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物理《弹力》复习学案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14

高一物理《弹力》复习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物理《弹力》复习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弹力》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产生条件。

2.会用“假设法”判定弹力的有无。

3.通过习题练习,能够正确画出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杆的弹力的方向

【学习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方向的确定。

【知识回顾】

一、弹力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2.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1);(2)。

4.弹力有无的判定法:。

5.弹力的方向是从物体指向物体,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

(1)压力的方向垂直于而指向的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而指向的物体。

(3)绳的拉力方向是。

(4)杆的弹力方向是。

【习题练习】

知识点1:弹力的产生条件

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A.B.C.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3.优化P543、4、

知识归纳:

知识点2:弹力有无的判断

假设法:要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位置是否受弹力作用,可假设将在此处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物体是否在该位置保持原状,若能则说明无弹力,否则有弹力。

1.全优P53基础巩固1、2、5

2.判断图中小球是否受到各接触面得弹力作用。

3.2弹力习题课学案

知识归纳:

知识点3:弹力方向的确定

1.全优P53例2

2.画出甲图中木棒和乙丙图中小球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3.2弹力习题课学案3.2弹力习题课学案丙

3.画出图1—6中物体A静止时所受到的弹力方向.

3.2弹力习题课学案

图1—6

知识归纳:

4.绳的弹力

3.2弹力习题课学案
3.2弹力习题课学案

5.杆的弹力

优化P55能力提升3、

知识归纳:

扩展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案三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案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案三

一、教材依据

版 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共同必修1

内 容: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 第2节、弹 力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整个设计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为主线,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小实验、分组探究式实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新理念。

教材分析:教材由明显的形变,过渡到微小形变的演示,学生虽然了解一些形变,但不是很明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认识形变及分类。由形变实验给出弹力定义,但末明确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介绍简洁,大小利用探究实验来得到弹簧弹力与其形变量的正比关系,没有指明一般的情形。

学情分析:形变和弹力学生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象弹力中的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等。高中的物理学习也已经有一段时间,实验探究的方法已经有些了解,教学过程相对容易。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的定义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物体的形变,让学生体会微量放大的方法;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的存在,让学生体验假设推理法。

2、利用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体会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图象法处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并了解形变,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奥秘,在体验用简单的物品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利用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3、利用2008北京奥运会上张娟娟获得女子个人射箭冠军、郭晶晶获得3米跳板跳水冠军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实例及练习题。

四、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方向的判断,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五、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六、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搜集资源(张娟娟、郭晶晶的视频、图片),利用powerpoint2003将搜集到的资源、课堂上要展示演示实验、课堂练习制作成课件。教师准备实验用的微小形变演示器、分组实验用的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等。学生课下准备橡皮筋、自制小弹簧、直尺、海棉、纸等。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情景导入)[课件展示:用多媒体播放张娟娟射箭夺冠的视频、郭晶晶跳板跳水夺金的视频。](问题)以上两动作的完成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结论)都离不物体的弹力作用。那么什么是弹力?它是怎样产生的,大小、方向又呢?这些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探究的总题。

[新课教学]

㈠、弹性形变和弹力

[动手实验]

1、橡皮筋被拉长。

2、直尺在手的作用下弯曲。

3、自制小弹簧被拉长或压短。

4、海棉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5、纸张被手揉皱。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问题)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结论)物体形状改变或形状改变。(给出形定义)变形变是指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同学们在分析一下这些形变,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讨论)物体的形变有两类:一是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另一是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问题)形变还有什么形式呢?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1、拉伸形变2、压缩形变3、弯曲形变4、扭转形变5、剪切形变

(问题)是不是任命物体都可以形变呢?例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学生1:没有。学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演示实验]用手压玻璃瓶子的外壁,观察瓶子内红色液体液面的变化(注意:先不盖橡胶塞);盖橡胶塞后,再用手压玻璃瓶子的外壁,细管中红色液体的液面上升或下降。(液面的升降可以说明瓶子发生形变。)

[课件展示]用flash动画模拟教材图3—17所示的桌面的形变。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发现原来不容易观察的瓶子和桌面也发生了形变。(问题)上面的实验中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结论)微观放大的方法。[动手实验] 同学们,再回到咱们面前的东西上,如果用劲拉橡皮筋或自制小弹簧,会怎么样?(现象)橡皮筋在较大的力的作用下的断裂,自制小弹簧被拉直。(结论)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开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问题过渡)了解了形变,那么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什么作呢?(引导学生分析)弯弓射箭、跳板跳水、拍打篮球等现象。(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问题)同学们仔细想想弹力的定义,有什么结果呢?

