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

小学自然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31

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班级:高一()班姓名:学号: 成绩:

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性质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学海导航】
1.了解铁、铜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和铁、铜的冶炼方法
2.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掌握铁、铜的化学性质

【主干知识】
1.铁、铜的存在:
铁、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常见的有磁铁矿、赤铁矿,常见的铜铁矿有黄铜矿(CuFeS2)、孔雀石等。
2.铁的冶炼:
工业上铁的冶炼是在中进行的。原料有、、和等。在冶炼过程中,铁元素被还原,还原剂是,产生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
、。由于矿石中有杂质,需除去,所加造渣剂为,反应方程式为。
用这种方法炼出的铁是含碳2%~4.5%的,将生铁进一步冶炼,就可以得到用途广泛的钢。
3.铜的冶炼:
工业上用高温冶炼黄铜矿得到铜。次冶炼得到的铜,其含量达到99.5%~99.7%。通过法精炼铜,同等含量可以达到99.95%~99.98%。
4.铁、铜的物理性质:
铁是色金属,可以被磁铁吸引。而铜是色金属。铁和铜都有良好的性和性。铁和铜的密度,熔沸点。
5.铁、铜的化学性质:
〖教材P72交流与讨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铁、铜与其他物质发生的一些反应,请你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如与O2、Cl2、S等反应)

2.与酸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
Fe+CuSO4_______
Cu+AgNO3_______
〖结论〗:铁和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非金属、酸和盐溶液发生反应。铁、铜在反应过程中充当剂。铜在反应过程中一般转化为价的铜的化合物。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溶液)生成的铁的化合物,而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性(如氯气等)反应转化为的铁的化合物。
【精彩例题】
例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Fe跟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AFe3O4BCuSCFeCl3DFeCl2
2.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存放的物质是()
A浓H2SO4B浓氨水CCuSO4溶液DKOH溶液
3,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
B铁能被磁体吸引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以分布在地壳中的铁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
D常温下,铁与浓HNO3不反应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答案)
1.下列物质混合时,铁能溶解但无气体产生的是
A铁粉与盐酸B铁屑与稀硫酸
C铁粉与硫酸铜溶液D铁钉浸入水中
2.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B.CuC.AgD.H2
3.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反应快慢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4.现有2mol/L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各100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结束时,所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2∶3,则往酸中加入的铁粉的质量为()
A.8.4gB.5.6gC.2.8gD.16.8g
5.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为a%,则所含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A.3a%B.(100-2a)%C.20%D.1-3a%
6.在Fe、Fe2+、Fe3+三种粒子中,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核外电子数D.电荷数
7.在化学反应:3Fe+4H2OFe3O4+3H2↑中,H2O作
A还原剂B氧化剂C催化剂D溶剂
8.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跟足量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最多的是()
A.钠B.铝C.镁D.锌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
10.下列铁的化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FeS2BFeOCFe2O3DFe3O4
12345678910

二.填空题
11.Fe是地壳中含量很丰富的元素,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
自然界中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和磁铁矿,金属铁是在高炉中冶炼的,高炉炼铁除了加入铁矿石外,还需加入焦炭和石灰石。请填空:
①写出磁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②写出赤铁矿被还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焦炭在高炉中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④写出CaCO3所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12.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孔雀石的主要成份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上图中的F是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4)每生成1molD同时生成molE
13.下图表示某种盐的制备步骤:
已知:水合盐B含有45.3%的水;无水盐C焙烧分解,放出两种无色刺激性气体E和F,并生成红棕色固体D。
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4.孔雀石和石青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碳酸盐类铜矿,它们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xCuCO3yCu(OH)2(x、y为正整数且x≤2,y≤2)
(1)孔雀石和石青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时,孔雀石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石青则为3:1,请推算它们的化学组成。
孔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孔雀石和石青混合样品,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在一份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CO23.36L(标准状况下);加热另一份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CuO20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孔雀石和石青的物质的量之比。

扩展阅读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单元小结

一、铁

1.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银白色金属,纯铁的熔点较高(1535℃),防腐能力强。密度7.83g/cm3,是电和热的良导体。但是通常炼制的铁中含有碳等杂质,使铁的熔点降低,防腐能力大大下降。

(2)化学性质:铁是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形式,如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等。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3Fe+2O2Fe3O4(Fe2O3·FeO),

2Fe+3Cl22FeCl3,2Fe+3Br22FeBr3,

Fe+I2FeI2,Fe+SFeS

②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

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有氢气放出。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Fe+CuSO4==Cu+FeSO4,Fe+2FeCl3==3FeCl2等。

2、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Fe2O3·FeO)

铁元素的价态

+2

+3

+2、+3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水溶性

难溶

难溶

难溶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主要化学性质

有一定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的化合物

与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盐

化合物中+2的铁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3、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主要性质

白色难溶于水的沉淀,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颜色变化为:白色-灰绿色-红褐色。反应式:4Fe(OH)2+O2+2H2O==4Fe(OH)3。因此在制备时常采取措施:除溶液中的氧;加有机溶剂封住液面;胶头滴管要伸入到溶液中。

