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教案---欧洲和俄罗斯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

教案---欧洲和俄罗斯。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欧洲和俄罗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案---欧洲和俄罗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及俄罗斯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5.掌握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本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3.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通过地图分析记忆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其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
3.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原因。
(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4.俄罗斯的气候分布及其特点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非洲的基本概况,有些学生还比较生疏。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注重教学的层次性。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五、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导人新课,展示课件。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结板书:
一、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的集中地。
3.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发达国家集中。同学们可以谈一谈,你对欧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4.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在欧洲西部的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盟。根据老师布置查找欧盟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5.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展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分析58页欧盟国家密切联系示意图和59页活动2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体会理解欧盟的重要地位。
总结:欧盟(EU)是欧洲联盟的简称,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在有15个成员国组成。同学们说的对,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搞好对外开放。我们虽然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怎么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展示欧洲西部的国家图:让学生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看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有什么特点?与其经济联盟有什么关系?找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首都。上述这些国家工业的特点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当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品(实物或照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下面来交流一下,开阔一下同学们的视野。
2.总结引入: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这里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刚才我们收集的不少,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来详细了解一下欧洲西部的一些工业设施和更多的著名产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点题板书)
3.展示课件:课本60页图8.17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总结:欧洲西部的国家选取了三个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人均收入高,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大。而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则是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经济单一的农、矿业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为主,其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水平低,经济落后。同学们应明确这些原因。欧洲西部的工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4.课件展示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中注明了本区的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的伦敦等著名的工业区):让学生参考课本59页西欧国家图、自己准备的世界的政治地图和61页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分析,说出本区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的哪个方位?呈现什么形状?教师引导,可在课件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业区,给学生提示。
5.说重要国家的位置,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6.总结:本区的工业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与本区丰富的资源和电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开的。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写—篇文章,关于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题目可自拟。

1.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广,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平稳,有利于航运;④植物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积。
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区内贸易量大。
问题探究2.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及其原因

问题探究3.
(4)莱茵一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案例分析:分析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区位优势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衰落原因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使用量减少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①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减少造煤炭、钢铁企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入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西部沿海转移,即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综合整治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
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最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报务业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
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典型例题:例题一和例题二
六.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八、学案设计

课题:欧洲和俄罗斯
编写人:肖进明审核人:路明丽

寄语: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能根据图示分析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结构特征

一、读图识记欧洲西部,东部和北亚的范围。
二、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罗斯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四、了解俄罗斯在自然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1、欧洲西部的位置和分布的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的名称?
2、欧洲西部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及气候成因?
3、欧洲西部的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及注入地方?
4、德国的主要工业区及形成条件有哪些??
5、说出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方面)?
6、俄罗斯的工农业特征及分布地区?
7、俄罗斯的交通特征及主要城市?
填空题
1.俄罗斯气候中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俄罗斯隔____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俄罗斯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以________河为界。
3.俄罗斯的气候类型中,占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气候,俄罗斯的河流中,对俄罗斯工农业、人民生活起的作用最大的是________河。
4.俄罗斯的________是世界最深的湖,分布在________高原的南部。
5.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铁路网以________为中心,俄罗斯最北面的海港是________。
6.俄罗斯最大的油田是________油田,最著名的煤矿是________煤矿。


