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导学案分析

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导学案分析。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导学案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导学案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欧盟形成的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了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的要求及表现,分析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之一,我们国家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顺应世界潮流。理解全球化经济。

学习重点: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措施、欧盟。

学习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课堂预习

1、欧洲联合的过程:

建立:20世纪50年代,西欧六国成立了三个组织“_______________”

文本框:欧共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7年,三个组

织合并,成立“__________________”。

壮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国等六国加入。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逐步

取消_________,对外尽量“用_____________讲话”。

文本框:欧盟建立:1991年,12个成员国在荷兰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____________(EU)成立。

壮大: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___________正式启用。2004年,欧盟成员

国达到_______个。

2、日本崛起

原因:成为美国军事物资的主要供应地,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表现:20世纪初,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

政治要求:日本积极谋求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了

想法,要求成为

课堂导学

1、挑战“两极”的是和

2、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3、1993年欧洲走向联合在基础上成立其成员国使用的单一货币是,表明欧洲正朝着目标迈进

4、日本在政治上的要求

中国应对措施

课堂检测

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B.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的滞涨

2、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A.德国B.美国C.日本D.法国

3、右图是哪一组织的旗帜?()

A.欧洲联盟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华沙条约组织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冷战”格局下,欧洲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www.jAB88.CoM

材料二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承认,欧盟这一航母的设计,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多少个世纪以来,欧洲大陆上演的勾心斗角、残酷征伐,在欧盟框架的设计下烟消云散,法、德这对明争暗斗数个世纪的夙敌,居然能够一笑泯恩仇。成为欧洲强大和快速发展的双引擎。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

(2)假如你准备到法、德、意等国去旅游,你最好带什么货币?

(3)学者为何认为“欧盟这一航母的设计,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

(4)欧洲联盟的成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

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两极格局的终结》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两极格局的终结》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两极格局的终结》教案

目标梳理:1.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3.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重点呈现: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难点预期: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探研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

(15分钟)

合作攻坚环节

(8分钟)

展示质疑环节

(10分钟)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限时7分钟)

随堂笔记(学生展示时勾书)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训练)

互动策略

(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学法.时间)

主题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读导言你知道了什么?

2.读96—97页相关文字,回答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改革,主要在哪些领域进行改革?效果如何?

1我的答案:

2改革原因:

改革领域:

效果:

1、两人对学:

对子交换检查“融会目标”部分的随堂笔记完成情况,双色笔做好标注并进行对子互助。(3分钟)

2、组内研讨:

小组在对学的基础上进行“融会目标”部分的疑难搜集和障碍清除

(3分钟)

3、大展准备:

根据自选为主的形式展示任务,按照右侧的群体型展示方案进行分工预展

(4分钟)

群体型展示方案:

主题一、二展示

学生按所选主题自行设计展示方案,其他同学补充质疑(限时11分钟)

主题二:苏东剧变

1默读97页认识“八一九”事件?

2.根据以前知识的积累分析探索:苏联解体原因

3.苏联解体的时间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世界和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影响?

5.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1

2根因:

直接原因:

外部因素:

3.

4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给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5

主题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阅读这一框题我知道了:

1.我知道了:

应用实战7分钟

见历史课堂94页读典型例题及误区提醒,做96页二题问答题:

解答区:

个体型展示方案:

每组出1或2名同学板书展示并讲解答案,其他学生完成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分析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分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气节。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学习过程

1、年,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他,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3、元世祖的政绩:

(1)元朝建立:年,定国号为元,年定都。

(2)农业方面:a、重视发展,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做牧场。b、治理,推广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3)运输方面:a、令人开凿河和河,粮船可以从直通到;

b、开辟了规模空前的,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

(4)行省制度:目的:。

措施: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行省”。

我国的设立,始于。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的管辖。

4、元朝商业繁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5、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在时来华,他的《》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6、民族融合的发展:

()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人、人,信仰,他们同、、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出品人:高志伟审核人:史卫民课型:新授课时间:

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促进了。

(二)合作探究

1、元朝统一的进步性是什么?

2、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了解了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之后,你有何感想?

3、有人说文天祥抗元违背了统一的历史大趋势,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课堂小结

1、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

2、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

四、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B.藏族C.蒙古族D.回族

3、下列人物中,曾经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A、铁木真B、耶律阿保机C、忽必烈D、完颜阿骨打

4、我国历史上的元朝建立于

A、1206年B、1227年C、1234年D、1271年

5、10、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二)阅读下列材料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⑴上述诗句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⑵哪一诗句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五)思维拓展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你能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几个阶段吗?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学法指南:

自主学习: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勾划要点,并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和对应训练部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用红色笔标出,准备讨论时解决.提前勾划完成的,巩固记忆拿的准的答案.

自主学习(15分钟)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有、、。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明: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方法:将黏土做成活字,用来排版。特点:。

3、意义:大大促进了的传播,比欧洲早了约。

4、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思考: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⑴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早在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

⑵指南针的发明: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事业。

应用:南宋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

传播:由传入欧洲。意义:为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火药:

发明:是我国古代家发明的,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应用: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等。

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和。

意义: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重大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提示:宋元时期文化灿烂的原因: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对应训练:

1、宋元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那些?

