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醒了》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话”、“说”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里事物的变化,喜欢观察春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书写合体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展示作品,导入新课
1、分小组展示春天的图画。
2、全班交流,通过展示台展示优秀作品
3、教师参与,调动气氛: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想看看吗?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板书课题:柳树醒了。(学生读题,认读“醒”字,说说打算怎样记住这个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配乐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板书:春雷(闪电)春雨春风春燕]
2、分小节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合作识字
1、学生在文中用彩色笔涂了生字,读一读。
2、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提个醒。并齐读两次。
再练习读课文
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班内学生参差较严重,需多点练习时间)
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观察,说说怎么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字,重点指导好怎样书写合体字。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生字。
3、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分小组读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学习相应的小节)
2、学习第一节。
a、指名读。
b、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话呢?
c、如果你是春雷,那就把这悄悄话说给组员们听吧!
d、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
e、指名读,评议。
f、比赛读,评选“朗读高手”。
3、学习第二节。
a、指名读。
b、教师板画柳树。
c、愿意上台画一画柔软的柳枝吗?
d、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一小节呢?’
e、比赛读,指导读。
4、学习第三、四节。
a、音乐声中,教师引读第三、四节课文。
你们瞧!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生读)“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生读)。、
b、春风中,柳树展示出它婀娜多姿、俏皮可爱的样子,你愿意让柳树变得更美吗?请哪位小画家上来画一画吧!
c、让学生带着想象好好地读一读课文。
d、小组汇报读。
5、学习第五节。
a、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他们在干什么呢?请你们找一找读一读吧!(生练习读)
b、指名读,评议。
c、全班读。
读背课文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喜欢这一小节的其他同学可以一起读。
2、会背课文的站起来,齐背课文。
实践活动
仿照课文续编诗句,再说一说。
如,春天跟——说话了。
说着说着,
扩展活动
1、贺知章曾写过一首诗《咏柳》,有同学会背吗?
2、出示挂图,再一次欣赏春天的风光。(学生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
延伸阅读
《柳树醒了》片断赏析
当代教育领域强调并推崇的人本教育理念,其理由是科学教育有两条规律无论如何不能违背:一是关于学科的学习规律,二是人的发展规律。但是,学科的学习规律必须服从人的发展规律。任何形式的教育,如果失去了人,那便无从谈起。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呢?
案例一:(反例)某教师借用我班学生上了一节观摩《柳树醒了》实录如下:
师:下面我们跟着春姑娘的脚步走进春天,一起去寻找美丽的春姑娘。(课件演示,学生欣赏)
师:你们找到春姑娘了吗?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小草发芽了。
生:我看见花开了,柳树发芽了。(许多学生在举手)
师: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我也找到了春姑娘了,她就藏在一首小诗里,请大家读一读《柳树醒了》,把课文读正确。
师: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师:你们真会读书,那么你们也一定很会找春天吧!快把春天找出来。
生:春雷把柳树叫醒了。
生:春雨给柳树洗澡了。
生:小燕子也来和小柳树捉迷藏。(学生的小手高高举起)
师:原来春天和小朋友、小燕子在一起呢!
由于这位教师比较年轻,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很强,为了完成她的教学过程,所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点了一两个学生交流发言,并且又只点了眼前的几个人,而后面和旁边学生举起地高高的小手一次次地被迫放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一次次地被冲击,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次次地被扼杀。这堂课也在学生的失望中结束。课后一位学生噘着小嘴对我说:这个老师真讨厌,她的眼里根本没有我,看都不看我一眼,我的手举那么高,我恨不得敲桌子。哼!真是个坏老师。听了孩子的话,我连忙说:你想说什么?孩子说:我想回答课堂上的问题。好,下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这些问题好吗?孩子这才笑着进了教室。
这位教师就没有做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她的教学没有面对每一位学生,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和反应,那么这种课堂就只能是残缺的、畸形的或者充其量是少数的人本教育课堂。最起码的全体都保证不了,还怎么谈得上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可见,关注每一个孩子,必须尊重其个性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这是关爱学生生命的立足点。
案例二:(正例)我在施教每节课都面对全班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如《要下雨了》这一课,课之前,我都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情预测,我预测到:1、学生可能对雨的形成比较感兴趣。2、学生还知道一些下雨前的征兆。在施教的过程中,我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课堂上总是自始至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你真行!相信自己,你会读好的。你说得真好!你真会提问题!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和同学们一样佩服你!你进步真大!这些鼓励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使人本性得到了体现。同时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说,尽情地说,让学生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哪怕不在全班交流,也要让他与同桌说一说,因为好问、好说是学生的天性,他的求知欲才得以满足。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人是什么?人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性格的鲜活的个体。马克思关于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要保护人的天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生命的全面升华。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三
一、课前谈话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新课,读准醒字,你怎么记住咱们今天学的第一个生字。记忆醒。
二、放音乐,教师配乐朗读儿歌,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学生模仿老师读儿歌。第一遍轻声读,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学。第二遍指名5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要求把音读准。第三遍各自大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教师重点领读儿歌,学生自由选读儿歌中的小节。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悟儿歌。
⑴出示有柳树的春景图。
⑵提问: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什么时候睡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的样子。(学生表演读。)
⑶小柳树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雨、春风、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⑷创设情境:请学生扮演春雨、春风、春燕读有关的三小节。它们对柳树说些什么呢?柳树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上台表演。
⑸语言训练:
春雨帮助柳树,柳树变得,柳树对春雨说:。
春风帮助柳树,柳树变得,柳树对春风说:。
春燕和小柳树,柳树,柳树边飞边说:。
⑹朗读课文: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⑺演读:小组内表演,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柳树、春风、春雨、春燕。
⑻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六、出示大屏幕识字:说说你认识了课文的哪些字,不会认的字怎么办?说说你的好办法。
七、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熟字来记忆。
3.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互相猜为主)
(1)身上脏了怎么办洗澡。
(2)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3)自行车轮胎缺少气软。
4.认生字练习: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八、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说话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笔不要靠近撇,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
2.学生先描再临,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小学语文《柳树醒了》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幼儿园柳树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