1.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广,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平稳,有利于航运;④植物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积。
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区内贸易量大。
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及其原因
欧洲西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一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例如德国、匈牙利、瑞典等。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是目前本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成因分析: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这是本区人口增长的重要特征。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本区经济发达,进一步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单纯追求劳动者数量的时代已结束;其次是受生育观念的影响,因社会风气、伦理观念等原因,本区各国的居民不愿多生育孩子,人口的出生率很低; 欧洲西部人口分布图
再次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本区许多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每年因衰老而死亡的人数增多,死亡率上升较快。
3.(4)莱茵一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①从自然条件看:本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燃料;平坦而适合建筑的用地;便利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②从交通条件看:本区有便捷的水陆交通.特别是发达的莱茵河水运,便于本区所需的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物资的输人和工业品的输出。
③从劳力和技术因素看:本区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高,是发展现代工业极为有利的条件。
④从社会协作条件看:本区工业部门齐全,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工业聚集效益显著。
⑤从农业基础条件看:本区是德国重要的小麦、甜菜产区和畜牧业区,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⑥从消费市场看:德国以及欧洲发达的工业、密集的人口,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鲁尔区的兴衰: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区位优势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衰落原因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使用量减少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①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减少造煤炭、钢铁企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入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西部沿海转移,即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综合整治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
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最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报务业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
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典型例题
例题1:读两大半岛图,回答下列问题:(34分) 
(1)两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__。(2分)
(2)甲半岛A地位于乙半岛B地的
_____方向。(2分)
(3)甲半岛上的气候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乙半岛上的气候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10分)
(4)甲半岛东侧海域的盐度不超过________,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试比较甲、乙两个半岛上的植被差异:甲半岛上主要是_________,乙半岛上主要是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6分)
(6)甲半岛西海岸与同纬度北美西海岸相比,相同的气候,甲半岛分布的北界要偏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4分)
(7)乙半岛南部国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充分利用本国资源,积极发展___________型工业,经济迅速腾飞。(2分)WWW.jaB88.com

例题2:(30分)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时间2007年4月1日下午15点55分“中国巡回展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隆重开幕,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是欧盟的伙伴,而不是威胁和伙伴”。

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欧洲1月和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欧洲某河流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欧洲1月0℃等温线的走向,南北两端呈走向,
中部呈走向(4分)
(2)欧洲1月气温大体上有自向,
自向递减、7月气温有自向递减的分布规律。(6分)
(3)欧洲西部尤其是英国、丹麦等国畜牧业非常发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畜牧业发达的原因。(6分)
(4)材料二中河流为(2分),该河流的航运价值非常发达,试说明理由。(6分)
(5)材料二中河流沿岸一些传统工业城市经过整治,使该河已经从过去的“资源开发阶段”发展到今天的“休闲与审美时代”;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区是D区域,请问D区域的名称是,(2分)该工业区从过去的“资源开发阶段”发展到今天的“休闲与审美时代”的整治措施对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有何借鉴意义。(4分)


1下列国家中濒临波罗的海的是
A.白俄罗斯、立陶宛B.摩尔多瓦、亚美尼亚
C.乌克兰、俄罗斯D.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2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A.鄂毕河B.伏尔加河C.多瑙河D.勒拿河
3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
A.莫斯科B.雅库茨克C.新西伯利亚D.圣彼得堡
4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是
A.贝加尔湖B.里海C.日内湖D.咸海
5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是
A.符拉迪沃斯托克B.圣彼得堡
C.摩尔曼斯克D.苏维埃港
6俄罗斯气候寒冷,有“北半球寒极”之称的是
A.北冰洋沿岸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奥伊米亚康 D.太平洋沿岸
俄罗斯气候复杂多样,农业生产很不稳定。据此回答7~11题
7俄罗斯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8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气候属于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极地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9西伯利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太少B.常年气温过低
C.森林面积过大D.灌溉水源不足
10有关俄罗斯农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
B.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主要农业区
C.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区
D.农业生产稳定,大量出口农产品
11关于俄罗斯工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重工业发达B.轻重工业都发达
C.轻工业发达D.高科技工业最发达
12我国政府将2006年定为中国的“俄罗斯年”。图15是“俄罗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填写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山脉;②河;③港口;④工业区(4分)
(2)莫斯科市的道路网表现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其主要优点是。(4分)
(3)根据俄罗斯矿产资源状况,中俄两国最适宜在领域加强经贸合作,试分析这种合作对双方的意义。

13.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图6
材料二:1811年英国人口1020万人,1911年达到了4200万人;2004年欧盟扩大后,英国对新成员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截至2005年7月英国人口达到602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37.5万人,2005年是自1962年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
材料三:欧洲四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配示意图(图7)。
(1)(20分)读图并分析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6中A河流经世界著名的工业区,这里出产的矿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该河入海的B国地势,修建的工程享誉全球。(4分)
②图6中C海域盐度低的原因:(6分)
气候方面:;。
其它方面: ;
③根据材料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英国两次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6分)
第一次;