2、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

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10分种)小组长带领交流以上问题,把本小组的疑难问题写在后黑板上。

疑难问题:。

巩固知识:(10分钟)

小结本课: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

课堂检测:(5分钟独立完成)

1、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B造纸术的发明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发明雕版印刷

2.元朝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除了蒙古兵英勇善战外,还得益于下列哪一重要发明()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3.北宋时,毕升发明了()

A活字印刷品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

4、我国古代的指南针是在何时经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北宋阿拉伯人B南宋日本人C南宋阿拉伯人D元朝日本人

5、材料一: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科学家培根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则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则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学分制手段,变马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

材料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是指四大发明中的什么?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的中国的什么问题?

3、材料二和材料三来看,它们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国用途说明了什么?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当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记住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一部的通史巨著。叙述了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经过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等。

2.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代表作《》等。

3.女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4.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的词里,经常倾诉对的悲痛。

5.元曲由和组成。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元代表作有悲剧《》。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大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北宋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2.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

3.宋元时期,盛行。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

人称“”。元朝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问答题:

⑴司马光一生完成的最重要的史书是什么?这部史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

⑵关汉卿写的一部著名的悲剧作品是什么?

⑶宋元时期文化名人除了以上两位外,你还能写出几位吗?请尝试写出他们的一些著名词句或代表作品?

合作探究二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⑴这是哪位文学家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⑵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⑶“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⑷南宋哪位词人和他的词风类似?

当堂训练

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应是()

A.《史记》B.《宋书》C.《二十四史》D.《资治通鉴》

2.在《资治通鉴》中,肯定没有记载哪一历史人物()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元世祖

3.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诗歌B.散文C.诗D.戏曲

4.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情,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

A.李清照B.关汉卿C.马致远D.辛弃疾

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绘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这首词的作者是()

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

6.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A.李清照B.马致远C.关汉卿D.汤显祖

7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这幅画的作者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第1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导入
1、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2、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二战”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明确“冷战”政策的概念。
一、冷战政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叫“遏制”?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二、“铁幕”演说:1946年、演讲,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1947年4月5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
分析:杜鲁门主义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特点是:以反苏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
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我们先来看看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状况。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二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的图片。西欧国家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之中,美国政府为此忧心忡忡。美国为何担心吗?
阅读史料: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3、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请看公约第5条是怎样规定的。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再由学生绘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美国对苏联的冷战分成哪几个重要环节?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展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小组讨论:“冷战”政策的定义:“冷战”政策的表现;“冷战”对当时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追根求源: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知识与能力: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知道欧共体;简述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知道欧共体。简述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重重,经历了曲折和波动。

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概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

导入:
1、一试身手:多媒体展示《1950---199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表:情况描述、原因思考
2、你知道吗?介绍《硅谷》:96年时,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个百万富翁,1998年这里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说一说:展示《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图,图中的数据表明了什么?
2、各抒己见:请结合有关二战的史实说明五六十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原因。
(二站初,美中立,大发战争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经济重心由东逐向西部和南部发展。大力发展科教,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自由空间:以“美国经济与教育、科技”为题组织自由发言。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西欧的振兴和欧共体的建立
1、考考你:你知道“西欧”的概念?
2、图片《重建柏林》、《二战后的欧洲城市》等:战争的巨大破坏,一片废墟,当时人们对欧洲的重建普遍不抱希望,有人认为仅把柏林市的瓦砾清除干净就需要20年的时间,要想复兴简直比登天还难。
3、课堂讨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导: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由于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是由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先后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工业,如核能、计算机、激光、宇航等。同时,又对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汽车制造等进行了固定资本的投资和技术改造,对农业部门也注意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后,极大的促进了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次,战后美国加大对西欧的经济援助在客观上为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指的是西欧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促进了对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
4、看图学史:《15个欧共体成员国》:包括哪些国家?后来是如何发展的?
特色论坛:欧共体建立的原因是什么?经济的发展,使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思维拓展:欧共体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议一议: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导主、客观或国内外两个方面分析)
2、想一想: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日本?怎样扶植日本?战败后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从50年代中期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第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知识与能力:(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苏联和匈牙利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了解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导入
1.新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音像资料:有关苏联的解体的片断。(为什么会解体?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人物介绍:赫鲁晓夫;小组活动: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线索梳理: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畅所欲言: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
2、东欧改革——匈牙利的改革
联系旧知:东欧各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线索梳理:匈牙利事件的大致经过。匈牙利改革的原因、措施、结果。
3、中国改革(学生自学)
二、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首先肯定东欧国家4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接着指出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
2、东欧剧变概况和实质: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急剧变化:短短
的两三年间,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中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3、思考与讨论: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实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三、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强调首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结果效果不佳,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这是由于改革没有对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改革仓促,阻力较大。)
课堂讨论:影响。80年代后期,改革转向于政治体制方面。在党的建设方面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在政治体制上推行多元化,实现多党制和西方式三权分力。
2、苏联的解体:
思维拓展: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提出把苏联的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意味着什么?
议一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说一说: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3、小组活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分析如下:
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