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合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10-18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合集。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关于“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的网络文章。教师培养着祖国的栋梁,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不断认真地探索物理本身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写教案时该简就简,该繁就繁。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1)

1、通过练习,学生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和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得到培养。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60÷3= 40÷2= 150÷3= 270÷9=

160÷4= 2700÷3= 900÷3= 1000÷2=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1)独立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明白算法。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2)

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中“面积”与“周长”一直以来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学生在学习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往往容易把它与周长的计算混淆了。对此,特意安排了“面积与周长的比较”一节练习课,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周长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学生了解面积与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求面积的问题理解为求周长,求周长的问题理解为求面积。本课中,以求黑板四周的长度(周长)和贺卡的大小(面积)作为契基引入,关注引导学生从概念、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上进行方法的比较,让学生更牢固掌握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意在深化概念本质,从而达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安排一节练习课,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正确使用它们的计量单位。并能灵活地运用面积与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首先,我以激趣导入,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亲切感,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本课中,以“六一”儿童节的话题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自主探索。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本节课以始终“比较”为主线的思维方法,通过直观性引导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和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对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能使学生更切实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的联系和区别整理成表,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接着,联系实际,体现生活数学,营选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本节课以“六一”儿童节为话题引入,接着求“六一”儿童节黑板报的面积与周长,练习又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花坛、操场等等,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练习设计难易适中,在递进的层次中进行,营造一个“扎实”的数学课堂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练习,而且创设的练习难易适中,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综合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安排使学生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应用到灵活应用的练习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基本的数学思考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3)

《24时计时法》教案

课前谈话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谈话导入后: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认识计时法。

师:每一位主动学习的小朋友都会积极的思考,见到这个课题,你想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它与以前我们学过的什么有关?

生:时间、年月日。。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个范畴的内容,一天有几个小时?我猜想你是这样想的,今天我们研究与一天24小时有关的计时方法,其实计时法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是有的。你今天几点起床的啊?

生回答时刻。

师补充总结:平时我们所说的7点起床、6点半起床等等这就是一种计时方法,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24时计时法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计时方法一样吗?这是我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你还能像老师这样提出有什么问题来吗?

生:24时计时法怎么计?24时计时法有什么规律?还有别的计时法吗?

——

师:对,同学们出来的问题都有道理,像这样提出问题的意识很重要,像这些提出的问题就非常棒,这些问题我们在课堂上慢慢解决好不好啊?有没有哪个同学说我想尝试着去解决一下?有人愿意想说说吗?这样贸贸然让大家来说可能说不出来,那大家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解

决,不断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不好啊 ?

二、认识24时计时法

1、出示两个钟面认识24时计时法的由来

师:老师先让大家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示图两个钟面),我们看到几个钟面?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看两个钟面吗?

生:第一个钟面到第二个钟面过了多少时间? 师:你是说第一个钟面时针转一圈是多少个小时。生:——

师:那老师为什么还要给你看第二个钟面?(生答不出)师:你们说一天时针到底要转几圈呢?我就想用左边这个钟面表示时针转的第一圈,你们知道时针在第一圈从哪里开始转呢?

生:12 师:然后恩?把手指伸出来我们一起数,从

12、然后呢1、2、3——12 OK,这是第一圈,你们知道时针一天要转两圈,那么接下来还要转第二圈对不对?我们就指着右边那个钟面,从12开始,走,1、2——12 OK,这一天24个小时钟面要转2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的时刻呀是9点10分,你们说是在左边那个钟面还是在右边那个钟面呢?

生:左边。

师:在第一圈还是第二圈? 生:第一圈。师:为什么是第一圈?

生:因为第一圈是早上的12点到中午的12点。师:是早上还是夜里呢?

生:夜里的。师:那第二圈呢?

生:第二圈是中午的12点到夜里的12点。

师:同意吗?说的真好。也就是说王老师说现在的时刻刚刚的9点10分,就应该在左边第一圈对不对?你们今天王老师上完课以后啊,老师要乘坐公交车进城,我准备中午2点坐车,你说中午2点应该在哪个钟面上,生:右边。

师:我在市里逛商场,准备下午的4点回家,下午4点在哪?用手指着那个4。OK,如果路上不堵车的话我在下午的6点就回家了,下午6点在哪?

生:在右边的钟面上,第二圈。

师:老师整点回家的话,可以7点前回家看新闻联播了,7点在哪?。你们都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看吗?