第二次;
④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西部地区河流与东部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河流水文特征形成原因
西部
东部

(1)(20分)①鲁尔(1分)煤(1分)低平(1分)围海造田(1分)
②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量多(2分)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2分)有大量淡水河注入(2分)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生率上升(2分)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死亡率下降(2分)第二次,由于欧盟国家人口的大量迁入(2分)
④(4分)
河流水文特征形成原因
西部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无冰期离海洋近,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海洋西风的影响大
东部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增
大,有冰期受大西洋影响逐渐减弱,受大陆影响增强
(2)英国工业革命。(4分)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对粮食的需求。(4分)

例题1答案:(1)乙(2分)(2)西北(2分)(3)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每空2分,共10分)
(4)1%C分)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加之陆上河流汇入大量淡水,故盐度较低。(6分)(5)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2分)温带落叶阔叶林。(2分)甲半岛纬度较高,地形主要为山地,水热条件不如乙半岛优越。(2分)(6)北(2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甲半岛西海岸比同纬度北美西海岸水热条件优越。(2分),(7)外向(加工出口)。(2分)

相关推荐

斯大林重回俄罗斯日常生活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斯大林重回俄罗斯日常生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斯大林重回俄罗斯日常生活

一.热点材料展现:

2010年是二战胜利65周年,俄罗斯将会利用这个时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苏联在战争中的成就和贡献,也会提到斯大林的作用,但是不可能给斯大林全面恢复名誉。普京这次主动在电视上回答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实际上也为明年的宣传定下了调子.

2009年12月21日,莫斯科,当日是斯大林诞辰130周年,俄罗斯共产党组织的悼念活动。

2009年12月3日,普京在电视直播节目中回答观众们的各种问题,他主动提到对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的评价。西方报刊如英国《泰晤士报》认为俄在加紧为斯大林“平反”,说“随着克里姆林宫筹备明年二战胜利65周年大型庆祝活动的进行,斯大林重回俄罗斯日常生活的进程正在加速”

二.知识考点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精题分解:

A.第二次世界大战

1.(2010高考二轮跟踪测试)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D.美国、法国、苏联

解析:1942年对德作战的国家不包括法国,因为法国已于1940年败亡,故排除含有法国的选项。

2.(07全国卷I)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从纯粹的物质观点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会自动的帮助建设我们自己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定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风云网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己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用的水龙管子。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谢。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39年2月1940年4月1940年10月1941年2月1941年4月

数额25202550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

数额26100495311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9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主张的异同。(7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10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6分)

答案要点:

(1)有帮于扩大本国就业,加强国防建设;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了获得军火的机会);战争地带经常发生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确立,应有行政部门予以确定。

(2)相同:认为取消禁运,接受定货均有利于美国经济和国防,支持英国。

不同:在武器等物资的输出上,由废除禁运到采取租借的办法,支持英国的立场由隐晦到公开。

(3)法西斯德国扩张威胁日益加剧;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进攻,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的威胁。

(4)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

对华援助的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有利于美国。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2010山东运河高三月考)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D丘吉尔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苏联在斯大林当政期间国力迅速增强,这一期间最主要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2.(2010福建建阳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关于中国、苏联两国工业化建设方针的相同点有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行五年计划

③都变革了农村生产关系④农业都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A中国的农业并非为工业服务,农业做为社会主义改造三项内容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2010广东六校高三联考)有史学家认为:“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

l/3,1932年上升50%左右;……1932年(在苏联)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的工业化是从进口机器设备开始的

B.苏联的工业化完全依赖西方大国的支持

C.苏联工业化利用了西方大萧条的国际环境

D.引进外国专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解析:C 注意题中涉及的时间:1931年、1932年。此时西方正处于经济危机期间。

4.(2010高考模拟)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其形成标志是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②其形成与国内、外环境分不开③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发挥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A教材基础知识的再现。

5.(2009肇庆模拟)(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为国家资源的投资确定重点是实行计划的实质,苏联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种种经济政策……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固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全球通史》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7届总统后……从3月9日至6月19日,连续开了99天特别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对付危机的法案。这些法案统称为“罗斯福新政”。

