浓度.
其中温度通过影响有关细胞呼吸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一般地说O2的浓度能促进有氧呼吸而抑制无氧呼吸。
2、怎样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白天增加光照强度昼夜温差大
白天增加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夜晚降温减弱有机物分解。
3、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较长时间是因为它们(1)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如水稻茎是中空的,水生的莲的茎中有发达的气腔)(2)它们忍受无氧呼吸的能力较强。
4、食物的保鲜原理和措施
原理:抑制酶的活性;抑制经;细胞呼吸,减弱有机物分解速度等。
措施:低温;减少水分;加N2或CO2等。
塑料袋包装水果蔬菜有保鲜的功能,但时间过长会使蔬菜和水果腐烂变质。因为塑料袋包装,隔绝空气,降低了水果和蔬菜的细胞呼吸强度,延长保鲜时间,但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蔬菜和水果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的有毒害作用而导致的。
5、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的,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1、种子在存放前要晒干的主要目的是(B)
A、抑制蒸腾作用B、抑制细胞呼吸C、杀菌D、杀死种子细胞
2.右下图为两类动物耗氧量与浓度的变化
曲线,其中正确的是(B)
A.甲为恒温动物,乙为变温动物
B.甲为变温动物,乙为恒温动物
C.甲乙都为变温动物
D.甲乙都为恒温动物
3.植物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同样数量ATP,所消耗的摩尔数是(D)
A.前者比后者约多9倍B.后者比前者约多9倍
C.前者约比后者多19倍D.后者比前者约多19倍
4.据测定,豌豆种子发芽早期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多3~4倍,这是因为种子此时(A)
A.种皮尚未破裂,种子内部缺氧,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B.种子萌发时,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强C.种子萌发时,细胞呼吸比光合作用强
D.萌发时,种皮破裂,有氧呼吸大于无氧呼吸
5.在生产实践中,储藏蔬菜和水果的最佳储藏条件的组合是(B)
A.低温、高氧、高二氧化碳B.低温、低氧、高二氧化碳
C.高温、高氧、高二氧化碳C.高温、低氧、低二氧化碳
6.水稻种子催芽时,谷堆太大,水又过多时,结果会发生烂种烂芽,其主要原因是(D)
A.体积太大,中心温度过高B.腐败菌繁殖,破坏了种子与幼芽
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毒害D.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毒害
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产物的叙述中,只适用于有氧呼吸的是(C)
A.产生ATPB.产生丙酮酸C.产生水D.产生二氧化碳
8.人体内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的形成场所是(D)
A.肺泡B.血液C.细胞质基质D.线粒体
9.下列哪项是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现象(C)
A.在植物体内随时进行B.分解葡萄糖
C.产生ATPD.在线粒体内发生
10.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能保持在0.03左右的水平,是由于在什么之间建立了动态平衡的结果(B)
A、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B、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C、光反应和暗反应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1.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浊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加入A后,
氧气不能被消耗;加入B后细胞质中丙酮酸增多;加入C后,线粒体中的ADP增多;加入D后,丙酮酸减少。这四种抑制剂的作用分别是:D抑制葡萄糖的分解;B抑制丙酮酸的分解;A抑制[H]与氧结合成水;C抑制ATP生成。
12、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夜(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上清夜、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分别进行以下四项独立的实验:
(1)实验一:向三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C2H5OH+CO2__、乙无反应,还是C6H12O6、丙__CO2和H2O____。
(2)实验二:向三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CO2和H2O_____、丙__CO2和H2O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
甲__C2H5OH+CO2__、乙__________、丙__C2H5OH+CO2_____。
(4)实验四:向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上述实验,从理论上讲,发荧光最强的是实验__一____中的____丙_____试管,原因是
葡萄糖经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

13.下图示大气中氧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影响,据图回答
①A点酵母菌细胞为什么能产生较多的CO2
酵母菌细胞在无氧时无氧呼吸较强。
②为什么由A到B,CO2产生越来越少。
O2逐渐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③为什么由B到C,CO2出现新的高峰。
O2逐渐增加后,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④为了利于果蔬的贮藏,贮藏室中的O2浓度应调到那一点?B理由?细胞呼吸(有氧和无氧)最弱,有机物被分解得最少。
14.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气体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请根据图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3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主要无氧呼吸,你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无O2吸收,但有CO2的产生。
(2)外界氧浓度在5~15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有氧和无氧呼吸都有,你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有O2的吸收和CO2的释放,但吸收的O2量小于CO2的释放量。
(3)该器官二氧化碳的释放与氧气的吸收两条曲线在B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曲线,这表明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你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4)当外界氧浓度为10%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2/4=1/2;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0.1/0.4x6=1.5倍;形成ATP的数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3/38。(据C6H12O6→2CO2+61.08和C6H12O6→6CO2+1161)
15、图示为测定细胞呼吸的装置图,据图回答:
1)A瓶内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CO2的有无。
2)为何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3)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测定呼吸作用产物中有无CO2。
4)如果将植物换成正在萌发的正常的种子,实验结果是否一样一样。