生:晚上7点。——

师:到底是不是晚上7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视画面是写的这个时刻吗?(播放新闻联播片头)到底是6点半还是7点?哪里写了?

生:右上角。

师:画面上写的是什么?怎么没有“晚上7:00”呢?怎么没有7啊?解释一下。

生:下午的时间都要加12小时的。

师:是这样吗?你们平时看电视,电视的右上角显示的时刻都是下

午或晚上的时间加12上去的,是不是?哪你会反过来看吗?见到这个19点你能不能知道就是晚上的几点吗?怎么样?谁减12?真的都是减12吗?这个19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从哪里数过来的啊?

生:从中午12点开始数过来的。——

师:这样不方便看,我们把刚刚那个钟面找出来(出示两个钟面图)。他说的13在哪?左边还是右边?2的位置呢?3 的4 的。。然后就是,然后就是。。。哦!原来是这么来的哦,他的这种计时方法与我们平时学的计时方法有不同没有?哪里不一样?我们平时见的右边那个1都怎么叫?叫下午1点的,现在我们不叫他下午1点了叫什么?原来下午的2点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呢?把我们的这一天24个小时不是一个钟面一个钟面来了,而是一路的这样数上去了,是不是?这样数11、12、这样一直数到多少?能不能数到25?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大家明白了?王老师再给你看样东西,也是非常能够说明问题的。在这里,(看视频)注意看和听哦!怎么样?懂了吗?像这样的一种方法它就叫24时计时法。告诉你旁边的人懂了没有,什么叫做24时计时法。给你同桌说一下。

生起来全班交流下。

既然大家都懂了那我们写一写怎么样?我们把刚刚那个时刻写下来好不好?写啊哪里?

板书:19:00,这个19点他是24时计时法的,这个19点他就是什么?

生说。。到底是晚上 7:00还是早上7:00?为什么要强调晚上7点?

师:就写7:00行吗?

生:不行?不写晚上还以为是早上7:00呢!——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这样看来一天有几个7点啊?所以要写晚上7:00,这种计时法叫12时计时法,又叫普通计时法。所以这个点我们通常要写上晚上7点,才能说清楚是天黑的那个时刻,那么这个19:00要不要呢?为什么不用?

生:不用。——他有没有把早上7点和晚上7点区分来?

我们往前写一个怎么样啊?假如“早上7:00的话,(7:00、早上7:00)那么上面写什么呢?我们打开电视看到的是什么面?这时候我们看(下面的),“早上7:00、晚上7:00”都是“7:00”怎么样?很容易搞混。但是我们这种(上面7:00、19:00)24时计时法呢?他把第一圈里面的7点就叫做7:00,他把第二圈里面的7点就叫做19:00了,你说这个计时方法好不好?这就不容易混淆了,所以这种计时方法在生活当中应用是非常多的。还在什么地方看过?

生说自己的所见,师实时评价。老师也找了一些,要不要看看啊?(出示24时计时法的地方)学生交流想法,说说各是什么时刻。

师:24时计时法他有他的好处,这种计时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易混淆,还有什么好处吗?你看我们这种还要写早上还要写晚上,你说我们晚上看电视的时候那个屏幕上还要写晚上7:00,你说啰嗦不啰嗦?外国人来我们中国看电视他看不懂,不认识汉子啊更不认识晚上这两个字了,所以这种方法国际通用啊,很多时候都要用24时计时法。

三、互换

同学们看,我们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时刻是不是少了点啊?要不要再写一些?但是可以写很多哦,你给同桌说一说,还能写那些?

师:如果我上面写20:00,下面就要写晚上8:00。如果写什么就要写什么,你给你旁边同学说一说,小组内说一说吧!

师:我们来写一写吧!你觉得最关键的要写什么?你觉得那一个一定要写上?并说出理由,生:24点。师:为什么?

生:24:00是一天的开始。

生:24:00是前一天的结束,今天的开始。

写最后,师:哪为什么你刚刚为什么说又是一天的开始又说是一天的结束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因为当晚上的时候呢就是前面一天过去了,后面一天又开始了。师:哦,他说24点的时候啊咱们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他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开始)0点。师写“24:00”,下面写“夜里12:00”

师:还写哪个?还有哪个?到底从几点开始我们减12的?。。从13:00这个位置我们要不要写上去?为什么要?

