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28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题专题复习。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题专题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实验专题复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天平、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并会简单的误差分析;
2.会用各种特殊的方法测量密度。
二、教学重点
会用天平、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的解题方法与误差分析
三、教学难点
会用各种特殊的方法测量密度
四、复习过程
(一)近六年广东省中考考点分析
1、2007年,实验题: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6分)。
2、2008年,填空题(2分)。
3、2011年,实验题:测量酸奶的密度(7分)。
(二)真题热身
1.(2011广东中考)学习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选填“右”或“左”)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的空格中.
物理量/单位空杯的质量m/g杯和酸奶的质量m/g酸奶的体积V/mL酸奶的密度ρ/kgm-3
测量值
(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避免由此实验产生的实验误差?
2.小明的妈妈最近买了一个工艺品,看上去像是纯金制作的
(1)小明妈妈想知道这个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你认为可以测出工艺品的这个物理量,从而进行鉴别。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工艺品的密度,请你将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排列起来(只填序号):
a、将工艺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工艺品和水的总体积V1
b、用天平称出工艺品的质量m
c、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2
d、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ρ
(3)实验中,小明测量工艺品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的质量以及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一所示,则工艺品的质量为;测体积时,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二所示,则工艺品的体积为cm3.则工艺品的
密度为kg/m3.小明收集了几种金属的密度如下表所示,那么妈妈的工艺品是由制成的.这种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
(举1例)。
(三)题型分析
1、常规法——天平量筒法固体——天平/弹簧测力计
质量的测量
液体——天平+烧杯
规则形状(刻度尺)
固体
形状不规则(排水法)(量筒+水)
体积的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固体(针压入法/挂铁法)
液体——量筒/量杯
例题: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g/cm3.
③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wWW.Jz139.com 迷你句子网)
思考:如果天平和量筒不能同时使用或者两个都不能使用,我们有什么办法去测量物质的密度呢?
2、只用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
例题: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如图所示.
(1)请按照图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他第三次测得小空瓶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则m3=g。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分析:利用瓶子装满液体的容积不变的原理,用天平称出瓶子装满水的质量,从而用V=V水=m水/ρ水,计算出水的体积,即装满液体的体积。(用空瓶子等效成量筒,间接测液体体积)
3、没有天平,也没有量筒,只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密度
例题:现有弹簧测力计、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选用这些器材测定一块有色金属矿石的密度。
(1)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所测物理量及有关常数表示矿石的体积V=____________,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
分析: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从而间接求出物体的质量,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时的重力,根据V物=V排=F浮/ρ水g,间接求出体积
(四)创新提高
1、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先把天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位置上,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④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⑤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将小明操作①的步骤补充完整。
(2)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3)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木/kgm-3
测量值6370
(4)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五、布置作业
1、(2012安徽)如图,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15N,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5N,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N,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2、为了测量牛奶的密度:
若给你弹簧测力计、细线、适量的水和一个带盖的轻小塑料瓶,你怎样测量牛奶的密度.写出测量的步骤:(用适当的字母表示需要记录的物理量)
(1);
(2);
(3)。
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精选阅读
测量物质的密度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水的体积V/mL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60.0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电热、热力、电力综合训练学案姓名:
A.【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各种公式
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所学物理学公式解决各类综合计算问题
B.【课前预习】
回顾所学物理学公式
C.【学习过程】
一.电热计算
1、微波炉是一种清洁卫生无污染,效率较高的家用电器。某微波炉的铭牌如下表所示。将体积为275ml、初温是20℃的水放入该微波炉中用最大功率加热1min,取出后测得水温是40℃。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防触电保护类型I类额定容积20L
型号NN-S313WF电源频率50Hz
额定电压220V质量12kg
最大功率1100W
(1)微波炉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加热过程中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电磁炉是一种新型灶具,炉子的内部有一个金属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会引起电磁炉上面的铁质锅底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体及食物的温度升高,所以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本身。小明在探究“家用电器”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家里的电磁炉为观察研究对象,在表中记录了有关数据。
观察对象有关记录和相关活动
观察电磁炉铭牌U额=220VP额=2KW
观察电能表铭牌220V10(40)A50Hz2000r/(kwh)
用电磁炉加热m=1kg.初温t=25℃的水关闭家里其它用电器,只将电磁炉接入电路中工作,观察电能表,表盘在2.5min内转了150r,此时用温度计测得的水温为85℃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加热2.5min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电磁炉工作2.5min消耗的电能是多少?比较(1)(2)两问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3)电磁炉的实际功率是多少?请你将求解结果与表中的额定功率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问题?并解释原因。
3、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使用的细菌培养箱内的温度需要精确测控,测控的方法之一是用热敏电阻来探测温度。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将热敏电阻Ro置于细菌培养箱内,其余都置于箱外。这样既可以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来表示箱内温度,又可以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表示箱内温度。已知该电路中电源电压是l2V,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200Ω。热敏电阻Ro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当培养箱内的温度降低时,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2)当培养箱.内的温度为40℃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大?
(3)已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30mA,电压表的量程是0~8V,则此电路能够测量的最
高温度是多大?此时热敏电阻Ro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
二.电力计算
4、学习了电学相关知识后,学校举办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利用电流表或电压表制作一个简易电子秤.图20是小红设计的电子秤原理图,其中E为干电池(2节);A是电流表(电子秤示数表盘);R0是定值电阻(5Ω);R是一根长为6cm阻值为15Ω的均匀电阻丝.c是一根弹簧,其所受压力F与压缩量△L的关系如图21所示(塑料盘的重力不计,g取10N/kg,制作时,调整弹簧的长度,使之不称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
⑴该电子秤的最大称量是多大.应选用的电流表最大量程是多少.