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受热易分解。2Fe(OH)3Fe2O3+3H2O,能溶于强酸溶液,生成相应的盐。

4、Fe2+、Fe3+的检验:

离子

Fe2+

Fe3+

常见方法

①直接观察溶液是浅绿色;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沉淀的颜色变化是: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③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溶液变血红色。

①直接观察溶液是黄色;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③滴加KSCN溶液,有血红色溶液出现。

5、Fe、Fe2+、Fe3+的相互转化

(一)“铁三角”关系

(二)具体方程式:

 6、铁的冶炼

原料:铁矿石(提供铁元素)、焦炭(提供热量和还原剂)、空气(提供氧气)、石灰石(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杂质)。

设备:高炉。

主要反应:C+O2CO2,C+CO22CO(这两个反应是制造还原剂并提供热量),

3CO+Fe2O32Fe+3CO2,

CaCO3CaO+CO2↑,

CaO+SiO2CaSiO3.

从高炉中出来的铁含有2-4.5%的C和其他杂质,性能差,需进一步的炼制得到性能较好的钢。高炉的尾气常含有CO有毒气体,常采取净化后循环使用的方法。

7、钢铁的腐蚀及防腐

(1)钢铁的腐蚀有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钢铁等金属遇周围的物质接触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如铁与氯气的反应腐蚀。

电化腐蚀:是指钢铁在表面有电解质的环境下,铁失去电子,钢铁内的碳周围的氧气和水或氢离子得到电子而引起的腐蚀。如是氧气和水得到电子的腐蚀称吸氧腐蚀;而氢离子得电子的腐蚀称析氢腐蚀。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得铁锈就是钢铁得吸氧腐蚀得结果。吸氧腐蚀是钢铁电化腐蚀的主要形式。

(2)防腐措施:

①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层;

②在钢铁中加入一定量得铬、镍元素,改变钢铁内部结构;

③在钢铁表面镶嵌比铁活泼得金属如锌;在腐蚀时,锌先失去电子;

④将需要保护得钢铁接在不断有电子输出得电源得负极,使铁不可能失去电子。

二、铜

1、铜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铜是紫红色的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广泛用作导线,密度8.9g/cm3。

(2)化学性质

铜是较不活泼的金属,自然界中有少量的单质铜存在,大部分是化合态如黄铜矿(CuFeS2),孔雀石(CuCO3·Cu(OH)2)等。

铜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2Cu+O22CuO(黑色),Cu+Cl2CuCl2(棕黄色的烟)

2Cu+SCu2S(黑色)

②与某些盐溶液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Cu+2AgNO3==Ag+Cu(NO3)2。

2、铜的冶炼

工业上是高温冶炼黄铜矿得到粗铜,然后用电解方法精练得到纯度很高的精铜,电解中将粗铜连在电源的正极,精铜连在电源的负极,用可溶性的铜盐做电解液。这样通电一段时间后,粗铜上的铜就不断溶下,在精铜表面析出。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然界的水循环”,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本章规划
人类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由多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在第二章我们已经认识了其中一种重要的自然要素——大气,在本章内容中我们要认识的是地理环境最活跃的一个自然因素——水。不断进行的水循环运动将自然界的四大圈层紧密相连,并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洋流是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海水运动形式,它的存在同样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协调人水关系,促使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章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保护各种自然资源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共6课时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课时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课时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课时
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1课时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从容说课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图3.2既可以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作为水循环内容的一个情景引入。本节的核心内容是“水循环”,依其发生的领域不同可将水循环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海陆间循环。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和文字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能正确理解和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并掌握简单的绘图技能;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和济南泉水断流的相关资料,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危机意识;教师也可另行选择活动内容,注重指导学生研究和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水循环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得到感性的认识,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使学生能更具体、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水循环过程掌握分析水资源有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课题:地球上的水同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导入新课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推进新课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读图思考”。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通过读图观察,可以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当河流与湖泊之间存在补给关系时,假若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则存在两种情况,即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由河水补给湖泊水;反之,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由湖泊水补给河水)
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
生1有冰川融水、湖泊水。
师还有吗?
生2大气降水。
师对。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一下,谁来说说长江水的补给?
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板图:长江中下游河段及与之相连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师非常好!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当湖水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湖水会补给河水,但当雨季到来时,长江水位高涨,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会怎样?
生(齐答)河水补给湖水。
师对,所以长江水和湖泊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长江处于洪水期时,湖泊对河流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调节洪水的作用。
师非常好!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
生我们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湖泊——水库来防洪。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事实上,不仅河流与湖泊之间可以相互补给,河流和地下水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相互补给关系,补给的方向均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差。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我们研究的水体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看就不科学了。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课件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思考该河段河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师这是黄河下游,河床远远高出周围地面,最大的高差要达到7—8米,那么河水和地下水之间会是怎样的补给关系?
生河水补给地下水。
师很好!李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吟诵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奔流到海后真的就不复回了吗?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动画。
(动画演示: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水循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第59页“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屏幕展示思考题)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
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你能用更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各种类型的水循环吗?
(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回答所列问题)
生1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主要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生3水循环可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师大家都回答得很正确!三种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也是环节最完整的是海陆间循环,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这一循环过程,大家要注意每一个箭头所代表的环节的名称。
(用边讲边画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加强学生对海陆间水循环每一个环节的记忆)
师海陆间循环我们一起完成了,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完成其余两个水循环。
(两学生板画完成后,师生共同指认所画箭头的含义)
师阅读教材第59页“活动”,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根据学生提供资料的情况,可补充自己准备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黄河断流的严重性)
(课件展示:黄河断流图片和资料)
师刚才我们第一小组的同学代表的发言非常精彩,语言表达思路非常清晰,前因后果的分析也是有条有理,并且还收集了黄河断流的图片,大家看了是不是很揪心啊!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我们一代一代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可由于我们无节制地对她进行索取,致使出现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1997年断流时间竟长达226天。黄河断流,除了刚才我们同学所说的原因外,黄河源头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大量退化,黄河上游河段的森林大量砍伐使乔木林覆盖率几乎不到0.35%,这些都是黄河断流日趋严重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行为!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小组又是如何解答另一个同样让我们忧虑的问题的。
(第二组代表上台发言)
生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师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好!由于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泉眼枯竭在全国很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常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上面两个事例都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不良影响,你们有没有发现主要是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必然对水循环产生不合理的影响,那么,人类能否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呢?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生1人类可通过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节。
生2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改变地表径流。
师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还可以通过补充地下水、植树造林、改变地下径流等。
师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视频1:“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长江水属于水循环中哪一个环节?
生地表径流。
师它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生因为不断地有降水补充。
师正因为不断进行的水循环,使长江水得到了不断的——
生(齐答)更新。
师对!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几个素材又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些意义?
(图片:“黄土高原地貌”)
师黄土高原当初形成的时候,地表是平坦的,是什么使它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再加上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表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师回答得很好!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它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图片:舟山渔场)
师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呢?与水循环有什么关系呢?
生1处于大陆架,阳光充足。
师还有原因吗?
生2暖流与沿岸北下的冷水相遇。
师很好,它的成因还和长江、钱塘江在其附近入海有关,谁来具体讲讲?
生3因为长江、钱塘江入海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这里饵料很丰富。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材料分析和总结一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讨论后发言,课件展示结论)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塑造地表形态。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圈的构成和特点,各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写一篇小论文,课后评比。
2.请你提出10条节水建议。

自然界的水循环(1)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

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同样我们也不例外。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学生回答]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教师提问]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教师引导]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3.37《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八个主要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教师要求]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教师补充]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水循环”示意图,设想沿海的A地和内陆的B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进而归纳水循环地全球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正如同学们所归纳的那样,海陆间水循环时A、B两地影响有所不同。沿海的A地降水多,植被稀少,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也相应减弱。由此可见,水循环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逆向思维讨论]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环,那地球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教师承转]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已见。

[教师小结]并布置学生活动]由讨论得知,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

[学生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项伟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的江都抽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到天津。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中线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整个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经别建成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工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2)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组成的,并认识其相互的关联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2)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重点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过程: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界一样,大自然的水也是处于运动更新的状态之中。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课题名称:“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在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自然界的水体是怎么组成的。大家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气态、液态、固态。那么大家想想地球上这三种形式存在的水有那些水体呢?”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生思考半分钟,同时提示看多媒体展示的图3.1“水圈的构成”

“对照图,我们看到不同的水体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并且他们所占的水体总量是不一样的,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而最小的水体是生物水,仅占0.0001%。,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有着联系的。大自然是个统一体,不同的水体之间依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下面我问一个问题,上述两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答:“生物水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变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雨形成河水、冰川水、土壤水、湖泊水、地下水,这些水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比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都可以变成海洋水。”

“答的很对,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他们不仅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他们在能量、质量、数量上都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注意我说的两个词:质量和数量”

学生答:“河水少了土壤水也可能变少,海水可能会变多……”

学生答:“河水污染了,土壤水也会被污染,海水也是……”

“嗯,没错,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大气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同时呢,我们也应该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条河流如果流经多个国家,处于上游的国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国家就会遭殃。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赖以生存并能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储量中仅占了1.7%左右!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地球上的水应该由我们共同来珍惜和保护。”

多媒体展示: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联系刚才我说的,大家思考“读图思考”这里的两个问题。”

学生自主讨论2分钟

提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回答1:大气水、冰川、生物水、地下水

提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回答2:湖泊水的蓄积和排泄起到水体之间的缓冲作用。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引申思考:对于第二道题,大家想想看我果哪些湖泊和河流有这种补给关系?(例:洞庭湖、洪泽湖……)

“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刚才说了,自然界的水处于不断的运动循环的状态之中,但是宏观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水循环的过程并了解它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观看这个flash动画,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注意看这种运动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各自有何特点?”

多媒体展示海上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陆地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海陆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答:“分成了四个部分,三种循环。”

老师分别结合动画讲解: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我们看到的这三种循环,他们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同时在进行着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比如海陆间循环停止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结合“活动”的两道题目。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活动。

解题、总结

这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演示了课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探究性的教学很好的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新形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