生:因为数到12点时,下一个不是1点,而是13点。生:——师:对了,我们写上13点,写在哪里?

师:我们也写一个上午的。我们写个现在的时刻好不好啊?9:55怎么样?

生:如果写9:55,那么12时计时法就是上午9:55.师:前面还有个位子,要不要写一写今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7点前面是6点,6点前面是。。。然后呢?然后。。直到学生说到0点。

师:好!0.点是这样子的0:00,,它是什么时候?下面怎么写?(夜里12:00)

我在写一个时刻啊!

师:20点你懂吗?20:20你懂吗?我怀疑你不会,你肯定会把它说成。就错了,生:晚上8:20.。

师:对不对?怎么还有20分呢?怎么没减12呢?你8是哪来的? 生:20-12 师:后面的20要不要也减去12呢?

生:不要。师写“晚上8:20,你觉得这个地方要不要给同学们讲一讲啊?要小心啊!不能出问题啊!

生说,师鼓励,给些掌声!谢谢!师强调两个20的意义。可以列个算式吗?怎么写?生说师写20-12=8,同学们理解的了。现在不知道那几个问题大家是不是清楚了?什么叫24时计时法清楚了吗?脑子里有没有概念?这种计时法跟我们生活中的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清楚了没有?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们为什么要用这种计时方法?有没有他的好处?

师: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生:24时计时法转化成12时计时法时用前面的几时减去12就可以了,后面的分就不用减了,还要写上早上还是下午或晚上。

师:对啊 很有好处的啊!现在是不是真正都掌握24时计时法了吗?要不要动笔来试试做做练习呢?

师:我说一个时刻你能不能很快的知道是什么时刻?师说24时计时法时刻让小时用12时计时法表示出来。

师:好,听好了哦!老师可要说了哦!(提示学生上面写一行17:00下一行写成12时计时法的形式)17:00 21:00 21:21(现在的时刻)

生动笔写出并汇报。师实时的统观全班,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肯定。

师:接下来我们反过来玩,同学们想不想也出题来考考老师呢?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老师说成用12时计时法,出难一点的题哦!出完题后要写出标准答案啊!同桌交流谁出的好!

生:说题,师让其他学生来帮助完成。师:这些都太简单了,推荐一个有难度的来吧!生:21:50 师:晚上9:50 这个环节视学生出题的情况来灵活安排。让学生说出来,对了没有?谢谢你哦!你在真够朋友,你简直就是在帮我啊!

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共同解决。我们要学的知识大概就是这些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片子很有意思的啊!你愿意看吗?

师;出示介绍地球1小时活动,知道吗?世界的一个组织建议大家

每年的3月最后个一个星期六倡议大家、政府、机关呢个人都统一熄灯一个小时。具体的时间是这个时刻20:30—21:30,要求全球都在这个时刻熄灯一个小时,你知道是几点吗?懂吗?今年3月28号呢大家都参与了这个活动。

王老师去上海学习行程。王叔叔坐火车去北京时间。

师:这个题目看懂不重要,我更愿意跟你分享的是这样两个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它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非常容易让我们算出王叔叔在火车上到底走了多长时间!从9:00到15:30。几个小时?其实很容易用减法来做是不是?

生:6小时30分。

师评价学生的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方便。

四、总结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过程的学习过程,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感觉吧!

生:———— 板书:

24时计时法

0:00

7:00

x:xx

13:00

19:00

20:00 20:20 24:00 夜里12:00 早上7:00早上x:xx 下午1:00下午7:00 晚上8:00 晚上8:20夜里12:00

20-12=8 1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4)

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炼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

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因此我设计了“2009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梦中开始的。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会习惯性的数数,对13时的来历却颇为费解。“你是怎么想的”开启了学生思考的大门。接着数下去固然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渗透钟面上的时刻+12得出13时——24时的方法。在通过课件显示0时——24时每一个时刻的出现,学生便彻底明白了24时计时法的来历,此时重新揭示并理解课题。