——《世界史纲》下册

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说“它行得通”,而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的不同反应。(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施?(1分)它能

(3)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结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应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2分)

答案:(1)林肯斯带芬斯看到了五年计划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军国强国这一惊人的变化;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正遭受经济危机打击。

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所以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2)国家立法不能,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问的矛盾,而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山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通过法律调控市场;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渐进的改革;照顾穷苦百姓的基本生活,促内需,增就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6.(2010莆田模拟)(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美国新当选的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及其竞选口号:“我们需要的变革”(ChangeWeNeed)。下面是奥巴马的当选总统的演讲文摘: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今晚在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的,是亚特兰大一位女性选民——安尼克松库伯,她已经106岁了。我思考着她所经历的这一个世纪的美国”;“她出生的时候正是奴隶制度解除之后像她一样的人那个时候是没有选举权的,因为她是女人,还因为她皮肤的颜色”“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但是,它却给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导,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1929—1932年间,美国出现了大的不景气,工程师们去苏联是由于他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材料三: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材料四: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美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轨迹(2分)。眼下不少人把奥巴马和美国历史上的罗斯福总统相提并论,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相提并论的理由何在?

(2)根据材料二,指出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3分),并分析其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答案:(1)轨迹:性别歧视到成年女性拥有选举权;从种族歧视到黑人当选总统。

理由:同为民主党人;同样临危受命(世界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打击背景下当选);竞选口号都是求新求变。

(2)有利条件: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大量技术人才失业,西方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商品、资金和市场的问题,有利于苏联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加快工业化建设。

(3)成就: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影响:提升了苏联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对西方国家经济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融入的节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2010广州模拟)(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图片材料分析1928年以后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

(2)从农轻重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2分)

材料二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

(3)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3分)

材料三

图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宣传画

(4)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我国为改变这种体制做了哪些努力(2分)

(5)结合上面四幅图片,从中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本题以图片为切人点,考查对斯大林体制有关史实的掌握及从中得到的启示。第(1)题实际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及其成因;第(2)题和第(3)题从不同角度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及成就;第(4)题要从经济体制和政治路线方面回答其影响;第(5)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变化:实行农业集体化。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短期内苏联的重工业飞速发展,但农业和轻工业落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变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开创“斯大林模式”。成就: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到1937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4)影响:照搬苏联模式,计划经济居绝对支配地位,国民经济受“左”倾路线影响出现严重困难。努力:经济上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大农业投人,加快新农村建设;政治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5)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应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要注意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39讲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39讲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39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考纲要求]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德国、俄罗斯。

[知识讲解]

一、欧洲西部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

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2)海岸线曲折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3)地形

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柯立芝繁荣”、冲击资本主义的大危机、意义深远的新政。
学习本课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而罗斯福新政则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不仅保存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且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等世界史内容接触较少,需借助更多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针对本课中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多种形式的历
史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客观地去评价历史事件。
学习方法:自主研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和影响。
归纳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探究“新政”特点和影响、充分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课内外多种史料获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现象、
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和勇于面对危机克服困难的精神。
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罗斯福新政措施和影响
难点:全面客观地认识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
一.播放CCTV公益广告《读书-主持人篇》视频,
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品味和文化素养。同样阅读丰富的史料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今天我们大家一起以阅读课的方式来学习一下《罗斯福新政》。
大家跟老师一起迅速浏览课本,看一下共包括哪三个子目:
1.“柯立芝繁荣”;2.冲击资本主义的大危机3.意义深远的新政。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略)
二.
(一)自主研习
1.自读课本33页小字回答:柯立芝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
2.自读课本33--34页内容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3.自读课本35--36页内容归纳罗斯福新政涉及的领域、措施、影响。
(二)自学检测、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强调
一战后,国际环境相对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也出现了一度繁荣,历史上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呢?
自学检测一:柯立芝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

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产品大量积压,最终引发了股票狂跌,企业倒闭、一些大股东瞬间变得一无所有资料和漫画
这样1929.10.24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就在美国爆发了,那么这场危机具有哪些特点呢?
自学检测二: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说明
这场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大家阅读以下史料探究”经济危机的影响”
反映经济危机影响的历史资料
学生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角度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这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乃至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害最大的是美国,灾难中的美国此时迎来了第32届总统大选。胡佛和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的候选人,下面大家共同读他们的竞选主题,
胡佛和罗斯福竞选画面和竞选主题
学生读竞选主题
假如你是美国的民众,你将把宝贵的一票投给谁呢?
投票
下面我们就加一个小插曲,据此阐述一下罗斯福最让你敬佩的地方在哪?
(略)
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了解一下罗斯福执政时遇到了那些棘手的问题?
罗斯福总统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危机中美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共同归纳一下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小组讨论
新政的特点就在”在它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后使美国成功渡过了危机。
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共同了解一下新政后的美国,归纳一下“新政的影响”
新政后美国社会发展的资料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资本主义发展角度归纳新政效果。
新政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新政不仅挽救了美国,而且使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得以保存,更重要他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二战后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广,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就此能否新政“完美无缺”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罗斯福新政’呢?
(三)师生交流园、拓展延伸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罗斯福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问题1.新政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
如何理解“新政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新政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全面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资料
目前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从成功的改革案例中用应该吸取哪些经验呢?
三.以史为鉴:改革路上的探索
列宁新经济策:——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启示:开拓国际视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发展进步,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本节课我们利用大量的可内外资料探究了“罗斯福新政”的重点知识,下面大家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本课内容,以便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四.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自行梳理知识结构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1.考纲内容:罗斯福新政
2.课标内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背景:______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推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实质):开创了__________经济的新模式。
4.作用: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__________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___________的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
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2.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政策补偿其损失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到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实行美之贬值,刺激出口
3.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生产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
4.美国总统胡佛对其继任者实行的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了政府干预手段调节工业生产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的目的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D.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6.说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指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安全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③遏制了美国国内可能的法西斯势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
7.右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份
8.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缓和社会矛盾B.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复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加强计划性,逐步放弃市场体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为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职总统时面对的是什么形势?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当时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2)罗斯福在演说中强调纪律和“实现有效的领导”,表明罗斯福要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推行新政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态度,有什么作用。

10.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国家复兴管理总部领救济的队伍
请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制度”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1.(2009年广东历史23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2.(2009年上海文综12题)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B.布什计划C.里根计划D.罗斯福新政
3.(2009年重庆文综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4.(2009年江苏单科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

胡佛整顿银行及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法国家干预社会矛盾法西斯国家干预经济

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第(2)问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此问。第(3)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第(4)问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一、选择题
1.考查对《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对工业的调整就是要促进经济正常运转。
B
2.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注意和理解题干的“诚信”,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知道罗斯福对金融的整顿就在于恢复银行信誉,实际上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C
3.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罗斯福新政中具体内容的作用。要抓住限定语“既”、“又”,从选项中可以看出两方面都要满足的措施是D项。
D
4.根据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和常理推断,胡佛主张自由主义政策,所以政府采取宏观调控调节工业生产在胡佛看来是法西斯行径。
C
5.要注意题干所说的机遇,那应该是良好的发展机会,是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本题着重要把握新政对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是对世界最重要的影响。
C
6.考查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依据具体措施对照,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A
7.本题实际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所以“旧秩序”是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应用”实指改变自由竞争为国家干预。
A
8.A、B两项是新政的目的,应排除;D项中的“放弃”一词显然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放弃市场经济体制。
C
二、非选择题
9.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第(1)问首先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由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态度主要从材料中得出;第(2)问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以看出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第(3)问,对罗斯福新政来说,没有改变美国的民主制度,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因而在政治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作用由所学知识不难得出。
(1)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群众不满。可以看出他对摆脱危机很有信心。(2)表明他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3)“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试图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使生产复苏,缓和了阶级矛盾。
10.本题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相结合,侧重于知识点的挖掘,重点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和图像并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图中可提炼的有效信息有罗斯福的头像、排得长长的等待救济的人群,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图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2)问结合第(1)问不难得出成功的回答是罗斯福新政,然后结合新政的内容分析其本质特征;第(3)问实际上是考查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2)罗斯福新政,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C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中的时间。在70多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D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A
4.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