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01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一)预习导航
1、查找资料: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空白处。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工具书读文章,疏通文意,写下不懂的词或句子。
3、预习反馈:小组间互查预习情况。
我们刚才跟唱的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读过原著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啊,那我考考大家。猜猜看这两位英雄人物是谁?简单翻译一下,讲述一下相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猜猜看:他是谁?
术甚爱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月余,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攻而不能破,远远的见对面吴军阵容整肃,将士严明,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
谁还知道有关孙权的故事。今天我们再了解一个孙权劝学的故事。
首先(三)检查预习,请看导学案上的三个题,哪位同学板书答案?来我们一起订正答案。请相邻同学互换用红笔批阅。
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司马光(名)是北宋(时)_____家、______家(评)。
3、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
比喻人学识尚浅:________用新的眼光来看待:________
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充分,下面进行(四)多层次朗读,首先明确要求(齐读):
先看第一层一、读准字音,读明节奏。在朗读前,老师给大家点
1、友情提示:文言文朗读中注意生字、通假字、多音字的读音。请同学为下列字注音。
(1)生字:卿(qīng)遂(suì)孰(shú)(2)通假字:邪通耶yé
(3)多音字:更(gēng)为(wéi)
2、友情提示:句子节奏可以按语法划分。(主+状+谓+宾)
(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
你还认为哪个句子停顿比较重要:
3、明确了字音和停顿,下面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准备听后点评。(字音、语言流畅、停顿不当、语调、语速过快、重音掌握不住)
下面进入第二层二、读通文意,读清思路。
请同学们把课前预习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交小组内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交给全班讨论解决。
友情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1、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蒙乃始就学。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6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把不能准确翻译的或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黑板上。书法好的板书。
2、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并留意其翻译方法。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调)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留)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换)
④孰若孤?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补)
⑤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补)
还有哪些句子的翻译,需要大家帮助?
了解了文意后,同学们再读文章,这次可以摇头晃脑,读出文言味。也有个要求就是读清思路。
3、理清结构,概括情节(人+事):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文章中介绍了哪几个人物?这三个人物各做了什么事呢?本文主要叙述孙权劝吕蒙学习,那么鲁肃这个人物可否删掉。三个人三个身份,三个职能。
下面进入第三层三、读好语气,读出感情。
1、首先小组合作1分钟,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
2、友情提示: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简要分析,并试读。
卿(称呼);当涂掌事(语境);不可不(措辞)改为“要”;!(标点)(句式:感叹句);
这个句子为感叹句,语气坚决,严厉中又见关心、厚望。(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读出不悦,委婉批评的语气。)改为陈述句。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既有批评语气,又有殷切的关怀,要重读强调。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调侃、自豪的语气。)埋怨吗?
3、小组分角色朗读,模仿人物的语气、神态和体会说话时的心境。其他组听后点评。(掌声)(语气、感情、神态)人物的语气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表演的精彩、到位;人物说话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惊讶的语气还不够强烈;得意洋洋,眉飞色舞;
(五)合理想象,情景再现,表演课文内容,演后人物评价。
1、课本剧表演。(掌声)
2、对自己饰演的人物的把握(理解、评价)
孙权:严中有爱、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勤奋好学,
鲁肃:敬重人才、爱惜人才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3、剧中人物给“我”的启示:
孙权:善劝。首先一语破的,指出学习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现身说法,不生硬,不盛气凌人。以理服人,让吕蒙真心的去学习;最好能够将心比心;读书方法:涉猎法;
鲁肃: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吕蒙:知识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历史。学习态度、信心。与方仲永比较。开卷有益。
我也冰心老人的三句话赠给大家: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同学在知识的海洋中,直挂云帆,到达理想的彼岸。
【当堂检测】拓展延伸。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轻:轻视或:有人故:旧、以前的
遂:于是、就安:怎么,难道。画:划:筹划
2.翻译句子。
(1)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3.吕子明的学问好,在文中是通过鲁肃的(赞赏、议论)表现出来的,而鲁肃的这一举动,也说明鲁肃是一个不(以旧眼光待人)的人,这是一个好领导必须具备的品质。
4.吕蒙能得鲁肃赞美,是因为他读书好学,这在现在仍有教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不能以旧眼光来待人,应该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别人,这样才可以观察到一个变化的人。
课后作业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汇及成语。
2.熟练背诵课文。
3.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相关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文学常识。
(2)、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3、德育目标:通过此文学生能体会开卷有益的好处,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积累文言文的能力。搜集了有关作家、作品和相关人物孙权、吕蒙、鲁肃的资料。对本文已做了预习,能够熟练朗读。在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上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成语上有一定的坡度。积累名言警句上可能有所欠缺。
3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孙权劝学
一、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活动2【讲授】背景资料
介绍《资治通鉴》,简介司马光、孙权、鲁肃、吕蒙。(用多媒体出示)
活动3【讲授】整体解读
走进文本,初步感知。
1、解题。
2、读文。
3、疏通文意。
活动4【讲授】解读课文
四、解析文章。
(一)粗略感知。
1、梳理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吕蒙推辞的理由是,孙权论述读书的必要性及好处,吕蒙就学,鲁肃称赞吕蒙。
2、本文通过孙权规劝吕蒙学习的故事,说明了的重要性。本文是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二)、品味语言,走进人物。
学法指导: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研讨学习要点一:重读孙权劝学的语句。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
学法指导: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提示: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鲁肃为何要与吕蒙结友。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1、精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神情和内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学法指导: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之极。
2、总结分析人物形象。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孙权:平易近人言词恳切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鲁肃:忠厚坦诚
3、找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运用。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提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五、对比阅读。(与《伤仲永》相对比,找出二者的异同。)
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6【练习】拓展 小结
1、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到孟子年龄大一点,临近放学时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洲的圣人。
见于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
《师旷论学》
3、车胤家贫不能常得油,则夏日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章甚有乡曲之誉。时唯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夜以继日,囊萤积雪(集萤映雪)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5、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学业渐积而有成,获其益不觉其劳也;事业积渐而有功,蒙其福而不觉其苦也。
褚虎忱《论人格修养》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在人物描写方面,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时,我打破了以往传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师逐字逐句讲翻译,学生面无表情记笔记),结合我校的“1236”课堂教学模式,以“读”为突破口,以读促思,以读助悟,以读带写。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中我采取了“四读”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四读”即为“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文章;三读,读懂文本;四读,读出个性”。而在读的训练中,我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听录音范读,个人读,齐读,小组合作读。本设计主要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感悟(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在“二读,读通文章”这一环节中,我并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而是让他们借助注释和词句理解基本内容,而我只是针对理解有障碍的字句进行点拨。在“四读,读出个性”这一环节中,我也没有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为了更好地让小组合作落到实处,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让他们通过“读-品-悟”的方式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技巧提高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了,最后对本课的感悟也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心里了。在设计本节课的收尾部分,我着实用了心思,如何让学生既明确学习本文的宗旨,又能将知识从课内向课外的升华迁移。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课外练笔,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二是语文积累,幻灯片呈现乐府诗《长歌行》,重点突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从而进一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授课虽已结束,心中的那份快乐久久不去。文言文真的很难教吗?我看不尽然。整合学生与文本的情感结合处,以读为主线,运用不同形式的读,带着适宜的任务去读,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写,一切都那么自然。教学中正是以读贯穿始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得到提高,合作意识得到增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累了重要的文言词句;通过发现问题,探究文本,展开与文本和人物的对话,也提升了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能力。整节课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自主学习的气氛很浓,师生在平等的教与学中和谐共处。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好的反思才能打造出更好的课堂。课后我的脑海里对本节课进行了回放,我个人觉得有些细节还是需要注意:①如能将课外练笔放在课堂上练习,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②最后引导学生谈感悟时,有些操之过急。如果是学生能总结出来“开卷有益”效果会更好。③学生对老师们听课还是有些小紧张的,我感觉学生多少还是有些拘谨,课堂上放不开。没有平时课堂上表现突出。这是值得我今后教学思考与改进的地方。④在归纳“开卷有益”的感悟时,本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补充“吕蒙学有所成后”的课外小链接的环节,结果在授课时却忽略了,这多少有点遗憾。

教无定法。通过对本课的设计,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探究出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如文言文我们应该怎样突破传统教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小说我们该如何整合资源跳出文本统筹安排,说明文我们又该如何另辟蹊径上出浓浓语文味来……这是新课改形势下带给我们语文教师的新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文章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述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简洁生动,用语不多,全文仅119字,但却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任务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突出了人物的风采,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经典之作。

【学情分析】学生升入初中半年来,已经初步具有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第一课时学生已疏通文意,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为本课时学习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字斟句酌精读文言文,把握人物特征。

2.能够结合拓展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点评课本剧活动,提高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

2.将研读文本与拓展阅读结合,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古人爱才、善劝、善于学习等优秀品质。

2.了解我国古代贤主与名将的品行与风范。

【教学重点】

1.研读语气、神情、称谓等方面的词语,把握孙权等人物的特征。

2.结合《三国志》《资治通鉴》的拓展阅读,加深对孙权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拓展课外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准备】让学生提前准备课本剧表演。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用原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吕蒙不想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军中多务。

3.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1)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二、二、演读课文,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

(一)学生在小组分角色朗读,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二)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选出四名优秀的朗读者(旁白、孙权、吕蒙、鲁肃),在全班表演。

(三)学生以原文为依据,字斟句酌,点评同学的表演。

(四)学生演读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个性化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用叹号,隐约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写鲁肃和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三、拓展阅读,把握人物形象

1.阅读《资治通鉴?汉纪六十》节选。

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鍼1,权为之惨戚。欲数2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不然则咄唶3,夜不能寐。病中瘳4,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5三百家。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注释】

①加鍼(zhēn):施针灸。

②数(shuò):屡次,多次。

③咄(duō)唶(jiè):叹息。

④瘳(chōu):病愈。

⑤守冢(zhǒng):守墓者。

2.字斟句酌把握孙权的人物形象。

思考:哪些字句体现了孙权的“贤主爱才“?

四、谈感悟: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五、布置作业:期中考试在即,同学们都在紧张备考,咱班某位同学贪玩,无心学习。请你作为朋友给他写一段话,劝说他专心复习,争取考出理想成绩。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人物形象字斟句酌

君主风范语气

孙权:善于劝导神情

贤主爱才称谓

吕蒙:善于学习

鲁肃:爱才知人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