(结论)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课堂训练]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案二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案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形变的概念及形变的分类。2、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弹力产生的条件,体会从现象中寻找联系并总结出规律的科学方法。2、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生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讨论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和总结,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难点:弹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媒体课件、橡皮筋、弹簧、海绵、玻璃瓶、激光笔、铁架台、细杆

【新课引入】

观看视频:撑杆跳、射箭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新课讲解】

一、形变

学生活动:利用身边的器材把橡皮弹起来。总结: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提出问题:形变的物体都能产生弹力吗?把一张揉成团的纸能否把物体弹出去?总结:

(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和总结,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

二、弹力

1、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观察与思考:拿出橡皮筋,压一压或者拉一拉,感受弹力的作用。形变的橡皮筋为什么能产生弹力呢?

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的作用。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2、弹性形变。

提出问题:用手压桌面,桌面对手的支持力是弹力吗?根据弹力条件判断。

演示实验:形变太小不易观察,我们可以利用物理研究中的“放大法”感受到他的形变。激光笔发出的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利用光放大观察桌面的形变。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体验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以使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总结:再坚硬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形变,推、拉、挤、压都是弹力。

(通过实验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体验‘放大’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思想)

引入:弹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们从这两方面来研究它。

2、弹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探究弹力的方向(1、完成表格2、画出力的示意图)

(1)橡皮筋(绳子)对小球的拉力橡皮筋形变方向(填拉伸或收缩)恢复形变趋势方向(填拉伸或收缩)对接触物的弹力方向(填拉伸或收缩)

(2)海绵对重物的支持力

形变

弹性形变:能恢复原状(弹性限度)范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

海绵的形变方向恢复形变趋势方向对重物的弹力方向

提出问题:根据表格分析弹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

总结: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或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趋势方向相同。

(通过实验观察形变方向,并根据表格总结弹力方向的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突破难点)

(3)杆上的弹力方向

观察与思考:两幅常见的杆上产生弹力的图片。

总结:杆上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但总是与杆的形变方向相反或与杆恢复形变的趋势方向相同。

3、弹力有无的判断

例题1:小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画出小球受到的弹力。

总结:斜面与小球之间接触但没有相互挤压,因此没产生形变,故没有弹力。

(讲解假设法,学生学会假设法的应用)

学生练习: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的弹力。总结:A、平面和平面接触:弹力与平面垂直

绷紧的细绳

光滑

固定斜面

B、点与平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C、点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过点的切面D、曲面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公切面

(训练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总结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形变的分类,知道了弹力产生的原因及条件,还学会了弹力方向的判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弹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板书设计】

一、形变

1、弹性形变2、范性形变二、弹力

1、弹力的定义:

2、弹力的产生条件:1.接触2.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跟物体恢复形变趋势的方向一致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

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 弹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 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 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成正比,即:

式中 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 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知识研究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据弹簧的串并联进行研究。

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题2:

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内容: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工具研究弹簧的劲度求解,方法不限,记录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结论。

高一物理《重力》复习学案


高一物理《重力》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知道重力产生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学习重点】力的概念、重力产生原因

【知识回顾】

一、力

1.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重力、电磁力等。

(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加速度。

2.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力的图示:力的图示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能粗略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能表示力的大小。

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g的特点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2)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方向:竖直向下。

5.重心

(1)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2)位置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习题专练】

一、力的概念典型习题精炼

1.关于力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互相接触的物体才存在相互作用力
D.若一物体是施力物体,则该物体一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学甲把同学乙推倒,说明只有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的物体只能受到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在几组力的图示中,长的线段所对应的力一定比短的线段所对应的力大

4.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典型题型精讲精练

1.用图示法画出下面的各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在水平桌面上重50N的书的重力;

(2)空气对气球的20N浮力;

(3)小孩以东偏北30°的方向拉小车的200N的拉力。

2.试画出下图中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用G表示出来。

三、重力的概念典型习题精炼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
B.空中飞行的子弹受重力的作用
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2.一个圆台状能密封的容器装满液体后正立放置如1,倒立放置如2,两个物体的重力正确的是()

A.G1=G2
B.G1G2
C.G1/spanG2
D.无法确定

3.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4.如图所示,一个被吊着的空心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
B.一直不变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5.如图所示,n块厚度为d的相同的砖块,靠在一起平放在地面上。今将它们一块一块向上叠起来,这堆砖的重心升高了多少?

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习题专练

1.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原子核内质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
B.在天然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C.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远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
D.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不离去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

知识归纳: