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分析

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分析。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分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气节。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学习过程

1、年,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他,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3、元世祖的政绩:

(1)元朝建立:年,定国号为元,年定都。

(2)农业方面:a、重视发展,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做牧场。b、治理,推广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3)运输方面:a、令人开凿河和河,粮船可以从直通到;

b、开辟了规模空前的,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

(4)行省制度:目的:。

措施: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行省”。

我国的设立,始于。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的管辖。

4、元朝商业繁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5、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在时来华,他的《》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6、民族融合的发展:

()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人、人,信仰,他们同、、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出品人:高志伟审核人:史卫民课型:新授课时间:

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促进了。

(二)合作探究

1、元朝统一的进步性是什么?

2、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了解了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之后,你有何感想?

3、有人说文天祥抗元违背了统一的历史大趋势,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课堂小结

1、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

2、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

四、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B.藏族C.蒙古族D.回族

3、下列人物中,曾经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A、铁木真B、耶律阿保机C、忽必烈D、完颜阿骨打

4、我国历史上的元朝建立于

A、1206年B、1227年C、1234年D、1271年

5、10、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二)阅读下列材料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⑴上述诗句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⑵哪一诗句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五)思维拓展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你能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几个阶段吗?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学法指南:

自主学习: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勾划要点,并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和对应训练部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用红色笔标出,准备讨论时解决.提前勾划完成的,巩固记忆拿的准的答案.

自主学习(15分钟)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有、、。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明: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方法:将黏土做成活字,用来排版。特点:。

3、意义:大大促进了的传播,比欧洲早了约。

4、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思考: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⑴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早在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

⑵指南针的发明: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事业。

应用:南宋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

传播:由传入欧洲。意义:为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火药:

发明:是我国古代家发明的,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应用: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等。

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和。

意义: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重大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提示:宋元时期文化灿烂的原因: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对应训练:

1、宋元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那些?

2、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

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10分种)小组长带领交流以上问题,把本小组的疑难问题写在后黑板上。

疑难问题:。

巩固知识:(10分钟)

小结本课: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

课堂检测:(5分钟独立完成)

1、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B造纸术的发明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发明雕版印刷

2.元朝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除了蒙古兵英勇善战外,还得益于下列哪一重要发明()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3.北宋时,毕升发明了()

A活字印刷品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

4、我国古代的指南针是在何时经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北宋阿拉伯人B南宋日本人C南宋阿拉伯人D元朝日本人

5、材料一: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科学家培根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则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则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学分制手段,变马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

材料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是指四大发明中的什么?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的中国的什么问题?

3、材料二和材料三来看,它们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国用途说明了什么?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当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记住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一部的通史巨著。叙述了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经过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等。

2.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代表作《》等。

3.女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4.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的词里,经常倾诉对的悲痛。

5.元曲由和组成。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元代表作有悲剧《》。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大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北宋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2.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

3.宋元时期,盛行。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

人称“”。元朝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问答题:

⑴司马光一生完成的最重要的史书是什么?这部史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

⑵关汉卿写的一部著名的悲剧作品是什么?

⑶宋元时期文化名人除了以上两位外,你还能写出几位吗?请尝试写出他们的一些著名词句或代表作品?

合作探究二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⑴这是哪位文学家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⑵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⑶“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⑷南宋哪位词人和他的词风类似?

当堂训练

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应是()

A.《史记》B.《宋书》C.《二十四史》D.《资治通鉴》

2.在《资治通鉴》中,肯定没有记载哪一历史人物()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元世祖

3.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诗歌B.散文C.诗D.戏曲

4.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情,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

A.李清照B.关汉卿C.马致远D.辛弃疾

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绘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这首词的作者是()

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

6.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A.李清照B.马致远C.关汉卿D.汤显祖

7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这幅画的作者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

相关知识

七年级下册第13─14课案例:访谈某某


活动内容:以宋元文化两课所涉及的人物为对象,以课本内容为依据,以相关素材做补充,进行一场模拟采访。

活动目的:通过参与对某某的访谈,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加深对人物极其作品的理解,开阔人文知识视野,开发主动体验、积极探究地意识,激发成材欲望,培养应辩能力及自信力。

活动要求:

(1)采访时间:某某代表作发表(或成名)后的某一天。

(2)采访形式:现代化的电视采访──现场直播。

(3)采访内容:尽量再现历史(注重名人青少年时侯的故事,要有教育意义)。

(4)采访地点:某某家中。

(5)采访者:大都(或东京等)电视台名记者。

(6)被采访者:第13──14课所有人物(当然是你最喜欢的啦)。

活动过程:

(1)自由结组,分别饰演记者和某某。

(2)记者列出采访提纲,“某某”搜集关于某某的素材。

(3)记者与“某某”讨论确定3-5分钟的采访内容后,让老师审阅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合作者再共同修改。

(4)根据修改好的采访内容,自行排练。

(5)由历史课代表组织全班同学汇报演出。(时间限定3-5分钟)

(6)由全班同学提名并举手表决,选出一名最佳记者,一名最佳被采访者,一组最佳合作者。再次给予掌声鼓励。

活动总结:

老师:看到同学们尽情地展现了名人风采,老师也不由得想做一次名人了。好,我现在就是2024年某初中生杂志的一名记者,我第一个采访的当然是我的同行了,“某某记者(刚才扮演记者的一位同学),我非常喜欢你的采访专栏,作为成功人士你能为我的初中生读者谈谈你的初中时代吗?”……

我第二个采访──大名鼎鼎的女诗人“某女士,你的诗豪迈奔放,具有男子气魄,没想到你人却娇小秀丽。听说你初中时候就开始写诗了,在历史课上还扮演过李清照,能谈谈那时的感受吗?”

……

同学们,老师相信今天名人的扮演者就是20年后真正的名人。请大家合上眼静思一分钟你是名人的情景。──好,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就是名人的初中时候喽。

活动延伸:

(1)请你用一百字左右描述(一定要用你认为最形象的形式比如诗、画等)出二十年后你成名的情景,贴在你的床头或书桌上,每天看上一遍、沉思默想几遍。

(2)请你用一百字左右谈谈“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某一领域最有成就的某某(当然是你喽)初中时候的生活学习情况”,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1课导学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知道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记住辽、宋、夏的和战及澶渊之盟;记住金和南宋的对峙和岳飞抗金。
过程和方法:认识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契丹的兴起:
时间建立者都城
⑴建国
⑵发展: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2、陈桥兵变:
⑴背景: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乱的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⑵时间:
⑶人物:
⑷地点:陈桥驿
⑸结果:建立,取代后周,定都,史称北宋。
二、辽、宋、夏的和战
⒈北宋建立以后,对辽用兵是失败,只好采取政策。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城下,威胁东京。宰相_____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宋朝给辽_____,史称_______。
问题归纳:澶渊之盟的内容,对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怎样正确认识澶渊之盟?)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⒈金、南宋的建立
朝代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
金世纪初期会宁
南宋年赵构汉族
2.抗金名将从金军手中收复。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3.和权臣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岳飞班师回朝以后,宋金达成和议,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问题归纳:宋金议和的内容,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材料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对联
材料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珂《岳佗续编》
材料四:(岳家军)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
①.材料一是岳飞的《满江红》。其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A.匈奴B.辽C.金D.蒙古
②.材料二“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
③.“岳家军”去的了哪些辉煌的战绩?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归纳岳飞抗金取得辉煌战果的原因
④.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岳飞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永久怀念?
当堂训练
1.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A.军阀割据进行叛乱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D.身居要职发动兵变
2.下列人物,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A.阿保机B.耶律德光
C.元昊D.阿骨打
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
4.某历史兴趣小组,对“辽宋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5.对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辽与北宋之间达成的和议B.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C.维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D.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6.在美丽的西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到几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来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样的感慨()
A.文天祥宁死不屈B.王彦抗金
C.秦桧谋害岳飞D.韩世忠抗金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课后学习,加强自律
一、知识落实(组内A对D、B对C检查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1.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杰出首领是。
2.北宋建立的时间是,定都,建立者。
3.西夏的建立者是。
4.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二、知识拓展
如何看待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和与战?
学(教)后反思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知道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记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和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新课标第一网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的谚语。
2.棉花的种植,由、扩展到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问题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蜀地丝织品“”。从海南兴起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宋朝的造船业局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
和。杭州改为都城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3.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问题归纳:我国经济重心何时移到南方?此时南方经济发达的表现是什么?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改错题
北宋初期,商人李某从海外经商归来,准备到东京探亲。他从泉州上岸,发现港口停泊着许多大船,一片繁忙;途径黄河流域,发现棉田遍布;路过淮河流域,闻到稻花飘香;他选购了一套本朝史书,当读到“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旋塞北”时,不觉潸然泪下;到了东京,受到亲人的热情接待。他发现家人生活的很好:烧的是煤,吃的是大米饭,桌上摆着精美的瓷器,出门买东西用的是纸币。
请你诊断:
上述情景描述中,有哪些不符合史实?请逐一指出并说明理由。
①;理由。
②;理由。
③;理由。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宋朝)朝廷在古都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其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⑵材料二体现了宋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为有效管辖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⑶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当堂训练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D.“无徽不成镇。”
2.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A.越南B.朝鲜C.印度D.日本
3.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指的是什么地方()
A.四川B.江西C.江苏D.浙江
4.有位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
A.唐代刑窑B.宋代哥窑C.唐代越窑D.北宋景德镇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B.会子C.美元D.英镑
6.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D.“苏湖熟,天下足”
7.南宋时,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道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B.宣政院C.市舶司D.理藩院
8.假设你回到了北宋时期,下列哪些事情是你可能遇到的()
①夜间酒楼、商店营业②在四川用交子买东西
③酒店里的用具有精美瓷器④在饭馆中,看到了一个大汉吃了三大碗米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应该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课后学习,加强自律
一、知识落实(组内A对D、B对C检查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
2.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3.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两宋时期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和。
5.两宋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7.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时间是。
二、课后拓展
1.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优有了什么新发展?
2.结合以前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自东汉末年以来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史实。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知道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过程和方法: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学习重点:服饰和瓦子
学习难点:宋朝的服饰变化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普通百姓只能穿两色的衣服。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的陋习也逐渐传开。新课标第一网
2.北宋的肉食中以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___多。
3.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简陋,多为低矮的。稍微富裕的人家,外建门屋,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
4.宋朝缺马,人们多用,也有。达官贵人出门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很多。
问题归纳:宋代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中圈出许多专攻演出的圈子,称为“”。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问题归纳:简述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并说出有哪些节日。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材料二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
⑴上述两段材料描述了人们庆祝哪一节日的景象?
⑵从材料中可看出人们庆祝这一节日的那些活动?
⑶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当堂训练
1.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是在()
A.北宋初年B.北宋末年C.南宋初年D.南宋末年
2.在宋代,修建园林式建筑是下列哪种人的时尚()
A.农民B.城市平民C.达官贵人D.富商
3.《水浒传》中又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买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我,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瓦长B.瓦子C.早市D.农贸市场
4.北宋东京城内的肉食店中,卖什么肉的最多()
A.马肉B.猪肉C.羊肉D.牛肉
5.在一部反映宋朝的历史剧中出现了以下几个场景,其中有误的是()
A东京夜市上小吃很多B.临安城里有许多鱼店
C.“瓦子”里上演京剧D.百姓过中秋节
6.南宋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这说明了什么()
①宋代的服饰明显的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②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③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
④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古诗与相关的节日连线
今朝佛粥相交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重阳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元旦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腊八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秋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课后学习,加强自律
一、知识落实
1.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的短衣,
2.北方的肉食中以为多,南方人吃多。
3.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中圈出许多专攻演出的圈子,称为“”。
4.宋代称春节为。
二、课后拓展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2.想一想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教)后反思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导学案分析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导学案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导学案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欧盟形成的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了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的要求及表现,分析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之一,我们国家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顺应世界潮流。理解全球化经济。

学习重点: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措施、欧盟。

学习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课堂预习

1、欧洲联合的过程:

建立:20世纪50年代,西欧六国成立了三个组织“_______________”

文本框:欧共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7年,三个组

织合并,成立“__________________”。

壮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国等六国加入。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逐步

取消_________,对外尽量“用_____________讲话”。

文本框:欧盟建立:1991年,12个成员国在荷兰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____________(EU)成立。

壮大: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___________正式启用。2004年,欧盟成员

国达到_______个。

2、日本崛起

原因:成为美国军事物资的主要供应地,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表现:20世纪初,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

政治要求:日本积极谋求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了

想法,要求成为

课堂导学

1、挑战“两极”的是和

2、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3、1993年欧洲走向联合在基础上成立其成员国使用的单一货币是,表明欧洲正朝着目标迈进

4、日本在政治上的要求

中国应对措施

课堂检测

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B.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的滞涨

2、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A.德国B.美国C.日本D.法国

3、右图是哪一组织的旗帜?()

A.欧洲联盟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华沙条约组织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冷战”格局下,欧洲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

材料二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承认,欧盟这一航母的设计,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多少个世纪以来,欧洲大陆上演的勾心斗角、残酷征伐,在欧盟框架的设计下烟消云散,法、德这对明争暗斗数个世纪的夙敌,居然能够一笑泯恩仇。成为欧洲强大和快速发展的双引擎。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

(2)假如你准备到法、德、意等国去旅游,你最好带什么货币?

(3)学者为何认为“欧盟这一航母的设计,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

(4)欧洲联盟的成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