本课最大的难点是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同一时刻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转换,转换的方法是需要学生探讨的。在出示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一天中的24个整时的比较表后,发问: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第一个表表示前半天的时刻(时针第一圈走的时刻),第二个表表示后半天的时刻(时针第二圈走的时刻);普通计时法要用时间词区分,24时计时法不用时间词;普通计时法用的数是1——12,重复了一次,24时计时法是用0——24,分别只用了一次;第一个表(前半天)只是一个有时间词一个没有时间词,数一样,第二个表(后半天)数不同但24时计时法都是用普通计时法的数加上了12……诸如此类的发现,学生能找到很多。而所有的发现都是为了突破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体验过程后,所有的发现都是那么有价值。此时师指着表格小结并板书转换方法:加减时间词,加减12。至于为什么要互换,学生们可能也会问到,因为国际通用的是24时计时法,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是普通计时法,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不易出错、计时准确的24时计时法,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转换的学习很有必要。当某个场合出现了一个24时计时法的时刻时,脑袋中必然要快速地反应出那个时刻是白天或黑夜,以至于不会造成时间误差。

“你喜欢哪种计时法?为什么?”则是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选择,关注人文素养,两种计时法各有所长。

本节课还有几个方面是我极待加强的:首先是语言功底,一节课下来,我的语言废话太多,显得罗嗦。其实是知识点过渡不够自然,提问指向性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提醒自己这些短处,争取上出更好的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5)

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分苹果”引入二分之一,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破了难点,而且为学生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通过涂其中的1、2、3、4份,引出1/4、2/4、3/4、4/4分数,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有不足之处,比如游戏(二)这个环节处理不当,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在图形中把它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结合图形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还有的是:探讨半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个环节也是处理不恰当,讨论后急与引出,应该是多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学生所想到的表示方式都板书在黑板上,再优化用表示是最好的,从而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通过这次的课堂,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6)

下课后,我反复琢磨这个教学片断,其实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很简单,但为什么学生会发现不了呢?

我的设计:

(1)是从书本上找出介绍24时计时法的句子,并想想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2)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如果先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指引学生观察方向,把问题改为“为什么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第二圈的时刻,需要加12?”“为什么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需要加时间段,而24时计时法却不需要呢?”以这些问题作为学生在这节课研究、思考、探讨的问题,这节课一定会很精彩。可惜这些想法都是我下课后的反思。

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沉的思考,学生有时为什么都沉默在那里,一方面除了我们教师本身的提出的问题有所欠缺,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师的有些问题时,感到很茫然,所以陷入了“沉默”。这样的场面恐怕是我们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愿看到的。

一、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

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似乎不太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走进生活的实践活动。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是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学生都没有做过生意,自然就不会知道生意之道。如果在讲授这道题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或熟人中做生意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我想到那时,教师想让他们沉默,他们也都不会愿意。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实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经验解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理解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而这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所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赋予学生一双“数学”慧眼,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和关注自我的意识。

二、关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

为了让学生从统计图表的“原始信息”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组际交流,交流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通过生生、师生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了一定的生活的感受,到那时,自然就会打破“沉默”。

三、即时多元评价,打破学生的沉默。

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里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不应围着自己的“教”转,应多为学生的“学”服务。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在的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可持续地发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7)

长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及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求规则图形面积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1、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获得新知学习的过程;

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下手:

一、复习面积单位中引入如何测量面积。让学生对面积的测量有一个动手试验的`机会,体验面积是如何测量的,从中体验到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去摆,再一个一个数,在现实生活中不方便,也不灵活,进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知道长或宽等,能否利用一个什么计算公式,就能知道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学生从测量长方形卡片面积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中,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猜想,再想办法验证。

二、动手操作中验证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观察、归纳、验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让其知其所以然。

三、精心设计练习,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设计在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但考虑到本班学生层次比较复杂,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层次难度逐渐上升,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作为年轻教师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经验,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不为所动,不能走到预设的路子上,不免心急,于是导致有些时候还是‘引’得太多,不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显得对学生有束手束脚的感觉。

回味着课堂上孩子们的合作探究,琢磨着这节课不顺畅的原因在哪里,我恍然觉得:这样的课其实就是真实的课,值得回味的课,值得反思的课,引领我更好发展的课堂教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8)

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分苹果”引入二分之一,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破了难点,而且为学生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通过涂其中的.1、2、3、4份,引出1/4、2/4、3/4、4/4分数,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有不足之处,比如游戏(二)这个环节处理不当,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在图形中把它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结合图形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还有的是:探讨半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个环节也是处理不恰当,讨论后急与引出 ,应该是多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学生所想到的表示方式都板书在黑板上,再优化用 表示是最好的,从而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通过这次的课堂,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合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