16.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以下的条件下,哪一种生理过程可以在四个条件下持续进行(D) 晴天阴天雨天夜晚
A光合作用B吸收水分C蒸腾作用D细胞呼吸
17.将一棵重约0.2kg的柳树,栽培于肥育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称其干重达11kg,增加的这10余千克,主要来源于(D)
A.土壤中的矿只质元素B.土壤中的水
C.大气中的氧气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18.光合作用产生的H于细胞呼吸产生的H,(D)
A.都用于还原二氧化碳B.都用于还原氧气
C.前者还原氧气,后者还原CO2D.后者还原氧气,前者还原CO2
19、下图表示棉花在白天时间内吸收或放出二氧化碳的速度关系,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时CO2的量处于相对的零位,这说明此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相等(2)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一段时间是(B)
A、A→BB、B→C C、A→FD、O→A
(3)植物经;细胞呼吸强度超过光合作用强度的一段时间是(A)
A、O→AB、A→BC、D→ED、E→F
(4)在D时(C)
A、只能进行光合作用B、只进行细胞呼吸
C、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D、无法确定
20、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细胞呼吸
和光合作用产物积累的关系(叶面
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
叶面积的数量。此数值越大,表示
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请据图
回答:
1)呼吸量的曲线说明叶面积指数越大,呼
吸量越大,成正比。
2)干物质量的曲线说明在一定的叶面积指数范围内,光合作用产物积累量与叶面积指数成正比,但叶面积指数大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产物积累量不再随叶面积指数增大而增大,反而有所下降。干物质总量总是低于光合作用的实际量的原因是干物质总量=光合作用实际量—细胞呼吸分解量。
3)叶面积指数达到某值以后,光合作用实际时不会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其原因是部分叶片得不到充足的光进行光合作用,但细胞呼吸正常分解有机物。为保持最大干物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合理密植,控制叶面积指数。
21、将农田一昼夜的温度变化Ⅰ,光照变化Ⅱ和植物吸收CO2的变化Ⅲ数据绘成曲线(见下图)。请回答:
⑴植物在b-_f段内制造有机物。⑵植物在c-_e段内积累有机物。
⑶d处凹陷,原因是温度过高,叶片上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影响了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效率。
⑷a处凸起,原因是下半夜温度偏低,使呼吸作用减弱。
⑸CO2的曲线(即曲线Ⅲ)与时间直线围成一块正面积和一块负面积。植物在一昼夜中对有机物的有效积累的多少,取绝于这两块面积的代数和。
22、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强度以及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经;细胞呼吸,结果如图所示。
(1)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100C下是200C下的__1/3___倍。
(2)该叶片在200C,5000lu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__4___mg。
(3)该叶片在100C,20000lu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__5.5__mg。
(4)如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该叶片在200C。20000lux光照下,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为___7.5___mg。
23、课本P74:一、二
课练P57:1——20

相关推荐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的呼吸作用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的呼吸作用”,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的呼吸作用

第七节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七节生物的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的本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有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的过程

2课时

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1、引言

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学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程度:

你能写出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呼吸作用的最本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

呼吸作用最本质的能量变化是什么?

呼吸作用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个部位?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等等

因此,可以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2、有氧呼吸

(1)让学生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本所给的的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在比较中体会有氧呼吸的产物与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

(2)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有氧呼吸过程程中的物质变化和ATP的产生

在引导学生讨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师一边写化学反应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化学反应式,同时参看课本的图解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B、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ATP。

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表解分析,如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线粒体
反应物
葡萄糖
丙酮酸和水
还原性氢和氧气
生成物
丙酮酸和还原性氢
二氧化碳和还原性氢

产生ATP数量
少量(2)
少量(2)
大量(4)
需要ATP数量
需要(2)
不需要
不需要
氧的关系
无关
无关
有关

(3)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学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后,教师应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①如: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有机物在体外氧化(即燃烧)与有机物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一样的,但其化学反应的历程却是不一样的,为此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就是葡萄糖在体内的“燃烧”过程,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

本题涉及到了生物体的另一项极其重要的生理过程,即呼吸作用。首先分析一下葡萄糖在细胞内的这种生理作用为什么可以叫“燃烧”,我们从对下表的分析入手,深入了解一下呼吸作用。

②再如:引导学生分析明白有氧呼吸为什么是一个氧化分解过程,教师可提出这样问题:“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呼吸作用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同一个含义吗?”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实际上是物质得失电子的问题,对于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可以有一个较为简单的方法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若一个有机化合物去氢或加氧,这个物质就是被氧化了,如果一个有机化合物加氢或去氧,这个物质就是被还原了。

2017高考生物知识点整理:生物的呼吸作用


2017高考生物知识点整理:生物的呼吸作用

 第七节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反思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质疑、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实施计划、交流讨论的上课模式来进行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在探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惑,现将本节课作出以下反思:
一、提出问题
探究性实验结果不是预先确定的,是要学生从生活观察发现的。通过观察思考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能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是搞好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探究活动的第一步程序可以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
二、作出假设
本节课探究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获得能量维持生命运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假设出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释放能量。在探究活动中,假设是探究的目标,是做出探究计划、制定探索方案的依据。接着同学们分组准备材料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三、制订探究计划
本节课让学生在作出假设后,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寻找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证据,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后,根据假设制订探究计划,并要求设计详细的探究方案,这是探究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分组设计实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和实践探究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变量的原则。由于在探究活动中,探究计划、方案全由学生自行设计。探究计划、方案的合理与否关系探究成败的关键,在探究计划、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四、实施计划
探究计划及方案设计好以后,下一步就是根据方案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取材、观察、培养、动手实验或调查等方式进行。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需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探究过程以生物实验为基础,加强常规实验技能、技巧的指导与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设计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呼吸作用是说有植物活细胞都具有的证明现象。
五、交流讨论
这一节课中,我鼓励学生不断提出多种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思路。学生之间先进行小组内讨论,然后组与组织间讨论,在这一次次讨论中题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另外,交流讨论也在很大程度是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这个课堂希望学生能在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家研究自然获取知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