⑵当电流表的指针指在O.3A处时,所称重物的质量是多少.
⑶从理论上说明该方案的最大不足,画出你的设计原理图.
5、小华组装了一台直流电动机模型,她将电动机模型接入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3V,并保持不变,线圈电阻R=1.5Ω,接通电路后,电动机正常转动,电流表读数I=0.8A,已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关系如图(b)所示,摩擦不计,求:
(1)电动机正常转动1min消耗的电能W和线圈产生的热量Q.
(2)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
(3)电动机能量转换效率η.
三.热力计算
6、如图(甲)所示是某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输送及计数装置示意图.其中S为一激光源,R1为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无光照射时,阻值较大),R2为定值保护电阻,a、b间接一“示波器”(示波器的接入不影响电路).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由示波器显示出来.水平传送带匀速前进,每当产品从传送带上通过S与R1之间时,射向光敏电阻的光线会被产品挡住.若运送边长为0.1m,质量为0.6kg的均匀正方体产品时,示波器显示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产品的密度为多大?
(2)产品对传送带的压强为多大?(g取10N/kg)
(3)已知计数器电路的电源电压恒为6V,保护电阻R2的阻值为40Ω,求光敏电阻在两种状态下的阻值分别为多大?光敏电阻1h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计算复习
《密度、压强、浮力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分析近几年中考命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普遍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了物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平台。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考纲进行密度、压强、浮力的系统复习,通过精选例题进行课堂训练,并对要点、重点进行总结,使学生能更灵活运用密度、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记密度、压强、浮力的计算公式和推导公式,熟悉公式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和它们的单位;
(2)能用密度、压强、浮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能通过密度、压强、浮力的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理顺密度、压强、浮力公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口动脑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4)通过学生讲解,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思维过程的呈现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根据发言同学的讲解,启发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3)通过课堂练习,掌握对密度、压强、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压强的计算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浮力计算公式的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导学案、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直接说明本节课的主题:密度、压强、浮力计算专题复习。
二、知识回顾、抓基础
学生回顾常用计算公式,完成以下练习:
1、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可推导出计算质量的公式是:m=,
计算体积的公式是:V=。
2、密度的单位有:、。两者的关系是1g/cm3=kg/m3。
3、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公式推导:F=,S=。
压强计算公式中,压力F的单位是:,受力面积S的单位是:,压强p的单位是:。符号是:。
4、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公式中液体深度h单位是:。
5、浮力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三种:
(1)(弹簧称)称重法:F浮=。
(2)阿基米德原理:F浮===。
(3)浮体平衡法:F浮=。
三、讲练结合,抓应用
(一)复习有关密度的计算
先提问:“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搞清楚计算公式后学生讲解例1:
⑴投影例1: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①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②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质量的酱油?
(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2)学生阅题,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
(3)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其他同学判断其对错,从同学的讲解中启发自己思维,同时通过同学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例题的解法,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力。
(4)教师强调例题解答的关键:注意公式的应用及单位的选取。
(5)最后投影完整的解答步骤。
学生分小组讨论,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个铜球质量是8kg,体积是1dm3,怎样判断此铜球是否空心?(ρ铜=8.9×103kg/m3)
(1)学生分小组讨论本小组想到的方法。
(2)小组代表讲解本小组方法的思路。
(3)教师点评,总结几种方法的优劣。
(二)复习压强计算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出压强的概念、公式p=F/S、单位,学生解答例2:封冻的江河水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105Pa,一辆20t的坦克能够在冰面上行驶吗?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m2)
(1)学生先做,(2)学生代表讲解思路,(3)教师点评学生的讲解并强调例题中的注意事项:质量单位是t,要先化成kg,坦克地路面的压力就是坦克的重力,坦克有两条履带,计算面积时要乘以2,最后还要比较,得出结论。(4)投影出详细解题步骤。
(三)复习液体压强计算
学生回顾计算公式,回答各物理量的含义。
通过出示投影,学生解答例3:一只80g杯子中装有120g水,水深10cm,当杯子底面积为10cm2时,杯子底受到压强为多少?杯子底受到压力为多少?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
(1)学生思考,(2)学生代表谈思路,(3)教师分析,(4)投影答案。
(四)复习浮力的计算
1、学生回忆计算方法,并回答。
2、教师投影浮力计算的三种方法并讲解:
(1)、称重法:F浮=G-F拉
(2)、阿基米德原理:
(3)、物体漂浮或悬浮:F浮=G物
3、投影例4: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商家说其材料是铜质的,小明为验证商家的说法。他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得一个水龙头的重力为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ρ铜=8.9×103kg/m3,g=10N/kg)。
求:(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水龙头是否是铜做的?
(1)学生自己分析例题;
(2)学生谈思路;
(3)教师点评,并讲解解题注意事项。
(4)投影详细解题步骤。
三、考点聚焦,强化训练:
投影出近几年中考考试中出现的本部分计算型题目,主学生了解本部分知识中考会怎样考,难度有多大。
四、课堂小结、归纳重点、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在密度、压强、浮力的计算中有关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
导学案的基础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